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代橋鎮上黨課。近期,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代橋鎮這個地方雖然與長征相距甚遠,但流傳在這附近的故事也是我們應該傳承的紅色基因。比如說,東邊一個村子叫茶棚,解放前就是我黨的一個地下工作交通站,地下黨用茶棚作掩護,負責傳遞情報和護送人員、物資過境。再遠一點是扎扒集,就是當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再殺出大別山過河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講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解放戰爭中的一次戰役,1947年是解放戰爭的關鍵一年。國民黨軍隊倚仗裝備精良、兵力較多的優勢,向山東和陝北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並占領了延安。此時有人斷言:蔣介石已經穩操勝券,共產黨則像過早凋謝的黃花,開始枯萎了。連莫斯科都認為撤離延安的決定是錯誤的。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後方,不向後看,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是一次路途諸多險阻的進軍,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勝的進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了在大別山站穩腳跟,鄧小平率總部堅持大別山根據地的鬥爭,劉伯承率戰鬥部隊外線出擊,牽制敵人,取得勝利後,兩支部隊在界首代橋的扎扒集渡河,1948年2月24日在臨泉韋寨勝利會師。
我們學習「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段黨史,就要學習他們「勇於擔當,甘做奉獻」的精神。
要想了解這種精神,就要首先了解千里躍進的背景。有一段時間,歷史虛無主義者是否定這次千里躍進的,理由是戰役前,(千里躍進大別山總稱為一個戰役)劉鄧方面部隊是解放軍中最強的力量,最早可以打運動殲滅戰的部隊,裝備也是最好的,戰役後,劉鄧大軍損失了全部重裝備,部隊從12萬人銳減至7萬人,事實上,強度汝河之後,部隊就損失一半人了。部隊作戰能力大不如前,成為了解放戰爭中唯一一支戰力大幅下滑的野戰軍。打淮海戰役的時候,劉鄧大軍已經無法獨立完成國民黨部隊的圍殲任務。從這些數字和事例看,這次戰役是失敗的。但我們要放到解放戰爭的大背景下去看,才能真正體會「勇於擔當,甘做奉獻」這八個字的分量。
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後又轉入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當時解放區十分艱苦,解放區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人民群眾的生活都極端困苦,彭德懷的部隊餓著肚子打仗,連主帥彭老總也因為只有黑豆可吃弄得天天拉肚子。粟裕說「山東的水都被我們喝乾了」。當時的根據地已經陷入困境,難以供養龐大的黨政軍人員,毛澤東是一個戰略大師,他意識到,單純的防禦作戰,就算暫時勝利了,解放區經過反覆的拉鋸戰,也被打爛了,以後也難以繼續堅持,所以,為了總體的作戰,必須變防禦為進攻,從內線作戰轉為外線作戰,打到國統區去,獲得新的資源供給,破壞國統區的戰爭潛力,減少對解放區的破壞。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南渡黃河,挺進中原,品字形展開戰略進攻。
劉鄧南下中原作戰開始並沒有想到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渡過黃河以後,劉鄧大軍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連續作戰,取得大捷,殲敵9個半旅5.6萬餘人。取得了初步戰果。劉鄧就向中央打報告,準備就地休整兩個月,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這時候,劉鄧收到毛澤東一封絕密電報,毛澤東同志在電報中說陝北「甚為困難」,當時胡宗南25萬人進攻延安,毛澤東率6800人離開延安,轉戰陝北,離開延安的第一天就被國民黨飛機發現,乘坐的吉普車被炸,隨後,毛澤東一直騎著大青馬在陝北與敵人周旋,形勢十分危急。如果中央堅持不住,被打散,陝北失守,胡宗南的25萬大軍就可以投入中原戰場,局勢將遭遇雪崩式崩壞。意識到革命形勢的困境,劉鄧毫不猶豫答覆中央,立刻南下,過三山四水,千里躍進大別山,轉移敵人視線,為中央分憂。事實上,他們確實做到了,敵人在中原地區有90個旅(國民黨軍軍改,主力師都改成了旅),劉鄧在大別山區牽制了敵人33個旅的兵力,有力的支援了陝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戰鬥。
