毛澤東同志故居位於湖南省韶山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衝上屋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主要景點是毛澤東故居、銅像廣場、滴水洞。
毛澤東同志故居坐南朝北,屬於土木結構的凹字型建築,東邊是毛澤東家,西邊是鄰居,中間堂屋兩家共用。總建築面積472.92平方米。1929年,故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遭到破壞。1950年按原貌修復,1983年6月27日鄧小平在門額匾上題字「毛澤東同志故居」。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此,在這裡生活了17年。
毛澤東同志故居1910年秋,毛澤東胸懷救國救民大志外出求學。
1921年春,毛澤東回到這裡教育全家投身革命。
1925年和1927年毛澤東回鄉領導過農民運動,在這裡召開過各種小型的會議,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
1950年5月,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回韶山看望鄉親,省視毛澤東故居。
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就長沙地委和湘潭縣委在他的家鄉建築一所房屋(代替毛澤東故居)並修一條公路一事致信黃克誠等:「如果屬實,請令他們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響。」。
1951年2月6日,毛澤東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堂屋大門上端額書「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1954年初,改書「毛澤東同志故居」。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韶山,下榻韶山招待所松山一號樓。26日,拜謁父母親合葬墓,省視故居,視察韶山學校和韶山人民公社,暢遊韶山水庫,宴請烈士家屬和老地下黨員、自衛隊員及親友並座談,調查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填《七律·到韶山》。27日下午離開韶山。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澤東回韶山,並住在滴水洞一號樓。
1966年11月,「文革」中來韶山參觀人數猛增,日均3萬人以上。中旬起,毛澤東故居、韶山陳列館晝夜開放。
1993年12月20日,毛澤東銅像揭幕儀式舉行,江澤民同志專程來韶山為毛澤東銅像揭幕。
1997年7月,入選中宣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12月,毛澤東故居進行最大的一次封閉式維修。
故居建於中華民國初年,為南方農宅形式,坐南偏東,土木結構,泥磚牆,青瓦頂,一明二次二梢間,左右輔以廂房,進深二間,後有天井、雜屋,共13間半,建築面積223平方米。
右廂房第2間是毛澤東父母親的臥室,右廂房第3間是毛澤東少年時代的臥室兼書房。1925年2~8月,毛澤東偕楊開慧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時,也居住在這裡,並在這個臥室的閣樓上召開秘密會議,培養和發展了毛新梅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右廂房第1間通常是吃飯的地方,1925年,毛澤東曾在這裡召開過多種小型會議。1927年初,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回韶山時曾在這裡召開調查會。
毛澤東同志故居故居的附近還有毛澤東少年時代讀書的私塾、游泳的池塘等處遺址。1929年春故居房屋被當地國民黨政府沒收,屋內家具大部分被破壞和劫走。1950年,人民政府將舊居收歸國有,並按原貌進行加固維修後,對外開放。1964年在距故居1公里外新建了舊居陳列館,後改名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面積5900平方米,陳列毛澤東革命實踐活動的部分文物和照片,並負責故居的保護工作。
毛澤東同志故居坐南朝北,屬於土木結構的凹字型建築,東邊是毛澤東家,西邊是鄰居,中間堂屋兩家共用。總建築面積472.92平方米。1929年,故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遭到破壞。1950年按原貌修復,1983年6月27日鄧小平在門額匾上題字「毛澤東同志故居」。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此,在這裡生活了17年。
毛澤東同志故居1910年秋,毛澤東胸懷救國救民大志外出求學。
1921年春,毛澤東回到這裡教育全家投身革命。
1925年和1927年毛澤東回鄉領導過農民運動,在這裡召開過各種小型的會議,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
1950年5月,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回韶山看望鄉親,省視毛澤東故居。
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就長沙地委和湘潭縣委在他的家鄉建築一所房屋(代替毛澤東故居)並修一條公路一事致信黃克誠等:「如果屬實,請令他們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響。」。
1951年2月6日,毛澤東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堂屋大門上端額書「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1954年初,改書「毛澤東同志故居」。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韶山,下榻韶山招待所松山一號樓。26日,拜謁父母親合葬墓,省視故居,視察韶山學校和韶山人民公社,暢遊韶山水庫,宴請烈士家屬和老地下黨員、自衛隊員及親友並座談,調查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填《七律·到韶山》。27日下午離開韶山。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澤東回韶山,並住在滴水洞一號樓。
1966年11月,「文革」中來韶山參觀人數猛增,日均3萬人以上。中旬起,毛澤東故居、韶山陳列館晝夜開放。
1993年12月20日,毛澤東銅像揭幕儀式舉行,江澤民同志專程來韶山為毛澤東銅像揭幕。
1997年7月,入選中宣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12月,毛澤東故居進行最大的一次封閉式維修。
故居建於中華民國初年,為南方農宅形式,坐南偏東,土木結構,泥磚牆,青瓦頂,一明二次二梢間,左右輔以廂房,進深二間,後有天井、雜屋,共13間半,建築面積223平方米。
右廂房第2間是毛澤東父母親的臥室,右廂房第3間是毛澤東少年時代的臥室兼書房。1925年2~8月,毛澤東偕楊開慧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時,也居住在這裡,並在這個臥室的閣樓上召開秘密會議,培養和發展了毛新梅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右廂房第1間通常是吃飯的地方,1925年,毛澤東曾在這裡召開過多種小型會議。1927年初,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回韶山時曾在這裡召開調查會。
毛澤東同志故居故居的附近還有毛澤東少年時代讀書的私塾、游泳的池塘等處遺址。1929年春故居房屋被當地國民黨政府沒收,屋內家具大部分被破壞和劫走。1950年,人民政府將舊居收歸國有,並按原貌進行加固維修後,對外開放。1964年在距故居1公里外新建了舊居陳列館,後改名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面積5900平方米,陳列毛澤東革命實踐活動的部分文物和照片,並負責故居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