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今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台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教育評價「指揮棒」全面轉向,「破」什麼「立」什麼?方案從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五個方面的評價作為著力點?
《方案》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主要原則是: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不難看出,「德」是本次出台方案的高頻詞。
一.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
關於師德師風,百度詞條中有嚴謹官方的解釋。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皮察在1978年的法國巴黎聚會中說自己學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主要場所是幼兒園,這足以證明我們幼師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們在這裡發展和奠定自己的個性,形成對世界最初的看法和態度,一位好的幼師將使其受益終身,我深感責任重大。
在別人的印象里,幼兒教師就像是一個孩子王,帶領著一群小朋友快樂地玩耍和遊戲,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仿佛身處一個愜意的童年夢裡。然而,這只是一天中非常珍貴的一部分,更多的時候,幼兒教師從孩子入園的那一刻,就已經繃緊了神經,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投入到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中。
課上我們是有趣的老師,我要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食物,音樂很悅耳,食物很誘人,宇宙很神秘,花朵很芬芳,人類很偉大。日常生活中是孩子們的養護者,像他們的第二個母親。我們不是醫生,卻要了解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老師,某某搶我玩具」「老師,某某拉我頭髮」「老師,某某又不排隊!」有種職業不是民警,卻要解決各種糾紛,說的就是我們。偶爾又變回導演,給他們排練各種表演。為他們創造出小小心靈里的童話世界。同時也是他們嚴厲的老師,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監督他們的行為習慣。
所以師德師風是什麼?曾經以為,高尚的師德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像黃繼光堵槍眼一樣壯烈,向瞿秋白就義一樣凜然。現在我想說高尚的師德是老師們的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就如學前教育專家應彩雲說:了解並理解每一個不同孩童的生長特點和成長需求,就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德行。傾力促進每一個來到身邊的孩童今天比昨天進步,就是一個幼兒教師的道行?
從備課到上課,從孩子的離園整理到教學反思;用寬容理解去對待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關心著他們的方方面面,接受他們的每個優點和缺點,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正在茁壯成長;我用溫暖真誠去接待每位家長,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老師和家長的心是一致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二.完善德育評價。根據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特點,科學設計各級各類教育德育目標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
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以後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使幼兒終身受益。現代社會,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環境的影響,其行為習慣各不相同,並不盡善盡美,幼兒時期又是可塑性很強的時期,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在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地引導、培養、強化。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第二場所,幼兒在幼兒園生活的時間非常長,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然而在這些問題中總會看到幼兒的品德問題,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格應該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紛繁瑣碎的互動中,抓住機會及時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將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時種植在幼兒的心田中。比如站隊,和幼兒說清楚,這是遵守秩序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的修養的體現。堅持站隊就是堅持秩序,就是為未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個細節中堅持德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必須要遵守的關鍵。在午餐前,要讓幼兒學會感恩,感謝農民的辛苦勞動,感謝食堂阿姨的辛苦勞動。體會到別人的勞動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學會感恩就是學會做人。
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對於孩子,教師的教師的人格、德性、品行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在德性修養的道路上,在向善而行的旅途中,教師應義無反顧。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教師的作用仿佛既是純粹的教給他們知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做他們德行的榜樣,不遺餘力地呵護孩子思想中每一顆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始終保持著一顆赤誠的心,對著這世界,擁有陽光、積極的心態。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習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心得體會共[朗讀]
為深入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切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我校於近日組織召開了行政會與教職工大會,分別在行政會與教職工大會上傳達並學習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陳寧川校長在行政會上傳達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標、重點任務作了詳細的傳達。陳校長要求全體行政認真學習方案,結合實際工作,堅持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營造新背景新時期下的校園良好教育環境10月20日,陳寧川校長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傳達《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全體教職工講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標與重點任務,特彆強調了」師德師風「、」突出教育教學業績「與」一線學生工作「,希望全體教職工進一步樹立教書育人的信心,認真踐行師德師風要求,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做好本職工作,爭做一名好教師。
