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有效開展,是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工作不斷推進的重要保障。因此要藉助於科學合理的舉措,努力提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文章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水平;提升對策。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係到科學發展觀戰略的實施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關係到我國社會改革發展的大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工作重心,真正穩定與擴大就業,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著力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水平的提升,最終實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跨越式發展。
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使命與意義
首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能夠優化和改善民生。在民生事業中,充分的社會就業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是最關鍵的,同時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肩負著為人民群眾提供就業、養老、失業、工傷等保障服務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承擔著很多公共人事服務責任,可以說事事關係到民情民生。開展好相關工作,提升服務水平,這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基本前提。
其次,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在推進科學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要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重點在人才。人社部門肩負著深入實施人才戰略的關鍵任務,肩負著人才引進、培養的重要職責,在擴大人才隊伍規模、增強人才綜合素質、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功能。進一步開發當地人力資源、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努力培育造就人才,這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科學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的前提和基礎。
再次,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對於確保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和諧社會建設的影響因素,其中有很多都能夠通過人社部門工作來予以解決,如勞動關係中的企業用工、薪酬支付、合同履行等相關問題,就業方面存在的就業歧視、職業詐騙等現象。從某方面而言,提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有助於維護社會公平,能夠很好的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更有助於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最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對於優化管理服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高效管理、優質服務,這是對我們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在規範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以及指導各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進一步深化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科學、公正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這是我們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對策
(一)找准重點,提升服務能力。
第一、應當進一步促進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積極組織針對人社部門工作人員自身業務素質的培訓活動,定期讓組織管理幹部進入基層掛職工作,藉助於這樣的鍛鍊方式來積累黨員幹部的服務經驗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能力。在基層崗位組織開展黨建活動,依靠黨風、黨建方面的教育學習,真正促進基層黨員服務意識的提升和理論知識的豐富。第二、需要推進人社工作改革,逐漸健全就業創業激勵機制,制定配套的鼓勵就業創業的制度,建立政府部門鼓勵創業、社會各界支持創業、各類勞動者主動創業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積極開展好農村和城鎮養老保險對接工作,落實大病保障制度。第三、需要真正處理好廣大群眾真正關心的問題,處理好關係到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處理好應屆生的就業問題,處理好就業困難群體的問題,真正做到保障就業,控制失業率。
(二)擴展渠道,轉變服務模式。
首先,深化服務標準化,對於關係到審批、就業、社保和等服務窗口推行標準化建設,明確服務責權、各個崗位具體職責、對崗位工作目標實施量化考核、把服務項目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的服務標準,讓各項工作變得更為精細;其次,深化服務信息化建設,在新時期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促進服務效率的提升。公共就業信息網站的建立,依靠實名制推動服務動態管理,建立本地大學生創業網,提供網上求職、遠程面試等相關服務,建立地方性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大廳,讓本地群眾在家中就可以實現一些簡單業務的在線辦理,從而增強服務的便捷性;最後,促進服務多元化,依靠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對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對服務流程予以更新,加強人社部門和群眾之間的交流。另外,政策進社區和網際網路招聘等便捷服務都屬於人社服務多元化的直接體現,也能夠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為親民。
(三)更新載體,優化服務作風。
第一、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要制定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長效機制,依靠領導帶隊、分組劃分、連續下派等途徑,把黨員幹部下放到基層窗口,同時定期舉辦慰問、革命傳統活動等,幫助廣大人民群眾處理好他們關係的問題。建立觀察員制度,從人民群眾中選擇代表作為觀察員,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當地民情民意,傳達人民群眾的呼聲;第二、積極組織專項整治活動,針對人社服務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大力推進專項整治活動,重點解決「門難進、事難辦」的問題,依靠各種方式對辦事不積極、推諉責任、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予以處理,真正實現更加高效的一條龍、一站式服務;第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應當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為提升自身工作的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可以定期邀請當地新聞媒體、社會各界人士開展座談會,每周定期公布工作情況,利用領導信箱、網際網路、新聞媒體等平台積極與人民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把整個服務流程和工作過程放在群眾的眼睛之下。
