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發展的接班人,必須自覺將國家安全與利益放在第一位,肩負社會責任,自覺履行「主人公」的義務與責任。
一、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和意義
(一)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
國防意識是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對國防的認識逐漸形成的。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國防意識關係和影響著國家現代與未來的發展。因此,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意義主要表現為:
首先,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國防意識的內容除了軍事科學領域外,還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課程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泛,因此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有助於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打破以往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式,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提高綜合素養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防意識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因而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能夠最大限度的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引導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貼合。同時為支持和鞏固國防、維護國家尊嚴,奮發進取,刻苦磨練勇於獻身不斷創優的革命進取精神,為實現國家的安定與持續發展不斷奮鬥。
最後,為國家儲備高水平高素質的國防後備人才。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國防內容越來越豐富,包羅教育、科技、經濟、工業及交通等方面,由此國防貢獻也並非單純的參軍,而國防建設不僅是軍隊的事情,也是全民的責任。隨著人才作為第一要素的理念影響,高校大學生作為高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主題,不僅是國家的未來,還是兵源的重點來源。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增強他們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和關注度,有效地提升整個國家的國防意識。
(二)當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
第一,國防意識淡薄甚至缺乏。部分大學生未將自己定位於國防主體,片面的認為國防屬於軍隊和國家,對國家領土權意識淡薄,將國家安全依舊停留于軍事、國防、情報等區域,忽略了對文化、信息及網絡等新領域的認知。他們認為國防就是防止外敵入侵,忽略了一些不流血戰爭對國家的威脅。對國家、國際形勢缺乏清晰的見解,從而對國防意識消極,對國防的認知不能與時俱進,依舊停留於傳統的狀態。但實際中,現階段國防任務更為複雜和艱巨。
第二,沒有認識到軍訓的意義與作用。大學生在軍訓中往往抱著敷衍了事的心態,甚至有個別的大學生因為怕苦怕累,對軍訓持有牴觸情緒,不僅躲避訓練,而且還有學生不服從教官的安排。加之軍訓時間周期、訓練場地及訓練教官人數的影響,很多軍訓只是隊列訓練和方陣表演的單一形式,無法帶動學生參加軍訓的積極主動性,從而軍訓效果並不明顯。
第三,忽略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國防事業與公民義務、國防和學好專業的關聯。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具有統一性,兩者相互促進和保障。但是實際很多大學生將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對立,為加強經濟建設發展,認為可以大力削減軍費開支,這種觀點是片面不科學的。國防事業與公民義務的緊密聯繫,當前國防事業並不只是軍人的事情,而是每一個公民的事情。同時所謂的信息化戰爭,也並不是少數人掌握高科技尖端武器的精銳軍隊,而是全民共同努力實現。此外國防建設與大學生的專業具有一致性。大學生不管什麼專業與國防建設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他們畢業後都將參與到國防建設,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為祖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二、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的原因
關於影響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一方面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由對抗的緊張局勢向對話的緩和形勢轉變,當前相對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對國家和地區之間潛在的矛盾、衝突及摩擦認識不到,對國家面臨的威脅也缺乏理性認識。另一方面來自國內,自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將重心放在經濟發展與綜合國力提高上,再就受到裁軍政策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將思想觀念向經濟領域轉變,對現代國防的含義理解不到位。
其次,宣傳教育薄弱。第一,大學生沒有將國防教育與公民義務教育結合,從而認為國防與自己無關;第二,在學校軍訓期間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國防教育,但是在其他時間與教學階段中,卻缺少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宣傳教育;第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和國防觀念有待加強,強化對現代國防意識的全面理解與認識。
最後,大學生自身方面。現在大學生眼界開闊、思維活躍、知識豐富、對國際事務也充滿熱情,擁有一定的分析技巧與能力,但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國防意識的淡薄,同時部分大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受到拜金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潮的影響,導致他們對「從軍」認識片面。同時,他們缺乏政治經驗與社會生活經驗,對國際政治鬥爭的認識不到位,並為認識到自身在國防事業中的重要責任。
三、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解決對策
(一)藉助新媒體平台,強化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樹立正確國防意識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學生國防的認知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藉助新媒體網絡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學生對國防的認知和了解,使他們全面認識國防事業。當前大學生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教材書籍閱讀之外,通過數字網絡資源、手機電腦等多媒體平台,都可以獲取相應的信息。新媒體平台即時性、快速性、互動性特點,改變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習效果,有效擴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日常學習中,大學生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終端設備即時了解世界軍情動態和國家周邊安全形勢,對此高校國防教育可以藉助新媒體,開展軍事理論課堂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國防認知度。
