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星期天的晚自習,學院組織我們觀看了影片《信仰》,它講述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故事;也講述了令人敬佩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不怕流血犧牲、不怕艱難困苦、開拓創新的故事。
看完《信仰》,讓我感到能夠堅持這個信仰,是一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非常難的事。這個難,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到?當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朝鮮人民的反侵略和保衛世界和平,偉人毛澤東犧牲了包括妻子在內至親至愛的六位親人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難;當年僅15歲的劉胡蘭應對鍘刀,寧肯選取光榮的犧牲而不選取卑鄙的「自白」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難;當錢學森放下優厚待遇,不畏艱難險阻,毅然回到祖國,建立中國的飛彈航天事業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難。還有很多很多的中國共產黨員,他們能夠堅持這個信仰,也就意味著他們選取了一種常人不能理解的難,不能做到的難?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通過觀看《信仰》,我更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影片中,吳孟超老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訴我們,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只有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為今天擁有了8000萬黨員的大黨;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得到13億中國人民的擁護,因為她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帶領中國步入了世界強國之林,更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
整部影片及資料對於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來的點點滴滴描述的十分清晰,雖然影片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其中反映出的問題卻十分深刻。很多情節都使人潸然淚下,那些堅定地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不慕名利,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遠離家鄉,甚至不能見父母最後一面。對於他們來說,除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沒有別的力量能夠要求他們如此。那我們作為青年學生,務必心存信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紮實理論,以便為祖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史教育片 信仰[朗讀]
前段時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組織觀看了大型黨史紀錄片《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不足百人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那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中國共產黨人背負歷史重任堅持到最後?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信仰!我們的信仰從何而來?我們的信仰又是什麼?正如金一南教授在書中所說:「只有弄清我們是從哪來,才會知道我們要往哪去。」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只有堅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補足精神之鈣、永葆奮鬥之志。下面,按照計劃安排,我以「在感悟黨史中堅守信仰高地」為題,和大家作個交流?
一、追溯苦難歷史——探求黨的信仰之源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在20世紀之初,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於救國與革命。然而,歷史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波瀾壯闊又充滿艱辛。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黨毅然擔起了民族的凝重苦難,在曲折中艱辛探索,在苦難中邁向輝煌,用鮮血和生命昭告我們:信仰從何而來。
(一)我們的信仰,源於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擔當。1840年以後,中華民族歷經了百年屈辱,這個曾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東方雄獅沉睡了。正如《國歌》中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祖國山河支離破碎,國民飽受鐵蹄蹂躪,中華大地呼喚民族英雄,無數共產黨人毅然挺身而出,將個人的名字寫入史冊。在這史冊里,我們能看到一組組讓靈魂為之震顫的數據: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6500人,長征路上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士倒下再也起不來……從我們黨成立至新中國誕生,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有370多萬,意味著在這1萬多個日子裡,平均每天至少有370人為了黨的事業而犧牲!觸摸著這些震撼靈魂的數字,我不禁想起歷史紀錄片《信仰》中這樣一段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麼先烈們能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鬥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視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在改變民族命運的征途上,堅貞不屈、捨生忘死,用生命挺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脊樑?