(四)加強社會保障,確保服務質量。
首先應當促進社會保險制度體系的完善:一是健全企業職工五險制度,深化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基本要求,結合當地企業的具體性質以及者的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健全相關制度政策,積極鼓勵者參與保險,進一步拓展社會保險的對象範圍。二是推動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確保廣大城鄉居民都可以真正享受到國家給予的基本養老與醫療保障。三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和轉換辦法,確保社會保險可以持續有序進行;其次,應當增強基本保障水平,確保社保征繳責任制度得以貫徹落實,拓寬參保範圍,增加基金數目,真正做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個人定向消費,提升保險基金的風險防範能力。在基金可以合理支出的範疇內,促進基金利用效率的提升,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實現保險基金的有效管理;最後應當積極增強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要貫徹落實養老資金的三年連調政策,在調整時應當儘量向年紀偏大、待遇水平不高、退休時間較早和擁有專業技術能力的退休人員傾斜。同時應當主動促進醫保報銷比例的提升,支付金額應當控制在勞動人員年平均薪酬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或農民人均收入的六倍之間,真正處理好退休人員的醫療報銷問題。
(五)完善制度,優化勞動關係。
第一、需要制定完善勞動關係和諧指數發布機制,健全勞動關係和諧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定期在全社會發布當地勞動關係變動情況,制定勞動關係動態預測預警以及分級響應體系,儘快制定和諧勞動關係政府考核制度。第二、應當促進兩個合同簽訂率的提升,做好針對當地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狀況的定期檢查,普及推廣簡易合同文本。推進勞動關係協調第三方機制的完善,建立三方機制第一時間介入、協調的詳細制度,防止出現較大的群體性事件;第三、應當嚴格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針對拖欠勞動者工資、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不按時繳納保險以及違法超時加班的現象予以嚴厲查處,制定重大違法案件掛牌督辦機制。推進實施兩金一卡制度,頒布薪酬支付保障金實施管理條例,確保處理拖欠工資工作目標的最終完成,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平台建設,落實12333電話諮詢服務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三、結語
總而言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直接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關係到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因此應當強化認識,藉助於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實施有效管理,進一步促進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努力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養,最終促進服務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內標準化服務工作的探討[j].納稅,2017(15)。
[2]牛勵耘.加強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意義和對策建議[j].人才資源開發,2014(15)。
[3]王偉剛.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台建設[j].邊疆經濟與,2014(04)。
關鍵詞: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水平;提升對策。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係到科學發展觀戰略的實施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關係到我國社會改革發展的大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工作重心,真正穩定與擴大就業,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著力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水平的提升,最終實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跨越式發展。
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使命與意義
首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能夠優化和改善民生。在民生事業中,充分的社會就業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是最關鍵的,同時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肩負著為人民群眾提供就業、養老、失業、工傷等保障服務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承擔著很多公共人事服務責任,可以說事事關係到民情民生。開展好相關工作,提升服務水平,這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基本前提。
其次,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在推進科學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要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重點在人才。人社部門肩負著深入實施人才戰略的關鍵任務,肩負著人才引進、培養的重要職責,在擴大人才隊伍規模、增強人才綜合素質、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功能。進一步開發當地人力資源、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努力培育造就人才,這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科學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的前提和基礎。
再次,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對於確保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和諧社會建設的影響因素,其中有很多都能夠通過人社部門工作來予以解決,如勞動關係中的企業用工、薪酬支付、合同履行等相關問題,就業方面存在的就業歧視、職業詐騙等現象。從某方面而言,提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有助於維護社會公平,能夠很好的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更有助於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最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對於優化管理服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高效管理、優質服務,這是對我們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在規範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以及指導各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進一步深化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科學、公正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這是我們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對策
