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的鬥爭史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回顧我們黨在戰爭年代能取得勝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了黨的群眾路線。如果我們脫離了群眾、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和顛覆。歷史證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黨依靠群眾,依靠信念,勇於勝利,取得了歷史輝煌的偉大勝利。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佐證。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且創造性地貫徹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於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和具體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群眾路線是我黨發家和發展的傳家寶,既有理論上的成熟,更有實踐上的檢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不管時代怎麼變革、經濟如何發展,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不能改變,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執政的土壤、喪失執政的根基。黨的群眾路線關係著民心向背,左右著黨群脈動?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執政環境的優化,部分黨員幹部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有的黨員幹部發生角色錯位,由「人民公僕」變為「群眾主人」,自認為可以主宰群眾、支配群眾、代表群眾,從根本上脫離了群眾;有的黨員幹部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無知,從心理上拒絕群眾;有的黨員幹部不關心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久拖不辦,從感情上傷害了群眾,等等。誠然,這些現象僅存於少數黨員幹部身上,但其行為卻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腐蝕了黨的肌體,玷污了黨的純潔,傷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
要保證群眾路線不失其根本實質,必須要提高走群眾路線的能力,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就是為人民服務,使群眾得利。黨員幹部要真心實意當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黨的所有工作和一切發展都需要群眾參與,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是改進黨的領導、實現科學執政的最好「助推劑」。黨員幹部要發揮宣傳的作用,通過建立黨群思想溝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見、建議的新平台,把群眾組織、調動起來。
新時期,新任務,黨給我們廣大黨員提出了更高的奮進目標,要求我們從更加善於做群眾工作,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不管任何時候,群眾都是我們最堅實的支撐和基礎,這也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新生動力。群眾路線蘊含著深厚的政治思想,把黨的奮鬥目標凸顯集中地概括了出來,認真學習領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到具體工作之中,切實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在物質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時能夠享受到完善的社會福利,愉快和諧地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著力樹立群眾觀點、著力解群眾決突出問題、著力改進工作作風、著力建立長效機制為重點,努力建設黨和人民滿意的幹部隊伍,不斷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水平,這正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的動力和奮鬥的目標。
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走好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群眾變得尤為重要。新時期的群眾路線是要各級領導幹部主動深入地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當成我們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作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群眾路線不是簡單的送溫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時刻關注大眾民生,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解群眾之所難,真正的為老百姓做實事,真情為百姓排憂解難。「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管是在什麼時候,群眾都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最有力的後盾,這也是我們黨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堅持群眾路線,將權力用於群眾之中,權為民所賦,亦當為民所用,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是服務和奉獻,為群眾掌好權、用好權,多干實事、多辦好事,努力將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群眾的職能優勢,將權力化作服務群眾的工具,引導黨員幹部和各類人才隊伍積極為群眾服務,當好群眾的「勤務兵」?
就國企而言,存在著企業效率與職工個人利益、企業盈利與職工勞資待遇、企業利潤與職工生活福利、企業條件與職工生產環境,以及企業管理髮展模式與職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錯綜複雜、相互制約和情感交結的操作環節及法規流程。作為國企黨員幹部和領導,更應該把黨的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和職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踐行「立黨為公、執企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職工、政治上代表職工、感情上貼近職工、工作上為了職工,一切從職工群眾的利益出發,多為職工群眾著想辦事,大走群眾路線,實施廠務公開,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以調查研究為基本手段,傾聽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訴求,不斷解決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達到均衡、和諧、有力、成效,才能使企業和職工群眾共同品嘗到改革發展的碩果、享受和諧進取的樂趣、體驗恪盡職守的快樂、擁有積極奮鬥的希望,才能得到職工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國企建設和事業發展中取得新發展,迎得新勝利。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佐證。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且創造性地貫徹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於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和具體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群眾路線是我黨發家和發展的傳家寶,既有理論上的成熟,更有實踐上的檢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不管時代怎麼變革、經濟如何發展,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不能改變,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執政的土壤、喪失執政的根基。黨的群眾路線關係著民心向背,左右著黨群脈動?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執政環境的優化,部分黨員幹部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有的黨員幹部發生角色錯位,由「人民公僕」變為「群眾主人」,自認為可以主宰群眾、支配群眾、代表群眾,從根本上脫離了群眾;有的黨員幹部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無知,從心理上拒絕群眾;有的黨員幹部不關心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久拖不辦,從感情上傷害了群眾,等等。誠然,這些現象僅存於少數黨員幹部身上,但其行為卻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腐蝕了黨的肌體,玷污了黨的純潔,傷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
要保證群眾路線不失其根本實質,必須要提高走群眾路線的能力,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就是為人民服務,使群眾得利。黨員幹部要真心實意當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黨的所有工作和一切發展都需要群眾參與,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是改進黨的領導、實現科學執政的最好「助推劑」。黨員幹部要發揮宣傳的作用,通過建立黨群思想溝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見、建議的新平台,把群眾組織、調動起來。
新時期,新任務,黨給我們廣大黨員提出了更高的奮進目標,要求我們從更加善於做群眾工作,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不管任何時候,群眾都是我們最堅實的支撐和基礎,這也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新生動力。群眾路線蘊含著深厚的政治思想,把黨的奮鬥目標凸顯集中地概括了出來,認真學習領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到具體工作之中,切實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在物質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時能夠享受到完善的社會福利,愉快和諧地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著力樹立群眾觀點、著力解群眾決突出問題、著力改進工作作風、著力建立長效機制為重點,努力建設黨和人民滿意的幹部隊伍,不斷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水平,這正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的動力和奮鬥的目標。
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走好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群眾變得尤為重要。新時期的群眾路線是要各級領導幹部主動深入地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當成我們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作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群眾路線不是簡單的送溫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時刻關注大眾民生,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解群眾之所難,真正的為老百姓做實事,真情為百姓排憂解難。「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管是在什麼時候,群眾都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最有力的後盾,這也是我們黨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堅持群眾路線,將權力用於群眾之中,權為民所賦,亦當為民所用,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是服務和奉獻,為群眾掌好權、用好權,多干實事、多辦好事,努力將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群眾的職能優勢,將權力化作服務群眾的工具,引導黨員幹部和各類人才隊伍積極為群眾服務,當好群眾的「勤務兵」?
就國企而言,存在著企業效率與職工個人利益、企業盈利與職工勞資待遇、企業利潤與職工生活福利、企業條件與職工生產環境,以及企業管理髮展模式與職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錯綜複雜、相互制約和情感交結的操作環節及法規流程。作為國企黨員幹部和領導,更應該把黨的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和職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踐行「立黨為公、執企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職工、政治上代表職工、感情上貼近職工、工作上為了職工,一切從職工群眾的利益出發,多為職工群眾著想辦事,大走群眾路線,實施廠務公開,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以調查研究為基本手段,傾聽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訴求,不斷解決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達到均衡、和諧、有力、成效,才能使企業和職工群眾共同品嘗到改革發展的碩果、享受和諧進取的樂趣、體驗恪盡職守的快樂、擁有積極奮鬥的希望,才能得到職工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國企建設和事業發展中取得新發展,迎得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