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起步之年。第二黨支部將積極召開學習討論會。結合近期全國學習黨史教育動員大會、脫貧攻堅大會、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全市兩會以及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等精神和當前我局正開展的「前沿開放」工程和「雙循環」建設等熱點問題,大家開展探討交流。主要圍繞為什麼要學黨史、我們目前的工作狀態離「三牛」精神有哪些差距、重點工作里我們黨員要如何做等三個開放式提問主題進行了重點討論。開展支部書記講黨課,同時邀請各位黨員踴躍發言,結合本職工作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由局領導對第二支部黨員的發言進行了總結點評,要求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學先進爭上游、趕先進開新局,再創新業績,更上一層樓,助力我局開展「前沿開放工程」和打造「雙循環」節點城市。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商務黨員幹部必須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到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奮鬥,勇敢拼搏,用青春和智慧創造新的歷史,鑄就新的輝煌?
建黨100周年之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恰逢其時,十分必要。作為紅土地上的黨員幹部,我們更應該把黨史作為思想的「清心劑」、學習的「加油站」,用「心」感悟黨史,用「行」傳承奮進。
一、感悟「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思想境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我們黨百年來的艱難歷程,從最初50多名黨員到現在9100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究其原因,根本在於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井岡山鬥爭時期,全國各地仁人志士匯聚於此,有關資料顯示,僅知識分子就有211人,海歸學子來了、黃埔精英來了、北大北師大的學生來了,還有不少名門望族和富家子弟也都來了,甚至國民黨的一些將領也投誠過來,他們放棄優裕安逸的生活,義無反顧投入到革命陣營中,並甘願為之獻出青春、熱血,甚至「肉體殞滅」。他們播種,不問收穫,明知需要犧牲,卻前赴後繼。為了什麼?為名、為利還是為升官?都不是!我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話,正是對「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最好詮釋。新的時代,在日益多元複雜的思潮中,作為黨員幹部,我們唯有賡續黨的光榮傳統,築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始終忠誠於黨的理想與事業,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行穩致遠?
二、感悟「篳路藍縷啟山林」的執著追求。
縱觀百年畫卷,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甘於奉獻、不畏犧牲的史詩。從建黨、建軍到建政,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再到遵義會議,從井岡山到延安寶塔山,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大革命、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從未改變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而是在反覆受挫中不斷糾正自己、完善自我,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井岡山道路。漫漫長征中,在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上,紅軍將士迎著冰雹和風雪,用腳步改寫了「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的歷史;在浩無人煙的大沼澤里,紅軍用頑強意志挑戰人類生命極限……一路走來,幾經挫折但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共產黨人用事實告訴世人,路惟艱,行則成。當下,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抱怨工作繁重,有人哭訴工作壓力大,但相較於戰火硝煙、槍林彈雨、生與死的考驗,這點艱辛、這點付出似乎微不足道。只有把本職當天職、把職業當事業、把事業當追求來對待,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三、感悟「浮舟滄海立崑崙」的實幹品質。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走進百年歷史,一幅幅勵精圖治、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畫卷映入眼帘。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用32天,徒步700多公里,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同志上山之初,就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制定和頒布了紅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甚至具體到「不拿百姓一個紅薯」;還寫下了寧岡調查、永新調查等一系列,解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預示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都告訴我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唯有飽含青春激情,苦幹實幹,方能「吹盡狂沙始到金」。因此,我們要在學習黨史中汲取營養,找尋成功密碼,不斷圍繞工作學、帶著問題學、深入思考學,在學好黨史的基礎上,在服務群眾中接「地氣」、增「底氣」、長「才氣」,努力成為復合型黨員幹部?
建黨100周年之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恰逢其時,十分必要。作為紅土地上的黨員幹部,我們更應該把黨史作為思想的「清心劑」、學習的「加油站」,用「心」感悟黨史,用「行」傳承奮進。
一、感悟「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思想境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我們黨百年來的艱難歷程,從最初50多名黨員到現在9100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究其原因,根本在於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井岡山鬥爭時期,全國各地仁人志士匯聚於此,有關資料顯示,僅知識分子就有211人,海歸學子來了、黃埔精英來了、北大北師大的學生來了,還有不少名門望族和富家子弟也都來了,甚至國民黨的一些將領也投誠過來,他們放棄優裕安逸的生活,義無反顧投入到革命陣營中,並甘願為之獻出青春、熱血,甚至「肉體殞滅」。他們播種,不問收穫,明知需要犧牲,卻前赴後繼。為了什麼?為名、為利還是為升官?都不是!我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話,正是對「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最好詮釋。新的時代,在日益多元複雜的思潮中,作為黨員幹部,我們唯有賡續黨的光榮傳統,築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始終忠誠於黨的理想與事業,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行穩致遠?
二、感悟「篳路藍縷啟山林」的執著追求。
縱觀百年畫卷,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甘於奉獻、不畏犧牲的史詩。從建黨、建軍到建政,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再到遵義會議,從井岡山到延安寶塔山,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大革命、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從未改變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而是在反覆受挫中不斷糾正自己、完善自我,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井岡山道路。漫漫長征中,在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上,紅軍將士迎著冰雹和風雪,用腳步改寫了「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的歷史;在浩無人煙的大沼澤里,紅軍用頑強意志挑戰人類生命極限……一路走來,幾經挫折但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共產黨人用事實告訴世人,路惟艱,行則成。當下,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抱怨工作繁重,有人哭訴工作壓力大,但相較於戰火硝煙、槍林彈雨、生與死的考驗,這點艱辛、這點付出似乎微不足道。只有把本職當天職、把職業當事業、把事業當追求來對待,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三、感悟「浮舟滄海立崑崙」的實幹品質。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走進百年歷史,一幅幅勵精圖治、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畫卷映入眼帘。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用32天,徒步700多公里,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同志上山之初,就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制定和頒布了紅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甚至具體到「不拿百姓一個紅薯」;還寫下了寧岡調查、永新調查等一系列,解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預示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都告訴我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唯有飽含青春激情,苦幹實幹,方能「吹盡狂沙始到金」。因此,我們要在學習黨史中汲取營養,找尋成功密碼,不斷圍繞工作學、帶著問題學、深入思考學,在學好黨史的基礎上,在服務群眾中接「地氣」、增「底氣」、長「才氣」,努力成為復合型黨員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