(二)我們的信仰,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無論是譚嗣同的維新變法,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沒能真正改變舊中國的命運。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無數仁人志士在苦苦追尋救國圖存真理的過程中,讓共產主義信仰的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逐步長成參天大樹。在我們的黨史軍史里,許多著名將領如朱德、徐海東、羅炳輝、許世友等,都曾為了尋求真理,有著「揀盡寒枝不肯棲」、「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艱辛「找黨」經歷。正是真理賦予的信仰之光,讓先烈們可以捨棄安逸富足的生活,可以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可以直視刺刀槍口捨生取義。小說《紅岩》中「七少爺」的原型人物劉國鋕,犧牲時年僅28歲。他家境殷實,哥哥是國民黨高官的女婿,但他沒有沉迷其中,為追求真理毅然投入黨的革命事業。1948年因叛徒出賣,劉國鋕與未婚妻雙雙被捕。家人利用種種關係營救,贈送金表、金筆、銀行支票,特務頭子答應,只要他簽個字脫離共產黨就馬上釋放。選擇生?亦或是死?大義面前,劉國鋕用錚錚風骨作出了響亮回答:「不行,要我脫離共產黨,辦不到。只要黨在,我死了等於沒死!」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為之付出所有!犧牲一切!義無反顧。
(三)我們的信仰,源於對民族復興的美好寄望。
二、解讀紅色基因——感悟黨的信仰之真
(一)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丹心向黨堅毅忠貞。
(二)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赤膽為民無私奉獻。
(三)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忠誠使命矢志不渝。
三、堅守信仰高地——激發追夢前行動力
(一)真學深悟,在探索真理中堅定信仰。
(二)增強自信,在認清優勢中培塑信仰。
(三)履職盡責,在擔當有為中踐行信仰。
一、追溯苦難歷史——探求黨的信仰之源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在20世紀之初,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於救國與革命。然而,歷史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波瀾壯闊又充滿艱辛。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黨毅然擔起了民族的凝重苦難,在曲折中艱辛探索,在苦難中邁向輝煌,用鮮血和生命昭告我們:信仰從何而來。
(一)我們的信仰,源於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擔當。1840年以後,中華民族歷經了百年屈辱,這個曾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東方雄獅沉睡了。正如《國歌》中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祖國山河支離破碎,國民飽受鐵蹄蹂躪,中華大地呼喚民族英雄,無數共產黨人毅然挺身而出,將個人的名字寫入史冊。在這史冊里,我們能看到一組組讓靈魂為之震顫的數據: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6500人,長征路上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士倒下再也起不來……從我們黨成立至新中國誕生,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有370多萬,意味著在這1萬多個日子裡,平均每天至少有370人為了黨的事業而犧牲!觸摸著這些震撼靈魂的數字,我不禁想起歷史紀錄片《信仰》中這樣一段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麼先烈們能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鬥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視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在改變民族命運的征途上,堅貞不屈、捨生忘死,用生命挺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脊樑?
(二)我們的信仰,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無論是譚嗣同的維新變法,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沒能真正改變舊中國的命運。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無數仁人志士在苦苦追尋救國圖存真理的過程中,讓共產主義信仰的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逐步長成參天大樹。在我們的黨史軍史里,許多著名將領如朱德、徐海東、羅炳輝、許世友等,都曾為了尋求真理,有著「揀盡寒枝不肯棲」、「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艱辛「找黨」經歷。正是真理賦予的信仰之光,讓先烈們可以捨棄安逸富足的生活,可以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可以直視刺刀槍口捨生取義。小說《紅岩》中「七少爺」的原型人物劉國鋕,犧牲時年僅28歲。他家境殷實,哥哥是國民黨高官的女婿,但他沒有沉迷其中,為追求真理毅然投入黨的革命事業。1948年因叛徒出賣,劉國鋕與未婚妻雙雙被捕。家人利用種種關係營救,贈送金表、金筆、銀行支票,特務頭子答應,只要他簽個字脫離共產黨就馬上釋放。選擇生?亦或是死?大義面前,劉國鋕用錚錚風骨作出了響亮回答:「不行,要我脫離共產黨,辦不到。只要黨在,我死了等於沒死!」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為之付出所有!犧牲一切!義無反顧。
(三)我們的信仰,源於對民族復興的美好寄望。
二、解讀紅色基因——感悟黨的信仰之真
(一)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丹心向黨堅毅忠貞。
(二)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赤膽為民無私奉獻。
(三)我們的信仰之真,就是忠誠使命矢志不渝。
三、堅守信仰高地——激發追夢前行動力
(一)真學深悟,在探索真理中堅定信仰。
(二)增強自信,在認清優勢中培塑信仰。
(三)履職盡責,在擔當有為中踐行信仰。
信仰的力量。
上周日晚,我們在***學院黨總支的組織下觀看了大型黨史紀錄片《信仰》,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是卻讓我感觸頗深。
該紀錄片總共有三集,分別是「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當時沒有觀看完,但是因為想要對中國共產黨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便觀看了剩下的部分。
在共產黨員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精神,比如說,於藍的躬身、張秉貴的勞動是一種美德、雷鋒的奉獻精神、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錢學森的兩彈一星精神,等等。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自己,只有國家和人民,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即使是生命,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郭明義說「我的信仰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他們的信仰,就像是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圍巾,乏累時伸過來的一雙手,讓人們感受到了無限溫暖。
觀看之前,我反覆問自己什麼是信仰、而我的信仰又是什麼?在觀看之後我得到了答案?
