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擴展資料。
1、賞月。
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拜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拜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拜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4、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南方諸如廣東、福建、江西等地農村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
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也有說燒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溫於月餅里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悅,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5、祭月。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愿。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歷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
擴展資料。
1、賞月。
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拜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拜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拜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4、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南方諸如廣東、福建、江西等地農村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
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也有說燒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溫於月餅里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悅,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5、祭月。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愿。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歷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