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23日下午,屈原管理區落實農村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五個基本」調度會召開。全區各鄉鎮、天問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政府分管負責人、環衛專干、區問責辦、督查室負責人參加會議,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韓德輝出席。
會上,各鄉鎮(街道)相關負責人彙報了落實衛生保潔長效機制「五個基本」的工作情況。
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治本之策。就落實「五個基本」常治長效措施,韓德輝希望各鄉鎮(街道)予以高度重視。因為這是替財政鬆綁的事,彰顯執政理念;為群眾謀利的事,體現親民情懷;看政治站位的事,檢驗忠誠品格。同時,要求認真作為。通過抓「點」作切入口,推動自覺保潔發散擴面。先期選擇基礎好的村作示範,並將公共區域的常態化保潔辦法落細進而帶動面上工作;通過抓「人」作突破口,推動愛衛意識發酵成勢。家庭主婦和保潔理事會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參與者和管理者,發揮這兩類人的作用進而影響全社會;通過抓「實」作連結口,推動長效機制發展向好。鄉鎮(街道)把人居環境保潔長效機制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鄉鎮聯村幹部下沉一線指導督促落實,嚴肅認真開展工作督導考核,進而讓其成為習慣自覺。
為使「五個基本」保潔長效機制真正落地,韓德輝強調將進行嚴格考核。堅持一周一查,半月一小考,一月一中考,一年一大考;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及長效機制建設在單位績效考核的權重;考核結果與項目資金分配掛鈎。(區委宣傳部)。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 6篇[朗讀]
為做好農村各類垃圾清運工作,加快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強化日常村莊環境管理,從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3月30日,我鎮召開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推進會。
會議通報了今年第一季度各村環境衛生督查情況,並重點指出當前村級環境衛生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建築垃圾未及時清運、廢棄家具家電等大件垃圾隨處亂堆放、焚燒垃圾、河道溝渠存在漂浮物等。
會議對村級保潔工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一是建立健全保潔工作制度,制定村級保潔員工作考核管理制度,明確保潔員的配備、聘任條件、崗位職責、工作管理、工資待遇、考核評比、獎懲制度,使保潔員的管理有章可循。二是聘請專職保潔員。按每500常住人口配備1名以上專職保潔員,明確保潔員的道路清掃,房前屋後、河溝塘內、文體廣場、公廁衛生,「牛皮癬」廣告清理等工作內容,並對保潔員進行責任區域劃分。三是加大宣傳,落實「門前三包」。全面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氛圍,通過發放溫馨告知書、村級廣播和清運車輛喇叭播放宣傳音頻、制訂村規民約勸阻制止亂倒亂扔垃圾不良衛生習慣現象等措施,引導群眾落實「門前三包」制度,自覺維護生活家園的整潔衛生。
會議強調,各村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支部書記要擔負起第一職責,進一步完善農村保潔、垃圾清運長效機制,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樹立我鎮「農旅小鎮,大美龍田」良好形象。
會議通報了今年第一季度各村環境衛生督查情況,並重點指出當前村級環境衛生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建築垃圾未及時清運、廢棄家具家電等大件垃圾隨處亂堆放、焚燒垃圾、河道溝渠存在漂浮物等。
會議對村級保潔工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一是建立健全保潔工作制度,制定村級保潔員工作考核管理制度,明確保潔員的配備、聘任條件、崗位職責、工作管理、工資待遇、考核評比、獎懲制度,使保潔員的管理有章可循。二是聘請專職保潔員。按每500常住人口配備1名以上專職保潔員,明確保潔員的道路清掃,房前屋後、河溝塘內、文體廣場、公廁衛生,「牛皮癬」廣告清理等工作內容,並對保潔員進行責任區域劃分。三是加大宣傳,落實「門前三包」。全面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氛圍,通過發放溫馨告知書、村級廣播和清運車輛喇叭播放宣傳音頻、制訂村規民約勸阻制止亂倒亂扔垃圾不良衛生習慣現象等措施,引導群眾落實「門前三包」制度,自覺維護生活家園的整潔衛生。
