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依法治國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今年同心縣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同法辦發〔2020〕9號)安排,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到完善學法制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化規範性文件管理、推行政務公開等各方面,有效提升了幹部職工依法執政水平和能力,不斷把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分工。
健全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成立了由局長擔任組長,各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明確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重點和工作目標,細化了工作任務,梳理了工作職責,強化了考核督查,為紮實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確保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二)強化教育,落實法治宣傳。
一是深化學習研討。依託周一學習例會、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個人自學等方式,藉助微信工作群、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平台,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政府投資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央預算內直接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寧夏回族自治區申請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切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發改工作全過程;組織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知識測試,11名幹部職工參加了行政執法資格證考試,提升了幹部職工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為法治政府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夯實「七五」普法。認真對照我縣「七五」普法規劃、決議和相關制度文件要求,嚴格按照「誰立法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原則,結合工作實際,修訂完善普法工作「四清單一辦法」;結合普法責任制、年度普法要點,查找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存在突出問題,補齊短板,逐項落實,並完成全國普法信息系統「七五」普法相關資料錄入,組織開展了「七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總結、檢查、評估工作,推進全縣「七五」普法終期驗收工作順利有效進行。
三是強化法治宣傳。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組織開展了今年「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動憲法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依託「寧夏法治」、「吳忠法治」微信公眾號,以憲法、民法典、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內法規等為主要內容,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認真進行了憲法、法律知識考試,推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取得實效。組織開展了今年度「保密法治宣傳月」活動,組織幹部職工系統學習了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認真觀看了保密教育專題片,進行了「保密法治宣傳月」保密基本知識測試;開展了保密業務研討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本單位保密工作制度;組織開展了「法在心中、法在行中」保密主題黨日活動,學習領會紅色保密故事,引導幹部職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保密傳統。積極開展了疫情防控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加大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與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增強法律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結合「法律八進」活動,重點開展了禁毒宣傳教育工作,在興隆鄉、河西鎮、王團鎮集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場所開展了禁毒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彩頁3000餘份,向群眾認真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戒毒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引導轄區居民樹立禁毒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決抵制毒品,提高了全民識毒、防毒、反毒、拒毒的能力。積極開展掃黑除惡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韋州鎮韋二村、下馬關鎮田園村和新能源企業開展宣傳工作,積極主動宣傳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重大意義,共發放宣傳材料2500餘份,傳遞出掃黑除惡的決心和成效,營造「全民動員、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聚焦職責,狠抓工作落實。
一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治區「1+16」政策、《吳忠市優化營商環境措施》,加強優化營商環境行政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加大「減證便民」力度,健全完善告知承諾制,進一步規範管理、優化服務,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為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企業安心創業、健康發展。
二是完善項目在線審批監管。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的配套措施,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梳理行政審批項目、程序和條件,實現在線項目審批辦理。凡政策規定的社會投資備案項目,「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即報即辦,最長不超過3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實行「一網審批」,一般項目網上審查審批不超過5個工作日,包括必要的第三方審查,方案修改時間在內最長不超過15個工作日;積極推行「網際網路+監管」模式,全年共發起執法行為任務41次,完成率達到100%,實現監管事項全覆蓋,紮實推進政府監管規範化精準化智能化建設;優化投資項目備案,對備案類項目一律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實行網上備案,實現「零材料、零環節、零上門」。
三是加速政務服務質量提升。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全流程「網上辦」,所有審批(服務)事項全部入駐政務大廳辦理,審批過程全程可查,審批結果主動公開;按照「四級四同」原則,重新梳理了發改系統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三減一提升」要求,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服務工作質量;完善了「不見面、馬上辦」的34項服務事項,並為項目單位遠程提供政策解答、流程指引、釋疑解惑等優質便捷服務,及時響應、解決相關項目單位提出的問題,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全年在寧夏政務服務平台辦理業務178項,辦結率達到100%。
