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世界風雲變幻,日本經濟發展迅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而美國依靠科技革命成為世界頭號霸主。相比繁華的東京和電視普及率高達70%的美國。彼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群眾生活水平低下,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無法保障。十年的浩劫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用小平同志的話來說:「整個政治局面是一個混沌狀態;整個經濟情況來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世界範圍內掀起的新科技革命正推動著世界經濟向前發展,與此同時,和平與發展也逐漸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各國之間合作的領域也在進一步擴大。中國此時在科技經濟等領域已經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步擴大,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如果把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比作一列火車那麼這列火車到了1978年已經負重難行,必須開闢和修建新的軌道來尋求突破。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各界有志之士迫切地期盼改革,並在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一陣關於「真理檢驗標準」討論的熱潮,為後來改革開放事業思想的突圍掘開了第一個思想豁口。1978年12月18日小平同志領導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實」的黨的指導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的號令如一縷春風吹拂過神州大地,給當時沉悶壓抑的中國帶來了希望。
在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間破草屋裡,18個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在一張契約上按下了血手印發誓分田到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張不足百字的契約和18個紅手印成為了後來打響農村改革開放的第一槍。持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土崩開始瓦解,農村生產力得到了解放。隨後小崗村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迅速推廣到全國,成功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十分緊迫的吃飯問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座座城神話般地崛起,奇蹟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的對外經濟政策,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就此開始。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蕩風帆。1992年已經退休的鄧小平又一次第二次來到珠海,在這裡的深圳上海等地進行視察並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提出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論斷。南方談話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南方談話堅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成為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第二份宣言書,指引了中華民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正確航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大會。
江澤民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大會還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論斷,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會對如何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三部目標作出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並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中共十五大的最大貢獻,是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20世紀末的奮鬥目標,進而在21世紀開創更加壯闊、更加輝煌的前程產生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各界有志之士迫切地期盼改革,並在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一陣關於「真理檢驗標準」討論的熱潮,為後來改革開放事業思想的突圍掘開了第一個思想豁口。1978年12月18日小平同志領導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實」的黨的指導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的號令如一縷春風吹拂過神州大地,給當時沉悶壓抑的中國帶來了希望。
在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間破草屋裡,18個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在一張契約上按下了血手印發誓分田到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張不足百字的契約和18個紅手印成為了後來打響農村改革開放的第一槍。持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土崩開始瓦解,農村生產力得到了解放。隨後小崗村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迅速推廣到全國,成功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十分緊迫的吃飯問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座座城神話般地崛起,奇蹟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的對外經濟政策,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就此開始。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蕩風帆。1992年已經退休的鄧小平又一次第二次來到珠海,在這裡的深圳上海等地進行視察並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提出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論斷。南方談話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南方談話堅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成為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第二份宣言書,指引了中華民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正確航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大會。
江澤民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大會還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論斷,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會對如何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三部目標作出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並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中共十五大的最大貢獻,是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20世紀末的奮鬥目標,進而在21世紀開創更加壯闊、更加輝煌的前程產生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