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任務
1、編制目的。
為增強我辦對自然災害救災工作的應急反應能力,切實做到迅速準確、有序、有效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減輕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的損失,維護受災地區的社會穩定,根據上級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會議精神和有關要求,制定本預案。
2、指揮機構和職責任務。
指揮機構由街道黨工委、政府負責同志及人大主席團主席組成,指揮中心設在政府一樓。
總指揮:劉峰:黨工委書記。
副指揮:孫延濱: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指揮機構下設:辦公室、信息組、搶險組、巡邏組、轉移組、保障組、監測組。
工作職責:
辦公室:負責協調有關救災的各項工作。
信息組:負責災害的預警預報、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
搶險組:負責救災搶險工作。
巡邏組:負責災害隱患點的監測、災害發生前後安全巡查等工作。
轉移組:負責需轉移安置人員的轉移安置工作。
保障組:負責轉移安置人員生活保障、搶險物資供應、後勤保障服務、受災人員生活救助和穩定等工作。
監測組:負責災後環境、衛生等監測工作。
3、預警信息。
河流水位分別漲至6米時發布撤離轉移信號,區域內涉險人員按方案轉移。
地質災害點預警發出後,區域內涉險人員按方案轉移。
當某工廠發生突發性事件,視情況發布撤離轉移信號,指定區域內人員按方案轉移。
二、人員轉移
災害預警發出後,本街道需轉移戶人。特別是注意做好以下重點人員的轉移:五保戶、低保戶、殘疾家庭、家中無勞動力的。
當預警信號發出後,涉險人員即按指定的路線轉移。
1、需轉移安置到鄉鎮(街道)避災安置場所的,由有關村。
(社區)集中派車送達。
2、需轉移安置到村(社區)避災安置場所的,沿村內主要道路自行轉移。
3、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三、避災安置場所
本街道有3個集中安置場所(敬老院、濱北中心小學、北城英才學校),集中避災安置場所可安置300餘戶1000餘人,156個村居、10個社區避災安置場所可安置362戶1086人。
四、物資保障
原則上,避災安置場所根據可容納人員數量貯藏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教育災民本人攜帶一些乾糧、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災害發生後10小時內將保障物資(如:米、面、油、鹽、水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送到避災安置場所。
五、災後救助
1、調查了解災情。街道民政所長隨時和村災情信息員保持聯繫,及時填報《因災倒房花名冊》;如有因災死亡、傷病人員,填報《因災死亡人員花名冊》;及時填報因災農作物損失情況。
2、及時發放救災款物。在街道政務公開欄內,公布發放到各村(社區)的救災款物數額。
3、如有需重建倒房,組織工作組,落實責任制,幫助開展重建工作。
六、需要落實的幾項具體工作
1、工作手段。突發性災害發生後,從災害原發地向波及的涉險區域發布信息時.受到時間、手段的限制,應採取一些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傳播起來範圍較廣、容易識別的信號,如敲鑼報警等。特別是山村,應落實專人。
2、事前告知。需要轉移安置人員,應事前告知,讓這些人員知道到哪裡避災安置。鄉鎮(街道)落實責任制,1個鄉鎮幹部分片包干1個村(社區)或幾個村(社區)。村(社區)同時落實責任制,1個村(社區)幹部負責。
3、預案演練。每年分村(社區)組織不少於1次演練,使所有人員熟悉預案。知曉避災安置路線、場所及保障須知等。對預案不妥之處,及時進行修改。
4、減災宣傳。街道、社區、村避災安置場所制訂規章制度,張掛上牆。採取多種形式,如放置減災救災圖表、書籍等,開展減災宣傳教育,提高群眾自救互救的能力。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最新防汛救災應急預案集合6篇[朗讀]
為提高我市對強降溫天氣帶來的氣象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建立和完善救助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我市救災工作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第十七屆人代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原則,以保證我市人民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恢復受災地區正常生產秩序、維護災區社會穩定為目標,堅持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實行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助和扶持的方針,堅定信心,統籌兼顧,全面部署,著力解決好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二、基本原則
(一)分工負責原則。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對本地的救災工作負總責,各有關部門按照業務分工,認真負責地完成好各自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任務。
(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社會幫扶的原則。重點解決好受災困難群眾的吃、穿、住、醫及災後供電、交通、通信、自來水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依據財力,區分輕重緩急,按不同渠道或項目分步實施。
(三)統籌兼顧、全面部署的原則。抓好災民的緊急轉移安置,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的生活,確保災民的衣、食、住、醫,切實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做好災區基礎設施重建工作,保持災區社會穩定。
三、應急救助工作領導體制及組織機構
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經費分級負擔的原則,實行各級政府統一領導、各級救災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領導體制。
災情發生後,市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即轉為市救災工作指揮部。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各成員單位為指揮部成員。指揮部負責領導和協調全市救災工作,研究部署各項救災應急準備和救災工作措施,督促檢查救災工作落實情況,研究決定有關重大問題。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各司其職,積極開展救災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各縣(市、區)、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救災指揮機構,承擔相應的職責,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本區域內人員轉移、行動路線、安置地點及災害救助的具體規劃和實施。
