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五大的一個重大貢獻,是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這是我們黨作出的重大歷史選擇。實現跨世紀的歷史任務,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鄧小平理論作為觀察世界、發展我們自己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統領全局、貫穿各項工作的靈魂。黨的十五大號召全黨:「要重視學習,善於學習,興起一個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新高潮。」江澤民同志強調指出,學習鄧小平理論,要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下功夫,「既要注意從總體和科學體系上領會和掌握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基精神,又要注意從這一理論論述較多的若干重要領域,對有關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理解。」為了貫徹黨的五大的精神,教育部組織編寫了《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這是把學習鄧小平理論,特別是把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不斷引向深入的重要舉措。
鄧小平同志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對教育事業一貫給予高度重視,一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始終把教育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戰略問題來對待,親自抓科技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精闢的論述。《鄧小平文選》一、二、三卷共收錄了233篇文章,論及科技教育的有119篇之多,其中有37篇是專門或重點論述科技、教育的這些論著絕大部分集中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近20年。《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有60%的文章論及科技、教育,近1/4是專或重點論述科技、教育的。這些寶貴文獻記錄了鄧小平同志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和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內涵豐富的教育理論。鄧小平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教育理論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全面闡明了教育與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之間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辯證關係,明確了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確定了面向21世紀中國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方向和指導方針。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中,鄧小平同志以偉大戰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將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設計之中。他從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全局和中華民族命運的高度重視發展教育,提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他強調,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一定要造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事情成敗的關鍵是能不能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他針對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的國情,指出:「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他對人民教師充滿了感情,多次強調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勞動者。人民教師是崇高的職業,人民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應該受到黨和人民的尊重。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他強調各級領導要重視教育工作,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那樣抓好教育工作」。他的這些肺腑之言,時時縈繞在我們耳旁,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理論指南。
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1982年黨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和科學列為全黨三大戰略重點之一;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必須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放在突出的戰略地位」;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是建黨以來歷次代表大會講教育問題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一個報告,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重申了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報告指出:「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
20年來,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全黨全國人民的重視和支持下,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國教育改革逐步展開,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教育提高了國民素質,培養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大量合格的、優秀的人才,對國民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全面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應該看到,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地區和部門還沒有把教育擺到應有的位置,有的同志對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這個戰略方針認識不足,教育與經濟還存在脫節現象,教育體制存在條塊分割、力量分散問題。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使我們的教育結構和教育體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不久前江澤民同志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解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培養足夠數量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認真學習和全面貫徹鄧小平教育理論。現在,教育部組織一批專家,在對鄧小平教育理論系統學習、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編寫了《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相信,在首先認真研讀鄧小平同志原著的基礎上,《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會成為我們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要的輔導材料。
學習和貫徹鄧小平教育理論,不僅是教育界的一項歷史性任務,也是全黨全社會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迫切需要。特別是各級領導要帶頭認真學習和貫徹鄧小平理論,包括鄧小平教育理論,對此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認真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多做實事。
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最根本的是學習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重點是學習他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重視教育、改革教育、發展教育的戰略思想;學習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國情出發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思想路線;學習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腳踏實地、艱苦創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還要結合建國以來我們的成績與過失、經驗與教訓,尤其是十四大以來我們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教育工作的實際。要認真研讀鄧小平同志的著作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重要文獻。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要注重實效,狠抓落實,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義。要掌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精髓,要把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落在實處,用以指導我們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處在世紀之交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黨的十五大為我們抓住機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指明了方向。只要我們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團結起來,同心同德,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就能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鄧小平同志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對教育事業一貫給予高度重視,一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始終把教育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戰略問題來對待,親自抓科技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精闢的論述。《鄧小平文選》一、二、三卷共收錄了233篇文章,論及科技教育的有119篇之多,其中有37篇是專門或重點論述科技、教育的這些論著絕大部分集中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近20年。《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有60%的文章論及科技、教育,近1/4是專或重點論述科技、教育的。這些寶貴文獻記錄了鄧小平同志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和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內涵豐富的教育理論。鄧小平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教育理論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全面闡明了教育與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之間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辯證關係,明確了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確定了面向21世紀中國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方向和指導方針。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中,鄧小平同志以偉大戰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將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設計之中。他從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全局和中華民族命運的高度重視發展教育,提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他強調,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一定要造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事情成敗的關鍵是能不能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他針對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的國情,指出:「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他對人民教師充滿了感情,多次強調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勞動者。人民教師是崇高的職業,人民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應該受到黨和人民的尊重。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他強調各級領導要重視教育工作,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那樣抓好教育工作」。他的這些肺腑之言,時時縈繞在我們耳旁,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理論指南。
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1982年黨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和科學列為全黨三大戰略重點之一;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必須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放在突出的戰略地位」;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是建黨以來歷次代表大會講教育問題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一個報告,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重申了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報告指出:「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
20年來,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全黨全國人民的重視和支持下,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國教育改革逐步展開,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教育提高了國民素質,培養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大量合格的、優秀的人才,對國民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全面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應該看到,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地區和部門還沒有把教育擺到應有的位置,有的同志對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這個戰略方針認識不足,教育與經濟還存在脫節現象,教育體制存在條塊分割、力量分散問題。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使我們的教育結構和教育體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不久前江澤民同志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解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培養足夠數量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認真學習和全面貫徹鄧小平教育理論。現在,教育部組織一批專家,在對鄧小平教育理論系統學習、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編寫了《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相信,在首先認真研讀鄧小平同志原著的基礎上,《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會成為我們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要的輔導材料。
學習和貫徹鄧小平教育理論,不僅是教育界的一項歷史性任務,也是全黨全社會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迫切需要。特別是各級領導要帶頭認真學習和貫徹鄧小平理論,包括鄧小平教育理論,對此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認真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多做實事。
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最根本的是學習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重點是學習他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重視教育、改革教育、發展教育的戰略思想;學習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國情出發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思想路線;學習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腳踏實地、艱苦創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還要結合建國以來我們的成績與過失、經驗與教訓,尤其是十四大以來我們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教育工作的實際。要認真研讀鄧小平同志的著作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重要文獻。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要注重實效,狠抓落實,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義。要掌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精髓,要把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落在實處,用以指導我們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處在世紀之交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黨的十五大為我們抓住機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指明了方向。只要我們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團結起來,同心同德,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就能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