會議強調,各村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支部書記要擔負起第一職責,進一步完善農村保潔、垃圾清運長效機制,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樹立我鎮「農旅小鎮,大美龍田」良好形象。
在今後的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上,萬金塔鄉提出「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逐步完善,鞏固提高」的工作方針,從強化組織領導入手,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
一、納入日程,常抓不懈。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決議,由黨委書記負總責,明確一名副職領導具體抓,並納入村任期責任制,制定嚴格的崗位目標責任制,提高行政執行力。
二、廣泛,營造氛圍。通過「平安之聲」大喇叭進行大力度,每天定時循環播放,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把管理工作逐步併入群眾自治的軌道。
三、堅持標準,統籌。秋收後立即啟動全鄉村屯整治大會戰,對各村屯內的道路進行統一規劃,拆除「三小」建築和占路圍牆、平整村屯道路、挖路溝、修植樹台,為明年村屯綠化做好準備;每個村至少確定2個樣板屯。同時,採取一村一策、因戶制宜的辦法,科學規劃了柴草區、垃圾區、糞肥區,堅決杜絕畜禽散放、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糞肥亂堆、污水亂潑等「五亂」現象發生。
四、加強管理,日常保潔。對於街道管理,在現有街道管理辦公室的.基礎上,組建城-管大隊,加強專門保潔隊伍力量,與街道商戶簽訂門前「五包」責任制,街路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在村屯管理上,採取聯戶輪流值日的辦法,做到垃圾清運車、垃圾投放點、垃圾掩埋場、門前「三包」等四個落實,保證村屯主要道路平整、清潔。
五、建立機制,紮實推進。鄉政府每年都將開展「星級戶」評比活動,對環境差的農戶進行實名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後進。建立起村周檢、鄉月檢制度,進行綜合評比考核,以此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
一、納入日程,常抓不懈。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決議,由黨委書記負總責,明確一名副職領導具體抓,並納入村任期責任制,制定嚴格的崗位目標責任制,提高行政執行力。
二、廣泛,營造氛圍。通過「平安之聲」大喇叭進行大力度,每天定時循環播放,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把管理工作逐步併入群眾自治的軌道。
三、堅持標準,統籌。秋收後立即啟動全鄉村屯整治大會戰,對各村屯內的道路進行統一規劃,拆除「三小」建築和占路圍牆、平整村屯道路、挖路溝、修植樹台,為明年村屯綠化做好準備;每個村至少確定2個樣板屯。同時,採取一村一策、因戶制宜的辦法,科學規劃了柴草區、垃圾區、糞肥區,堅決杜絕畜禽散放、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糞肥亂堆、污水亂潑等「五亂」現象發生。
四、加強管理,日常保潔。對於街道管理,在現有街道管理辦公室的.基礎上,組建城-管大隊,加強專門保潔隊伍力量,與街道商戶簽訂門前「五包」責任制,街路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在村屯管理上,採取聯戶輪流值日的辦法,做到垃圾清運車、垃圾投放點、垃圾掩埋場、門前「三包」等四個落實,保證村屯主要道路平整、清潔。
五、建立機制,紮實推進。鄉政府每年都將開展「星級戶」評比活動,對環境差的農戶進行實名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後進。建立起村周檢、鄉月檢制度,進行綜合評比考核,以此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
今年以來,川口鄉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三項措施形成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努力提高全民參與環境整治的意識。