四、預案的啟動和結束
(一)啟動。
當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溫或持續低溫天氣狀況,局部地區出現因持續強降溫天氣而引發重大災情,或本市範圍內出現降雪、嚴重霜凍等情況,以及其他因持續強降溫天氣而導致重大事故或災害時,根據災情具體情況,由市救災工作指揮部宣布啟動本預案。
(二)結束。
在災害天氣結束,因災導致的事故、災情基本處理完畢,天氣狀況轉為穩定後,由市救災工作指揮部宣布應急救助工作結束。
五、強降溫氣象災害發生後的應急反應
為有效地做好災害防範工作,切實降低災害損失,當災害發生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採取下列應急措施:
(一)及時了解災害損失及群眾生活困難情況,按照自治區報災時限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分別報告市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並提出應急工作建議,由市政府辦匯總上報自治區。具體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農業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二)根據災情開展緊急救助。市救災工作指揮部迅速組織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緊急開展救助災民、妥善安置無家可歸人員等工作;向重災區派出救災工作組,及時組織調遣救災力量(武警、駐軍、公安、民工)、交通工具(農用車、摩托車、汽車)和通訊工具(衛星電話、電台、對講機),做好後勤保障及物資供給工作,確保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三)市民政局、市糧食局、市商務局、市經委等部門按照就近原則,及時組織緊急調運救災物資(包括糧食、衣被、食油、食鹽、臨時帳篷等生活必需品和保暖設施),確保在24小時內救助到位,並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使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被蓋、有房住。
(四)根據救災工作需要,以各縣(市、區)為單位,在轄區內開展賑災捐贈活動,組織非災區、輕災區對重災區進行必要的援助,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採取多種形式,募集資金和物資支援災區。
(五)民政部門要迅速核定受災群眾生活困難情況,及時發放救災物資和救災款,妥善安置好災民生活。交通、通訊、教育等部門要迅速開展對口災情調查、核實工作。
(六)確保城鄉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保證災害天氣情況下群眾的正常生活和市場供應。建設、電力、通信等部門和單位要抓緊組織對受損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等基礎設施進行搶修,防止出現大面積、長時間停供現象。做好危舊房屋的除險加固,特別是要確保農村中小學校舍、衛生院、敬老院等的安全,一旦發生危險,要立即組織轉移安置。要組織好糧油、肉、蛋、菜、奶等市場供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科學平抑商品物價,滿足市場需求。
(七)切實安排好值班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值班工作,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隨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及時了解霜情雨情風情災情,確保通信聯絡暢通;一旦出現災情,要立即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八)根據災害損失情況,及時請求自治區人民的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給予緊急支援。
六、各有關部門的職責
市政府辦:負責全市救災協調工作,做好上傳下達,為市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市民政局:負責全市災情的核查、報告和災民救助工作。組織並監督各鄉鎮救災工作預案的制定;根據氣象部門的災情測報,分析研究災情和發展趨勢,並按規定程序報告災情;檢查受災地區各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救災款物的籌集和儲備,負責救災款物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及時制定救災款物分配方案,承擔災民無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受災引起的生活困難等方面的救濟工作;做好捐贈物的接收、管理、發放工作;開展救災救濟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全社會防災、抗災、救災和減災意識。
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負責救災宣傳工作,開展救災抗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對抗災救災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報道。
市直機關工委:負責市直幹部、職工搶險救災思想發動工作,積極組織,廣泛開展救災捐贈活動。
市氣象局:負責對天氣的預報和監測。按期發布氣象預報,及時提供氣象資料,特別是霜凍、雨量測報;分析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時為救災決策提供準確依據,並做好災區供水恢復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籌集和安排專項救災資金,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資金分配並及時撥付到各災區;要增加救災資金投入,保證救災款及時到位。
市局:負責災區治安防範,做好重點區域的護衛以及交通疏導工作,保證災區社會治安穩定。
市交通局:負責救災應急交通運輸工作。準備轉移安置災民和財產所需的車輛,組織救災物品的運輸,保證暢通。
市教育局:負責組織做好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師生的抗災救災工作,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市糧食局:負責管好各類儲備糧,確保災民糧食供應。
市衛生局:負責醫藥衛生、防病治病工作。及時組織派遣醫療防病小分隊,搞好災區的醫療、救護、防疫治病,負責藥品的供應以及捐贈的救災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接收、管理和發放。