10月16日,陳寧川校長在行政會上傳達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標、重點任務作了詳細的傳達。陳校長要求全體行政認真學習方案,結合實際工作,堅持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營造新背景新時期下的校園良好教育環境10月20日,陳寧川校長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傳達《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全體教職工講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標與重點任務,特彆強調了」師德師風「、」突出教育教學業績「與」一線學生工作「,希望全體教職工進一步樹立教書育人的信心,認真踐行師德師風要求,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做好本職工作,爭做一名好教師。
在全面總結「十三五」規劃、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的關鍵節點,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改革目標、重點任務和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系統安排和明確部署。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指引下,新中國教育評價的一次重大突破與創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必將對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此對《總體方案》進行歸納梳理,供學習貫徹參考。
一、方案中的關鍵點及引領方向《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原則,即:立德樹人、問題導向、科學有效、統籌兼顧、中國特色。這五個堅持,遵循教育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一個教育根本目標。
《總體方案》突出了樹立更加科學的教育評價觀。通過建立更加有效的教育評價制度,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旨在建立充滿活力、。
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總體方案》突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通過設計更加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引領新時代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把立德修身、健身強體、崇尚勞動、涵養人文和審美等融合到每一個學生髮展成長之中,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旨在引導教育事業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前進,培養真正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總體方案》突出了全黨全社會對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作用。《總體方案》明確規定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正確履行教育職責,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堅決克服領導工作中的短視行為、功利化傾向;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改變用人單位選才用才過分注重高學歷、高文憑現象;倡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成才觀,不能僅用成績衡量孩子的成長,而是要將目光放寬到品德、智力、意志、興趣等綜合發展上,為孩子擁有一個豐滿、出彩的人生打牢基礎。這些舉措,旨在為科學管理教育、有力支持教育、真情關心教育、理性看待教育作出制度安排,進而為教育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態。
二、方案為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做出的安排,教育改革走到今天,靠單一主體推進改革、在個別環節進行改革、從某個領域探索改革、以一種方式推動改革,往往相互掣肘,實踐起來很難奏效,必須整體發力、上下銜接、左右配套、相互呼應,進一步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以期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面對不同利益主體的多元訴求、不同層級和類型教育的各自發展規律、不同地區的教育發展條件差異等,《總體方案》作為教育評價的頂層設計,突出了統籌兼顧推進教育改革的方法論。
《總體方案》就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各主體進行系統安排。對於如何評價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教育職責,明確提出「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重點從「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科學履職水平。對於如何評價學校,明確提出「改革學校評價」,重點是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使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對於如何評價教師,明確提出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重點從「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等方面著手,更加健全廣大教師安心教學、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對於如何評價學生,明確提出「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科學成才觀,重點從改進德育、體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著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此外,《總體方案》對社會如何選人用人、家庭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也做出了規定。
《總體方案》對招生考試、教育教學、就業等人才培養各環節進行系統安排。在招生考試環節,如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中考高考問題,《總體方案》提出,要「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逐步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考試模式」。在教育教學環節,針對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傳授等問題,《總體方案》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特別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並提出「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階段開設體育課程」等,明顯增加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分量和考查內容。對於學生環節,《總體方案》提出嚴把「出口」關,就初高中畢業班管理、高校學位論文、學生實習實訓等作出明確規定。明顯可以看出,此次教育評價伴隨著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可以說是一種全程評價、全方位評價。
《總體方案》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等各領域進行系統安排。這主要是集中體現在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評價上。什麼樣的學校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學校、滿意的學校?這裡就有一個科學評價標準制定和全面評價要素選取的問題,以更加充分發揮好教育評價這根指揮棒的正導向作用。《總體方案》從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出發分別作出安排。對幼兒園,重點評價的是科學保教、規範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以及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對中小學,重點評價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情況。對職業學校,重點評價的是德技並修、產教融合、服務區域和行業等方面的情況。對高等學校,重點推進分類評價,引導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制定「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突出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服務國家需求,引導相關高校爭創世界一流?
