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黨史工作者的「三力」
黨史工作是黨的一項具有全局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工作,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黨史和黨史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新形勢下黨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這些論述是新時代做好黨史工作的遵循和依據,是推動黨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黨史工作不同於一般性的史學工作,黨史工作既是一項史學研究,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兼具政治性與科學性。黨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以史鑑今,資政育人」,黨史工作者是黨史工作的重要主體,是黨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著為黨存史述史、續寫「紅色家譜」的工作職責。新時代黨史工作者做好黨史工作要具備「三力」,即政治定力、初心動力、業務能力。
政治定力:堅持「黨史姓黨」,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新時代黨史工作者要具備政治定力,首先體現在堅持黨對黨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史姓黨」是黨史工作的生命線,是做好黨史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黨史工作者要有強烈的黨性觀念,對黨絕對忠誠,讓黨放心安心,做到在黨言黨、知黨信黨、憂黨為黨、愛黨興黨。黨史工作者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握好黨史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黨史工作的政治性要求黨史工作者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黨史工作者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黨修史立傳、著書立說。立場基於信仰,立場決定話語。黨史工作者應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政治理想。黨史工作者要彰顯政治擔當,毫不動搖地、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立場在本質上是反動的,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政治影響與政治危害是巨大的。反對遏制歷史虛無主義,黨史工作者責無旁貸,要敢於亮劍、勇於發聲、善於引導,要用客觀史實正本清源,堅守住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黨史陣地。
再次,黨史工作者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是一項基本政治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不允許有「漏網之魚」,黨史工作者要廉潔自律、慎獨乾淨,守住紀律的紅線底線,面對各種誘惑,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在與私慾的鬥爭中錘鍊政治品格,保持政治本色,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黨史工作者要嚴格遵循黨史上兩個「歷史決議」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的新評價、新論斷,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能犯歷史錯誤、政治錯誤。
初心動力:要為人民寫史,熱愛黨史事業,牢記光榮使命
初心是一個人幹事的「源動力、元動力、願動力」,初心不忘,就不彷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黨史的主人公是中國共產黨,創造者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黨史歸根結底是人民的歷史。黨史工作者應從黨史中領悟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初心,常問自己為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堅持為人民寫史,為人民說話,當好黨和人民的「責任編輯」?
始於初心,源於熱愛,熱愛是感性初心。人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業,內心總有一股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幹勁。黨史工作者做好黨史工作就要發自內心地熱愛黨、熱愛黨史事業,只有真正熱愛,才會在工作中充滿激情動力。黨史工作者在研究、宣傳黨史的過程中,要感受到黨的偉大以及百年歷程的艱辛與不易,加深對黨史的認識,涵養對黨史的情懷,升華對黨史的感情。黨史工作者只要真正熱愛黨史事業,將自己奉獻給黨史事業,即使是默默無聞地「青燈黃卷,皓首窮經」日復一日,內心也不失樂趣,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要遠遠大於物質上的富足。
初心是情懷,使命是擔當,初心和使命都是黨史工作者勤勉工作的不竭動力。使命是時代賦予的,希望是黨和人民寄託的。新時代黨史工作者肩負著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研究「三大規律」,為黨治國理政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歷史支撐的崇高職責和光榮使命。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是中國共產黨的「特色品牌」,是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黨史工作者要把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用黨史呈現出來,用文字傳承下去,讓後輩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史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黨史工作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主動作為、積極作為。
業務能力: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文字水平,創新工作思路
黨史部門是黨史研究部門和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黨史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對黨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黨史工作者的理論修養是其業務能力的突出表現,是保證黨史理論性的重要基礎。新時代黨史工作者加強理論修養,要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大功夫,特別是要認真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黨史工作者要閱讀大量的文獻書籍,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等權威著作,還有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央全會決定和黨的其他重要會議決議與黨中央主要領導的重要講話。要廣泛輸入黨史理論知識,夯實理論基礎,紮實理論功底,在常學常新常用中強化理論修養,做到「肚裡有貨,心中有數,筆下有神」。
