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一)總體思路。進一步完善民生訴求會辦工作機制,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切實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方法。重點完善「新津服務」微信服務工作平台,搭建「掌上新津」手機平台,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的訴求和服務渠道;大力推行「民事民議」,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民生訴求會辦新格局,最大限度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為建設「現代化濱江中等城市」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工作目標。力爭通過一年時間,「一鍵通」熱線69708000全縣民眾知曉率達95%以上,「新津服務」微信平台、「掌上新津」手機平台用戶達10萬人以上,「一鍵通」普及率達到90%以上,最終通過在線解答、約談、會辦、民事民議之後,合理合法的群眾訴求滿意率或結案率達100%。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新津服務」微信平台,增加「一鍵通」功能。
縣政務中心牽頭,進一步完善「新津服務」微信平台,拓寬群眾反映訴求、建言獻策的渠道。「新津服務」微信平台以「解決民生訴求」為主線,在實現與新津縣公眾信息網、縣長信箱、宣傳部「水城新津」共享和互補的同時,公開政務信息,提供政策查詢和生活信息,接受群眾網絡問政等。「新津服務」微信平台主要欄目包括「進入微站、政策解讀、約談會辦、民事民議、縣長信箱、「三值守」等板塊。同時,設置「一鍵通」功能,市民只需按一個鍵就可撥通69708000,進行訴求反映、政策諮詢等。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完成時限:3月30日前。
(二)開辦「掌上新津」手機平台,增設「一鍵通」功能。
縣政務中心牽頭,開辦「掌上新津」手機平台,搭建群眾與政府互動的橋樑和紐帶,提升群眾參政議政的能力和願望。「掌上新津」手機平台依託新津縣公眾信息網,建設基於移動智能終端的手機用戶客戶端——建成放在口袋裡的公眾信息網,使用戶實現對政府網站真正隨時、隨地、隨身的訪問。「掌上新津」手機平台主要承接android安卓和iphone蘋果兩個作業系統,主要設置「今日新津、投資新津、就業創業、房產交易、旅遊資訊、水電氣繳費、溫馨民政、健康新津、淘相因、客運班次、法律援助、訴求一鍵通」等12個欄目。同時,縣政務中心配合相關部門將《周評議、月總結、季評比制度》、「三值守」和電視問政的安排和結果及時在公眾信息網、新津服務微信、微博、掌上新津平台進行公開。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協辦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目督辦、縣新聞中心、縣商務局、縣人社局、縣旅遊局、水電氣公司、縣公安局、縣房管局、縣衛生局、縣交通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
完成時限:5月30日前。
(三)加快會辦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
一是建立民生訴求資料庫。縣政務中心牽頭,會同相關部門、鎮鄉(街道)全面梳理、收集與群眾、企業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法規、審批服務流程、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等各類信息,建立和完善全縣民生訴求資料庫,為群眾提供高效、快捷、準確的在線辦理和諮詢等服務,不斷提升群眾對民生訴求會辦的滿意度。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協辦單位:各部門、各鎮鄉(街道)。
完成時限:5月30日前。
二是實行「一鍵通」熱線服務外包。縣政務中心牽頭,對會辦中心進行合理布局,逐漸完善和形成來訪接待、熱線受理、訴求辦理、法律援助、微博微信、掌上平台、約談會辦、民事民議、網格化管理等一體化民生訴求會辦新格局;借鑑「12345」服務熱線的做法,與專業公司合作,引進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將熱線受理、微博微信、掌上平台工作實行服務外包,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的客服人員隊伍,進一步提高「一鍵通」熱線服務水平和質量。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完成時限:5月30日前。
三是加大「一鍵通」熱線宣傳。把69708000(此號碼2006年沿用至今)作為我縣諮詢解答、訴求辦理的「一鍵通」熱線服務電話,並採用各種方式廣為宣傳,其中現場宣傳:節假日宣傳、鎮鄉(街道)集市宣傳、社區入戶宣傳;媒體宣傳:電視宣傳、報刊宣傳、網站宣傳、簡訊宣傳;戶外廣告:燈箱廣告宣傳、公交計程車宣傳、戶外招牌宣傳、小區進門閘宣傳,讓「一號通」家喻戶曉,讓每一位群眾都會用「一鍵通」。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協辦單位:縣新聞中心、縣城管局、縣交通局、縣房管局、各鎮鄉(街道)。
完成時限:4月30日前。
(四)進一步深化約談和會辦,大力推行「民事民議」。
針對約談會辦後訴求群眾仍不滿意、不屬於司法部門受理範圍的矛盾和問題,建立以「縣級為軸心、鎮鄉為支撐」的民事民議工作機制,依靠群眾的力量解決和化解矛盾與問題。
一是公開推選「民事民議」代表,建立代表資料庫。各鎮鄉(街道)通過自薦、推薦等方式,從熱心公益事業、在當地威望高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師、律師、老黨員、老幹部中公開推選產生10—15名議事代表,進入民生訴求會辦中心民事民議代表資料庫,全縣共推選產生民事民議代表200名;民生訴求會辦中心按照嚴進寬出、動態管理等原則不斷優化議事代表隊伍,強化隊伍培訓,充分發揮議事代表作為社會輿情收集者、民事民議仲裁者、法規政策宣傳者、道德倫理示範者的作用。