一是採取以政府為主、村補貼的投入保障機制,為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該鄉專門設立環境衛生整治資金100萬元,以獎代補促進各村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長期有效開展。二是把環境衛生整治同「黨員活動日」結合起來,將每月逢五、逢十定為全鄉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日,各家各戶全員參與,對院內院外、房前屋後實行保潔,清除雜物垃圾。變村組幹部黨員等少數人開展衛生清潔為發動全鄉群眾廣泛參與,將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向日常化、深度化推進。三是鄉整治領導小組對各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每月督查一次,每季度組織考評一次,對集中整治驗收合格的村進行獎勵。依據檢查考核結果,實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村幹部工資相掛鈎,與年終評優評先相掛鈎,充分調動村組幹部工作積極性。
一是採取以政府為主、村補貼的投入保障機制,為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該鄉專門設立環境衛生整治資金100萬元,以獎代補促進各村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長期有效開展。二是把環境衛生整治同「黨員活動日」結合起來,將每月逢五、逢十定為全鄉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日,各家各戶全員參與,對院內院外、房前屋後實行保潔,清除雜物垃圾。變村組幹部黨員等少數人開展衛生清潔為發動全鄉群眾廣泛參與,將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向日常化、深度化推進。三是鄉整治領導小組對各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每月督查一次,每季度組織考評一次,對集中整治驗收合格的村進行獎勵。依據檢查考核結果,實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村幹部工資相掛鈎,與年終評優評先相掛鈎,充分調動村組幹部工作積極性。
為鞏固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果,確保已建成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及配套設施正常運行並長期發揮作用,根據省、市、區有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圍繞「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四個好目標,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機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實、規範運行、長效治理的環境管護格局,提高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農村綜合環境質量,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充分發揮政府在發展引領、法治引導、制度落實和監督檢查等方面的統籌主導地位,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科學、規範、長效推進。
2.部門協作。切實發揮鎮級相關部門職能,加強對村莊環境治理特別是項目設施管理、維護工作的指導、督促,協助各村(社區)推進綜合整治項目發揮積極作用。
3.群眾主體。堅持農民自願,積極引導體現農民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充分發揮鄉鎮、村兩級在組織實施和監督落實方面的關鍵作用,依靠群眾,發揮群眾智慧和力量維護美麗家園。
4.分級管理。加強鎮、村兩級組織領導,鎮級負責長效管護業務指導,村級對長效管護工作負總責,負責具體管護。
5.社會參與。有效結合農業農村發展任務,積極宣傳和吸引社會各界以不同方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形成互幫互助、共促共贏的良好氛圍。
6.科學運作。探索實施農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管護的市場化、公司化操作,提高環境治理工作的運行效率。
二、管護實施
(一)管護內容: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長效管護主要是指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級財政項目資金投入形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的基礎設施;農村污水治理、河塘溝渠清淤設備及配套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共廁所、戶用廁所及糞污處理等設施設備;村莊道路公共綠化、路燈、活動陣地等環境配套設施;以不同形式建設的其它人居環境配套項目。
(二)管護標準。