四是持續深化政務公開制度。按照《同心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要求,今年,共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信息293條,其中:規劃計劃5條、部門動態19條、重大建設項目242條、公示公告11條、政策信息4條、法治政府建設12條、頭條推薦1條;今年在寧夏公共資源行政監督平台備案招標項目159個,助推電子招投標工作順利開展;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和「一門一網」審批模式,今年在寧夏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審批、備案項目562條,切實營造了公開透明、規範有序、更加高效的法治化政務環境。
五是強化規範性文件清理。建立健全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長效機制和動態清理工作機制,根據縣委要求,制定了《同心縣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全面集中清理規範性文件的工作方案》,明確了清理範圍、清理重點、清理標準,對全局文件開展一次性全面清理,共清理規範性文件9項,政策性文件10項。
六是強化權責清單規範管理。按照上下一致的原則,進一步梳理了發改權責清單,規範了行政執法行為,明確了履職責任和權力邊界,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有效規範了權力運行;在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持續提升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確保法定程序執行到位。
七是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制定了《同心縣今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同心縣加快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結合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依據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規定,在吳忠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上傳信息121條、在信用吳忠平台公布信息31條;積極探索實施「雙公示」、「紅黑名單」管理、聯合獎懲等工作,開展了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組織開展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業務專題培訓會,現場演示操作流程,為各實施單位搭建了學習平台,確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執法監督有關制度需要進一步落實。在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行之有效的落實途徑、方式和具體措施。二是執法人員年齡和知識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執法人員平均年齡偏大,法律素養和執法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是政務公開工作開展還不平衡。已經公開的信息還不全面系統,信息量不足,不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化學法用法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嚴格執行黨組中心組學習、周一學習例會制度,緊密結合實際,組織幹部職工持續學習各類法律法規,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幹部職工執政為民的觀念,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強化法治教育宣傳,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以「八五」普法為載體,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廣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深化政務服務力度,保障透明辦公機制。全面公開辦事指南、審批流程,讓項目審批在陽光下規範運行,逐步提高政務窗口服務水平。四是優化行政審批工作,加大化繁為簡力度。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放管服」改革為契機,緊緊圍繞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這一基本原則,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精簡審批項目材料,縮短審批時限,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著力打造審批更少、流程更優、服務更好、監管更嚴的營商環境。
一、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分工。
健全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成立了由局長擔任組長,各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明確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重點和工作目標,細化了工作任務,梳理了工作職責,強化了考核督查,為紮實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確保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二)強化教育,落實法治宣傳。
一是深化學習研討。依託周一學習例會、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個人自學等方式,藉助微信工作群、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平台,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政府投資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央預算內直接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寧夏回族自治區申請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切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發改工作全過程;組織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知識測試,11名幹部職工參加了行政執法資格證考試,提升了幹部職工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為法治政府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夯實「七五」普法。認真對照我縣「七五」普法規劃、決議和相關制度文件要求,嚴格按照「誰立法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原則,結合工作實際,修訂完善普法工作「四清單一辦法」;結合普法責任制、年度普法要點,查找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存在突出問題,補齊短板,逐項落實,並完成全國普法信息系統「七五」普法相關資料錄入,組織開展了「七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總結、檢查、評估工作,推進全縣「七五」普法終期驗收工作順利有效進行。
三是強化法治宣傳。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組織開展了今年「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動憲法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依託「寧夏法治」、「吳忠法治」微信公眾號,以憲法、民法典、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內法規等為主要內容,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認真進行了憲法、法律知識考試,推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取得實效。組織開展了今年度「保密法治宣傳月」活動,組織幹部職工系統學習了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認真觀看了保密教育專題片,進行了「保密法治宣傳月」保密基本知識測試;開展了保密業務研討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本單位保密工作制度;組織開展了「法在心中、法在行中」保密主題黨日活動,學習領會紅色保密故事,引導幹部職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保密傳統。