劉鄧作出的這一決定就是黨性強的表現,沒有考慮個人得失,團隊得失,一切從黨的意志、中央大局出發,以事業為重。這就是這一決定的重大政治意義。從這一點的對比來看共產黨的勝利和國民黨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國民黨軍隊為保存實力,為個人、小團體利益罔顧大義的例子太多了。
當時,劉鄧也知道很難,千里躍進,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無根據地,無後方支持,無支援,孤軍奮戰,毛澤東在南下之初就已經預想到困難,付了代價,到了長江以後,站不住腳;付了代價,在內圍打轉轉,站不穩腳;付了代價,站穩了腳。可以說,對於千里躍進的困難,中央和劉鄧都是有考慮的,但從大局出發,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陝北和山東兩個戰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陝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明知困難而為之,拋棄個人榮辱得失(劉伯承當時就是不敗戰神)全心全意為黨的大業、為全局做出犧牲,這就是黨性的體現,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品格。
我們學習「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段黨史,就要學習他們「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困難有多大?今天看是馬後炮,但當時有幾件事可以證明,一個是信心不足,所以有著名的「不握手會議」,鄧小平召集會議,大家習慣上來握手,鄧小平講會議不握手,主要是糾正問題,指導工作。要統一認識,正視困難。千里躍進首先要經過「黃泛區」,在這裡被稱為「又一次過草地」,劉鄧大軍行軍困難,不得不拋棄了所有的重裝備。走出黃泛區後,部隊分三路縱隊南下,時間就是一切,部隊不停留,不休整,直插大別山。劉鄧的總部隨中路軍行動,關鍵一仗是強渡汝河,這裡又和我們界首有了交集,中路軍走的就是阜陽一線,劉鄧命令張國華(喜馬拉雅戰神)率部隊急行軍趕到界首,搶占界首碼頭,部隊順利過了沙河,隨後就是著名的強渡汝河前,渡河前在劉鄧的指揮部就在沈丘縣賈莊休整。蔣介石此時已經看出了劉鄧的意圖,布置重兵圍追堵截,形勢十分危急,當時汝河南岸敵人已經重兵布防,後邊的追兵距離不足20公里,劉伯承說出了一句名言「狹路相逢勇者勝」,命令王近山帶尤太忠斷後,最年輕的旅長肖永銀率隊突擊,所有戰士槍上刺刀,手榴彈掛弦,再次輕裝,急行軍只管沖,強行渡河,最終趟開了一個3公里寬的口子,劉鄧大軍的洪流一瀉而下,衝進了大別山。
劉伯承借用四川民問流傳的嘉州「鬼門關」的故事,來比喻南進任務的艱險:自古人們只知三峽為川江的天險,四川人卻還知道天險外還有一個險關。它位於嘉州(即樂山)岷江下游80公里的地方。有兩道陡直的高山把江水夾起來,水流飛瀉直下,衝擊著岩石又打回來。船行到這裡,只有瞄準向峽里沖,稍一歪斜,就有船覆人亡的危險。在峽上面突出的山岩上,刻著「沖我來」三個大字,人稱此處為「鬼門關」。任何一個船夫,都必須通過它才算勝利通過岷江。「鬼門關」象專門與川江勇士挑戰的惡魔,每時每刻向過往的水手呼喊著:「沖我來!」勇敢者朝著它衝過去,平安無事。怯懦者稍一猶豫,調轉船頭的念頭尚未形成,就被激流旋渦吞沒了!過汝河時,劉伯承說現在已經到了成敗關頭。真象傳說的沖「鬼門關」一樣,只准向前,不准退後,半點猶豫都不能有。
沖我來!這三個字振聾發聵,一個勇於擔當的無私革命者的形象躍然而出。
我們仲裁院的工作也需要這樣的精神。仲裁院負責處理全市聘用制公務員和政府之間的爭議,負責處理軍隊文職幹部、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的工作人員與單位之間的人事爭議,負責處理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面臨著諸如「案多人少,工作量大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仲裁是也人社系統大部分工作的出口,疑難案件匯聚,化解難度大,按照「涉法涉訴案件向訴訟程序引導」的原則,仲裁作為「准司法」程序,對人社系統的工作起到兜底的作用,行政手段解決不了,都要彙集到仲裁程序解決,比如,信訪遺留問題、工傷認定、農民工工資、勞動監察的爭議、社會保險等等。
