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電影《建軍大業》,內心可以說是七上八下。
有著一種失落感,也帶著一種期待。
看過前兩部《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這三部電影都有著相同的問題,超強卡司偶像劇,人物繁多過電影,以及歷史事實上都存在問題。
但是彩線串珠式的歷史事件敘述法對學生對群眾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歷史了解法,而且劇情和拍攝手法均很巧妙。
4點多看完《建軍大業》,和預期完全相同,對歷史事實失望,對電影拍攝手法和戰爭情景讚嘆。
總結來說,就是上面的意見。
《建軍大業》作為一部戰爭片是成功的,可是作為一部主旋律歷史片是存在巨大問題的。
打分也是如此:作為戰爭故事敘述片,我可以給9分,因為戰爭的效果和英雄信仰令人讚嘆。
可是這是一部歷史片,是一部主旋律歷史片,又是一部幾年不遇的獻給建軍90周年的賀禮愛國主義教育片,出現這麼多的歷史史實錯誤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准許的。
總的來說只能給到~3的位置。
那麼我主要來說說我對電影的一些失望,做些批評。
一,歷史感缺失。
一部充滿了各路「小鮮肉」,而沒有一位歷史時代考證專家(至少在影院清場看片尾沒有看到)的電影。
是缺少了歷史劇特有的歷史感。
什麼是歷史感?
一句歷史學界的名言給了最好的答案:「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時代來看,而不是用著現代人的視角現代人的歷史理論觀念來苛求過去的人。
比如說,明末清初三大儒我們以前一直指責他們遵循儒學的傳統,仍然恪守著儒家封建綱常倫理,沒有提出如同期歐洲的民主思想而無法動搖封建統治的基礎無法推動中國社會變革轉型。
可是放到當時的歷史時代來看,他們三人都參與反清復明運動,關心民間疾苦,重民富民,以民為本,而且提倡經世致用,為清朝「乾嘉學派」的優良學風提供了基礎。
這才是富有歷史感的解釋分析。
同樣,在拍攝電影時也要還原歷史時代,台詞要契合人物特點。
在預告中蔣介石的那句台詞真真的讓我出了戲:「毛澤東一介農民,朱德一介兵痞,周恩來一介書生,憑什麼跟我斗?
」這樣直接穿越式的貼標籤又現代總裁式放在90年以前真的不大適合。
有著一種失落感,也帶著一種期待。
看過前兩部《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這三部電影都有著相同的問題,超強卡司偶像劇,人物繁多過電影,以及歷史事實上都存在問題。
但是彩線串珠式的歷史事件敘述法對學生對群眾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歷史了解法,而且劇情和拍攝手法均很巧妙。
4點多看完《建軍大業》,和預期完全相同,對歷史事實失望,對電影拍攝手法和戰爭情景讚嘆。
總結來說,就是上面的意見。
《建軍大業》作為一部戰爭片是成功的,可是作為一部主旋律歷史片是存在巨大問題的。
打分也是如此:作為戰爭故事敘述片,我可以給9分,因為戰爭的效果和英雄信仰令人讚嘆。
可是這是一部歷史片,是一部主旋律歷史片,又是一部幾年不遇的獻給建軍90周年的賀禮愛國主義教育片,出現這麼多的歷史史實錯誤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准許的。
總的來說只能給到~3的位置。
那麼我主要來說說我對電影的一些失望,做些批評。
一,歷史感缺失。
一部充滿了各路「小鮮肉」,而沒有一位歷史時代考證專家(至少在影院清場看片尾沒有看到)的電影。
是缺少了歷史劇特有的歷史感。
什麼是歷史感?
一句歷史學界的名言給了最好的答案:「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時代來看,而不是用著現代人的視角現代人的歷史理論觀念來苛求過去的人。
比如說,明末清初三大儒我們以前一直指責他們遵循儒學的傳統,仍然恪守著儒家封建綱常倫理,沒有提出如同期歐洲的民主思想而無法動搖封建統治的基礎無法推動中國社會變革轉型。
可是放到當時的歷史時代來看,他們三人都參與反清復明運動,關心民間疾苦,重民富民,以民為本,而且提倡經世致用,為清朝「乾嘉學派」的優良學風提供了基礎。
這才是富有歷史感的解釋分析。
同樣,在拍攝電影時也要還原歷史時代,台詞要契合人物特點。
在預告中蔣介石的那句台詞真真的讓我出了戲:「毛澤東一介農民,朱德一介兵痞,周恩來一介書生,憑什麼跟我斗?
」這樣直接穿越式的貼標籤又現代總裁式放在90年以前真的不大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