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進入關鍵階段,根據黨委政府安排,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上一堂黨課,從五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農村黨員幹部。
農村黨員幹部是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領路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農村基層第一線的實踐者。農村黨員幹部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著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關係著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鞏固。近年來通過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村幹部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明顯增強。但是,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農村黨員幹部還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
一、適應形勢,勇當時代發展先鋒
適應形勢,就能發展,不適應形勢,就會落後。當先鋒就是領先超越,衝鋒在前,為後面的人開路、鋪路。作為農村黨員幹部,要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拼在經濟建設的「一線」。
(一)要認清形勢。農村黨員幹部面臨的形勢,就是當前農村工作所處的形勢。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的農村工作形勢發生了極其深刻的的變化。從黨員自身看,思想觀念發生改變。
作為農村黨員幹部,必須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己任,以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目標,必須面對現實,正視困難,戰勝困難,努力為群眾尋求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來。
(二)要抓住機遇。形勢就是機遇,認清了形勢,並適應了形勢,就抓住了機遇。作為農村黨員幹部,一定不能小視自己。作為農村黨員幹部,不論年齡大小,不論貧富差距,都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壓力感,搶抓機遇,振奮精神,不斷地自我審視,解剖自己,不斷地自我完善,提高自己,成為執行政策的明白人,群眾致富的領路人,聯繫群眾的貼心人,遵紀守法的帶頭人,文明新風的倡導人。
二、要敢闖敢幹,勇當奔康致富能手
黨員帶頭致富是職責,帶領群眾共富是義務。目前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如何,主要體現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上。
(一)要帶頭致富。作為農村黨員幹部,要敢於闖市場,增強致富本領,在群眾中率先致富。
(二)要帶領群眾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才算富」,這已成為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新追求。
如何帶領群眾致富?有三點。一是富了不忘眾鄉親。不管黨員,還是群眾,自己富了都不能忘了回報社會,要想想怎樣帶動大家富起來。特別是幹部,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組織優勢,制定規劃,確定目標,努力帶領群眾致富。二是領著群眾闖市場。農村黨員幹部要當好農民的「千里眼」、「順風耳」,學會捕捉準確的市場信息,搞好信息諮詢,積極幫助農民開拓市場,切實解決好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三是多為群眾解難題。農民在致富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如資金、技術、場地、銷售等。對此,致富黨員、村幹部要積極幫助解決。
(三)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一是強化知識灌輸。要通過「三會一課」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員認真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黨在農村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及市場經濟知識等,不斷提高黨員的自身素質。
二是強化黨員電化教育培訓。發揮好黨員電教和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制定好計劃,認真組織黨員和群眾收看,使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學到豐富的知識。
三是強化活動載體。要深入開展「雙強雙聯爭十佳,共建和諧新農村」主題實踐活動,為農村黨員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搭建舞台,努力在全社會激發產生「能人帶眾人,增收路子寬」的裂變效應。
三、要服從大局,勇當精誠團結表率
促進經濟發展,農村黨員幹部隊伍是「生力軍」,村兩委班子是「橋頭堡」。維護團結是所有農村黨員幹部的基本職責和要求,也是上級黨組織和群眾評價考驗每一個農村黨員幹部的重要依據。幹部之間需要團結,黨員之間也需要團結,沒有黨員之間的團結,就沒有幹部之間的團結,更沒有兩委班子的「大團結」。
(一)服從大局,維護團結,要有團結的願望和協作的精神。團結協作,形成合力,要做到四點: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農村工作很辛苦,任務很艱巨,大家能在一個集體共事,是一種緣分,應當團結一致、和衷共濟,形成親如兄弟姐妹的良好氛圍。
當然,大家在一起幹事,難免意見不一,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有團結的願望、協作的言行,再大的磨擦,也會得到妥善解決。團結出活力,出效益,出生產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搞好班子團結,關鍵是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的配合要默契。兩人要多演「將相和」,不唱「對台戲」,做到「將相心頭可跑馬,宰相肚裡能行船」。當然,講團結不是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要堅持黨性原則,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制度,規範行為,在權責明確、科學高效、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上下功夫。
第三,作為班子成員,要增強大局觀念,求大同,存小異;多信任,少猜疑;多負責,少推諉,分工不分家,補台不拆台,形成團結戰鬥的堅強集體。
(二)服從大局,維護團結,要正確對待信訪問題。信訪問題是涉及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不論哪一個單位,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視,不能放鬆。信訪多,村上就不穩定,黨群、幹群關係就會緊張,經濟發展就停滯不前。處理信訪問題,黨員重任在肩?
