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黨史「密碼」為時代寫下「精彩註腳」。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對廣大幹部群眾學好黨的歷史,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全面開啟偉大事業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史學習教育四本書心得[朗讀]
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一個走過百年光輝歷程,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70多年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將來想要走的更遠,走到更輝煌的未來,一定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帶著不忘初心的心態,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
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我十分深刻的認識到: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前面兩個時期,我們始終離不開一種「井岡山精神」。它讓我們能夠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在絕境中獲得生機,在苦難中學會團結;依靠群眾、勇於勝利,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氣勢,引領著追求和平解放,期盼安居樂業的群眾,站起來做主人,實現民族革命的勝利。他們創造的「紅色傳奇」,承載了中華民族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時期,離不開一種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思想覺悟,也見證了我黨不畏艱難、與時俱進的精神,我們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創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所有黨員同志,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992年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標。直至200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所有黨員同志,協同人民群眾,果斷改變封閉思想,經過不懈努力,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跟上世界發展潮流,眼光長遠,立足世界,堅持走好適應國際政治形勢的道路。
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拼搏精神,從強調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極大發揮了人民群眾的知識創造力;從重視,強調科教興國,人才戰略,調動科研人員力量,讓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接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這個夢想,也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從自身出發,我也更加明確,作為一名黨員同志,需要明確習總強調的,旗幟鮮明的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思想。從自身崗位做起,從每一件利於發揮黨員先鋒思想的實事做起,保持我黨在集體中的光輝形象,繼續發揮我黨能夠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輝煌成就。
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我十分深刻的認識到: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前面兩個時期,我們始終離不開一種「井岡山精神」。它讓我們能夠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在絕境中獲得生機,在苦難中學會團結;依靠群眾、勇於勝利,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氣勢,引領著追求和平解放,期盼安居樂業的群眾,站起來做主人,實現民族革命的勝利。他們創造的「紅色傳奇」,承載了中華民族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時期,離不開一種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思想覺悟,也見證了我黨不畏艱難、與時俱進的精神,我們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創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所有黨員同志,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992年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標。直至200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所有黨員同志,協同人民群眾,果斷改變封閉思想,經過不懈努力,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跟上世界發展潮流,眼光長遠,立足世界,堅持走好適應國際政治形勢的道路。
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拼搏精神,從強調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極大發揮了人民群眾的知識創造力;從重視,強調科教興國,人才戰略,調動科研人員力量,讓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接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這個夢想,也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從自身出發,我也更加明確,作為一名黨員同志,需要明確習總強調的,旗幟鮮明的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思想。從自身崗位做起,從每一件利於發揮黨員先鋒思想的實事做起,保持我黨在集體中的光輝形象,繼續發揮我黨能夠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輝煌成就。
在歷史的長河中,記載著星星點點的事情。回望過去,我們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展望現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的他100歲的生日。中國,一個用生命搭起的國家;中國,一個用智慧與理想構造的國家。儘管這個國家有數千位君主打下了這個千秋江山,而共產黨人毛澤東卻穿越了時代、穿透了未來。160年前,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撞開了古老中國沉重的大門,從此,在這美麗的國土上,財富任人掠奪,文化任人摧殘,人民任人宰割。雖然有一系列人如:龔自珍,林則徐,康有為,梁啟超,想為國家和人民做一點貢獻,但是他們的無限憧憬只是一場空夢。在漫漫的長夜裡,人們盼望著,等待著。希望有一天,人民能解放,國家能富強起來。
終於,在一個楊柳輕拂的七月,從碧波蕩漾的嘉興湖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樹起了一之熊熊燃燒的火焰,給古老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與希望。這火炬帶領中國人民掃蕩的土豪軍閥,趕走可日本列強,覆滅了蔣家王朝,焚毀了一切……和腐朽;這火炬帶領中國人民在一片腥風血雨中,用革命的的槍桿子打天下,從農村到城市,從弱小到強大,以無數先烈的英勇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共產黨人永遠是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以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精神,他們淡泊名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新中國的成立。當毛主席巍然的站在雄偉的天安門城樓上高亢的喊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們明白了成立背後的故事,那是共產黨人光榮犧牲所換取的。當一座座「永遠的豐碑」如此高大的聳立在我們面前時;當一個個時代精英勇攀科學高峰鞥、創造一項項令人矚目的奇蹟時;當一幅幅子弟兵捨身忘我的抗洪救災的感人畫面映入我們眼帘時,共產黨人英雄形象早就被牢牢地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
滄海桑田,神州巨變,100年的征程歲月崢嶸,100年的征程金光燦爛。如今,南極上空早已飄揚著我們的五星紅旗,太平洋上出現了我們強大的海軍艦隊,神州5好也帶著剛強的氣勢升上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個個商廈,工廠,高科技企業正遍地生花……香港回來了,澳門回來了,那些曾經藐視我們為東亞病夫的列強,一個個低下了高傲的頭,就連大洋彼岸那個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級大國,也不得不一次次為他們傲慢和無禮道歉。我們這個曾經饑寒交迫的民族,已經可以驕傲的告訴世界:一個偉大的黨正帶領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實現小康,走向富裕。請問,世界上還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創造出這樣的奇蹟。共產黨是偉大的,但也有許許多多曲折和感人。想一句歌詞唱得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100歲的生日就要來臨,讓我們忠心祝願黨生日快樂。
終於,在一個楊柳輕拂的七月,從碧波蕩漾的嘉興湖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樹起了一之熊熊燃燒的火焰,給古老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與希望。這火炬帶領中國人民掃蕩的土豪軍閥,趕走可日本列強,覆滅了蔣家王朝,焚毀了一切……和腐朽;這火炬帶領中國人民在一片腥風血雨中,用革命的的槍桿子打天下,從農村到城市,從弱小到強大,以無數先烈的英勇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共產黨人永遠是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以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精神,他們淡泊名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新中國的成立。當毛主席巍然的站在雄偉的天安門城樓上高亢的喊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們明白了成立背後的故事,那是共產黨人光榮犧牲所換取的。當一座座「永遠的豐碑」如此高大的聳立在我們面前時;當一個個時代精英勇攀科學高峰鞥、創造一項項令人矚目的奇蹟時;當一幅幅子弟兵捨身忘我的抗洪救災的感人畫面映入我們眼帘時,共產黨人英雄形象早就被牢牢地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
滄海桑田,神州巨變,100年的征程歲月崢嶸,100年的征程金光燦爛。如今,南極上空早已飄揚著我們的五星紅旗,太平洋上出現了我們強大的海軍艦隊,神州5好也帶著剛強的氣勢升上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個個商廈,工廠,高科技企業正遍地生花……香港回來了,澳門回來了,那些曾經藐視我們為東亞病夫的列強,一個個低下了高傲的頭,就連大洋彼岸那個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級大國,也不得不一次次為他們傲慢和無禮道歉。我們這個曾經饑寒交迫的民族,已經可以驕傲的告訴世界:一個偉大的黨正帶領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實現小康,走向富裕。請問,世界上還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創造出這樣的奇蹟。共產黨是偉大的,但也有許許多多曲折和感人。想一句歌詞唱得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100歲的生日就要來臨,讓我們忠心祝願黨生日快樂。
解讀黨史「密碼」為時代寫下「精彩註腳」。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對廣大幹部群眾學好黨的歷史,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全面開啟偉大事業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對廣大幹部群眾學好黨的歷史,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全面開啟偉大事業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