《總體方案》對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等各方式進行系統安排。《總體方案》中的很多具體政策措施都是這四種評價方式的具體化。比如如何評價一個學生,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人應該是千人千面,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但長期以來,我們評價學生習慣用「分數」這一把尺子,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將學生成長與發展窄化為分數,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就使得學生穿梭於補習班、埋頭於刷考題,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在分數的約束下被大大削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這與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黨的教育方針是背道而馳的。當前社會上對教育的詬病,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為「分數至上」的評價標準造成的。為解決這一問題,《總體方案》採取的是「組合拳」思路:既有對學生結果的評價,也有對學生學習過程、成長過程的評價,同時還有綜合素質的評價,一系列多元評價措施,將有力地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三、方案對教育評價的提出的要求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問題。努力解決時代存在的教育問題,完成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是包括教育戰線在內的全黨全社會的重大任務。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總體方案》服務和服從於這一重大使命,對教育評價政策、措施、辦法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與時俱進地深化了教育評價。這些制度性安排,順應時代要求,適應中國國情,因應教育規律,回應人民盼望,務實、可行、接地氣,讓我們既看到了黨中央推進教育評價的勇氣與決心,也感受到推進教育評價的策略與智慧,同時也體會到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這些制度安排有的是重申與強調。例如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落實教授上課制度等。
有的是優化與調整。例如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評價,根據不同學段的學校定位,進一步優化了評價要素。如對高校教師考核,就把參與教研活動,編寫教材、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競賽展演等情況計入工作量,進一步引導高校教師強化育人功能。
有的是探索與創新。例如在如何評價一位教師是否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方面,《總體方案》吸收了有關地方經驗,在中小學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在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總體方案》提出「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可以預見,這些創新性制度安排必將為教育評價的豐富和完善發揮獨特的作用。
一、方案中的關鍵點及引領方向《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原則,即:立德樹人、問題導向、科學有效、統籌兼顧、中國特色。這五個堅持,遵循教育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一個教育根本目標。
《總體方案》突出了樹立更加科學的教育評價觀。通過建立更加有效的教育評價制度,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旨在建立充滿活力、。
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總體方案》突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通過設計更加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引領新時代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把立德修身、健身強體、崇尚勞動、涵養人文和審美等融合到每一個學生髮展成長之中,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旨在引導教育事業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前進,培養真正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總體方案》突出了全黨全社會對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作用。《總體方案》明確規定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正確履行教育職責,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堅決克服領導工作中的短視行為、功利化傾向;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改變用人單位選才用才過分注重高學歷、高文憑現象;倡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成才觀,不能僅用成績衡量孩子的成長,而是要將目光放寬到品德、智力、意志、興趣等綜合發展上,為孩子擁有一個豐滿、出彩的人生打牢基礎。這些舉措,旨在為科學管理教育、有力支持教育、真情關心教育、理性看待教育作出制度安排,進而為教育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態。
二、方案為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做出的安排,教育改革走到今天,靠單一主體推進改革、在個別環節進行改革、從某個領域探索改革、以一種方式推動改革,往往相互掣肘,實踐起來很難奏效,必須整體發力、上下銜接、左右配套、相互呼應,進一步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以期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面對不同利益主體的多元訴求、不同層級和類型教育的各自發展規律、不同地區的教育發展條件差異等,《總體方案》作為教育評價的頂層設計,突出了統籌兼顧推進教育改革的方法論。
《總體方案》就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各主體進行系統安排。對於如何評價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教育職責,明確提出「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重點從「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科學履職水平。對於如何評價學校,明確提出「改革學校評價」,重點是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使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對於如何評價教師,明確提出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重點從「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等方面著手,更加健全廣大教師安心教學、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對於如何評價學生,明確提出「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科學成才觀,重點從改進德育、體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著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此外,《總體方案》對社會如何選人用人、家庭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也做出了規定。
《總體方案》對招生考試、教育教學、就業等人才培養各環節進行系統安排。在招生考試環節,如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中考高考問題,《總體方案》提出,要「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逐步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考試模式」。在教育教學環節,針對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傳授等問題,《總體方案》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特別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並提出「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階段開設體育課程」等,明顯增加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分量和考查內容。對於學生環節,《總體方案》提出嚴把「出口」關,就初高中畢業班管理、高校學位論文、學生實習實訓等作出明確規定。明顯可以看出,此次教育評價伴隨著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可以說是一種全程評價、全方位評價。
《總體方案》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等各領域進行系統安排。這主要是集中體現在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評價上。什麼樣的學校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學校、滿意的學校?這裡就有一個科學評價標準制定和全面評價要素選取的問題,以更加充分發揮好教育評價這根指揮棒的正導向作用。《總體方案》從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出發分別作出安排。對幼兒園,重點評價的是科學保教、規範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以及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對中小學,重點評價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情況。對職業學校,重點評價的是德技並修、產教融合、服務區域和行業等方面的情況。對高等學校,重點推進分類評價,引導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制定「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突出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服務國家需求,引導相關高校爭創世界一流?