二是引導訴求群眾申請「民事民議」,召集代表進行「民事民議」。針對約談和會辦後訴求人仍不滿意、不屬於司法部門受理範圍的矛盾和問題,由各鎮鄉(街道)、縣級相關部門引導訴求人向民生訴求會辦中心申請召開「民事民議」會議;民生訴求會辦中心會同有關部門在鄉鎮或社區召集「民事民議」代表熱議廣評,實現「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百姓評」,打開訴求群眾心結,及時化解矛盾和問題,通過「民事民議」來引導群眾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宣傳和弘揚正能量。每一件案例需要的「民事民議」代表由訴求群眾從民事民議代表資料庫自主抽取。
三是升級改版「陽光熱線第一現場」電視欄目,完善媒體公開和監督制度。為保證每一件群眾訴求工作都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對我縣電視節目「陽光熱線第一現場」進行升級改版,主要圍繞「群眾約談」、「會商會辦」、「民事民議」三個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報道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引導作用。對重要群眾來訪問題全程跟蹤報道,究其問題癥結所在,使公眾參與由「點到面」、由「後台到前台」、由「小窗口」變成「大舞台」,使輿論監督更具廣泛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巨大的影響力,形成一個全程跟蹤監督的電視媒體網絡,力求每一件處理結果都讓群眾「聽得見、看得到、信得過」,全程對群眾訴求案件進行跟蹤報道和點評,形成一套全景式、全覆蓋、全程跟蹤的網絡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實現情、理、法,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凝鍊社會正氣,傳播社會正能量。
牽頭單位:縣新聞中心。
協辦單位:縣政務中心、各鎮鄉(街道)。
完成時限:8月30日前。
三、保障機制
(一)強化過程監管。建立完善周公示、月通報的考核評價制度,對即將超時的訴求件發出黃色警告,對超時的發出紅色警告,每月全縣通報首辦不滿意和超時辦理的單位,確保問題解決、群眾滿意。
(二)嚴肅責任追究。將民生訴求辦理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行政效能建設目標考核,對推諉扯皮、拖延不辦、謊報瞞報等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工作職責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由縣紀委(監察局)進行責任追究。
(一)總體思路。進一步完善民生訴求會辦工作機制,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切實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方法。重點完善「新津服務」微信服務工作平台,搭建「掌上新津」手機平台,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的訴求和服務渠道;大力推行「民事民議」,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民生訴求會辦新格局,最大限度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為建設「現代化濱江中等城市」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工作目標。力爭通過一年時間,「一鍵通」熱線69708000全縣民眾知曉率達95%以上,「新津服務」微信平台、「掌上新津」手機平台用戶達10萬人以上,「一鍵通」普及率達到90%以上,最終通過在線解答、約談、會辦、民事民議之後,合理合法的群眾訴求滿意率或結案率達100%。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新津服務」微信平台,增加「一鍵通」功能。
縣政務中心牽頭,進一步完善「新津服務」微信平台,拓寬群眾反映訴求、建言獻策的渠道。「新津服務」微信平台以「解決民生訴求」為主線,在實現與新津縣公眾信息網、縣長信箱、宣傳部「水城新津」共享和互補的同時,公開政務信息,提供政策查詢和生活信息,接受群眾網絡問政等。「新津服務」微信平台主要欄目包括「進入微站、政策解讀、約談會辦、民事民議、縣長信箱、「三值守」等板塊。同時,設置「一鍵通」功能,市民只需按一個鍵就可撥通69708000,進行訴求反映、政策諮詢等。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完成時限:3月30日前。
(二)開辦「掌上新津」手機平台,增設「一鍵通」功能。
縣政務中心牽頭,開辦「掌上新津」手機平台,搭建群眾與政府互動的橋樑和紐帶,提升群眾參政議政的能力和願望。「掌上新津」手機平台依託新津縣公眾信息網,建設基於移動智能終端的手機用戶客戶端——建成放在口袋裡的公眾信息網,使用戶實現對政府網站真正隨時、隨地、隨身的訪問。「掌上新津」手機平台主要承接android安卓和iphone蘋果兩個作業系統,主要設置「今日新津、投資新津、就業創業、房產交易、旅遊資訊、水電氣繳費、溫馨民政、健康新津、淘相因、客運班次、法律援助、訴求一鍵通」等12個欄目。同時,縣政務中心配合相關部門將《周評議、月總結、季評比制度》、「三值守」和電視問政的安排和結果及時在公眾信息網、新津服務微信、微博、掌上新津平台進行公開。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協辦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目督辦、縣新聞中心、縣商務局、縣人社局、縣旅遊局、水電氣公司、縣公安局、縣房管局、縣衛生局、縣交通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