黨史工作者的文字能力是一項「硬實力」「核心能力」,黨史工作者要提高文字水平,讓黨史兼具學術價值和閱讀價值。一方面,寫作要堅持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辯證的觀點,保證黨史的客觀真實、科學嚴謹。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黨的歷史上不同時期的重大史實、歷史細節要充分挖掘,理清歷史脈絡,理順歷史邏輯,嚴防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
另一方面,寫作要注入真情實感,要寫得生動感人。黨史要面向人民群眾,要用簡約樸實的文風敘述,讓人民群眾願意看、樂意看。既要寫大事,也要寫小事,既要寫黨的領袖,也要寫普通黨員和群眾,要為全黨全社會寫出科學嚴謹、史實準確、生動流暢的黨史作品。
歷史每天都在發生,黨史工作者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各方面的深刻變化,要培養創新思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黨史工作思路,增強黨史工作的感染力、影響力、吸引力、說服力。第一,創新黨史研究方法。黨史本身就具有複雜性和多重面目,黨史工作者在運用歷史學研究方法的同時,要借鑑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優勢,為我所用,構建黨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第二,創新黨史研究角度。黨史工作者應堅持「大黨史」理念,把黨史置於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研究,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對百年黨史進行全面系統地把握。拓展研究新領域,比如,中共紀念活動史、開放以來地方縣委書記口述史等。第三,創新黨史宣傳方式。當今時代是網絡時代、信息時代、自媒體時代,黨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藉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台進行廣泛宣傳、重點宣傳,擴大宣傳面,主動占領黨史輿論陣地,讓熱愛黨史、學習黨史在全黨全社會蔚然成風。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建黨百年銘記黨史黨課講稿教案集合9篇[朗讀]
6月28日,江蘇靖江法院機關黨委組織黨員幹警前往常熟沙家浜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建黨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黨性錘鍊。
「沙家浜」作為革命老區,因京劇《沙家浜》而家喻戶曉。抗日戰爭時期,在蘆葦盪的綠色帳蔓里,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沙家浜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名列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和全國123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魚水情深」是沙家浜精神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黨一直所走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靖江法院機關黨委組織黨員幹警前往沙家浜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是接受紅色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
「魚水情深」,無論是在京劇《沙家浜》中,還是電影、電視劇中,都是貫穿劇情的政治主線。阿慶嫂、沙奶奶等為代表的革命群眾,與以郭建光、賀永英等為代表的黨員幹部、新四軍隊伍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深厚革命感情,可謂感天動地。這種精神凝聚起的是保家衛國、解放人民的磅礴力量。
這種精神是軍民團結,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精神財富。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這種精神更值得傳承與弘揚。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需要有核心的組織來號召部署,否則就難以凝聚力量。
無論哪一個組織,無論把自己說得多麼優秀,一旦脫離了人民,不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那只能是空中樓閣、紙老虎,經不起狂風巨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一直以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為己任,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正因如此,沙家浜的蘆盪里,才能燃起抗日戰爭的燎原烈火,才能演繹出那麼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日月穿梭、斗轉星移,如今,我們正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全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奮鬥新時代。目前,一場轟轟烈烈的「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到沙家浜這樣的革命老區去尋找「」,從那些鮮活的人物、鮮活的事例中,徹底感受當年軍民一家的「魚水深情」,感受那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現在,雖說沒有了戰爭的硝煙,但前行路上依然有碉堡、暗礁,建設偉大祖國、美麗家園依然需要上下齊心、干群團結的「魚水深情」。
「熊熊蘆盪烽火景,感人軍民魚水情」,到沙家浜去重溫建黨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黨性錘鍊,是一堂生動鮮活的革命教育課。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是要從更先烈們的英雄事跡中提煉出歷久彌新的精神元素,徹底地進行「自我革命」,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願黨員幹部們,在重溫黨史中「」更加堅定,「使命」更加明確,建立起新時代幹群關係的「魚水深情」,譜寫出「」綻放的新篇章。
「沙家浜」作為革命老區,因京劇《沙家浜》而家喻戶曉。抗日戰爭時期,在蘆葦盪的綠色帳蔓里,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沙家浜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名列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和全國123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魚水情深」是沙家浜精神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黨一直所走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靖江法院機關黨委組織黨員幹警前往沙家浜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是接受紅色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