一是擺正位置。每名黨員都受支部的直接領導,要自覺維護支部班子的權威和形象,真正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發展的事不做。
二是當好參謀。黨員與群眾接觸得最多、最直接,可以說,是群眾心聲的「睛雨表」,群眾心裡想什麼、怎麼想、怎麼看,黨員最清楚、最了解。特別是對容易引起群眾上訪的矛盾問題,黨員要及時向支部反映,給村裡當好參謀,切實幫助解決?
三是一身正氣。黨員要認真執行支部的決議和決定,不能會上不說,會後亂說,對群眾一時不理解、不支持的,要耐心細緻地解釋,做疏通化解工作。要知法、懂法,不能違法。
四、要關心群眾,勇當親民愛民模範
(一)要改進作風。作風關乎民心,關乎黨的形象。每名黨員,每名幹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要自覺奉獻。農村工作頭緒多、任務重,廣大農村幹部的工作十分辛苦,加上受客觀條件制約,村幹部的經濟待遇不高,利益分配不公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只能隨經濟的不斷發展而逐步解決。農村幹部要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當成大事,先公後私,先人後己,想群眾所想,辦群眾所需。要自覺奉獻,首先要廉潔自律,不貪不沾,雙手乾淨。群眾評價幹部,既看是不是幹事,還看是不是乾淨。公生明,廉生威,威則有信,信則有眾服。幹部只有自己乾淨了,在群眾心裡才會有威信,群眾才會跟你貼心。農村幹部要帶頭廉潔紀律,事事處處嚴以自律,不為自己撈好處,不向公家亂伸手,不搞特殊化。
(三)要辦事公道。群眾看幹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幹部能不能出以公心、公平待人、公道處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體現在一些很具體很實在的事情上。有些事雖然不大,但是對某一戶、某個農民來說,卻是貼心連肉的大事。如果農村幹部能夠秉公處事,辦事就會十分簡單和順利,群眾也服氣;如果私心作怪,優親厚友,公事和親情糾纏在一起,不僅辦不好事情,群眾也不買你的帳。因此,處理任何事情,都必須公正、公道、公平,一視同仁,一把尺子,一個標準,否則,早晚讓群眾趕趕下台。
(四)要為民解困。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就要從那些群眾最關注、最盼望、最不滿意、最急需辦的事抓起。比如部分貧困戶生活困難,上學難、看病難、吃水難、行路難問題等等,都要認真考慮,幫助解決好,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當前,農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是發展經濟。農村黨員幹部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帶領群眾幹事創業,治窮致富。要落實好「聯、幫、帶」責任,要經常進村入戶,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技術,從實際出發,幫助農民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解決當前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面臨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和農民打成一片,受到農民的歡迎。
五、要幹事創業,合力推動經濟發展
幹事創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尤其是夯實集體經濟實力。只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才能解決好一家一戶辦不好、辦不了的事情,才能增強為群眾服務的能力。
(一)嚴格獎懲。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幹事的,讓幹事的人政治上紅、有地位,經濟上富、得實惠,社會上香、腰杆硬,真正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在村幹部配備上,就應用一把尺子量,標準就是「憑工作說話,憑政績說話,讓群眾說話「。
(二)發揮優勢。發展經濟,山有山路,水有水路,城有城路,村有村路。關鍵是發揮優勢,少走或不走彎路。只有抓住稜角,發揮自身優勢,才能推動發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什麼理由,什麼情況,都要深挖潛力,找准優勢,這才是發展的突破口,關鍵就看干不幹、抓不抓。要圍繞發展干點真事、辦點實事,因地制宜,干出幾件可圈可點的工作來?