1.衛生保潔。村莊道路沿線無暴露垃圾、污水、畜禽糞便、沉積泥土等,綠化帶、公共活動場地等無雜草、無污物、無垃圾。農房保持室內衛生乾淨、整齊,戶用廁所做到空氣無異味、室內無蒼蠅、糞便無裸露。村莊道路邊、河渠旁、房前屋後無亂堆亂放亂扔垃圾物,柴草垛、建築材料等雜物儘量整齊堆放於房屋背面或綠化遮攔處,農戶建築材料有序堆放,無亂搭亂建、私拉亂接等現象,家畜家禽逐步實現集中圈養。村莊道路路況良好、路面整潔,有具體養護和保潔制度,並落實具體養護和保潔人員。塘堰河渠等水體清潔,及時打撈、清除、清運,確保無漂浮物、無堆積垃圾,水質良好、乾淨、無異味。垃圾箱、垃圾房內做到日產日清,垃圾收集點無焚燒垃圾現象。村莊建築牆面無亂塗亂畫亂貼現象,文化牆保持乾淨、不褪色。
2.綠化維護。村莊綠化樹種多樣,喬木與灌木、落葉與常青樹種的配置基本合理、補植及時,裸露土地不明顯,村莊道路兩側、塘堰河渠、公共場地、村口周邊等綠化植物確保生長良好。村莊行道樹、綠化帶四周無亂拉亂曬、亂堆亂放現象,圍堰整齊美觀,無殘缺破損。公共綠地整潔乾淨,無雜草、無垃圾、無污物,落葉、草屑等能夠及時清除。村莊樹木無亂砍濫伐現象,房前屋後的菜園、農田無雜草叢生,做到耕作規範。
3.公共服設施管護。
(1)垃圾收集點、垃圾桶要進行定時清理保持衛生,車輛要保持乾淨整潔、封閉運輸,垃圾中轉站要做到無積水、無蒼蠅、無臭味。村莊內垃圾桶、垃圾屋、垃圾清運車定期清洗、消毒,保持乾淨整潔不破損,垃圾不外溢。
(2)公廁全年開放使用,保持乾淨衛生、基本無蠅、無臭,地面無污物、煙蒂,蹲位、便槽無垢,水沖設施完好,化糞池做到定期清理。廁內照明燈具完好,牆面、天花板、門窗和隔離板無積灰、污跡和蜘蛛網,無亂塗亂畫現象。廁外環境整潔,四周無垃圾、污水等污物。
(3)污水處理設施要定期做好水質監測,按期及時更換填料、確保池體、檢查井和管網無堵塞、滲漏、開裂,蓋板無丟失、破損,動力設施運作正常。要做好管網的破損維修及疏通清淤。農戶新建房屋或農戶新增排污口要及時接入管網。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站)要安排專人管護,及時做好進出水檢測、運營和污泥處置等管理記錄。
(4)文體活動場所、停車場等室外活動場地的配套設施要做好日常巡查、檢修、排障工作,及時修復鏽蝕、破損等設施。路燈要做好日常檢修工作,及時更換電線電路和蓄電池,確保設備完好、使用正常。
(5)其它公共基礎設施要按照國家相關行業規範要求,確保安全使用、正常運行。
(三)管護權責。
1.規範權屬管理。農村環境整治配套項目建成以後,凡由政府財政項目資全部投入或社會捐助建設並投入使用的各類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都屬於農村集體資產,逐一登記納入管理。2.明確管護責任。按照「權屬清晰、分級管理」和「誰受益、誰所有、誰管理」的原則,鎮級職能部門負責單項農村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的業務指導工作,各村(社區)作為轄區內環境基礎配套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管理的責任主體,統籌負責組織、指導、監督村級做好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並具體負責污水、垃圾處理系統、路燈等聯村公用或跨村共建設施的管理。各村建成使用的道路、公廁等設施由村集體具體負責管理;農房風貌改造及其房前屋後附屬設施等的長效管理原則上由村民負責。
(四)管護方式。
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注重符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類施策,鼓勵採取不同的長效管護方式,依法依規有效推進治理。
1.引導群眾管護。通過發揮村民代表大會等群眾自發性組織的帶頭、監督作用,落實受益群眾的日常管護責任。
2.鼓勵承包管護。由村委會組織聘請有經驗、有技能的當地居民或產業項目業主,打包簽訂管護合同,明確權利義務,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實管護責任。
3.支持社會管護。由鎮政府或村委會集中向社會公開招標,通過社會化服務的形式,委託具備資質的專業管護單位或人員落實管護責任。
4.實行制度管護。結合村落宜居標準加快修訂村規民約,建立村民家庭衛生保潔、檢查、評比制度,推行農戶「門前三包」,堅持用約定規範行為,用制度保障運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堅持領導、政府負責、群眾參與,健全鎮級統籌指揮推動落實、村級引導群眾參與互動的工作機制,強化鎮、村兩級組織領導。鎮政府針對環境管護、項目運行、宣傳引導等治理要求成立專項工作組,村委會充分依靠群眾採取不同形式組建村級環境管護隊伍。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職能,重視發揮農業專合社、農民合作社、村民自治委等組織的作用,增強農村環境治理管護的組織能力。通過不同形式,有效運用各種平台,加大宣傳發動力度,以正反典型引導持續加強輿論造勢,不斷提高群眾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率,積極營造鄉風文明良好的氛圍。