此外,新媒體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積廣、傳播速度快捷、形式新穎、成本低、隨機性等特點,並以視覺元素與聽覺元素的形式呈現,這種信息交互形式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突破時空限制的同時,增強國防軍事課程的內容與範圍,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履行國防義務與承擔國防責任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並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時刻保持危機感與警惕性。
(二)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強化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與觀念。
為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國防教育,並主動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優勢,強化現有國防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採用理論與行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觀念。
首先,以大學生為國防教育的中心,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與個性特點探索和創新現有的國防教育課程,對教學內容、手段及模式積極革新,挖掘有助於加強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元素。有條件的高校,除了現有軍事理論課與軍事技能訓練的國防教育類課程外,還可以開設國防教育選修課和國防教育第二課堂等。加強高校教師的國防教育培訓,引導和鼓勵教師將國防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將國防意識融入到專業學科中,讓學生掌握專業的同時提升國防意識。
其次,營造濃厚的校園國防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的開放性特點,能夠對課堂文化的體系性形成互補,兩者相結合有助於在學習與生活中滋養大學生。由此,可從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國防文化的內涵,根據大學生情感的變化規律,在教學樓、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等不同的教學區域中營造國防文化氛圍,並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報刊、電視、公告欄等平台與渠道拓展和延伸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教育培養。
最後,充分利用社會國防教育資源,對此高校應當積極主動的與社會各國防教育部門、黨政軍師機關、部隊及相關組織進行交流互動,協同當地教育、出版、新聞等資源,積極創設社會化的機制,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三)構築國防實踐平台,以理論與行為結合增強國防參與性。
高校國防教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對培養大學生的國防知識和鞏固軍事技能起到鞏固作用。但是單憑著兩個課程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高校構築國際實踐平台,增強大學生的國防參與性,最終實現理論與行為的結合。
首先,開展豐富的國防體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國防體育技能,並在他們的參與中提高國防意識和綜合素質;其次,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能動性,支持大學生組建校園國防社團組織,通過正面引導與協助的形式,讓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並在國防意識與政策的普及與宣傳中,樹立國防目標意識,強化國防責任感;最後,加強高校與當地部隊的互動聯繫,設立國防教育基地,利用徵兵宣傳、軍地互動等,讓學生深入體驗軍營生活,近距離接觸國防,在國防教育前沿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國防意識。
四、結論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其國防意識直接影響到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對此本文論述了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的同時,指出其當前發展現狀,並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一、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和意義
(一)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
國防意識是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對國防的認識逐漸形成的。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國防意識關係和影響著國家現代與未來的發展。因此,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意義主要表現為:
首先,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國防意識的內容除了軍事科學領域外,還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課程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泛,因此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有助於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打破以往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式,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提高綜合素養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防意識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因而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能夠最大限度的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引導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貼合。同時為支持和鞏固國防、維護國家尊嚴,奮發進取,刻苦磨練勇於獻身不斷創優的革命進取精神,為實現國家的安定與持續發展不斷奮鬥。
最後,為國家儲備高水平高素質的國防後備人才。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國防內容越來越豐富,包羅教育、科技、經濟、工業及交通等方面,由此國防貢獻也並非單純的參軍,而國防建設不僅是軍隊的事情,也是全民的責任。隨著人才作為第一要素的理念影響,高校大學生作為高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主題,不僅是國家的未來,還是兵源的重點來源。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增強他們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和關注度,有效地提升整個國家的國防意識。
(二)當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
第一,國防意識淡薄甚至缺乏。部分大學生未將自己定位於國防主體,片面的認為國防屬於軍隊和國家,對國家領土權意識淡薄,將國家安全依舊停留于軍事、國防、情報等區域,忽略了對文化、信息及網絡等新領域的認知。他們認為國防就是防止外敵入侵,忽略了一些不流血戰爭對國家的威脅。對國家、國際形勢缺乏清晰的見解,從而對國防意識消極,對國防的認知不能與時俱進,依舊停留於傳統的狀態。但實際中,現階段國防任務更為複雜和艱巨。
第二,沒有認識到軍訓的意義與作用。大學生在軍訓中往往抱著敷衍了事的心態,甚至有個別的大學生因為怕苦怕累,對軍訓持有牴觸情緒,不僅躲避訓練,而且還有學生不服從教官的安排。加之軍訓時間周期、訓練場地及訓練教官人數的影響,很多軍訓只是隊列訓練和方陣表演的單一形式,無法帶動學生參加軍訓的積極主動性,從而軍訓效果並不明顯。
第三,忽略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國防事業與公民義務、國防和學好專業的關聯。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具有統一性,兩者相互促進和保障。但是實際很多大學生將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對立,為加強經濟建設發展,認為可以大力削減軍費開支,這種觀點是片面不科學的。國防事業與公民義務的緊密聯繫,當前國防事業並不只是軍人的事情,而是每一個公民的事情。同時所謂的信息化戰爭,也並不是少數人掌握高科技尖端武器的精銳軍隊,而是全民共同努力實現。此外國防建設與大學生的專業具有一致性。大學生不管什麼專業與國防建設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他們畢業後都將參與到國防建設,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為祖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二、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的原因
