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西路軍紀念館在我的家鄉哈密,它是哈密赫赫有名的兩處紅色旅遊點。西路軍進疆紀念園它位於哈密市建國北路鐵路橋北和紅星西路的交叉口處,離我家很近,在假期我再次來到這個陵園,重溫這座城市的精神.記得第一次到這裡時,我剛入少先隊,而如今我已成為一名大學生.西路軍走的還是唐玄藏走過的那條艱苦卓絕的通道——安西至哈密的800里沙磧。在祁連山中度過43天的冰天雪地後,在公元1936年4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的李先念帶著歷經千難萬險、千辛萬苦之後剩下的400將士到達了星星峽——新疆的入口、哈密的大門。此時,另一開國元勛陳雲受中央委託,在星星峽用溫暖的雙手迎接了西路軍將士的來臨。
回顧河西血戰,可以說堅苦卓絕。西路軍一戰一條山,二戰古浪,三戰高台,四戰倪家營子,五戰祁連山,以兩萬人之力與10萬人之眾的國民黨部隊血戰殆盡。共和國元帥一-西路軍的指揮者徐向前元帥曾說:「西路軍廣大指戰員在及其困難的條件下,披堅執銳,喋血奮戰,歷時5個月之久,先後共消滅馬家軍2.5萬餘人,在戰略上起到了有利策應河東紅軍和友軍的作用,對爭取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全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形成,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西路軍紀念園坐落在哈密,有著特殊的意義,-是為了紀念西路軍餘部在李先念的率領下抵達星星峽,與中共中央代表陳雲匯合進入新疆;二是對西路軍一路西來的地方至新疆為止的線路予以了明確。西路軍征戰的河西各點,解放後被河西各縣人民修建了許多紀念館,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西路軍紀念館、高台縣西路軍五軍將土公墓等,到哈密,應該是終點站了。
哈密西路軍進疆紀念園銅像主碑凝重,大型石雕造型生動,還有氣勢磅蹈的題字碑,占地15畝,採用仿古園林建築格局,紅牆綠瓦,牌樓大門,園內亭台樓閣,曲徑迴廊,綠樹環繞,松柏蒼翠,是集紀念和觀賞於一體的勝景之地。紀念園整體結構嚴謹,一進大門,是一組建築群,有工作間、接待室、紀念館等。走入正門,正中是西路軍紀念館。陳雲、李先念紫銅像居紀念館中央,襯以星星峽山谷油畫。館內四壁展出紅軍西路軍征戰河西,會合星星峽,返回延安的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和部分實物。
紀念園的「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是一尊高6.2米、重5噸的銅像。銅像造型為一紅軍戰士:頭戴八角帽,身背大刀,一右手握鋼槍,目光炯炯,大義凜然。銅像基座高3米,寬4米,用晚霞紅大理石飾面。基座正面銘刻著漢文碑文,背面為維吾爾碑文。記述了西路軍戰鬥歷史及英雄業績,頌揚了西路軍堅持革命的英雄氣概和為黨為人民的獻身精神。主碑前方是一塊12米長、1.5米高、傾斜面2米,用黑色大理石飾面的題字碑,上面是陳雲親筆題寫的「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碑名。銅像、主碑之後,兩側各有一塊12米長、3米高的石雕。四組浮雕相對獨立,又有機的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西路軍英勇悲壯的歷史畫卷,包含著整個西路軍的戰鬥足跡,是西路軍艱苦卓絕的象徵。各族人民常在題字碑前瞻仰憑弔,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通過對西路軍紀念館的參觀,讓我看到西路軍指戰員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為建設祖國更美好的明天,為祖國明天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英勇的西路軍,熱血灑大漠,魂化萬顆星。事跡感天地,功德千秋頌。
回顧河西血戰,可以說堅苦卓絕。西路軍一戰一條山,二戰古浪,三戰高台,四戰倪家營子,五戰祁連山,以兩萬人之力與10萬人之眾的國民黨部隊血戰殆盡。共和國元帥一-西路軍的指揮者徐向前元帥曾說:「西路軍廣大指戰員在及其困難的條件下,披堅執銳,喋血奮戰,歷時5個月之久,先後共消滅馬家軍2.5萬餘人,在戰略上起到了有利策應河東紅軍和友軍的作用,對爭取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全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形成,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西路軍紀念園坐落在哈密,有著特殊的意義,-是為了紀念西路軍餘部在李先念的率領下抵達星星峽,與中共中央代表陳雲匯合進入新疆;二是對西路軍一路西來的地方至新疆為止的線路予以了明確。西路軍征戰的河西各點,解放後被河西各縣人民修建了許多紀念館,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西路軍紀念館、高台縣西路軍五軍將土公墓等,到哈密,應該是終點站了。
哈密西路軍進疆紀念園銅像主碑凝重,大型石雕造型生動,還有氣勢磅蹈的題字碑,占地15畝,採用仿古園林建築格局,紅牆綠瓦,牌樓大門,園內亭台樓閣,曲徑迴廊,綠樹環繞,松柏蒼翠,是集紀念和觀賞於一體的勝景之地。紀念園整體結構嚴謹,一進大門,是一組建築群,有工作間、接待室、紀念館等。走入正門,正中是西路軍紀念館。陳雲、李先念紫銅像居紀念館中央,襯以星星峽山谷油畫。館內四壁展出紅軍西路軍征戰河西,會合星星峽,返回延安的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和部分實物。
紀念園的「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是一尊高6.2米、重5噸的銅像。銅像造型為一紅軍戰士:頭戴八角帽,身背大刀,一右手握鋼槍,目光炯炯,大義凜然。銅像基座高3米,寬4米,用晚霞紅大理石飾面。基座正面銘刻著漢文碑文,背面為維吾爾碑文。記述了西路軍戰鬥歷史及英雄業績,頌揚了西路軍堅持革命的英雄氣概和為黨為人民的獻身精神。主碑前方是一塊12米長、1.5米高、傾斜面2米,用黑色大理石飾面的題字碑,上面是陳雲親筆題寫的「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碑名。銅像、主碑之後,兩側各有一塊12米長、3米高的石雕。四組浮雕相對獨立,又有機的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西路軍英勇悲壯的歷史畫卷,包含著整個西路軍的戰鬥足跡,是西路軍艱苦卓絕的象徵。各族人民常在題字碑前瞻仰憑弔,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通過對西路軍紀念館的參觀,讓我看到西路軍指戰員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為建設祖國更美好的明天,為祖國明天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英勇的西路軍,熱血灑大漠,魂化萬顆星。事跡感天地,功德千秋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