(二)強化投入保障。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建立運行管護經費「三個一點」投入機制(即財政補助一點、村集體承擔一點、農戶交納一點),積極探索農村公共環境設施維護和環衛保潔與低保掛鈎、農戶繳納保潔費、產業項目運行等投入經費保障的「村莊物業管理」模式。鼓勵產業帶動,市場化運作參與管護。鼓勵按照政府關於採購政策要求進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廁所改造等設施用具採購,有效降低成本,減輕資金壓力和農民負擔。
(三)強化制度保障。以加快農村現代治理體系建設為目標,充分依託村規民約,以村為單位建立規範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機制,明確參與各方的責任與義務,切實做到環境治理有人抓、環境維護有人管。完善鎮、村兩級協同的農村環境配套建設項目立項、工程發包、施工組織、竣工驗收和移交制度,規範和加強村集體組織及其群眾對環境管護的監督管理。按照誰投入誰負責的原則,保障工程質量和項目運行效果。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圍繞「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四個好目標,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機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實、規範運行、長效治理的環境管護格局,提高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農村綜合環境質量,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充分發揮政府在發展引領、法治引導、制度落實和監督檢查等方面的統籌主導地位,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科學、規範、長效推進。
2.部門協作。切實發揮鎮級相關部門職能,加強對村莊環境治理特別是項目設施管理、維護工作的指導、督促,協助各村(社區)推進綜合整治項目發揮積極作用。
3.群眾主體。堅持農民自願,積極引導體現農民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充分發揮鄉鎮、村兩級在組織實施和監督落實方面的關鍵作用,依靠群眾,發揮群眾智慧和力量維護美麗家園。
4.分級管理。加強鎮、村兩級組織領導,鎮級負責長效管護業務指導,村級對長效管護工作負總責,負責具體管護。
5.社會參與。有效結合農業農村發展任務,積極宣傳和吸引社會各界以不同方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形成互幫互助、共促共贏的良好氛圍。
6.科學運作。探索實施農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管護的市場化、公司化操作,提高環境治理工作的運行效率。
二、管護實施
(一)管護內容: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長效管護主要是指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級財政項目資金投入形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的基礎設施;農村污水治理、河塘溝渠清淤設備及配套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共廁所、戶用廁所及糞污處理等設施設備;村莊道路公共綠化、路燈、活動陣地等環境配套設施;以不同形式建設的其它人居環境配套項目。
(二)管護標準。
1.衛生保潔。村莊道路沿線無暴露垃圾、污水、畜禽糞便、沉積泥土等,綠化帶、公共活動場地等無雜草、無污物、無垃圾。農房保持室內衛生乾淨、整齊,戶用廁所做到空氣無異味、室內無蒼蠅、糞便無裸露。村莊道路邊、河渠旁、房前屋後無亂堆亂放亂扔垃圾物,柴草垛、建築材料等雜物儘量整齊堆放於房屋背面或綠化遮攔處,農戶建築材料有序堆放,無亂搭亂建、私拉亂接等現象,家畜家禽逐步實現集中圈養。村莊道路路況良好、路面整潔,有具體養護和保潔制度,並落實具體養護和保潔人員。塘堰河渠等水體清潔,及時打撈、清除、清運,確保無漂浮物、無堆積垃圾,水質良好、乾淨、無異味。垃圾箱、垃圾房內做到日產日清,垃圾收集點無焚燒垃圾現象。村莊建築牆面無亂塗亂畫亂貼現象,文化牆保持乾淨、不褪色。
2.綠化維護。村莊綠化樹種多樣,喬木與灌木、落葉與常青樹種的配置基本合理、補植及時,裸露土地不明顯,村莊道路兩側、塘堰河渠、公共場地、村口周邊等綠化植物確保生長良好。村莊行道樹、綠化帶四周無亂拉亂曬、亂堆亂放現象,圍堰整齊美觀,無殘缺破損。公共綠地整潔乾淨,無雜草、無垃圾、無污物,落葉、草屑等能夠及時清除。村莊樹木無亂砍濫伐現象,房前屋後的菜園、農田無雜草叢生,做到耕作規範。
3.公共服設施管護。
(1)垃圾收集點、垃圾桶要進行定時清理保持衛生,車輛要保持乾淨整潔、封閉運輸,垃圾中轉站要做到無積水、無蒼蠅、無臭味。村莊內垃圾桶、垃圾屋、垃圾清運車定期清洗、消毒,保持乾淨整潔不破損,垃圾不外溢。