「魚水情深」,無論是在京劇《沙家浜》中,還是電影、電視劇中,都是貫穿劇情的政治主線。阿慶嫂、沙奶奶等為代表的革命群眾,與以郭建光、賀永英等為代表的黨員幹部、新四軍隊伍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深厚革命感情,可謂感天動地。這種精神凝聚起的是保家衛國、解放人民的磅礴力量。
這種精神是軍民團結,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精神財富。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這種精神更值得傳承與弘揚。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需要有核心的組織來號召部署,否則就難以凝聚力量。
無論哪一個組織,無論把自己說得多麼優秀,一旦脫離了人民,不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那只能是空中樓閣、紙老虎,經不起狂風巨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一直以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為己任,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正因如此,沙家浜的蘆盪里,才能燃起抗日戰爭的燎原烈火,才能演繹出那麼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日月穿梭、斗轉星移,如今,我們正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全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奮鬥新時代。目前,一場轟轟烈烈的「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到沙家浜這樣的革命老區去尋找「」,從那些鮮活的人物、鮮活的事例中,徹底感受當年軍民一家的「魚水深情」,感受那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現在,雖說沒有了戰爭的硝煙,但前行路上依然有碉堡、暗礁,建設偉大祖國、美麗家園依然需要上下齊心、干群團結的「魚水深情」。
「熊熊蘆盪烽火景,感人軍民魚水情」,到沙家浜去重溫建黨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黨性錘鍊,是一堂生動鮮活的革命教育課。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是要從更先烈們的英雄事跡中提煉出歷久彌新的精神元素,徹底地進行「自我革命」,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願黨員幹部們,在重溫黨史中「」更加堅定,「使命」更加明確,建立起新時代幹群關係的「魚水深情」,譜寫出「」綻放的新篇章。
近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表彰抗疫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在抗疫鬥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民英雄,進一步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民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疫情防控人民戰役,勝利之花最終在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州大地燦爛綻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數以萬計的「白衣天使」逆行翱翔在寒冷的荊州大地之上,舍小家為大家,不分晝夜地忘我戰鬥,捨生忘死挽救生命。鬥志昂揚的人民子弟兵、胸前黨徽閃耀的幹部職工、高舉鮮艷黨旗的社區工作者……在冰天雪地的艱苦環境中,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家園防線」。他們用雙手劃破寒冷黑夜的蒼穹,在雙手奮鬥之中,真正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英模是抗疫精神塑造的重要載體,他們的一言一行鑄就有血有肉的「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廣大黨員黨員幹部衝鋒陷陣,五十六個民族同心同德,14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共同凝聚起了堅不可摧的「抗疫精神」。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戰爭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負重前行的軌跡與方向;這場偉大的戰役,也淬鍊了廣大黨員幹部的忠誠與擔當、初心和使命;這場偉大的戰役,內在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掩埋在內心深處熾熱的愛國情,廣大人民群眾與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有力地確保了戰役的順利結束,這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參與、全民奮鬥、全民勝利的人民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廣大戰鬥英雄的雙手在不分晝夜之中築牢維護人民生命健康「防火牆」,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在危難關頭,初心不改,迎難而上,使黨旗飄揚在戰鬥最前線。各級黨員幹部第一時間奔赴戰役第一線,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強大的力量,詮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真正內涵,也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精神」。病毒無國界,真情傳千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始終關心世界各地其他各族同胞,一支支醫療救急隊奔赴世界各地,在異國他鄉同疫情做鬥爭,這份「中國方案」迅速在世界各地運用並取得了明顯效果,讓世界見證了「中國擔當」。正是這樣一群心懷初心,肩擔使命的共產黨員,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為黨旗增添色彩,用自己的奮鬥讓黨徽閃耀,才使得「抗疫精神」更加生動形象而又富有載體,讓我們能夠在傳承精神載體的黨員幹部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向著遠方砥礪前行。
英模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抗疫精神將會激起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翻閱黨的誕生、發展、壯大的波瀾壯闊奮鬥史,其中無不折射出濃濃的家國情懷。當民族處於危難的時刻,一群群佩戴黨徽的戰士扛著鮮艷的黨旗迎難而上,衝破狂風席捲的黎明前的黑暗,帶領各族人民迎來光彩奪目的新生活。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戰役中,一群舍小家為大家的「急先鋒」忘我戰鬥在最前線;一群群身著「迷彩炫」的軍人構建疫情防控堅不可摧的「橋頭堡」;一群群白衣天使不分晝夜,持續攻堅,儼然成為這場偉大民生戰役的「排頭兵」。這是一種家國情懷的彰顯,更是一種精神的凝聚。為此,我們要用英模精神克服前進路上的重重關隘和險阻,積極投身於黨的每一項民生戰役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奮鬥不止。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回望來路,我們一路從苦難輝煌中走來:在戰爭年代,淬鍊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鍛造出「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迸發出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中國人的精神譜系不斷發展豐富。而如今,以人民為中心的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上將會留下濃墨的色彩。在新時代的奮鬥歷程中,它將會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迸發強大的精神力量,為了民生福祉,為了時代進步,為了中國明日之繁榮昌盛不斷貢獻精神價值。