市農業局、市漁牧獸醫局:負責組織指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災後恢復生產,組織指導災民搶種、補種以及轉移安置期間的牲畜安置飼養等工作。
市商務局、市物價局:負責採取積極措施,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物價。
市旅遊局:負責加強對各旅遊景點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及時提示和勸阻遊人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冒險出遊。
市電業局、電信公司、移動通信公司、聯通公司、粵海江河水務公司:負責組織儘快恢復因災損壞的通訊設施、供電、供水設施,保證救災通訊暢通及救災供應。
七、其他事項
(一)各縣(市、區)、各鄉鎮應參照本預案,從實際出發,制定本轄區應急救助預案,認真做好備災工作。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各自在本預案中的職責制訂、完善本部門抗災救災預案細則,用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
(二)本預案適用於災害發生後的應急階段。
一、指導思想
以第十七屆人代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原則,以保證我市人民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恢復受災地區正常生產秩序、維護災區社會穩定為目標,堅持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實行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助和扶持的方針,堅定信心,統籌兼顧,全面部署,著力解決好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二、基本原則
(一)分工負責原則。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對本地的救災工作負總責,各有關部門按照業務分工,認真負責地完成好各自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任務。
(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社會幫扶的原則。重點解決好受災困難群眾的吃、穿、住、醫及災後供電、交通、通信、自來水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依據財力,區分輕重緩急,按不同渠道或項目分步實施。
(三)統籌兼顧、全面部署的原則。抓好災民的緊急轉移安置,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的生活,確保災民的衣、食、住、醫,切實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做好災區基礎設施重建工作,保持災區社會穩定。
三、應急救助工作領導體制及組織機構
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經費分級負擔的原則,實行各級政府統一領導、各級救災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領導體制。
災情發生後,市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即轉為市救災工作指揮部。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各成員單位為指揮部成員。指揮部負責領導和協調全市救災工作,研究部署各項救災應急準備和救災工作措施,督促檢查救災工作落實情況,研究決定有關重大問題。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各司其職,積極開展救災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各縣(市、區)、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救災指揮機構,承擔相應的職責,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本區域內人員轉移、行動路線、安置地點及災害救助的具體規劃和實施。
四、預案的啟動和結束
(一)啟動。
當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溫或持續低溫天氣狀況,局部地區出現因持續強降溫天氣而引發重大災情,或本市範圍內出現降雪、嚴重霜凍等情況,以及其他因持續強降溫天氣而導致重大事故或災害時,根據災情具體情況,由市救災工作指揮部宣布啟動本預案。
(二)結束。
在災害天氣結束,因災導致的事故、災情基本處理完畢,天氣狀況轉為穩定後,由市救災工作指揮部宣布應急救助工作結束。
五、強降溫氣象災害發生後的應急反應
為有效地做好災害防範工作,切實降低災害損失,當災害發生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採取下列應急措施:
(一)及時了解災害損失及群眾生活困難情況,按照自治區報災時限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分別報告市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並提出應急工作建議,由市政府辦匯總上報自治區。具體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農業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二)根據災情開展緊急救助。市救災工作指揮部迅速組織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緊急開展救助災民、妥善安置無家可歸人員等工作;向重災區派出救災工作組,及時組織調遣救災力量(武警、駐軍、公安、民工)、交通工具(農用車、摩托車、汽車)和通訊工具(衛星電話、電台、對講機),做好後勤保障及物資供給工作,確保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三)市民政局、市糧食局、市商務局、市經委等部門按照就近原則,及時組織緊急調運救災物資(包括糧食、衣被、食油、食鹽、臨時帳篷等生活必需品和保暖設施),確保在24小時內救助到位,並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使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被蓋、有房住。
(四)根據救災工作需要,以各縣(市、區)為單位,在轄區內開展賑災捐贈活動,組織非災區、輕災區對重災區進行必要的援助,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採取多種形式,募集資金和物資支援災區。
(五)民政部門要迅速核定受災群眾生活困難情況,及時發放救災物資和救災款,妥善安置好災民生活。交通、通訊、教育等部門要迅速開展對口災情調查、核實工作。
(六)確保城鄉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保證災害天氣情況下群眾的正常生活和市場供應。建設、電力、通信等部門和單位要抓緊組織對受損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等基礎設施進行搶修,防止出現大面積、長時間停供現象。做好危舊房屋的除險加固,特別是要確保農村中小學校舍、衛生院、敬老院等的安全,一旦發生危險,要立即組織轉移安置。要組織好糧油、肉、蛋、菜、奶等市場供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科學平抑商品物價,滿足市場需求。