(2)公廁全年開放使用,保持乾淨衛生、基本無蠅、無臭,地面無污物、煙蒂,蹲位、便槽無垢,水沖設施完好,化糞池做到定期清理。廁內照明燈具完好,牆面、天花板、門窗和隔離板無積灰、污跡和蜘蛛網,無亂塗亂畫現象。廁外環境整潔,四周無垃圾、污水等污物。
(3)污水處理設施要定期做好水質監測,按期及時更換填料、確保池體、檢查井和管網無堵塞、滲漏、開裂,蓋板無丟失、破損,動力設施運作正常。要做好管網的破損維修及疏通清淤。農戶新建房屋或農戶新增排污口要及時接入管網。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站)要安排專人管護,及時做好進出水檢測、運營和污泥處置等管理記錄。
(4)文體活動場所、停車場等室外活動場地的配套設施要做好日常巡查、檢修、排障工作,及時修復鏽蝕、破損等設施。路燈要做好日常檢修工作,及時更換電線電路和蓄電池,確保設備完好、使用正常。
(5)其它公共基礎設施要按照國家相關行業規範要求,確保安全使用、正常運行。
(三)管護權責。
1.規範權屬管理。農村環境整治配套項目建成以後,凡由政府財政項目資全部投入或社會捐助建設並投入使用的各類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都屬於農村集體資產,逐一登記納入管理。2.明確管護責任。按照「權屬清晰、分級管理」和「誰受益、誰所有、誰管理」的原則,鎮級職能部門負責單項農村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的業務指導工作,各村(社區)作為轄區內環境基礎配套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管理的責任主體,統籌負責組織、指導、監督村級做好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並具體負責污水、垃圾處理系統、路燈等聯村公用或跨村共建設施的管理。各村建成使用的道路、公廁等設施由村集體具體負責管理;農房風貌改造及其房前屋後附屬設施等的長效管理原則上由村民負責。
(四)管護方式。
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注重符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類施策,鼓勵採取不同的長效管護方式,依法依規有效推進治理。
1.引導群眾管護。通過發揮村民代表大會等群眾自發性組織的帶頭、監督作用,落實受益群眾的日常管護責任。
2.鼓勵承包管護。由村委會組織聘請有經驗、有技能的當地居民或產業項目業主,打包簽訂管護合同,明確權利義務,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實管護責任。
3.支持社會管護。由鎮政府或村委會集中向社會公開招標,通過社會化服務的形式,委託具備資質的專業管護單位或人員落實管護責任。
4.實行制度管護。結合村落宜居標準加快修訂村規民約,建立村民家庭衛生保潔、檢查、評比制度,推行農戶「門前三包」,堅持用約定規範行為,用制度保障運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堅持領導、政府負責、群眾參與,健全鎮級統籌指揮推動落實、村級引導群眾參與互動的工作機制,強化鎮、村兩級組織領導。鎮政府針對環境管護、項目運行、宣傳引導等治理要求成立專項工作組,村委會充分依靠群眾採取不同形式組建村級環境管護隊伍。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職能,重視發揮農業專合社、農民合作社、村民自治委等組織的作用,增強農村環境治理管護的組織能力。通過不同形式,有效運用各種平台,加大宣傳發動力度,以正反典型引導持續加強輿論造勢,不斷提高群眾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率,積極營造鄉風文明良好的氛圍。
(二)強化投入保障。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建立運行管護經費「三個一點」投入機制(即財政補助一點、村集體承擔一點、農戶交納一點),積極探索農村公共環境設施維護和環衛保潔與低保掛鈎、農戶繳納保潔費、產業項目運行等投入經費保障的「村莊物業管理」模式。鼓勵產業帶動,市場化運作參與管護。鼓勵按照政府關於採購政策要求進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廁所改造等設施用具採購,有效降低成本,減輕資金壓力和農民負擔。
(三)強化制度保障。以加快農村現代治理體系建設為目標,充分依託村規民約,以村為單位建立規範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機制,明確參與各方的責任與義務,切實做到環境治理有人抓、環境維護有人管。完善鎮、村兩級協同的農村環境配套建設項目立項、工程發包、施工組織、竣工驗收和移交制度,規範和加強村集體組織及其群眾對環境管護的監督管理。按照誰投入誰負責的原則,保障工程質量和項目運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