(三)真抓實幹。「認真就是能力,紮實就是水平,求實就是成績」。作為村幹部,要做到舍小家、顧大家,忠於職守、兢兢業業,上不糊弄領導,下不虧待百姓。樹立起措施圍繞「實」字定,工作圍繞「實」字抓,一切圍繞「實」字乾的良好風氣。要做到說了算,定了干,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不拖泥帶水,不龍頭蛇尾。拿出「拚命三郎」的幹勁,發揚一種奮發有為、堅韌不拔,不幹則已、干則一流的精神狀態,時時刻刻想事不混事,一心一意干實事,雷厲風行、風風火火地抓落實、促工作,決不停留在口頭上、會議中、文件里。一句話,對確定的事情就要立即分解任務到人頭,定時、定量、定效果,一本經念到底,一件事抓到頭。把工作落實到加快發展的實踐上,不給歷史留下遺憾,不給百姓留下罵名。
農村黨員幹部是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領路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農村基層第一線的實踐者。農村黨員幹部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著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關係著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鞏固。近年來通過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村幹部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明顯增強。但是,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農村黨員幹部還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
一、適應形勢,勇當時代發展先鋒
適應形勢,就能發展,不適應形勢,就會落後。當先鋒就是領先超越,衝鋒在前,為後面的人開路、鋪路。作為農村黨員幹部,要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拼在經濟建設的「一線」。
(一)要認清形勢。農村黨員幹部面臨的形勢,就是當前農村工作所處的形勢。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的農村工作形勢發生了極其深刻的的變化。從黨員自身看,思想觀念發生改變。
作為農村黨員幹部,必須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己任,以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目標,必須面對現實,正視困難,戰勝困難,努力為群眾尋求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來。
(二)要抓住機遇。形勢就是機遇,認清了形勢,並適應了形勢,就抓住了機遇。作為農村黨員幹部,一定不能小視自己。作為農村黨員幹部,不論年齡大小,不論貧富差距,都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壓力感,搶抓機遇,振奮精神,不斷地自我審視,解剖自己,不斷地自我完善,提高自己,成為執行政策的明白人,群眾致富的領路人,聯繫群眾的貼心人,遵紀守法的帶頭人,文明新風的倡導人。
二、要敢闖敢幹,勇當奔康致富能手
黨員帶頭致富是職責,帶領群眾共富是義務。目前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如何,主要體現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上。
(一)要帶頭致富。作為農村黨員幹部,要敢於闖市場,增強致富本領,在群眾中率先致富。
(二)要帶領群眾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才算富」,這已成為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新追求。
如何帶領群眾致富?有三點。一是富了不忘眾鄉親。不管黨員,還是群眾,自己富了都不能忘了回報社會,要想想怎樣帶動大家富起來。特別是幹部,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組織優勢,制定規劃,確定目標,努力帶領群眾致富。二是領著群眾闖市場。農村黨員幹部要當好農民的「千里眼」、「順風耳」,學會捕捉準確的市場信息,搞好信息諮詢,積極幫助農民開拓市場,切實解決好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三是多為群眾解難題。農民在致富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如資金、技術、場地、銷售等。對此,致富黨員、村幹部要積極幫助解決。
(三)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一是強化知識灌輸。要通過「三會一課」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員認真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黨在農村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及市場經濟知識等,不斷提高黨員的自身素質。
二是強化黨員電化教育培訓。發揮好黨員電教和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制定好計劃,認真組織黨員和群眾收看,使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學到豐富的知識。
三是強化活動載體。要深入開展「雙強雙聯爭十佳,共建和諧新農村」主題實踐活動,為農村黨員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搭建舞台,努力在全社會激發產生「能人帶眾人,增收路子寬」的裂變效應。
三、要服從大局,勇當精誠團結表率
促進經濟發展,農村黨員幹部隊伍是「生力軍」,村兩委班子是「橋頭堡」。維護團結是所有農村黨員幹部的基本職責和要求,也是上級黨組織和群眾評價考驗每一個農村黨員幹部的重要依據。幹部之間需要團結,黨員之間也需要團結,沒有黨員之間的團結,就沒有幹部之間的團結,更沒有兩委班子的「大團結」。
(一)服從大局,維護團結,要有團結的願望和協作的精神。團結協作,形成合力,要做到四點: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農村工作很辛苦,任務很艱巨,大家能在一個集體共事,是一種緣分,應當團結一致、和衷共濟,形成親如兄弟姐妹的良好氛圍。
當然,大家在一起幹事,難免意見不一,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有團結的願望、協作的言行,再大的磨擦,也會得到妥善解決。團結出活力,出效益,出生產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搞好班子團結,關鍵是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的配合要默契。兩人要多演「將相和」,不唱「對台戲」,做到「將相心頭可跑馬,宰相肚裡能行船」。當然,講團結不是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要堅持黨性原則,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制度,規範行為,在權責明確、科學高效、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上下功夫。
第三,作為班子成員,要增強大局觀念,求大同,存小異;多信任,少猜疑;多負責,少推諉,分工不分家,補台不拆台,形成團結戰鬥的堅強集體。
(二)服從大局,維護團結,要正確對待信訪問題。信訪問題是涉及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不論哪一個單位,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視,不能放鬆。信訪多,村上就不穩定,黨群、幹群關係就會緊張,經濟發展就停滯不前。處理信訪問題,黨員重任在肩?
