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學州事件始末梳理:這麼小的年紀卻承受了太多。
1月24日,三亞市110指揮中心獲悉此前尋親成功後被生母微信拉黑的男孩劉學州自殺,於當日凌晨經搶救無效死亡,具體情況仍在調查中。
2021年12月6日,劉學州在網上發布尋親視頻。視頻中,他自稱來自河北邢台,2004年到2006年之間出生,由於父母是未婚時生下他,在他三個月大時,養父母從山西大同一家飯店將他買來。
2021年12月15日,山西臨汾警方通過dna找到了劉學州親生父親所在的家庭。
2021年12月27日,劉學州在石家莊見到了生父丁某。2022年1月初,劉學州又前往內蒙古見到生母。劉學州稱,養父母因煙花爆炸去世之後,4歲的他隨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爺爺奶奶也會給予撫養費用。如今,他在河北一所專科學校讀書,平時會兼職打工,雖然辛苦,但基本可以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需。本以為事情已迎來圓滿的結局,然而在2021年1月17日,劉學州在社交平台發文,自稱因住房問題被生母拉黑,此後劉學州回應曾說租房也可以。
1月18日,劉學州在微博上發聲,「我找他們要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家有錯嗎?」。
1月19日,劉學州再次在微博上稱,將起訴其親生父母。他正在為起訴親生父母做相應的法律程序上的準備。這段時間他住在自己租的房間裡,下一步計劃報警,希望司法機關對其親生父母進行刑事追訴,「希望能以拐賣兒童罪和遺棄罪提起公訴」。
1月21日,曾有網友在劉學州的微博評論區留言質疑劉學州,稱劉學州是在利用尋親給自己炒作、立人設,劉學州的行為是利用網友的善良博取同情心。對此,劉學州在微博評論留言稱,「誹謗是違法的,保留證據了」。
1月24日凌晨,劉學州在微博發布疑似遺書的帖文稱,自己出生時被父母賣掉做彩禮,4歲養父母雙亡,隨後在讀書期間遭遇欺凌,千方百計踏上尋親之旅後卻屢遭拒絕。「尋親男孩被二次遺棄」的標籤是他最真實的經歷。
文中,劉學州介紹了自己遭到網絡暴力的經歷:
自己在網上發了被親生母親拉黑的截圖,和電話錄音,在直播間裡講了內心說的話後,遭到諷刺、誣陷、誹謗等私信人身攻擊。劉學州表示自己承受了太多太多。他自言把這些全部加在他一個人身上實在承受不起來,因為自己才十幾歲,還是其他大人眼裡的不懂事的小孩子……劉學州表示希望人販子以及實施網絡暴力等人得到應有懲罰。他想「也歸於大海,在這裡結束自己的一生」。
網絡暴力對於今天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有很多人在被網絡暴力傷得體無完膚,現在社會,隨著網絡的發達,網絡暴力也是體現得較為突出。道德綁架+媒體擴音+群眾匿名,三者合一造成的殺傷性,早已越過了道德和倫理的邊界,這就是網絡輿論真正的核武器。語言暴力有多可怕,傷口就有多深,它可以隨時,可以隨地,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傷害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名人明星還是普通網友,遭受網絡暴力的事情比比皆是,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深受其害。所以我們必須理智發聲,共同抵制網絡暴力。。我們要對自己的言論及其後果有所判斷,打字之前想一想,理性發聲,讓網絡言論發揮它應有的價值。「不出妄語,不助惡聲,便是揚善。莫信謠言,待人以寬,且以心安」。網絡暴力是一種可怕的負面力量,因為漫天的網絡暴力而抑鬱自殺的明星並不少見。不少在熱播劇中飾演壞人的演員被罵到關停了微博,泳池裡和別人起摩擦的女醫生不堪網友的謾罵而選擇自殺。網絡暴力隨處可見,總有人被罵得狗血淋頭。即使真的有生命逝去,網絡噴子也不會認為自己有什麼錯,最多唏噓幾聲,然後吹吹鍵盤上的灰塵,打開新的網頁,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們相信,每個為惡者,都將受到懲罰。但,在真相到來之前,請慎重投出你的生命裁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不一定懂得他們的生活。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中,要堅守道德底線,不要為了一時爽而毫無顧忌地進行情緒發泄,而成為了網絡暴力的傳播者和製造者。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泛濫的善良,缺的只是理性地思考與克制的行為。讓我們善用網絡,塑造文明的網絡素養,一起創造充滿關懷的網絡文化,爭做網上網下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