抗疫精神將在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崇尚功勳英雄人物,重視精神激勵,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快步向前邁進,但要清醒認識到目前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各級黨員幹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奮鬥在時代發展的前沿;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頑強鬥志書寫「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壯志;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與篤行,構建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諧畫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數以萬計的「白衣天使」逆行翱翔在寒冷的荊州大地之上,舍小家為大家,不分晝夜地忘我戰鬥,捨生忘死挽救生命。鬥志昂揚的人民子弟兵、胸前黨徽閃耀的幹部職工、高舉鮮艷黨旗的社區工作者……在冰天雪地的艱苦環境中,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家園防線」。他們用雙手劃破寒冷黑夜的蒼穹,在雙手奮鬥之中,真正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英模是抗疫精神塑造的重要載體,他們的一言一行鑄就有血有肉的「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廣大黨員黨員幹部衝鋒陷陣,五十六個民族同心同德,14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共同凝聚起了堅不可摧的「抗疫精神」。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戰爭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負重前行的軌跡與方向;這場偉大的戰役,也淬鍊了廣大黨員幹部的忠誠與擔當、初心和使命;這場偉大的戰役,內在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掩埋在內心深處熾熱的愛國情,廣大人民群眾與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有力地確保了戰役的順利結束,這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參與、全民奮鬥、全民勝利的人民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廣大戰鬥英雄的雙手在不分晝夜之中築牢維護人民生命健康「防火牆」,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在危難關頭,初心不改,迎難而上,使黨旗飄揚在戰鬥最前線。各級黨員幹部第一時間奔赴戰役第一線,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強大的力量,詮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真正內涵,也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精神」。病毒無國界,真情傳千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始終關心世界各地其他各族同胞,一支支醫療救急隊奔赴世界各地,在異國他鄉同疫情做鬥爭,這份「中國方案」迅速在世界各地運用並取得了明顯效果,讓世界見證了「中國擔當」。正是這樣一群心懷初心,肩擔使命的共產黨員,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為黨旗增添色彩,用自己的奮鬥讓黨徽閃耀,才使得「抗疫精神」更加生動形象而又富有載體,讓我們能夠在傳承精神載體的黨員幹部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向著遠方砥礪前行。
英模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抗疫精神將會激起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翻閱黨的誕生、發展、壯大的波瀾壯闊奮鬥史,其中無不折射出濃濃的家國情懷。當民族處於危難的時刻,一群群佩戴黨徽的戰士扛著鮮艷的黨旗迎難而上,衝破狂風席捲的黎明前的黑暗,帶領各族人民迎來光彩奪目的新生活。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戰役中,一群舍小家為大家的「急先鋒」忘我戰鬥在最前線;一群群身著「迷彩炫」的軍人構建疫情防控堅不可摧的「橋頭堡」;一群群白衣天使不分晝夜,持續攻堅,儼然成為這場偉大民生戰役的「排頭兵」。這是一種家國情懷的彰顯,更是一種精神的凝聚。為此,我們要用英模精神克服前進路上的重重關隘和險阻,積極投身於黨的每一項民生戰役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奮鬥不止。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回望來路,我們一路從苦難輝煌中走來:在戰爭年代,淬鍊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鍛造出「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迸發出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中國人的精神譜系不斷發展豐富。而如今,以人民為中心的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上將會留下濃墨的色彩。在新時代的奮鬥歷程中,它將會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迸發強大的精神力量,為了民生福祉,為了時代進步,為了中國明日之繁榮昌盛不斷貢獻精神價值。
抗疫精神將在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崇尚功勳英雄人物,重視精神激勵,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快步向前邁進,但要清醒認識到目前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各級黨員幹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奮鬥在時代發展的前沿;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頑強鬥志書寫「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壯志;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與篤行,構建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諧畫卷。