《總體方案》對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等各方式進行系統安排。《總體方案》中的很多具體政策措施都是這四種評價方式的具體化。比如如何評價一個學生,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人應該是千人千面,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但長期以來,我們評價學生習慣用「分數」這一把尺子,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將學生成長與發展窄化為分數,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就使得學生穿梭於補習班、埋頭於刷考題,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在分數的約束下被大大削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這與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黨的教育方針是背道而馳的。當前社會上對教育的詬病,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為「分數至上」的評價標準造成的。為解決這一問題,《總體方案》採取的是「組合拳」思路:既有對學生結果的評價,也有對學生學習過程、成長過程的評價,同時還有綜合素質的評價,一系列多元評價措施,將有力地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三、方案對教育評價的提出的要求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問題。努力解決時代存在的教育問題,完成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是包括教育戰線在內的全黨全社會的重大任務。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總體方案》服務和服從於這一重大使命,對教育評價政策、措施、辦法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與時俱進地深化了教育評價。這些制度性安排,順應時代要求,適應中國國情,因應教育規律,回應人民盼望,務實、可行、接地氣,讓我們既看到了黨中央推進教育評價的勇氣與決心,也感受到推進教育評價的策略與智慧,同時也體會到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這些制度安排有的是重申與強調。例如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落實教授上課制度等。
有的是優化與調整。例如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評價,根據不同學段的學校定位,進一步優化了評價要素。如對高校教師考核,就把參與教研活動,編寫教材、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競賽展演等情況計入工作量,進一步引導高校教師強化育人功能。
有的是探索與創新。例如在如何評價一位教師是否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方面,《總體方案》吸收了有關地方經驗,在中小學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在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總體方案》提出「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可以預見,這些創新性制度安排必將為教育評價的豐富和完善發揮獨特的作用。
教育發展離不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價值觀的底色。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突出教育本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注重教育價值融合,既強調人才的全面發展,又突顯教育的社會價值,明確「四個服務」,確立了新時代教育發展基調。其中,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根本立場,全面發展是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根本標尺。
毋庸贅言,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就是顯著的,但也不必諱言,我國當下教育中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以「五唯」為代表的功利化傾向。「五唯」在教育實踐中有多種表現。一些學校、家長、學生過於強調智育、重視分數,「分數至上」「分分計較」,還不同程度存在著「刷題」、超前學習、過度教育等現象。有的學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學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為評價教育部門、評價學校、評價教師的硬指標。選用人才重學歷輕能力,「學歷高消費」「名校效應」「學歷歧視」還在一定範圍存在。高等學校中還存在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論文發表的數量和級別,以及論文抄襲、數據造假等現象。「五唯」問題嚴重偏離了新時代教育價值觀,背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目標和方向。
評價與價值不可分割。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教育價值是評價的目標和結果。教育價值觀為教育評價提供尺度,教育評價的維度、內容、方法、標準和手段都充分體現著教育價值觀的尺度,引導人們教育行為的價值選擇與追求。教育評價是教育價值觀導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評價通過價值引導,調整和匡正人們錯誤的教育需求與價值觀念,保障和實現教育價值觀對人們教育行為的指導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通篇滲透著教育價值觀的立場、尺度,反映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價值追求,為弘揚新時代教育價值觀提供了機制、行為、思想和環境保障。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系統性。教育評價是反映教育實踐成效的完整系統。只有進行教育評價的系統性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和頑瘴痼疾,從總體上匡正人們的教育價值觀,實現教育行為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統一。《總體方案》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強調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教育評價改革進行了深度謀劃、系統設計、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實踐的全環節、全主體、全要素、全類別以及各年級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過程,進一步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和制度,為各級各類教育和主體落實新時代教育價值觀提供機制保障,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方向和目標。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科學的教育評價一定反映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體現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總體方案》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分層分類創新和改革教育評價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標準,形成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規範人們的教育行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人才選拔與使用符合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要求。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價值性。任何教育評價都包含著某種價值立場和尺度,促使全黨全社會端正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價值觀念,確立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統一思想,規範教育價值創造的實踐過程。