什麼是信仰?信仰是一個人最高的操守,是一個人在面對艱難險阻時永不言棄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信仰,再難的事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有了信仰,即使再苦也有坦然面對的勇氣;有了信仰,才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扛得起責任,才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遠離了戰火硝煙,也很少有面臨生死抉擇的考驗,但是在共產黨人信仰的號角聲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音符依然嘹亮。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有這麼一個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幾名學生,這個人便是我們偉大的譚千秋老師,在危難關頭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就是共產黨人,因為有信仰,所以毫無畏懼,可見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都要有自己的信仰,我信仰共產主義,更願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上周日晚,我們在***學院黨總支的組織下觀看了大型黨史紀錄片《信仰》,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是卻讓我感觸頗深。
該紀錄片總共有三集,分別是「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當時沒有觀看完,但是因為想要對中國共產黨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便觀看了剩下的部分。
在共產黨員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精神,比如說,於藍的躬身、張秉貴的勞動是一種美德、雷鋒的奉獻精神、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錢學森的兩彈一星精神,等等。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自己,只有國家和人民,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即使是生命,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郭明義說「我的信仰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他們的信仰,就像是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圍巾,乏累時伸過來的一雙手,讓人們感受到了無限溫暖。
觀看之前,我反覆問自己什麼是信仰、而我的信仰又是什麼?在觀看之後我得到了答案?
什麼是信仰?信仰是一個人最高的操守,是一個人在面對艱難險阻時永不言棄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信仰,再難的事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有了信仰,即使再苦也有坦然面對的勇氣;有了信仰,才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扛得起責任,才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遠離了戰火硝煙,也很少有面臨生死抉擇的考驗,但是在共產黨人信仰的號角聲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音符依然嘹亮。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有這麼一個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幾名學生,這個人便是我們偉大的譚千秋老師,在危難關頭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就是共產黨人,因為有信仰,所以毫無畏懼,可見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都要有自己的信仰,我信仰共產主義,更願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前段時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組織觀看了大型黨史紀錄片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不足百人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那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中國共產黨人背負歷史重任堅持到最後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信仰我們的信仰從何而來我們的信仰又是什麼正如金一南教授在書中所說「只有弄清我們是從哪來,才會知道我們要往哪去。」?
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只有堅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補足精神之鈣、永葆奮鬥之志。下面,按照計劃安排,我以「在感悟黨史中堅守信仰高地」為題,和大家作個交流。
「偉大精神永傳承,承前啟後續新篇。」
讀史使人明智,明智方能立志,立志才能行遠。百年黨史是一部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革命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責任史,是一部頑強拼搏、求真求進的奮鬥史。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廣大黨員幹部當用心學好黨史「必修課」,啟迪智慧、汲取經驗、傳承精神,在新征程上奮發作為。重溫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品讀「革命精神」里的重溫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品讀「革命精神」里的「甘苦味」。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百年黨史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積澱了豐富生動的歷史經驗,凝聚了豐沛磅礴的奮鬥力量。「常思來路多艱辛,今朝砥礪自奮蹄。」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黨史這門「必修課」時,要用心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經歷的艱辛歷程,深深緬懷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勳。在深學深悟中,真正弄明白「我是誰」的角色定位,立穩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標,傳承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多一些「革命精神」的「甘苦味」。
傾聽震撼人心的「歷史聲響」,感悟「為民初心」里的傾聽震撼人心的「歷史聲響」,感悟「為民初心」里的「真情味」。「真情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無數共產黨人用初心寫就了「人民至上」的感人篇章、用使命繪濃了「讓人民滿意」的壯美畫卷。他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他是「心裡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焦裕祿、他是「甘為人民做樵夫」的廖俊波。「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走過百年歲月,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責任使命,聆聽動人故事、看齊先進典型,廣大黨員幹部當用情學習黨史,感悟真摯的為民情懷,展現今朝幹部的責任擔當,用心團結群眾、凝聚群眾、感召群眾,讓社會充滿濃濃的「真情味」。撫摸澎湃洶湧的「奮鬥脈搏」,涵養「求真求進」里的撫摸澎湃洶湧的「奮鬥脈搏」,涵養「求真求進」里的「拼搏味」。
「理想為因,實行為果。」
回望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了億萬人民,一路攻堅克難、奮勇拼搏,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卓越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剛剛過去的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書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史詩,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無論是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還是開放的洪流浪潮中,亦或是新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奮鬥的脈搏」始終奔涌、始終強勁。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力汲取黨史里的磅礴動力,在危難困境中奮起、在挫折絕境中突圍、在磨難逆境中闖拼,不斷提升個人本領,答好「時代之問」,涵養出求真求進的「拼搏味」。