一是擺正位置。每名黨員都受支部的直接領導,要自覺維護支部班子的權威和形象,真正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發展的事不做。
二是當好參謀。黨員與群眾接觸得最多、最直接,可以說,是群眾心聲的「睛雨表」,群眾心裡想什麼、怎麼想、怎麼看,黨員最清楚、最了解。特別是對容易引起群眾上訪的矛盾問題,黨員要及時向支部反映,給村裡當好參謀,切實幫助解決?
三是一身正氣。黨員要認真執行支部的決議和決定,不能會上不說,會後亂說,對群眾一時不理解、不支持的,要耐心細緻地解釋,做疏通化解工作。要知法、懂法,不能違法。
四、要關心群眾,勇當親民愛民模範
(一)要改進作風。作風關乎民心,關乎黨的形象。每名黨員,每名幹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要自覺奉獻。農村工作頭緒多、任務重,廣大農村幹部的工作十分辛苦,加上受客觀條件制約,村幹部的經濟待遇不高,利益分配不公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只能隨經濟的不斷發展而逐步解決。農村幹部要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當成大事,先公後私,先人後己,想群眾所想,辦群眾所需。要自覺奉獻,首先要廉潔自律,不貪不沾,雙手乾淨。群眾評價幹部,既看是不是幹事,還看是不是乾淨。公生明,廉生威,威則有信,信則有眾服。幹部只有自己乾淨了,在群眾心裡才會有威信,群眾才會跟你貼心。農村幹部要帶頭廉潔紀律,事事處處嚴以自律,不為自己撈好處,不向公家亂伸手,不搞特殊化。
(三)要辦事公道。群眾看幹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幹部能不能出以公心、公平待人、公道處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體現在一些很具體很實在的事情上。有些事雖然不大,但是對某一戶、某個農民來說,卻是貼心連肉的大事。如果農村幹部能夠秉公處事,辦事就會十分簡單和順利,群眾也服氣;如果私心作怪,優親厚友,公事和親情糾纏在一起,不僅辦不好事情,群眾也不買你的帳。因此,處理任何事情,都必須公正、公道、公平,一視同仁,一把尺子,一個標準,否則,早晚讓群眾趕趕下台。
(四)要為民解困。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就要從那些群眾最關注、最盼望、最不滿意、最急需辦的事抓起。比如部分貧困戶生活困難,上學難、看病難、吃水難、行路難問題等等,都要認真考慮,幫助解決好,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當前,農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是發展經濟。農村黨員幹部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帶領群眾幹事創業,治窮致富。要落實好「聯、幫、帶」責任,要經常進村入戶,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技術,從實際出發,幫助農民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解決當前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面臨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和農民打成一片,受到農民的歡迎。
五、要幹事創業,合力推動經濟發展
幹事創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尤其是夯實集體經濟實力。只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才能解決好一家一戶辦不好、辦不了的事情,才能增強為群眾服務的能力。
(一)嚴格獎懲。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幹事的,讓幹事的人政治上紅、有地位,經濟上富、得實惠,社會上香、腰杆硬,真正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在村幹部配備上,就應用一把尺子量,標準就是「憑工作說話,憑政績說話,讓群眾說話「。
(二)發揮優勢。發展經濟,山有山路,水有水路,城有城路,村有村路。關鍵是發揮優勢,少走或不走彎路。只有抓住稜角,發揮自身優勢,才能推動發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什麼理由,什麼情況,都要深挖潛力,找准優勢,這才是發展的突破口,關鍵就看干不幹、抓不抓。要圍繞發展干點真事、辦點實事,因地制宜,干出幾件可圈可點的工作來?
(三)真抓實幹。「認真就是能力,紮實就是水平,求實就是成績」。作為村幹部,要做到舍小家、顧大家,忠於職守、兢兢業業,上不糊弄領導,下不虧待百姓。樹立起措施圍繞「實」字定,工作圍繞「實」字抓,一切圍繞「實」字乾的良好風氣。要做到說了算,定了干,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不拖泥帶水,不龍頭蛇尾。拿出「拚命三郎」的幹勁,發揚一種奮發有為、堅韌不拔,不幹則已、干則一流的精神狀態,時時刻刻想事不混事,一心一意干實事,雷厲風行、風風火火地抓落實、促工作,決不停留在口頭上、會議中、文件里。一句話,對確定的事情就要立即分解任務到人頭,定時、定量、定效果,一本經念到底,一件事抓到頭。把工作落實到加快發展的實踐上,不給歷史留下遺憾,不給百姓留下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