長期以來,仲裁院堅持遇到問題要正視問題,迎難而上,勇於擔當,向劉鄧大軍學習,關鍵的時候「沖我來」能喊出來。比如,去年發生在田營園區的一起企業與工人的糾紛,田營管委會調解沒有成功,派出所調解也沒有成功,本來依照矛盾糾紛處理的程序,不該我們過問,但因為我們業務力量強,對政策法規的把握比較精準,領導徵求我們意見的時候,我們仲裁員毫不猶豫提前介入,無條件的接手了這起案件,經過了幾個小時的說服和調解,最終化解了這一起矛盾糾紛。還有一次,信訪局接訪了一位84歲的上訪人,到信訪局鬧,到法院鬧,又到人社局鬧,又是我們仲裁員,毅然接手,現在正在積極處理。
學習這一段黨史,還要學習他們「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的精神。人社局辦公條件艱苦,有一段時間,局裡要建設黨員活動室和廉政教育室,需要有人騰退房間,遷到技校辦公,局領導徵求別的單位意見,大家表示有難度,只有我們表態是「服從組織安排,有困難我們自己克服」。我們仲裁院設備繁雜,有立案庭、調解庭、仲裁庭、檔案室、辦公室等等,正趕上春節期間,我們一方面加班搬家,一方面也沒耽誤開庭辦案,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交辦的任務。
學習這一段黨史還要學習他們「默默無聞,甘做奉獻」的精神。
我們仲裁院的同志也要勇於犧牲,敢於擔當,默默無聞的做好本職工作,仲裁院的工作是開標準庭,辦標準案,都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沒有什麼可誇大和宣傳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我們的工作,2014年,時任人社局負責人到我們辦公室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卷宗,才意識到,原來你們的工作成績也不小。就在那一年,局裡專設了「默默無聞奉獻獎」作為對我們工作的表彰。工作中,大家不叫苦,不叫累,盡職盡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的效能建設,專業調解體系和業務水平位於全省前列,得到了人社系統、司法系統和法院系統的好評。阜陽的一位領導誇獎我們是「仲裁工作乾的最好就是讓你感覺不到仲裁」。這充分說明了我們不給領導找麻煩,不給上級找麻煩,讓矛盾在我們手中終結的工作風格和原則。今後,我們要堅持「乾淨幹事,幹事乾淨」的原則,做事不拖泥帶水,不留尾巴,堅持大局為重,始終站在人社局全局的基礎上看問題,站在全市的大局的基礎上思考問題,站在黨員的立場上解決問題?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段黨史,就是要學習他們「勇於擔當,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甘做奉獻」的精神和風格,加強黨性修養,堅定信仰,提升素質,投入情懷,做一番事業。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解放戰爭中的一次戰役,1947年是解放戰爭的關鍵一年。國民黨軍隊倚仗裝備精良、兵力較多的優勢,向山東和陝北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並占領了延安。此時有人斷言:蔣介石已經穩操勝券,共產黨則像過早凋謝的黃花,開始枯萎了。連莫斯科都認為撤離延安的決定是錯誤的。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後方,不向後看,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是一次路途諸多險阻的進軍,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勝的進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了在大別山站穩腳跟,鄧小平率總部堅持大別山根據地的鬥爭,劉伯承率戰鬥部隊外線出擊,牽制敵人,取得勝利後,兩支部隊在界首代橋的扎扒集渡河,1948年2月24日在臨泉韋寨勝利會師。
我們學習「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段黨史,就要學習他們「勇於擔當,甘做奉獻」的精神。
要想了解這種精神,就要首先了解千里躍進的背景。有一段時間,歷史虛無主義者是否定這次千里躍進的,理由是戰役前,(千里躍進大別山總稱為一個戰役)劉鄧方面部隊是解放軍中最強的力量,最早可以打運動殲滅戰的部隊,裝備也是最好的,戰役後,劉鄧大軍損失了全部重裝備,部隊從12萬人銳減至7萬人,事實上,強度汝河之後,部隊就損失一半人了。部隊作戰能力大不如前,成為了解放戰爭中唯一一支戰力大幅下滑的野戰軍。打淮海戰役的時候,劉鄧大軍已經無法獨立完成國民黨部隊的圍殲任務。從這些數字和事例看,這次戰役是失敗的。但我們要放到解放戰爭的大背景下去看,才能真正體會「勇於擔當,甘做奉獻」這八個字的分量。
