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二).職業暴露。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四)特殊感染處理。
(一).概念: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獲得而於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已屬醫院感染。
(二).職業暴露。
1.常見職業暴露的原因:
2..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
3.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
1.常見職業暴露的原因:
針刺:健康的醫務人員患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護士占80%。
針刺發生於:
注射。
抽血。
靜脈穿刺或拔除。
銳器處理。
醫療廢物處理。
外科手術縫合。
2..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
(1)標準預防的核心內容:所有病人均被視為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疾病、即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隔離。既要防止經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預防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要預防疾病從醫務人員傳給病人。
(2)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
①洗手、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手是醫務人員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洗手則是阻斷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②戴手套、當預料要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物品前後,接觸無污染物品前以及下一個患者之前,應立即脫手套。
③帽子、口罩、及防護眼鏡、當存在血液和體液飛濺、潑濺和噴濺至眼、口和其他粘膜時,應戴防護性眼罩和口罩。④預防針刺傷、日常工作中儘量避免徒手傳遞銳器、銳器盒不能裝滿且無針頭突出、使用後的銳器及時放入耐刺的銳器盒中、杜絕回套針尖、如需回套應藉助鑷子或單手操作。
3.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
首先保持鎮靜,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沖洗後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碘伏消毒,包紮傷口。
立即報告科室負責人及相關管理部門,根據暴露源及傷者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1.器械的清洗:
2.乾燥:
3.器械的檢查與保養:
4.包裝基本要求:
1.器械的清洗:
清洗時指除去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著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過程。有效的清洗操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①沖洗、是用流動水進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過程。
②洗滌、是指使用清洗劑、乳化分解和分離器械表面污物的過程。
③漂洗、是用流動水衝去被清洗劑分散脫離的污染物和化學清洗劑殘留的過程。防止污物重新沉澱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證器材潔凈度。
④終末漂洗、是最後一次清洗的步驟、應選用軟水、純化水或蒸餾水進行漂洗,可進一步提高器材潔凈度。
2.乾燥:
乾燥是指去除消毒後器械殘留水的過程。水是細菌滋生的基本條件、清洗消毒後的器械應立即乾燥處理避免消毒後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黴菌生長和生鏽。由於器械構造的複雜性、手工乾燥處理難以保證乾燥質量、因此提倡機械乾燥方法。不具備機械乾燥條件或處理不耐熱器材時可採用手工乾燥處理。手工乾燥處理應使用低纖維檫布,不宜使用容易脫落棉纖維的棉布如紗布、易造成微粒污染。管腔類器械應用壓力氣槍進行乾燥處理、亦可用專用棉條進行乾燥。禁止採用晾乾等自然乾燥方法,避免由於乾燥時間過長使消毒後器材重新滋生細菌或被環境污染。
3.器械的檢查與保養:
器械清洗合格的標準應達到表面以及關節齒牙出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污漬和銹斑。功能完好、器械保養禁止使用石蠟油等非水溶性的產品潤滑器械,因為石蠟油等非水溶性的產品可阻礙滅菌蒸汽充分接觸器械表面、影響滅菌效果。應使用醫用的器械潤滑劑。
4.包裝基本要求:
包裝操作包括裝配、包裝、封包、註明標識等步驟。器械包裝與手術衣、手術單敷料類包裝應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
污染器械。器械應擺放有序、平整、不應將多件器械捆綁包裝。盤、盆、碗等器皿應單獨包裝,不能單獨包裝時應在兩個容器之間加墊布巾等吸濕的材料,貴重精密器械宜單獨包裝。剪刀和血管鉗等軸節類器械不應完全鎖扣、可使用u形架。精銳器械應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通常情況滅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過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過5公斤。器械和敷料包裝過重和較密集需要較長的滅菌周期和乾燥時間、當超過滅菌參數標準時將影響滅菌重量,延長滅菌時間會加快器材氧化耗損,減短器械使用壽命。開放式的儲槽不具備無菌屏障性,不應用於滅菌物品的包裝,需要使用儲槽滅菌物品時應在儲槽內或外部使用包裝材料包裝。
(四)特殊感染處理。
被朊毒體、氣性壞疽污染的處理流程:
疑似或確診朊毒體、氣性壞疽感染的病人宜選用一次性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後應進行雙層黃色垃圾袋密閉封裝焚燒處理。可重複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採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劑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0min後,有明顯污染物時應採用含氯消毒劑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後再安照先消毒後清洗操作步驟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的地方應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關閉門窗消毒。
