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組織觀看了大型黨史紀錄片《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不足百人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那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中國共產黨人背負歷史重任堅持到最後?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信仰!我們的信仰從何而來?我們的信仰又是什麼?正如金一南教授在書中所說:「只有弄清我們是從哪來,才會知道我們要往哪去。」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只有堅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補足精神之鈣、永葆奮鬥之志。下面,按照計劃安排,我以「在感悟黨史中堅守信仰高地」為題,和大家作個交流?
一、追溯苦難歷史——探求黨的信仰之源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在20世紀之初,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於救國與革命。然而,歷史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波瀾壯闊又充滿艱辛。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黨毅然擔起了民族的凝重苦難,在曲折中艱辛探索,在苦難中邁向輝煌,用鮮血和生命昭告我們:信仰從何而來。
(一)我們的信仰,源於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擔當。1840年以後,中華民族歷經了百年屈辱,這個曾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東方雄獅沉睡了。正如《國歌》中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祖國山河支離破碎,國民飽受鐵蹄蹂躪,中華大地呼喚民族英雄,無數共產黨人毅然挺身而出,將個人的名字寫入史冊。在這史冊里,我們能看到一組組讓靈魂為之震顫的數據: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6500人,長征路上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士倒下再也起不來……從我們黨成立至新中國誕生,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有370多萬,意味著在這1萬多個日子裡,平均每天至少有370人為了黨的事業而犧牲!觸摸著這些震撼靈魂的數字,我不禁想起歷史紀錄片《信仰》中這樣一段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麼先烈們能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鬥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視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在改變民族命運的征途上,堅貞不屈、捨生忘死,用生命挺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脊樑?
(二)我們的信仰,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無論是譚嗣同的維新變法,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沒能真正改變舊中國的命運。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無數仁人志士在苦苦追尋救國圖存真理的過程中,讓共產主義信仰的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逐步長成參天大樹。在我們的黨史軍史里,許多著名將領如朱德、徐海東、羅炳輝、許世友等,都曾為了尋求真理,有著「揀盡寒枝不肯棲」、「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艱辛「找黨」經歷。正是真理賦予的信仰之光,讓先烈們可以捨棄安逸富足的生活,可以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可以直視刺刀槍口捨生取義。小說《紅岩》中「七少爺」的原型人物劉國鋕,犧牲時年僅28歲。他家境殷實,哥哥是國民黨高官的女婿,但他沒有沉迷其中,為追求真理毅然投入黨的革命事業。1948年因叛徒出賣,劉國鋕與未婚妻雙雙被捕。家人利用種種關係營救,贈送金表、金筆、銀行支票,特務頭子答應,只要他簽個字脫離共產黨就馬上釋放。選擇生?亦或是死?大義面前,劉國鋕用錚錚風骨作出了響亮回答:「不行,要我脫離共產黨,辦不到。只要黨在,我死了等於沒死!」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為之付出所有!犧牲一切!義無反顧。
(三)我們的信仰,源於對民族復興的美好寄望。
二、解讀紅色基因——感悟黨的信仰之真
(一)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丹心向黨堅毅忠貞。
(二)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赤膽為民無私奉獻。
(三)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忠誠使命矢志不渝。
三、堅守信仰高地——激發追夢前行動力
(一)真學深悟,在探索真理中堅定信仰。
(二)增強自信,在認清優勢中培塑信仰。
(三)履職盡責,在擔當有為中踐行信仰。
一、追溯苦難歷史——探求黨的信仰之源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在20世紀之初,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於救國與革命。然而,歷史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波瀾壯闊又充滿艱辛。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黨毅然擔起了民族的凝重苦難,在曲折中艱辛探索,在苦難中邁向輝煌,用鮮血和生命昭告我們:信仰從何而來。
(一)我們的信仰,源於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擔當。1840年以後,中華民族歷經了百年屈辱,這個曾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東方雄獅沉睡了。正如《國歌》中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祖國山河支離破碎,國民飽受鐵蹄蹂躪,中華大地呼喚民族英雄,無數共產黨人毅然挺身而出,將個人的名字寫入史冊。在這史冊里,我們能看到一組組讓靈魂為之震顫的數據: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6500人,長征路上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士倒下再也起不來……從我們黨成立至新中國誕生,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有370多萬,意味著在這1萬多個日子裡,平均每天至少有370人為了黨的事業而犧牲!觸摸著這些震撼靈魂的數字,我不禁想起歷史紀錄片《信仰》中這樣一段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麼先烈們能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鬥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視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在改變民族命運的征途上,堅貞不屈、捨生忘死,用生命挺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脊樑?
(二)我們的信仰,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無論是譚嗣同的維新變法,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沒能真正改變舊中國的命運。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無數仁人志士在苦苦追尋救國圖存真理的過程中,讓共產主義信仰的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逐步長成參天大樹。在我們的黨史軍史里,許多著名將領如朱德、徐海東、羅炳輝、許世友等,都曾為了尋求真理,有著「揀盡寒枝不肯棲」、「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艱辛「找黨」經歷。正是真理賦予的信仰之光,讓先烈們可以捨棄安逸富足的生活,可以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可以直視刺刀槍口捨生取義。小說《紅岩》中「七少爺」的原型人物劉國鋕,犧牲時年僅28歲。他家境殷實,哥哥是國民黨高官的女婿,但他沒有沉迷其中,為追求真理毅然投入黨的革命事業。1948年因叛徒出賣,劉國鋕與未婚妻雙雙被捕。家人利用種種關係營救,贈送金表、金筆、銀行支票,特務頭子答應,只要他簽個字脫離共產黨就馬上釋放。選擇生?亦或是死?大義面前,劉國鋕用錚錚風骨作出了響亮回答:「不行,要我脫離共產黨,辦不到。只要黨在,我死了等於沒死!」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為之付出所有!犧牲一切!義無反顧。
(三)我們的信仰,源於對民族復興的美好寄望。
二、解讀紅色基因——感悟黨的信仰之真
(一)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丹心向黨堅毅忠貞。
(二)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赤膽為民無私奉獻。
(三)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忠誠使命矢志不渝。
三、堅守信仰高地——激發追夢前行動力
(一)真學深悟,在探索真理中堅定信仰。
(二)增強自信,在認清優勢中培塑信仰。
(三)履職盡責,在擔當有為中踐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