(七)切實安排好值班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值班工作,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隨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及時了解霜情雨情風情災情,確保通信聯絡暢通;一旦出現災情,要立即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八)根據災害損失情況,及時請求自治區人民的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給予緊急支援。
六、各有關部門的職責
市政府辦:負責全市救災協調工作,做好上傳下達,為市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市民政局:負責全市災情的核查、報告和災民救助工作。組織並監督各鄉鎮救災工作預案的制定;根據氣象部門的災情測報,分析研究災情和發展趨勢,並按規定程序報告災情;檢查受災地區各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救災款物的籌集和儲備,負責救災款物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及時制定救災款物分配方案,承擔災民無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受災引起的生活困難等方面的救濟工作;做好捐贈物的接收、管理、發放工作;開展救災救濟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全社會防災、抗災、救災和減災意識。
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負責救災宣傳工作,開展救災抗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對抗災救災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報道。
市直機關工委:負責市直幹部、職工搶險救災思想發動工作,積極組織,廣泛開展救災捐贈活動。
市氣象局:負責對天氣的預報和監測。按期發布氣象預報,及時提供氣象資料,特別是霜凍、雨量測報;分析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時為救災決策提供準確依據,並做好災區供水恢復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籌集和安排專項救災資金,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資金分配並及時撥付到各災區;要增加救災資金投入,保證救災款及時到位。
市局:負責災區治安防範,做好重點區域的護衛以及交通疏導工作,保證災區社會治安穩定。
市交通局:負責救災應急交通運輸工作。準備轉移安置災民和財產所需的車輛,組織救災物品的運輸,保證暢通。
市教育局:負責組織做好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師生的抗災救災工作,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市糧食局:負責管好各類儲備糧,確保災民糧食供應。
市衛生局:負責醫藥衛生、防病治病工作。及時組織派遣醫療防病小分隊,搞好災區的醫療、救護、防疫治病,負責藥品的供應以及捐贈的救災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接收、管理和發放。
市農業局、市漁牧獸醫局:負責組織指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災後恢復生產,組織指導災民搶種、補種以及轉移安置期間的牲畜安置飼養等工作。
市商務局、市物價局:負責採取積極措施,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物價。
市旅遊局:負責加強對各旅遊景點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及時提示和勸阻遊人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冒險出遊。
市電業局、電信公司、移動通信公司、聯通公司、粵海江河水務公司:負責組織儘快恢復因災損壞的通訊設施、供電、供水設施,保證救災通訊暢通及救災供應。
七、其他事項
(一)各縣(市、區)、各鄉鎮應參照本預案,從實際出發,制定本轄區應急救助預案,認真做好備災工作。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各自在本預案中的職責制訂、完善本部門抗災救災預案細則,用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
(二)本預案適用於災害發生後的應急階段。
一、基本情況
鎮位於湖流域河南岸,地處江淮分水嶺,鎮內地形屬崗灣坡形地,南高北低。境內氣候受季風環境支配,冷暖空氣頻繁交替活動,雨水較多,尤其在梅雨季節,連陰多雨,自下塘以北的雨水多經河進入湖,使沿河灣區的街道、等村飽受洪澇災害之苦。南部的、侯集、金橋、張圩、徐崗等村屬崗區,年年因大風暴雨,造成房屋倒塌現象較多。
二、指揮機構
1、實行黨委領導下的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成立防洪抗洪救災指揮部,負責轄區內防汛、搶險、救災總體工作。
2、指揮部根據實際需要下設綜合和後勤保障組、搶險轉移組、宣傳和衛生救護組、救濟安置組、災情核查組等。各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合作,保證必要時能各負其責,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綜合和後勤保障組:主要由黨政辦、財政所、農發中心、民政辦、廣播站等單位的人員組成,由鎮分管副鎮長和黨政辦主任分別任正、副組長。任務是:傳達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通知各單位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事項,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有關決策依據,協調各單位的工作關係;及時了解降雨量、水情、風情、災情,向指揮部和上級有關部門彙報;及時將水情、風情、災情、救災辦法和指揮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關單位;負責搶險物資供應及安置點人員日常生活保障。
搶險轉移組:由人武部、各包村幹部、各村民兵、供電所、電信支局及搶險應急分隊等單位人員組成,由武裝部長任組長。任務是分析掌握雨水情、風情、災情,組織實施搶險應急和防護工作;幫助做好受災人員和財產轉移;組織進行危險或受困人員的轉移施救;及時掌握各村、單位安置災民動態。
各村成立防汛抗洪搶險隊,每村搶險隊50人組成,每個村民小組設專人巡邏,發現險情及時報告。