積極開展了疫情防控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加大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與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增強法律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結合「法律八進」活動,重點開展了禁毒宣傳教育工作,在興隆鄉、河西鎮、王團鎮集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場所開展了禁毒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彩頁3000餘份,向群眾認真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戒毒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引導轄區居民樹立禁毒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決抵制毒品,提高了全民識毒、防毒、反毒、拒毒的能力。積極開展掃黑除惡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韋州鎮韋二村、下馬關鎮田園村和新能源企業開展宣傳工作,積極主動宣傳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重大意義,共發放宣傳材料2500餘份,傳遞出掃黑除惡的決心和成效,營造「全民動員、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聚焦職責,狠抓工作落實。
一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治區「1+16」政策、《吳忠市優化營商環境措施》,加強優化營商環境行政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加大「減證便民」力度,健全完善告知承諾制,進一步規範管理、優化服務,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為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企業安心創業、健康發展。
二是完善項目在線審批監管。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的配套措施,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梳理行政審批項目、程序和條件,實現在線項目審批辦理。凡政策規定的社會投資備案項目,「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即報即辦,最長不超過3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實行「一網審批」,一般項目網上審查審批不超過5個工作日,包括必要的第三方審查,方案修改時間在內最長不超過15個工作日;積極推行「網際網路+監管」模式,全年共發起執法行為任務41次,完成率達到100%,實現監管事項全覆蓋,紮實推進政府監管規範化精準化智能化建設;優化投資項目備案,對備案類項目一律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實行網上備案,實現「零材料、零環節、零上門」。
三是加速政務服務質量提升。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全流程「網上辦」,所有審批(服務)事項全部入駐政務大廳辦理,審批過程全程可查,審批結果主動公開;按照「四級四同」原則,重新梳理了發改系統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三減一提升」要求,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服務工作質量;完善了「不見面、馬上辦」的34項服務事項,並為項目單位遠程提供政策解答、流程指引、釋疑解惑等優質便捷服務,及時響應、解決相關項目單位提出的問題,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全年在寧夏政務服務平台辦理業務178項,辦結率達到100%。
四是持續深化政務公開制度。按照《同心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要求,今年,共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信息293條,其中:規劃計劃5條、部門動態19條、重大建設項目242條、公示公告11條、政策信息4條、法治政府建設12條、頭條推薦1條;今年在寧夏公共資源行政監督平台備案招標項目159個,助推電子招投標工作順利開展;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和「一門一網」審批模式,今年在寧夏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審批、備案項目562條,切實營造了公開透明、規範有序、更加高效的法治化政務環境。
五是強化規範性文件清理。建立健全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長效機制和動態清理工作機制,根據縣委要求,制定了《同心縣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全面集中清理規範性文件的工作方案》,明確了清理範圍、清理重點、清理標準,對全局文件開展一次性全面清理,共清理規範性文件9項,政策性文件10項。
六是強化權責清單規範管理。按照上下一致的原則,進一步梳理了發改權責清單,規範了行政執法行為,明確了履職責任和權力邊界,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有效規範了權力運行;在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持續提升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確保法定程序執行到位。
七是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制定了《同心縣今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同心縣加快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結合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依據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規定,在吳忠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上傳信息121條、在信用吳忠平台公布信息31條;積極探索實施「雙公示」、「紅黑名單」管理、聯合獎懲等工作,開展了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組織開展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業務專題培訓會,現場演示操作流程,為各實施單位搭建了學習平台,確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執法監督有關制度需要進一步落實。在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行之有效的落實途徑、方式和具體措施。二是執法人員年齡和知識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執法人員平均年齡偏大,法律素養和執法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是政務公開工作開展還不平衡。已經公開的信息還不全面系統,信息量不足,不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化學法用法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嚴格執行黨組中心組學習、周一學習例會制度,緊密結合實際,組織幹部職工持續學習各類法律法規,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幹部職工執政為民的觀念,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強化法治教育宣傳,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以「八五」普法為載體,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廣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深化政務服務力度,保障透明辦公機制。全面公開辦事指南、審批流程,讓項目審批在陽光下規範運行,逐步提高政務窗口服務水平。四是優化行政審批工作,加大化繁為簡力度。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放管服」改革為契機,緊緊圍繞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這一基本原則,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精簡審批項目材料,縮短審批時限,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著力打造審批更少、流程更優、服務更好、監管更嚴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