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後又轉入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當時解放區十分艱苦,解放區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人民群眾的生活都極端困苦,彭德懷的部隊餓著肚子打仗,連主帥彭老總也因為只有黑豆可吃弄得天天拉肚子。粟裕說「山東的水都被我們喝乾了」。當時的根據地已經陷入困境,難以供養龐大的黨政軍人員,毛澤東是一個戰略大師,他意識到,單純的防禦作戰,就算暫時勝利了,解放區經過反覆的拉鋸戰,也被打爛了,以後也難以繼續堅持,所以,為了總體的作戰,必須變防禦為進攻,從內線作戰轉為外線作戰,打到國統區去,獲得新的資源供給,破壞國統區的戰爭潛力,減少對解放區的破壞。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南渡黃河,挺進中原,品字形展開戰略進攻。
劉鄧南下中原作戰開始並沒有想到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渡過黃河以後,劉鄧大軍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連續作戰,取得大捷,殲敵9個半旅5.6萬餘人。取得了初步戰果。劉鄧就向中央打報告,準備就地休整兩個月,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這時候,劉鄧收到毛澤東一封絕密電報,毛澤東同志在電報中說陝北「甚為困難」,當時胡宗南25萬人進攻延安,毛澤東率6800人離開延安,轉戰陝北,離開延安的第一天就被國民黨飛機發現,乘坐的吉普車被炸,隨後,毛澤東一直騎著大青馬在陝北與敵人周旋,形勢十分危急。如果中央堅持不住,被打散,陝北失守,胡宗南的25萬大軍就可以投入中原戰場,局勢將遭遇雪崩式崩壞。意識到革命形勢的困境,劉鄧毫不猶豫答覆中央,立刻南下,過三山四水,千里躍進大別山,轉移敵人視線,為中央分憂。事實上,他們確實做到了,敵人在中原地區有90個旅(國民黨軍軍改,主力師都改成了旅),劉鄧在大別山區牽制了敵人33個旅的兵力,有力的支援了陝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戰鬥。
劉鄧作出的這一決定就是黨性強的表現,沒有考慮個人得失,團隊得失,一切從黨的意志、中央大局出發,以事業為重。這就是這一決定的重大政治意義。從這一點的對比來看共產黨的勝利和國民黨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國民黨軍隊為保存實力,為個人、小團體利益罔顧大義的例子太多了。
當時,劉鄧也知道很難,千里躍進,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無根據地,無後方支持,無支援,孤軍奮戰,毛澤東在南下之初就已經預想到困難,付了代價,到了長江以後,站不住腳;付了代價,在內圍打轉轉,站不穩腳;付了代價,站穩了腳。可以說,對於千里躍進的困難,中央和劉鄧都是有考慮的,但從大局出發,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陝北和山東兩個戰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陝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明知困難而為之,拋棄個人榮辱得失(劉伯承當時就是不敗戰神)全心全意為黨的大業、為全局做出犧牲,這就是黨性的體現,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品格。
我們學習「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段黨史,就要學習他們「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困難有多大?今天看是馬後炮,但當時有幾件事可以證明,一個是信心不足,所以有著名的「不握手會議」,鄧小平召集會議,大家習慣上來握手,鄧小平講會議不握手,主要是糾正問題,指導工作。要統一認識,正視困難。千里躍進首先要經過「黃泛區」,在這裡被稱為「又一次過草地」,劉鄧大軍行軍困難,不得不拋棄了所有的重裝備。走出黃泛區後,部隊分三路縱隊南下,時間就是一切,部隊不停留,不休整,直插大別山。劉鄧的總部隨中路軍行動,關鍵一仗是強渡汝河,這裡又和我們界首有了交集,中路軍走的就是阜陽一線,劉鄧命令張國華(喜馬拉雅戰神)率部隊急行軍趕到界首,搶占界首碼頭,部隊順利過了沙河,隨後就是著名的強渡汝河前,渡河前在劉鄧的指揮部就在沈丘縣賈莊休整。蔣介石此時已經看出了劉鄧的意圖,布置重兵圍追堵截,形勢十分危急,當時汝河南岸敵人已經重兵布防,後邊的追兵距離不足20公里,劉伯承說出了一句名言「狹路相逢勇者勝」,命令王近山帶尤太忠斷後,最年輕的旅長肖永銀率隊突擊,所有戰士槍上刺刀,手榴彈掛弦,再次輕裝,急行軍只管沖,強行渡河,最終趟開了一個3公里寬的口子,劉鄧大軍的洪流一瀉而下,衝進了大別山。