宣傳和衛生救護組:由黨政辦、財政所、衛生院、各村醫療室等部門人員組成,由黨委宣傳委員任組長。任務是收集先進事跡做好抗洪搶險的宣傳報道。負責搶險物資供應及安置點人員日常生活保障;組織災區搶救傷病員,協調醫療器械和藥品的採購和調運,指導醫療衛生防疫工作;做好救災防病宣傳,保證災後無大疫。
救濟安置組:由人武部、經發辦、民政辦、派出所、搶險應急分隊等單位人員組成,鎮黨委組織委員任組長。任務是指導災民重建家園,確保受災群眾的日常生活所需,解決衣、食、住等問題;組織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及時了解各村災情情況,組織人員安全轉移,加強監控,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做好治安保衛工作,確保防汛搶險正常秩序;在必要時,根據抗洪搶險指揮部的指令,強制群眾撤離。
災情核查組:由民政辦、農發中心等部門人員組成,由分管民政副鎮長任組長。任務是負責災害的收集、整理和上報,負責對災害損失以及災害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情況進行評估。
三、應急反應和行動
(一)預警。
進入梅雨季節,鎮政府派專人收集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如48小時內有狂風暴雨可能影響本鎮的信息,指揮部將及時發布防禦一號通知,通知各工作組、村(居)和區域內群眾做好防禦準備。待到河水水位漲到海拔22米時,氣象部門預報24小時內可能有強降水,指揮部將立即發布二號通知,工作組成員要進駐到各村組,動員幫助在危險區居住的村民轉移到安全區居住,尤其是在保莊圩外居住的村民,一定要動員幫助轉移到保莊圩內或安全區居住。
(二)轉移安置災民。
1、轉移安置對象。
鎮內街道及各村隨時注意本地災情,出現情況及時以村民委員會和鎮防汛指揮部為單位各自負責處理,並及時上報。根據汛情需要轉移時,具體轉移的住戶和單位去向如下:街道居委會的災民轉移到軋花廠、職中、初中安置;劉淺、村災民轉移到本村崗區安置;村災民轉移到侯集村安置;村災民轉移到金橋村安置;村災民轉移到張圩村安置;村災民轉移到徐崗村安置。
2、轉移安置辦法。
鎮政府統一指揮,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村組街道層層包保,堅持安全可靠,就地就近的原則妥善安置災民。
安置採取三種方法:一是投親靠友;二是設立臨時安置點集中安置;三是在附近村、學校集中安置。
(三)災情收集、報告與核查。
各村要保證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宿,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不能漏崗。要做好值班值宿記錄,遇有重要情況要及時報告。預案啟動後,各村及有關部門要及時收集、上報災情,對災害造成的損失及社會影響進行評估,為救災決策提供依據。
各村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洪澇等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要立即上報鎮政府。災情穩定之前,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天中午12時前向鎮政府報告情況,有災報災,無災報安。災情報告的內容要規範,主要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影響範圍、人口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情況、房屋倒塌和損壞情況、農作物受災情況、救災工作情況、災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初次報告情況不必求全,了解多少報告多少,災情發展變化情況要隨時報告,要嚴肅災情統計上報工作紀律,對統計報表實行審查、簽批制度、層層把關。對漏報、遲報、瞞報和虛報災情的,鎮里將予以批評;造成嚴重後果的,將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災情穩定後,各村要及時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災情核查工作,確保災情數據準確、翔實。對於倒塌房屋和因災傷亡人口情況,要掌握到戶、到人,並建立倒房戶、傷亡人員花名冊。
民政辦公室負責災情核查工作,必要時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聯合核查小組進行核災,準確及時報災,加強同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繫,並爭取款物支持。
(四)加強救災物資的儲備與調度。
搞好救災物資的儲備,加強管理,落實制度,確保救災儲備物資存放、合理使用。增加物資儲備的品種和數量,為災害緊急救援做好充分準備。救災過程中,對救災物資進行合理調配,充分發揮儲備功能,為災區提供應急保障。
1、災民生活保障。預案啟動後,及時為轉移的災民提供臨時住所、應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須物資,確保災民得到妥善安置。
2、搶險救災保障。各村及有關部門要為參加搶險救災的人員準備必要的專用物資、器材,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3、醫療保障。預案啟動後,衛生院要根據緊急救援工作需要,組織醫療隊深入災區,幫助災區對因災傷病人員進行緊急救治。
4、社會治安保障。預案啟動後,轄區派出所要根據需要,幫助各村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維護社會治安,保證災區社會穩定。
(五)預防次生災害。
在開展緊急救援工作的同時,各村要加緊對保莊圩和生產圩進行維護,農發中心、國土與城建所等部門要密切注意災情的發展,提前做好次生災害的預報和預防工作。衛生院對飲水和食品衛生進行檢驗,確保飲水食品安全,做好災區疫病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六)災後恢復與重建。
幫助災區修繕、重建因災倒塌和損壞的居民住房;修復因災損毀的交通、水利、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幫助災區修復或重建中、小學校舍,恢復正常的教學活動。落實生產自救等措施。有關部門和各村要根據鎮里統一要求,通過清淤排澇、加強後期田間管理、開展群眾互助互濟活動、組織社會捐助、進行勞務輸出、發展畜牧業、減輕農民負擔,以減少和控制災害帶來的損失,保障群眾的生產生活。
四、工作要求
(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災情發生後,各村、各單位和個人都要無條件地服從防汛抗洪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命令,顧全大局,執行調度。對拒不執行命令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責任。各村一把手負總責,安全區要有專人做好災民的接收安置工作。
(二)要盡職盡責,工作到位。發生災情後,防汛抗洪總指揮部各工作組及各村要恪盡職守,及時掌握情況,按預案要求將轉移安置災民的組織、調度、指揮等措施向指揮部彙報,並組織實施。
(三)要堅持先人後物的原則。在災民緊急轉移過程中,要堅持「救人第一」,先保人身安全,後搶救財產。力爭確保不出現一人因工作失誤死亡或失蹤。如情況發生變化與應急預案的規定不符時,要及時報告。各村應及時採取臨時補救措施,保證災民轉移工作不出任何漏洞,避免因工作失誤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更大的損失。