完成時限:5月30日前。
(三)加快會辦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
一是建立民生訴求資料庫。縣政務中心牽頭,會同相關部門、鎮鄉(街道)全面梳理、收集與群眾、企業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法規、審批服務流程、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等各類信息,建立和完善全縣民生訴求資料庫,為群眾提供高效、快捷、準確的在線辦理和諮詢等服務,不斷提升群眾對民生訴求會辦的滿意度。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協辦單位:各部門、各鎮鄉(街道)。
完成時限:5月30日前。
二是實行「一鍵通」熱線服務外包。縣政務中心牽頭,對會辦中心進行合理布局,逐漸完善和形成來訪接待、熱線受理、訴求辦理、法律援助、微博微信、掌上平台、約談會辦、民事民議、網格化管理等一體化民生訴求會辦新格局;借鑑「12345」服務熱線的做法,與專業公司合作,引進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將熱線受理、微博微信、掌上平台工作實行服務外包,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的客服人員隊伍,進一步提高「一鍵通」熱線服務水平和質量。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完成時限:5月30日前。
三是加大「一鍵通」熱線宣傳。把69708000(此號碼2006年沿用至今)作為我縣諮詢解答、訴求辦理的「一鍵通」熱線服務電話,並採用各種方式廣為宣傳,其中現場宣傳:節假日宣傳、鎮鄉(街道)集市宣傳、社區入戶宣傳;媒體宣傳:電視宣傳、報刊宣傳、網站宣傳、簡訊宣傳;戶外廣告:燈箱廣告宣傳、公交計程車宣傳、戶外招牌宣傳、小區進門閘宣傳,讓「一號通」家喻戶曉,讓每一位群眾都會用「一鍵通」。
牽頭單位:縣政務中心。
協辦單位:縣新聞中心、縣城管局、縣交通局、縣房管局、各鎮鄉(街道)。
完成時限:4月30日前。
(四)進一步深化約談和會辦,大力推行「民事民議」。
針對約談會辦後訴求群眾仍不滿意、不屬於司法部門受理範圍的矛盾和問題,建立以「縣級為軸心、鎮鄉為支撐」的民事民議工作機制,依靠群眾的力量解決和化解矛盾與問題。
一是公開推選「民事民議」代表,建立代表資料庫。各鎮鄉(街道)通過自薦、推薦等方式,從熱心公益事業、在當地威望高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師、律師、老黨員、老幹部中公開推選產生10—15名議事代表,進入民生訴求會辦中心民事民議代表資料庫,全縣共推選產生民事民議代表200名;民生訴求會辦中心按照嚴進寬出、動態管理等原則不斷優化議事代表隊伍,強化隊伍培訓,充分發揮議事代表作為社會輿情收集者、民事民議仲裁者、法規政策宣傳者、道德倫理示範者的作用。
二是引導訴求群眾申請「民事民議」,召集代表進行「民事民議」。針對約談和會辦後訴求人仍不滿意、不屬於司法部門受理範圍的矛盾和問題,由各鎮鄉(街道)、縣級相關部門引導訴求人向民生訴求會辦中心申請召開「民事民議」會議;民生訴求會辦中心會同有關部門在鄉鎮或社區召集「民事民議」代表熱議廣評,實現「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百姓評」,打開訴求群眾心結,及時化解矛盾和問題,通過「民事民議」來引導群眾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宣傳和弘揚正能量。每一件案例需要的「民事民議」代表由訴求群眾從民事民議代表資料庫自主抽取。
三是升級改版「陽光熱線第一現場」電視欄目,完善媒體公開和監督制度。為保證每一件群眾訴求工作都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對我縣電視節目「陽光熱線第一現場」進行升級改版,主要圍繞「群眾約談」、「會商會辦」、「民事民議」三個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報道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引導作用。對重要群眾來訪問題全程跟蹤報道,究其問題癥結所在,使公眾參與由「點到面」、由「後台到前台」、由「小窗口」變成「大舞台」,使輿論監督更具廣泛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巨大的影響力,形成一個全程跟蹤監督的電視媒體網絡,力求每一件處理結果都讓群眾「聽得見、看得到、信得過」,全程對群眾訴求案件進行跟蹤報道和點評,形成一套全景式、全覆蓋、全程跟蹤的網絡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實現情、理、法,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凝鍊社會正氣,傳播社會正能量。
牽頭單位:縣新聞中心。
協辦單位:縣政務中心、各鎮鄉(街道)。
完成時限:8月30日前。
三、保障機制
(一)強化過程監管。建立完善周公示、月通報的考核評價制度,對即將超時的訴求件發出黃色警告,對超時的發出紅色警告,每月全縣通報首辦不滿意和超時辦理的單位,確保問題解決、群眾滿意。
(二)嚴肅責任追究。將民生訴求辦理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行政效能建設目標考核,對推諉扯皮、拖延不辦、謊報瞞報等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工作職責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由縣紀委(監察局)進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