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只有堅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補足精神之鈣、永葆奮鬥之志。下面,按照計劃安排,我以「在感悟黨史中堅守信仰高地」為題,和大家作個交流。
「偉大精神永傳承,承前啟後續新篇。」
讀史使人明智,明智方能立志,立志才能行遠。百年黨史是一部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革命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責任史,是一部頑強拼搏、求真求進的奮鬥史。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廣大黨員幹部當用心學好黨史「必修課」,啟迪智慧、汲取經驗、傳承精神,在新征程上奮發作為。重溫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品讀「革命精神」里的重溫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品讀「革命精神」里的「甘苦味」。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百年黨史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積澱了豐富生動的歷史經驗,凝聚了豐沛磅礴的奮鬥力量。「常思來路多艱辛,今朝砥礪自奮蹄。」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黨史這門「必修課」時,要用心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經歷的艱辛歷程,深深緬懷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勳。在深學深悟中,真正弄明白「我是誰」的角色定位,立穩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標,傳承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多一些「革命精神」的「甘苦味」。
傾聽震撼人心的「歷史聲響」,感悟「為民初心」里的傾聽震撼人心的「歷史聲響」,感悟「為民初心」里的「真情味」。「真情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無數共產黨人用初心寫就了「人民至上」的感人篇章、用使命繪濃了「讓人民滿意」的壯美畫卷。他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他是「心裡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焦裕祿、他是「甘為人民做樵夫」的廖俊波。「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走過百年歲月,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責任使命,聆聽動人故事、看齊先進典型,廣大黨員幹部當用情學習黨史,感悟真摯的為民情懷,展現今朝幹部的責任擔當,用心團結群眾、凝聚群眾、感召群眾,讓社會充滿濃濃的「真情味」。撫摸澎湃洶湧的「奮鬥脈搏」,涵養「求真求進」里的撫摸澎湃洶湧的「奮鬥脈搏」,涵養「求真求進」里的「拼搏味」。
「理想為因,實行為果。」
回望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了億萬人民,一路攻堅克難、奮勇拼搏,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卓越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剛剛過去的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書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史詩,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無論是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還是開放的洪流浪潮中,亦或是新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奮鬥的脈搏」始終奔涌、始終強勁。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力汲取黨史里的磅礴動力,在危難困境中奮起、在挫折絕境中突圍、在磨難逆境中闖拼,不斷提升個人本領,答好「時代之問」,涵養出求真求進的「拼搏味」。
信仰,是一個民族不斷維持新鮮活力的強心劑,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思想維度。
吾本向陽,我們就像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青春的蓬勃朝氣使我們不斷的為自己美好的未來而不斷拼搏、努力進取,可同時,也應該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目標不代表有方向,有方向不代表具備不斷前進的信念。
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始終是我們當代青年人不變的信念,我記得在看《信仰》第二集的時候,就有一位外國友人重走長征路,自己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腦海中浮現出紅軍的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堅定革命信念,當時的我就在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里的征途,是一種什麼樣的堅定信念使他們覺得中國共產黨是正確的黨。現在我明白了,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一種無條件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信念和決心?
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再從改革開放到如今,中國共產黨把一個貧窮落後滿目瘡痍的國家變成了幾乎快要擠進全球國力第一梯隊的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一方面來自於國際發展的適宜環境,更多的一方面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我們步入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
我們的自信來源於我們的血脈,我們的不屈不撓源自於我們的信仰,擁有屬於自身的信仰可以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糾正自己,以中國共產黨作為信仰能夠讓我們更自信的立足於世界。
吾本向陽,我們就像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青春的蓬勃朝氣使我們不斷的為自己美好的未來而不斷拼搏、努力進取,可同時,也應該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目標不代表有方向,有方向不代表具備不斷前進的信念。
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始終是我們當代青年人不變的信念,我記得在看《信仰》第二集的時候,就有一位外國友人重走長征路,自己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腦海中浮現出紅軍的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堅定革命信念,當時的我就在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里的征途,是一種什麼樣的堅定信念使他們覺得中國共產黨是正確的黨。現在我明白了,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一種無條件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信念和決心?
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再從改革開放到如今,中國共產黨把一個貧窮落後滿目瘡痍的國家變成了幾乎快要擠進全球國力第一梯隊的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一方面來自於國際發展的適宜環境,更多的一方面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我們步入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
我們的自信來源於我們的血脈,我們的不屈不撓源自於我們的信仰,擁有屬於自身的信仰可以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糾正自己,以中國共產黨作為信仰能夠讓我們更自信的立足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