(四)要充分加強對易受災區域內群眾應急轉移的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積極主動服從指揮,配合工作,保證轉移安置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鎮位於湖流域河南岸,地處江淮分水嶺,鎮內地形屬崗灣坡形地,南高北低。境內氣候受季風環境支配,冷暖空氣頻繁交替活動,雨水較多,尤其在梅雨季節,連陰多雨,自下塘以北的雨水多經河進入湖,使沿河灣區的街道、等村飽受洪澇災害之苦。南部的、侯集、金橋、張圩、徐崗等村屬崗區,年年因大風暴雨,造成房屋倒塌現象較多。
二、指揮機構
1、實行黨委領導下的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成立防洪抗洪救災指揮部,負責轄區內防汛、搶險、救災總體工作。
2、指揮部根據實際需要下設綜合和後勤保障組、搶險轉移組、宣傳和衛生救護組、救濟安置組、災情核查組等。各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合作,保證必要時能各負其責,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綜合和後勤保障組:主要由黨政辦、財政所、農發中心、民政辦、廣播站等單位的人員組成,由鎮分管副鎮長和黨政辦主任分別任正、副組長。任務是:傳達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通知各單位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事項,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有關決策依據,協調各單位的工作關係;及時了解降雨量、水情、風情、災情,向指揮部和上級有關部門彙報;及時將水情、風情、災情、救災辦法和指揮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關單位;負責搶險物資供應及安置點人員日常生活保障。
搶險轉移組:由人武部、各包村幹部、各村民兵、供電所、電信支局及搶險應急分隊等單位人員組成,由武裝部長任組長。任務是分析掌握雨水情、風情、災情,組織實施搶險應急和防護工作;幫助做好受災人員和財產轉移;組織進行危險或受困人員的轉移施救;及時掌握各村、單位安置災民動態。
各村成立防汛抗洪搶險隊,每村搶險隊50人組成,每個村民小組設專人巡邏,發現險情及時報告。
宣傳和衛生救護組:由黨政辦、財政所、衛生院、各村醫療室等部門人員組成,由黨委宣傳委員任組長。任務是收集先進事跡做好抗洪搶險的宣傳報道。負責搶險物資供應及安置點人員日常生活保障;組織災區搶救傷病員,協調醫療器械和藥品的採購和調運,指導醫療衛生防疫工作;做好救災防病宣傳,保證災後無大疫。
救濟安置組:由人武部、經發辦、民政辦、派出所、搶險應急分隊等單位人員組成,鎮黨委組織委員任組長。任務是指導災民重建家園,確保受災群眾的日常生活所需,解決衣、食、住等問題;組織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及時了解各村災情情況,組織人員安全轉移,加強監控,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做好治安保衛工作,確保防汛搶險正常秩序;在必要時,根據抗洪搶險指揮部的指令,強制群眾撤離。
災情核查組:由民政辦、農發中心等部門人員組成,由分管民政副鎮長任組長。任務是負責災害的收集、整理和上報,負責對災害損失以及災害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情況進行評估。
三、應急反應和行動
(一)預警。
進入梅雨季節,鎮政府派專人收集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如48小時內有狂風暴雨可能影響本鎮的信息,指揮部將及時發布防禦一號通知,通知各工作組、村(居)和區域內群眾做好防禦準備。待到河水水位漲到海拔22米時,氣象部門預報24小時內可能有強降水,指揮部將立即發布二號通知,工作組成員要進駐到各村組,動員幫助在危險區居住的村民轉移到安全區居住,尤其是在保莊圩外居住的村民,一定要動員幫助轉移到保莊圩內或安全區居住。
(二)轉移安置災民。
1、轉移安置對象。
鎮內街道及各村隨時注意本地災情,出現情況及時以村民委員會和鎮防汛指揮部為單位各自負責處理,並及時上報。根據汛情需要轉移時,具體轉移的住戶和單位去向如下:街道居委會的災民轉移到軋花廠、職中、初中安置;劉淺、村災民轉移到本村崗區安置;村災民轉移到侯集村安置;村災民轉移到金橋村安置;村災民轉移到張圩村安置;村災民轉移到徐崗村安置。
2、轉移安置辦法。
鎮政府統一指揮,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村組街道層層包保,堅持安全可靠,就地就近的原則妥善安置災民。
安置採取三種方法:一是投親靠友;二是設立臨時安置點集中安置;三是在附近村、學校集中安置。
(三)災情收集、報告與核查。
各村要保證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宿,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不能漏崗。要做好值班值宿記錄,遇有重要情況要及時報告。預案啟動後,各村及有關部門要及時收集、上報災情,對災害造成的損失及社會影響進行評估,為救災決策提供依據。
各村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洪澇等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要立即上報鎮政府。災情穩定之前,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天中午12時前向鎮政府報告情況,有災報災,無災報安。災情報告的內容要規範,主要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影響範圍、人口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情況、房屋倒塌和損壞情況、農作物受災情況、救災工作情況、災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初次報告情況不必求全,了解多少報告多少,災情發展變化情況要隨時報告,要嚴肅災情統計上報工作紀律,對統計報表實行審查、簽批制度、層層把關。對漏報、遲報、瞞報和虛報災情的,鎮里將予以批評;造成嚴重後果的,將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災情穩定後,各村要及時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災情核查工作,確保災情數據準確、翔實。對於倒塌房屋和因災傷亡人口情況,要掌握到戶、到人,並建立倒房戶、傷亡人員花名冊。
民政辦公室負責災情核查工作,必要時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聯合核查小組進行核災,準確及時報災,加強同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繫,並爭取款物支持。
(四)加強救災物資的儲備與調度。
搞好救災物資的儲備,加強管理,落實制度,確保救災儲備物資存放、合理使用。增加物資儲備的品種和數量,為災害緊急救援做好充分準備。救災過程中,對救災物資進行合理調配,充分發揮儲備功能,為災區提供應急保障。