近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同志在會上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廣大黨員幹部要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誰出題、誰答題」「考什麼、怎麼考」「怎麼評、誰來評」的問題,真正推動黨史學習工作走深走實?
「誰出題、誰答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問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矛盾,中國共產黨人在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無論是內外交困的戰爭年代還是充滿機遇挑戰的改革時期,一代代共產黨人都積極擔當、勇於作為,認真書寫時代答卷,著力解決主要矛盾,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任務,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時代是出題人,我們是答卷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廣大共產黨員要永遠保持革命鬥志、革命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答好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考什麼、怎麼考?」時代在不斷發展,共產黨人面對的「考題」也在不斷變化,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考題形式如何變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不會變化,提高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事業追求不會變化。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為人民幸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為人民利益負重前行、埋頭苦幹,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黨員幹部要繼續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務實篤行、善作善成,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書寫出符合人民期待的時代答卷?
「怎麼評、誰來評?」歷史和反覆證明,贏得群眾、順應民心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所在。回顧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根植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奮鬥史,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緊緊依靠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認可。題目答得好不好,還得由人民群眾來評判,還要看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了提升。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人民群眾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依然較為突出,廣大黨員幹部要厚植「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把人民滿不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聽民意、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真正把各項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誰出題、誰答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問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矛盾,中國共產黨人在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無論是內外交困的戰爭年代還是充滿機遇挑戰的改革時期,一代代共產黨人都積極擔當、勇於作為,認真書寫時代答卷,著力解決主要矛盾,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任務,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時代是出題人,我們是答卷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廣大共產黨員要永遠保持革命鬥志、革命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答好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考什麼、怎麼考?」時代在不斷發展,共產黨人面對的「考題」也在不斷變化,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考題形式如何變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不會變化,提高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事業追求不會變化。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為人民幸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為人民利益負重前行、埋頭苦幹,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黨員幹部要繼續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務實篤行、善作善成,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書寫出符合人民期待的時代答卷?
「怎麼評、誰來評?」歷史和反覆證明,贏得群眾、順應民心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所在。回顧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根植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奮鬥史,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緊緊依靠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認可。題目答得好不好,還得由人民群眾來評判,還要看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了提升。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人民群眾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依然較為突出,廣大黨員幹部要厚植「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把人民滿不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聽民意、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真正把各項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