《總體方案》強調,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旨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針對不同主體的實踐特點,分別建立了「科學履行職責」「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等五種教育評價尺度,促使主體行為回歸教育本質,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創造新時代的教育價值。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社會性。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教育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教育評價結果的社會效應和效益,影響著教育評價發展性導向的實現和整個教育的價值追求。《總體方案》提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目的是確保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營造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健康生態。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選用機制,目的是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改變用人單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費」的選人用人現狀。
優化評價結果產生的社會效應,實現教育與社會互動的良性循環,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總體方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我國教育的正確價值觀和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遵循了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改革邏輯,必將有利於加快構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開新的局面,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毋庸贅言,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就是顯著的,但也不必諱言,我國當下教育中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以「五唯」為代表的功利化傾向。「五唯」在教育實踐中有多種表現。一些學校、家長、學生過於強調智育、重視分數,「分數至上」「分分計較」,還不同程度存在著「刷題」、超前學習、過度教育等現象。有的學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學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為評價教育部門、評價學校、評價教師的硬指標。選用人才重學歷輕能力,「學歷高消費」「名校效應」「學歷歧視」還在一定範圍存在。高等學校中還存在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論文發表的數量和級別,以及論文抄襲、數據造假等現象。「五唯」問題嚴重偏離了新時代教育價值觀,背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目標和方向。
評價與價值不可分割。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教育價值是評價的目標和結果。教育價值觀為教育評價提供尺度,教育評價的維度、內容、方法、標準和手段都充分體現著教育價值觀的尺度,引導人們教育行為的價值選擇與追求。教育評價是教育價值觀導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評價通過價值引導,調整和匡正人們錯誤的教育需求與價值觀念,保障和實現教育價值觀對人們教育行為的指導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通篇滲透著教育價值觀的立場、尺度,反映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價值追求,為弘揚新時代教育價值觀提供了機制、行為、思想和環境保障。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系統性。教育評價是反映教育實踐成效的完整系統。只有進行教育評價的系統性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和頑瘴痼疾,從總體上匡正人們的教育價值觀,實現教育行為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統一。《總體方案》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強調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教育評價改革進行了深度謀劃、系統設計、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實踐的全環節、全主體、全要素、全類別以及各年級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過程,進一步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和制度,為各級各類教育和主體落實新時代教育價值觀提供機制保障,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方向和目標。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科學的教育評價一定反映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體現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總體方案》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分層分類創新和改革教育評價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標準,形成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規範人們的教育行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人才選拔與使用符合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要求。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價值性。任何教育評價都包含著某種價值立場和尺度,促使全黨全社會端正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價值觀念,確立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統一思想,規範教育價值創造的實踐過程。《總體方案》強調,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旨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針對不同主體的實踐特點,分別建立了「科學履行職責」「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等五種教育評價尺度,促使主體行為回歸教育本質,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創造新時代的教育價值。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社會性。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教育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教育評價結果的社會效應和效益,影響著教育評價發展性導向的實現和整個教育的價值追求。《總體方案》提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目的是確保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營造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健康生態。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選用機制,目的是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改變用人單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費」的選人用人現狀。