1、災民生活保障。預案啟動後,及時為轉移的災民提供臨時住所、應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須物資,確保災民得到妥善安置。
2、搶險救災保障。各村及有關部門要為參加搶險救災的人員準備必要的專用物資、器材,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3、醫療保障。預案啟動後,衛生院要根據緊急救援工作需要,組織醫療隊深入災區,幫助災區對因災傷病人員進行緊急救治。
4、社會治安保障。預案啟動後,轄區派出所要根據需要,幫助各村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維護社會治安,保證災區社會穩定。
(五)預防次生災害。
在開展緊急救援工作的同時,各村要加緊對保莊圩和生產圩進行維護,農發中心、國土與城建所等部門要密切注意災情的發展,提前做好次生災害的預報和預防工作。衛生院對飲水和食品衛生進行檢驗,確保飲水食品安全,做好災區疫病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六)災後恢復與重建。
幫助災區修繕、重建因災倒塌和損壞的居民住房;修復因災損毀的交通、水利、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幫助災區修復或重建中、小學校舍,恢復正常的教學活動。落實生產自救等措施。有關部門和各村要根據鎮里統一要求,通過清淤排澇、加強後期田間管理、開展群眾互助互濟活動、組織社會捐助、進行勞務輸出、發展畜牧業、減輕農民負擔,以減少和控制災害帶來的損失,保障群眾的生產生活。
四、工作要求
(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災情發生後,各村、各單位和個人都要無條件地服從防汛抗洪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命令,顧全大局,執行調度。對拒不執行命令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責任。各村一把手負總責,安全區要有專人做好災民的接收安置工作。
(二)要盡職盡責,工作到位。發生災情後,防汛抗洪總指揮部各工作組及各村要恪盡職守,及時掌握情況,按預案要求將轉移安置災民的組織、調度、指揮等措施向指揮部彙報,並組織實施。
(三)要堅持先人後物的原則。在災民緊急轉移過程中,要堅持「救人第一」,先保人身安全,後搶救財產。力爭確保不出現一人因工作失誤死亡或失蹤。如情況發生變化與應急預案的規定不符時,要及時報告。各村應及時採取臨時補救措施,保證災民轉移工作不出任何漏洞,避免因工作失誤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更大的損失。
(四)要充分加強對易受災區域內群眾應急轉移的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積極主動服從指揮,配合工作,保證轉移安置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為確保我校在發生破壞性地震時,各項應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國務院《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應急機構的組成
1、領導小組。我校防震減災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全體老師。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地震及防震減災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地震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防震抗震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地震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抗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備,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震減災工作,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工作局面穩定。
二、臨震應急行動
1、接到上級地震、臨震預(警)報後,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抗震工作。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築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大型鍋爐、供電輸電、機房機庫等重要設備、場所的防護,保證防震減災順利進行。
4、加強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三、震後應急行動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區範圍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後,領導小組成員立即開展工作,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學校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築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上課時間:
a、各班學生在上課(值班或值日)教師的組織下立即有序撤出教室到操場空曠地帶避震。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就餐時間:
a、在餐廳就餐的學生在值日教師及後勤人員的組織下有序撤離到操場空曠地帶。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燃氣、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後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並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和歷史文物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穩定人心,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局辦公室及鎮黨委政府。
四、其它要求
1、進入防震緊急狀態後,全體小組成員及工作專班人員必須保證通訊暢通。及時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命令。
2、在抗震減災應急行動中,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一、應急機構的組成