劉伯承借用四川民問流傳的嘉州「鬼門關」的故事,來比喻南進任務的艱險:自古人們只知三峽為川江的天險,四川人卻還知道天險外還有一個險關。它位於嘉州(即樂山)岷江下游80公里的地方。有兩道陡直的高山把江水夾起來,水流飛瀉直下,衝擊著岩石又打回來。船行到這裡,只有瞄準向峽里沖,稍一歪斜,就有船覆人亡的危險。在峽上面突出的山岩上,刻著「沖我來」三個大字,人稱此處為「鬼門關」。任何一個船夫,都必須通過它才算勝利通過岷江。「鬼門關」象專門與川江勇士挑戰的惡魔,每時每刻向過往的水手呼喊著:「沖我來!」勇敢者朝著它衝過去,平安無事。怯懦者稍一猶豫,調轉船頭的念頭尚未形成,就被激流旋渦吞沒了!過汝河時,劉伯承說現在已經到了成敗關頭。真象傳說的沖「鬼門關」一樣,只准向前,不准退後,半點猶豫都不能有。
沖我來!這三個字振聾發聵,一個勇於擔當的無私革命者的形象躍然而出。
我們仲裁院的工作也需要這樣的精神。仲裁院負責處理全市聘用制公務員和政府之間的爭議,負責處理軍隊文職幹部、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的工作人員與單位之間的人事爭議,負責處理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面臨著諸如「案多人少,工作量大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仲裁是也人社系統大部分工作的出口,疑難案件匯聚,化解難度大,按照「涉法涉訴案件向訴訟程序引導」的原則,仲裁作為「准司法」程序,對人社系統的工作起到兜底的作用,行政手段解決不了,都要彙集到仲裁程序解決,比如,信訪遺留問題、工傷認定、農民工工資、勞動監察的爭議、社會保險等等。
長期以來,仲裁院堅持遇到問題要正視問題,迎難而上,勇於擔當,向劉鄧大軍學習,關鍵的時候「沖我來」能喊出來。比如,去年發生在田營園區的一起企業與工人的糾紛,田營管委會調解沒有成功,派出所調解也沒有成功,本來依照矛盾糾紛處理的程序,不該我們過問,但因為我們業務力量強,對政策法規的把握比較精準,領導徵求我們意見的時候,我們仲裁員毫不猶豫提前介入,無條件的接手了這起案件,經過了幾個小時的說服和調解,最終化解了這一起矛盾糾紛。還有一次,信訪局接訪了一位84歲的上訪人,到信訪局鬧,到法院鬧,又到人社局鬧,又是我們仲裁員,毅然接手,現在正在積極處理。
學習這一段黨史,還要學習他們「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的精神。人社局辦公條件艱苦,有一段時間,局裡要建設黨員活動室和廉政教育室,需要有人騰退房間,遷到技校辦公,局領導徵求別的單位意見,大家表示有難度,只有我們表態是「服從組織安排,有困難我們自己克服」。我們仲裁院設備繁雜,有立案庭、調解庭、仲裁庭、檔案室、辦公室等等,正趕上春節期間,我們一方面加班搬家,一方面也沒耽誤開庭辦案,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交辦的任務。
學習這一段黨史還要學習他們「默默無聞,甘做奉獻」的精神。
我們仲裁院的同志也要勇於犧牲,敢於擔當,默默無聞的做好本職工作,仲裁院的工作是開標準庭,辦標準案,都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沒有什麼可誇大和宣傳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我們的工作,2014年,時任人社局負責人到我們辦公室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卷宗,才意識到,原來你們的工作成績也不小。就在那一年,局裡專設了「默默無聞奉獻獎」作為對我們工作的表彰。工作中,大家不叫苦,不叫累,盡職盡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的效能建設,專業調解體系和業務水平位於全省前列,得到了人社系統、司法系統和法院系統的好評。阜陽的一位領導誇獎我們是「仲裁工作乾的最好就是讓你感覺不到仲裁」。這充分說明了我們不給領導找麻煩,不給上級找麻煩,讓矛盾在我們手中終結的工作風格和原則。今後,我們要堅持「乾淨幹事,幹事乾淨」的原則,做事不拖泥帶水,不留尾巴,堅持大局為重,始終站在人社局全局的基礎上看問題,站在全市的大局的基礎上思考問題,站在黨員的立場上解決問題?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段黨史,就是要學習他們「勇於擔當,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甘做奉獻」的精神和風格,加強黨性修養,堅定信仰,提升素質,投入情懷,做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