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100個年頭。縱觀中國共產黨黨史和新中國國史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績,根本原因就是能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從過往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推動發展。下面,我就近期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史重新學習,談幾點個人體悟。
一、學習黨史是對寶貴初心的回望。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一大成立之初的58人,到現在成為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新中國從1949年的積貧積弱,到現在重返世界強國之林,其根本原因就是能夠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為了「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這個初心使命砥礪奮鬥,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最終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全黨同志:「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努力工作。」從我自身來講,因日常工作頭緒多、加班加點多,導致下基層走訪次數少,為幫扶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還不夠,切實管用的舉措也有落的不到位的地方,在踐行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上還有一定差距。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把樹牢群眾觀念、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作為最根本的政治立場,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強化宗旨服務意識,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主動性,做到心中有人民,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在具體的工作中,加大對結對幫扶群眾幫扶力度,經常擠出時間與幫扶群眾多交流、多溝通,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及時解決其存在的困難及問題,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落實落細落小。
二、學習黨史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總書記把黨史看作是必修課,實際上鮮明指出了學習研究黨史,從中汲取經驗的重要性。回望建黨100年不平凡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在其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良作風和優良傳統,如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鬥、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等。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的進程中,一貫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正是善於和敢於總結經驗,才使我們黨在艱難困苦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我體會,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更是第一位的事,不但要做到深讀、細讀、精讀,更要學會讀原著、悟原理,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善於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推動自己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
三、學習黨史是對精神力量的傳承。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重重艱難考驗達成的。從革命年代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踏上「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的長征苦難之路,到「住窯洞、穿粗布、吃小米、就鹹菜、開荒地」的「紅色延安」;從新中國成立前後進京趕考時「不當李自成」的「兩個務必」警示,到抗美援朝,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另起爐灶」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從建設年代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到蘇聯專家撤離,獨立自主,堅持自主研發「兩彈一星」,形成完備自主的工業體系;從開放初期千瘡百孔、曲折探索,到摸著石頭過河,艱難行進,實現經濟騰飛,國際地位的提升。一切歷史事實都充分說明了正是我們的黨無論面對何種環境,何種困難,都能夠始終秉持艱苦奮鬥,克難攻堅的優良作風,才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艱苦奮鬥這一寶貴的精神之於我個人,在工作中不計個人得失,心裡始終裝著黨和人民事業,吃得了苦中苦,經得起各種考驗。之於我個人來說,就是要發揚共產黨員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正確看待苦樂得失,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在清苦繁忙中體會樂趣,在艱苦奮鬥中實現價值,心無旁騖地做好組織交辦的各項工作,努力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表率。
一、學習黨史是對寶貴初心的回望。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一大成立之初的58人,到現在成為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新中國從1949年的積貧積弱,到現在重返世界強國之林,其根本原因就是能夠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為了「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這個初心使命砥礪奮鬥,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最終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全黨同志:「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努力工作。」從我自身來講,因日常工作頭緒多、加班加點多,導致下基層走訪次數少,為幫扶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還不夠,切實管用的舉措也有落的不到位的地方,在踐行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上還有一定差距。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把樹牢群眾觀念、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作為最根本的政治立場,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強化宗旨服務意識,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主動性,做到心中有人民,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在具體的工作中,加大對結對幫扶群眾幫扶力度,經常擠出時間與幫扶群眾多交流、多溝通,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及時解決其存在的困難及問題,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落實落細落小。
二、學習黨史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總書記把黨史看作是必修課,實際上鮮明指出了學習研究黨史,從中汲取經驗的重要性。回望建黨100年不平凡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在其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良作風和優良傳統,如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鬥、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等。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的進程中,一貫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正是善於和敢於總結經驗,才使我們黨在艱難困苦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我體會,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更是第一位的事,不但要做到深讀、細讀、精讀,更要學會讀原著、悟原理,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善於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推動自己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
三、學習黨史是對精神力量的傳承。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重重艱難考驗達成的。從革命年代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踏上「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的長征苦難之路,到「住窯洞、穿粗布、吃小米、就鹹菜、開荒地」的「紅色延安」;從新中國成立前後進京趕考時「不當李自成」的「兩個務必」警示,到抗美援朝,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另起爐灶」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從建設年代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到蘇聯專家撤離,獨立自主,堅持自主研發「兩彈一星」,形成完備自主的工業體系;從開放初期千瘡百孔、曲折探索,到摸著石頭過河,艱難行進,實現經濟騰飛,國際地位的提升。一切歷史事實都充分說明了正是我們的黨無論面對何種環境,何種困難,都能夠始終秉持艱苦奮鬥,克難攻堅的優良作風,才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艱苦奮鬥這一寶貴的精神之於我個人,在工作中不計個人得失,心裡始終裝著黨和人民事業,吃得了苦中苦,經得起各種考驗。之於我個人來說,就是要發揚共產黨員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正確看待苦樂得失,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在清苦繁忙中體會樂趣,在艱苦奮鬥中實現價值,心無旁騖地做好組織交辦的各項工作,努力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