1、領導小組。我校防震減災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全體老師。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地震及防震減災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地震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防震抗震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地震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抗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備,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震減災工作,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工作局面穩定。
二、臨震應急行動
1、接到上級地震、臨震預(警)報後,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抗震工作。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築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大型鍋爐、供電輸電、機房機庫等重要設備、場所的防護,保證防震減災順利進行。
4、加強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三、震後應急行動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區範圍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後,領導小組成員立即開展工作,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學校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築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上課時間:
a、各班學生在上課(值班或值日)教師的組織下立即有序撤出教室到操場空曠地帶避震。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就餐時間:
a、在餐廳就餐的學生在值日教師及後勤人員的組織下有序撤離到操場空曠地帶。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燃氣、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後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並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和歷史文物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穩定人心,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局辦公室及鎮黨委政府。
四、其它要求
1、進入防震緊急狀態後,全體小組成員及工作專班人員必須保證通訊暢通。及時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命令。
2、在抗震減災應急行動中,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一、應急組織機構
1、社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由社區支部書記、社區主任xx任組長,社區副主任xx任副組長,社區成員、各居民組小組長、巡邏隊隊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領導、組織、動員全社區的抗洪救災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社區值班室,由社區應急辦xx兼任辦公室主任、報警員。
2、社區以居民小組民兵排為單位,成立抗洪應急分隊,負責各組的抗洪救災工作;社區以巡邏為主,成立社區緊急應急分隊,綜治專干與隊長為負責人,負責社區抗洪搶險任務;以巡邏隊伍成員為主,成立社區應急救防隊,由社區主任xx任隊長,社區醫療服務站醫生、各居民小組長、民兵為隊員。
二、應急預案
1、預防預警:洪水災害來臨之前,社區廣播應不間斷髮出預警與報警;社區各單位應確保通訊聯絡暢通,檢查、補齊、落實所有的應急裝備、工具等救災配備,保證應急需要;領導小組向責任區的重點部位發生警報,通知做好撤離準備。
2、抗洪救災:領導小組成員應各就各位,各負其責,確保有備、有序、有效地領導、組織、動員社區居民全力投入抗洪救災工作;緊急應急分隊負責組織受威脅的居民撤離到安全位置,先人後物,確保人員不傷亡,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各應急分隊負責各責任區重點部位的疏散、撤離與監控,組織應急分隊全社區範圍內不間斷巡邏、監控災情,將損失減至最低。
三、裝備保障
社區為各應急分隊配備電棒20把,電筒20個,口哨20個,繩子50米,必要的急救器材、藥物,由xx負責聯繫社區衛生室;並確定在軍區xx房管處為救災集中安置點,由主任負責。
四、善後工作
應急結束後,應組織所有撤離人員有序回遷,修復水毀等設施,確保恢復生產與生產自救有堅實的保障,妥善安置因水毀而無法回遷的人員與家庭;組織災後生產,對部分受災嚴重,生活、生產有困難的居民與外來人員進行適當幫助,共渡難關;上報災情,爭取政府支持,確保生產自救工作順利進行。
1、社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由社區支部書記、社區主任xx任組長,社區副主任xx任副組長,社區成員、各居民組小組長、巡邏隊隊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領導、組織、動員全社區的抗洪救災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社區值班室,由社區應急辦xx兼任辦公室主任、報警員。
2、社區以居民小組民兵排為單位,成立抗洪應急分隊,負責各組的抗洪救災工作;社區以巡邏為主,成立社區緊急應急分隊,綜治專干與隊長為負責人,負責社區抗洪搶險任務;以巡邏隊伍成員為主,成立社區應急救防隊,由社區主任xx任隊長,社區醫療服務站醫生、各居民小組長、民兵為隊員。
二、應急預案
1、預防預警:洪水災害來臨之前,社區廣播應不間斷髮出預警與報警;社區各單位應確保通訊聯絡暢通,檢查、補齊、落實所有的應急裝備、工具等救災配備,保證應急需要;領導小組向責任區的重點部位發生警報,通知做好撤離準備。
2、抗洪救災:領導小組成員應各就各位,各負其責,確保有備、有序、有效地領導、組織、動員社區居民全力投入抗洪救災工作;緊急應急分隊負責組織受威脅的居民撤離到安全位置,先人後物,確保人員不傷亡,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各應急分隊負責各責任區重點部位的疏散、撤離與監控,組織應急分隊全社區範圍內不間斷巡邏、監控災情,將損失減至最低。
三、裝備保障
社區為各應急分隊配備電棒20把,電筒20個,口哨20個,繩子50米,必要的急救器材、藥物,由xx負責聯繫社區衛生室;並確定在軍區xx房管處為救災集中安置點,由主任負責。
四、善後工作
應急結束後,應組織所有撤離人員有序回遷,修復水毀等設施,確保恢復生產與生產自救有堅實的保障,妥善安置因水毀而無法回遷的人員與家庭;組織災後生產,對部分受災嚴重,生活、生產有困難的居民與外來人員進行適當幫助,共渡難關;上報災情,爭取政府支持,確保生產自救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