關於影響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一方面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由對抗的緊張局勢向對話的緩和形勢轉變,當前相對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對國家和地區之間潛在的矛盾、衝突及摩擦認識不到,對國家面臨的威脅也缺乏理性認識。另一方面來自國內,自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將重心放在經濟發展與綜合國力提高上,再就受到裁軍政策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將思想觀念向經濟領域轉變,對現代國防的含義理解不到位。
其次,宣傳教育薄弱。第一,大學生沒有將國防教育與公民義務教育結合,從而認為國防與自己無關;第二,在學校軍訓期間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國防教育,但是在其他時間與教學階段中,卻缺少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宣傳教育;第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和國防觀念有待加強,強化對現代國防意識的全面理解與認識。
最後,大學生自身方面。現在大學生眼界開闊、思維活躍、知識豐富、對國際事務也充滿熱情,擁有一定的分析技巧與能力,但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國防意識的淡薄,同時部分大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受到拜金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潮的影響,導致他們對「從軍」認識片面。同時,他們缺乏政治經驗與社會生活經驗,對國際政治鬥爭的認識不到位,並為認識到自身在國防事業中的重要責任。
三、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解決對策
(一)藉助新媒體平台,強化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樹立正確國防意識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學生國防的認知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藉助新媒體網絡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學生對國防的認知和了解,使他們全面認識國防事業。當前大學生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教材書籍閱讀之外,通過數字網絡資源、手機電腦等多媒體平台,都可以獲取相應的信息。新媒體平台即時性、快速性、互動性特點,改變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習效果,有效擴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日常學習中,大學生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終端設備即時了解世界軍情動態和國家周邊安全形勢,對此高校國防教育可以藉助新媒體,開展軍事理論課堂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國防認知度。
此外,新媒體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積廣、傳播速度快捷、形式新穎、成本低、隨機性等特點,並以視覺元素與聽覺元素的形式呈現,這種信息交互形式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突破時空限制的同時,增強國防軍事課程的內容與範圍,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履行國防義務與承擔國防責任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並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時刻保持危機感與警惕性。
(二)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強化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與觀念。
為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國防教育,並主動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優勢,強化現有國防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採用理論與行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觀念。
首先,以大學生為國防教育的中心,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與個性特點探索和創新現有的國防教育課程,對教學內容、手段及模式積極革新,挖掘有助於加強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元素。有條件的高校,除了現有軍事理論課與軍事技能訓練的國防教育類課程外,還可以開設國防教育選修課和國防教育第二課堂等。加強高校教師的國防教育培訓,引導和鼓勵教師將國防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將國防意識融入到專業學科中,讓學生掌握專業的同時提升國防意識。
其次,營造濃厚的校園國防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的開放性特點,能夠對課堂文化的體系性形成互補,兩者相結合有助於在學習與生活中滋養大學生。由此,可從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國防文化的內涵,根據大學生情感的變化規律,在教學樓、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等不同的教學區域中營造國防文化氛圍,並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報刊、電視、公告欄等平台與渠道拓展和延伸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教育培養。
最後,充分利用社會國防教育資源,對此高校應當積極主動的與社會各國防教育部門、黨政軍師機關、部隊及相關組織進行交流互動,協同當地教育、出版、新聞等資源,積極創設社會化的機制,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三)構築國防實踐平台,以理論與行為結合增強國防參與性。
高校國防教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對培養大學生的國防知識和鞏固軍事技能起到鞏固作用。但是單憑著兩個課程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高校構築國際實踐平台,增強大學生的國防參與性,最終實現理論與行為的結合。
首先,開展豐富的國防體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國防體育技能,並在他們的參與中提高國防意識和綜合素質;其次,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能動性,支持大學生組建校園國防社團組織,通過正面引導與協助的形式,讓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並在國防意識與政策的普及與宣傳中,樹立國防目標意識,強化國防責任感;最後,加強高校與當地部隊的互動聯繫,設立國防教育基地,利用徵兵宣傳、軍地互動等,讓學生深入體驗軍營生活,近距離接觸國防,在國防教育前沿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國防意識。
四、結論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其國防意識直接影響到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對此本文論述了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的同時,指出其當前發展現狀,並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