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最主要的關鍵詞就是改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秉承十九大報告精神,在總結2017年經濟工作成績和研判當前經濟形勢的基礎上,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對經濟工作和改革重點進行了具體部署。其中,四個領域將成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堅實支撐。
第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其一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2018年,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將從發展數量和效益提高向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轉變,更注重質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領消費升級;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支柱產業將逐步由傳統產業轉向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其二要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持續取得實質性進展。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說明中央已經認識到當前「三去一降一補」工作的主要問題,不是簡單的關停並轉和降低槓桿率,是要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和人民消費升級的需求。未來需要進一步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向質量提升、綠色低碳、服務優化、品牌高端等方面發展。
第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根本是防控金融風險,服務於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其中,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加快金融法治建設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三個重要支撐。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方面,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著力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加快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在加快金融法治建設方面,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方面,近期以來,銀監會針對銀行業對外開放、商業銀行股權管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出台了相關政策和徵求意見稿。要推動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優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規範金融市場主體發展。
第三,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更高更深遠的戰略地位,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污染防治是本次會議部署的三大重點攻堅戰之一,並明確從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調整運輸結構等方面入手,最終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總體目標。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需要構建法治化建設、市場化運營、社會化參與、國際化合作的環境治理體系。一是要加快環境立法。我國雖已陸續頒布「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但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立法的質量和法規的執行監督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要確立市場化機制。市場化機制是___我國環保投入不足、投資效益不高、環境污染加劇難題的有效途徑。作為環境外部效應內部化的重要手段,企業排放許可、排污權交易是較為適合我國採用的環保市場化方式。同時還需要加快發展綠色金融,發揮金融的引導、約束和槓桿功能。三是要推動全社會參與。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管和服務作用,推動產業和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倡導居民採用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引導並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第四,加快建設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201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加大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以租購同權為特色的房屋租賃市場改革,給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但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根深蒂固的安居樂業的觀念,使得租房仍不能成為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而且真正在一二線熱點城市推開租購同權,如果沒有戶籍制度、教育、醫療資源分配的配套改革,還是舉步維艱。針對以上問題,本次會議也出台了相關配套措施,通過發展長期租賃、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來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加快建設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以土地、住房的供給端改革,稅收、信貸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養老、醫療、教育等資源分配改革為著力點。同時繼續堅持分類調控,央地差異化調控,因城因地施策,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具體而言,一二線熱點城市,去庫存要與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相適應,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合理控制信貸投放。三四線城市,要重點加快城市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方面提供與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務和權益,有序緩解庫存壓力過大的問題。
第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其一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2018年,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將從發展數量和效益提高向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轉變,更注重質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領消費升級;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支柱產業將逐步由傳統產業轉向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其二要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持續取得實質性進展。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說明中央已經認識到當前「三去一降一補」工作的主要問題,不是簡單的關停並轉和降低槓桿率,是要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和人民消費升級的需求。未來需要進一步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向質量提升、綠色低碳、服務優化、品牌高端等方面發展。
第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根本是防控金融風險,服務於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其中,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加快金融法治建設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三個重要支撐。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方面,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著力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加快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在加快金融法治建設方面,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方面,近期以來,銀監會針對銀行業對外開放、商業銀行股權管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出台了相關政策和徵求意見稿。要推動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優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規範金融市場主體發展。
第三,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更高更深遠的戰略地位,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污染防治是本次會議部署的三大重點攻堅戰之一,並明確從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調整運輸結構等方面入手,最終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總體目標。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需要構建法治化建設、市場化運營、社會化參與、國際化合作的環境治理體系。一是要加快環境立法。我國雖已陸續頒布「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但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立法的質量和法規的執行監督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要確立市場化機制。市場化機制是___我國環保投入不足、投資效益不高、環境污染加劇難題的有效途徑。作為環境外部效應內部化的重要手段,企業排放許可、排污權交易是較為適合我國採用的環保市場化方式。同時還需要加快發展綠色金融,發揮金融的引導、約束和槓桿功能。三是要推動全社會參與。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管和服務作用,推動產業和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倡導居民採用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引導並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第四,加快建設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201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加大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以租購同權為特色的房屋租賃市場改革,給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但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根深蒂固的安居樂業的觀念,使得租房仍不能成為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而且真正在一二線熱點城市推開租購同權,如果沒有戶籍制度、教育、醫療資源分配的配套改革,還是舉步維艱。針對以上問題,本次會議也出台了相關配套措施,通過發展長期租賃、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來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加快建設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以土地、住房的供給端改革,稅收、信貸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養老、醫療、教育等資源分配改革為著力點。同時繼續堅持分類調控,央地差異化調控,因城因地施策,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具體而言,一二線熱點城市,去庫存要與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相適應,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合理控制信貸投放。三四線城市,要重點加快城市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方面提供與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務和權益,有序緩解庫存壓力過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