(一)找准重點,提升服務能力。
第一、應當進一步促進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積極組織針對人社部門工作人員自身業務素質的培訓活動,定期讓組織管理幹部進入基層掛職工作,藉助於這樣的鍛鍊方式來積累黨員幹部的服務經驗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能力。在基層崗位組織開展黨建活動,依靠黨風、黨建方面的教育學習,真正促進基層黨員服務意識的提升和理論知識的豐富。第二、需要推進人社工作改革,逐漸健全就業創業激勵機制,制定配套的鼓勵就業創業的制度,建立政府部門鼓勵創業、社會各界支持創業、各類勞動者主動創業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積極開展好農村和城鎮養老保險對接工作,落實大病保障制度。第三、需要真正處理好廣大群眾真正關心的問題,處理好關係到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處理好應屆生的就業問題,處理好就業困難群體的問題,真正做到保障就業,控制失業率。
(二)擴展渠道,轉變服務模式。
首先,深化服務標準化,對於關係到審批、就業、社保和等服務窗口推行標準化建設,明確服務責權、各個崗位具體職責、對崗位工作目標實施量化考核、把服務項目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的服務標準,讓各項工作變得更為精細;其次,深化服務信息化建設,在新時期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促進服務效率的提升。公共就業信息網站的建立,依靠實名制推動服務動態管理,建立本地大學生創業網,提供網上求職、遠程面試等相關服務,建立地方性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大廳,讓本地群眾在家中就可以實現一些簡單業務的在線辦理,從而增強服務的便捷性;最後,促進服務多元化,依靠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對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對服務流程予以更新,加強人社部門和群眾之間的交流。另外,政策進社區和網際網路招聘等便捷服務都屬於人社服務多元化的直接體現,也能夠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為親民。
(三)更新載體,優化服務作風。
第一、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要制定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長效機制,依靠領導帶隊、分組劃分、連續下派等途徑,把黨員幹部下放到基層窗口,同時定期舉辦慰問、革命傳統活動等,幫助廣大人民群眾處理好他們關係的問題。建立觀察員制度,從人民群眾中選擇代表作為觀察員,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當地民情民意,傳達人民群眾的呼聲;第二、積極組織專項整治活動,針對人社服務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大力推進專項整治活動,重點解決「門難進、事難辦」的問題,依靠各種方式對辦事不積極、推諉責任、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予以處理,真正實現更加高效的一條龍、一站式服務;第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應當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為提升自身工作的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可以定期邀請當地新聞媒體、社會各界人士開展座談會,每周定期公布工作情況,利用領導信箱、網際網路、新聞媒體等平台積極與人民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把整個服務流程和工作過程放在群眾的眼睛之下。
(四)加強社會保障,確保服務質量。
首先應當促進社會保險制度體系的完善:一是健全企業職工五險制度,深化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基本要求,結合當地企業的具體性質以及者的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健全相關制度政策,積極鼓勵者參與保險,進一步拓展社會保險的對象範圍。二是推動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確保廣大城鄉居民都可以真正享受到國家給予的基本養老與醫療保障。三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和轉換辦法,確保社會保險可以持續有序進行;其次,應當增強基本保障水平,確保社保征繳責任制度得以貫徹落實,拓寬參保範圍,增加基金數目,真正做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個人定向消費,提升保險基金的風險防範能力。在基金可以合理支出的範疇內,促進基金利用效率的提升,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實現保險基金的有效管理;最後應當積極增強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要貫徹落實養老資金的三年連調政策,在調整時應當儘量向年紀偏大、待遇水平不高、退休時間較早和擁有專業技術能力的退休人員傾斜。同時應當主動促進醫保報銷比例的提升,支付金額應當控制在勞動人員年平均薪酬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或農民人均收入的六倍之間,真正處理好退休人員的醫療報銷問題。
(五)完善制度,優化勞動關係。
第一、需要制定完善勞動關係和諧指數發布機制,健全勞動關係和諧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定期在全社會發布當地勞動關係變動情況,制定勞動關係動態預測預警以及分級響應體系,儘快制定和諧勞動關係政府考核制度。第二、應當促進兩個合同簽訂率的提升,做好針對當地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狀況的定期檢查,普及推廣簡易合同文本。推進勞動關係協調第三方機制的完善,建立三方機制第一時間介入、協調的詳細制度,防止出現較大的群體性事件;第三、應當嚴格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針對拖欠勞動者工資、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不按時繳納保險以及違法超時加班的現象予以嚴厲查處,制定重大違法案件掛牌督辦機制。推進實施兩金一卡制度,頒布薪酬支付保障金實施管理條例,確保處理拖欠工資工作目標的最終完成,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平台建設,落實12333電話諮詢服務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三、結語
總而言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直接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關係到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因此應當強化認識,藉助於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實施有效管理,進一步促進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努力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養,最終促進服務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內標準化服務工作的探討[j].納稅,2017(15)。
[2]牛勵耘.加強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意義和對策建議[j].人才資源開發,2014(15)。
[3]王偉剛.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台建設[j].邊疆經濟與,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