優化評價結果產生的社會效應,實現教育與社會互動的良性循環,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總體方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我國教育的正確價值觀和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遵循了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改革邏輯,必將有利於加快構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開新的局面,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可謂正得其時。
毋庸諱言,長期以來,由於眾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學校教育的確存在著不少令人不太滿意的現象。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社會對教育關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種吐槽、批評不絕於耳。客觀地講,有很多問題並非教育本身的問題,需要社會綜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問題解決層面,起牛鼻子作用的無疑是評價這根指揮棒。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總體方案》的出台,對於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方案》中旗幟鮮明地指出「要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堅決克服短視行為、功利化傾向」,「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多年來,無論是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還是提前一年學完初中(高中)課程,然後集中精力進行大量的複習、刷題訓練;無論是擠占音、體美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時間,反反覆復在「考試科目」上進行強化,背後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學率。
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升學率,不是不要分數,而是不能走過頭,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終損害學生身心健康,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的人生幸福為代價,為極少數幾個所謂的「尖子生」陪綁。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是極其正確的,這對維護正常的教育生態將起到撥亂反正的良好作用。
憑心而論,能夠考上北大清華或者「985」「211」的學生畢竟鳳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勞都記在學校的頭上。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說,從培養共產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這個角度來說,從「人民至上」的國家執政理念上來說,學校教育必須要關注大多數,這才是社會主義學校辦學的應有之義。
將大量的教育資源聚焦在少數幾個學生上,而對絕大多數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視而不見,這顯然是「跑偏」了。
更有甚者,有些地區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四處「掐尖」,將別的地區的優秀生源挖過來,做著損人利已的事情,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幾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思想,是到了堅決落實的時候了。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參天大樹,小草也用自己的綠色裝點了春天。在建設共產主義大廈的過程中,高級工程師用智慧規劃了藍圖,而數以萬計的普通勞動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將圖紙變成了現實。
《總體方案》的出台,必將引領我們的教育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校必將百花齊放,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將異彩紛呈。
毋庸諱言,長期以來,由於眾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學校教育的確存在著不少令人不太滿意的現象。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社會對教育關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種吐槽、批評不絕於耳。客觀地講,有很多問題並非教育本身的問題,需要社會綜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問題解決層面,起牛鼻子作用的無疑是評價這根指揮棒。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總體方案》的出台,對於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方案》中旗幟鮮明地指出「要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堅決克服短視行為、功利化傾向」,「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多年來,無論是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還是提前一年學完初中(高中)課程,然後集中精力進行大量的複習、刷題訓練;無論是擠占音、體美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時間,反反覆復在「考試科目」上進行強化,背後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學率。
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升學率,不是不要分數,而是不能走過頭,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終損害學生身心健康,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的人生幸福為代價,為極少數幾個所謂的「尖子生」陪綁。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是極其正確的,這對維護正常的教育生態將起到撥亂反正的良好作用。
憑心而論,能夠考上北大清華或者「985」「211」的學生畢竟鳳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勞都記在學校的頭上。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說,從培養共產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這個角度來說,從「人民至上」的國家執政理念上來說,學校教育必須要關注大多數,這才是社會主義學校辦學的應有之義。
將大量的教育資源聚焦在少數幾個學生上,而對絕大多數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視而不見,這顯然是「跑偏」了。
更有甚者,有些地區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四處「掐尖」,將別的地區的優秀生源挖過來,做著損人利已的事情,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幾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思想,是到了堅決落實的時候了。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參天大樹,小草也用自己的綠色裝點了春天。在建設共產主義大廈的過程中,高級工程師用智慧規劃了藍圖,而數以萬計的普通勞動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將圖紙變成了現實。
《總體方案》的出台,必將引領我們的教育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校必將百花齊放,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將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