(二).職業暴露。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四)特殊感染處理。
(一).概念: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獲得而於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已屬醫院感染。
(二).職業暴露。
1.常見職業暴露的原因:
2..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
3.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
1.常見職業暴露的原因:
針刺:健康的醫務人員患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護士占80%。
針刺發生於:
注射。
抽血。
靜脈穿刺或拔除。
銳器處理。
醫療廢物處理。
外科手術縫合。
2..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
(1)標準預防的核心內容:所有病人均被視為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疾病、即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隔離。既要防止經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預防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要預防疾病從醫務人員傳給病人。
(2)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
①洗手、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手是醫務人員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洗手則是阻斷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②戴手套、當預料要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物品前後,接觸無污染物品前以及下一個患者之前,應立即脫手套。
③帽子、口罩、及防護眼鏡、當存在血液和體液飛濺、潑濺和噴濺至眼、口和其他粘膜時,應戴防護性眼罩和口罩。④預防針刺傷、日常工作中儘量避免徒手傳遞銳器、銳器盒不能裝滿且無針頭突出、使用後的銳器及時放入耐刺的銳器盒中、杜絕回套針尖、如需回套應藉助鑷子或單手操作。
3.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
首先保持鎮靜,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沖洗後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碘伏消毒,包紮傷口。
立即報告科室負責人及相關管理部門,根據暴露源及傷者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1.器械的清洗:
2.乾燥:
3.器械的檢查與保養:
4.包裝基本要求:
1.器械的清洗:
清洗時指除去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著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過程。有效的清洗操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①沖洗、是用流動水進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過程。
②洗滌、是指使用清洗劑、乳化分解和分離器械表面污物的過程。
③漂洗、是用流動水衝去被清洗劑分散脫離的污染物和化學清洗劑殘留的過程。防止污物重新沉澱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證器材潔凈度。
④終末漂洗、是最後一次清洗的步驟、應選用軟水、純化水或蒸餾水進行漂洗,可進一步提高器材潔凈度。
2.乾燥:
乾燥是指去除消毒後器械殘留水的過程。水是細菌滋生的基本條件、清洗消毒後的器械應立即乾燥處理避免消毒後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黴菌生長和生鏽。由於器械構造的複雜性、手工乾燥處理難以保證乾燥質量、因此提倡機械乾燥方法。不具備機械乾燥條件或處理不耐熱器材時可採用手工乾燥處理。手工乾燥處理應使用低纖維檫布,不宜使用容易脫落棉纖維的棉布如紗布、易造成微粒污染。管腔類器械應用壓力氣槍進行乾燥處理、亦可用專用棉條進行乾燥。禁止採用晾乾等自然乾燥方法,避免由於乾燥時間過長使消毒後器材重新滋生細菌或被環境污染。
3.器械的檢查與保養:
器械清洗合格的標準應達到表面以及關節齒牙出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污漬和銹斑。功能完好、器械保養禁止使用石蠟油等非水溶性的產品潤滑器械,因為石蠟油等非水溶性的產品可阻礙滅菌蒸汽充分接觸器械表面、影響滅菌效果。應使用醫用的器械潤滑劑。
4.包裝基本要求:
包裝操作包括裝配、包裝、封包、註明標識等步驟。器械包裝與手術衣、手術單敷料類包裝應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
污染器械。器械應擺放有序、平整、不應將多件器械捆綁包裝。盤、盆、碗等器皿應單獨包裝,不能單獨包裝時應在兩個容器之間加墊布巾等吸濕的材料,貴重精密器械宜單獨包裝。剪刀和血管鉗等軸節類器械不應完全鎖扣、可使用u形架。精銳器械應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通常情況滅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過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過5公斤。器械和敷料包裝過重和較密集需要較長的滅菌周期和乾燥時間、當超過滅菌參數標準時將影響滅菌重量,延長滅菌時間會加快器材氧化耗損,減短器械使用壽命。開放式的儲槽不具備無菌屏障性,不應用於滅菌物品的包裝,需要使用儲槽滅菌物品時應在儲槽內或外部使用包裝材料包裝。
(四)特殊感染處理。
被朊毒體、氣性壞疽污染的處理流程:
疑似或確診朊毒體、氣性壞疽感染的病人宜選用一次性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後應進行雙層黃色垃圾袋密閉封裝焚燒處理。可重複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採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劑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0min後,有明顯污染物時應採用含氯消毒劑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後再安照先消毒後清洗操作步驟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的地方應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關閉門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