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本片雖然由香港導演劉偉強指導,但在看不見的掌控下,所有鏡頭,題材選擇,人物角色描述等都承襲了前兩部的感覺,絲毫沒有任何改變。就像《建國》開頭著眼於雙十談判前的動盪,《建軍》也將矛盾衝突一開始就端了出來,讓4.12事件成為全片的引子。
接著,我們就看到了好多明星出場,朱亞文飾演的周恩來,張涵予飾演的杜月笙,劉燁飾演的毛澤東,霍建華飾演的老蔣,哪怕炮轟商務印書館後青幫派出的打手頭目,都是《暗黑者》中的二隊長。到這裡為止,我已經對全片有了不好的預感。要知道韓灝隊長和darker出現在同一場景中,這是多好的抓捕機會啊!
既然找來那麼多明星,黃建新等幕後推手肯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表現他們的機會。所以之後的情節推進中,我們看到了李易峰、關曉彤、馬天宇、包貝爾、周一圍、周冬雨等人紛紛登場。這些我都忍了。但是萬萬沒想到,我看到了《萬萬沒想到》的主創人員。
王大錘,子墨和小愛。對不起,我不是說他們一輩子只能負責搞笑,但是看著大錘坐在陳獨秀旁邊用他標誌性的口音發表講話時,我還是忍不住會笑。因為我總覺得他會在下一秒突然變身,讓瞿秋白突然鬼畜起來。還好子墨發言不多,還好小愛繃著勁兒,我就想問一句,為啥沒有我最愛的柯達。
三段式的故事手法。
影片故事主線分為三段式描述:準備搞事情。開始搞事情。受挫後連續不斷搞事情。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樣,在老蔣決心徹底幹掉自己之前,共產黨人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危機。於其受制於人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不如起義革命,以謀求自己的發展。所以一群志同道合者匯聚南昌,用真槍實彈完成了中共歷史上又一次浴血重生。哪怕之後兵分兩路被圍剿,被打散,被擊潰,但革命信念不死,革命熱情不滅。
劉偉強不虧是拍黑幫片的行家裡手。軍事政變和人事鬥爭在他手上都變得很具江湖氣。杜月笙談笑風生間幹掉汪壽華,周恩來幾句話讓自己虎口脫險,一面是工人糾察隊例行巡邏,另一面軍警和青幫流氓伺機而動,那種山雨欲來的態勢頗具壓迫性,但也僅限於此。
真正拍出水準的,是南昌起義一段。葉挺入城前陳鋒的機警,將影片節奏陡然間緊張了起來。會前賀龍、葉挺、劉伯承、周恩來等人的試探與磨合,在不同場景下層層推進。不同口音和行為風格,也表現出了革命黨人從不同到相同的漸進過程。為更好的豐滿作品,還讓廣東來的葉挺,揍了賀龍不講規矩的湖南部下。陳鋒恰好與對方是同鄉,大黃魚賄賂高官許諾,幾個鏡頭就豐富了劇情的完整性,又提升了主旋律的可看性。
南昌起義正式開始,全片的情緒被徹底帶動。葉挺,賀龍、朱德等軍隊的部署,整個南昌城國軍大員的控制,都有條不紊進行。陳光榮的原聲音樂也打破了前兩部過分濃重的主旋律色彩,將其作品中特有的懸念和緊張情緒服務於情節展開。火車站,城樓,省府衙門等重要場所的爭奪戰,雖不免有傳統紅色題材中扛旗吶喊和捨生取義的慢鏡頭,但也出現了偷襲,換班,步步為營的陣地蠶食等合理的戰術運用。
這一段中最精彩的當屬陳鋒、朱德、賀龍等幾個角色的表現。相比歐豪飾演的帥氣版葉挺,周一圍、黃志忠和王景春三位的表現可圈可點。
面對窮途末路的包圍,國民黨南昌部唯一清醒的指揮官陳鋒從緊張到崩潰,是由一連串的笑和無情的巴掌開始的,情緒的積蓄和爆發張力十足,困獸猶鬥的悲壯令人欽佩。
一席酒肉盛宴搞定國軍大員,黃志忠扮演的朱德頗具文士風範。面對外面的槍炮聲,突然開槍後面部波瀾,示意所有人必須留下,那種從容淡定真是大帥風度。
以往都是老好人形象示人的王景春,也演出來賀龍的匪氣和霸氣。眼神中的怒火以及殺傷力,絲毫不見曾經他以往角色中的小男人習氣。
印象中紅色主旋律電影,很少有這樣令人熱血沸騰的片段了。我們習慣了看著領導人揮斥方遒,在地圖上指點江山,然後一個俯拍之下只呈現出可有可無的一些炸點,龐大的人海戰術投入就這樣尷尬的收尾,太令人遺憾。對應的,是國民黨一瀉千里的潰敗,還會有兩個背黑鍋的被拖出去槍斃。
感謝劉偉強鏡頭下的南昌起義,感謝劉偉強將鏡頭對準了普通士兵,雖然仍舊有不足的地方,但總是有變化了,總是讓我們通過現代的拍攝手段感受到了那份舉義兵搞大事的緊張刺激和壯志豪情。
最後的三江口戰役,火力升級,頗為悲情。在革命鬥爭低潮時期能夠繼續堅持本就不易,更何況這是玩命的堅持,這是玩命之後都不知道會怎樣的執著。或許只有經歷過戰爭歲月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悲慟。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大銀幕前回顧歷史。
剪不斷的zz紅線。
知乎上很多人已經給本片糾錯了。陳賡、粟裕、林彪等人出場的鏡頭,或時間上有所更改,或場景情形上有所變化,這些不得不做的劇本改動,也讓我們看到了紅色題材改編的難度和壓力。莫說在,就是不在,也有領導在。
作為反派出場的國民黨這邊,汪精衛拿腔拿調說話,張作霖擺擺樣子,蔣介石乾脆淪為花木愛好者和情痴。臉譜化依舊,實在是無可奈何。
劉偉強臨陣磨槍,除了場景之外更多要遵照既定的方針。尤其是自建軍90周年大慶之際更是不得有絲毫馬虎,這也讓許多軍迷表示遺憾。歷史怎樣或許終究不會有一個定論,但是所有反抗強權暴力,為人民獻身的軍人都永垂不朽。
明知道看了會遺憾,但還是有人會去看,這或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畢竟那段崢嶸歲月太過激情滿懷,一群志同道合者豁出性命干大事的豪情,也深深影響著我們。事情做了未必會成,但不做肯定沒有結果。本期最後用中山先生的話收尾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接著,我們就看到了好多明星出場,朱亞文飾演的周恩來,張涵予飾演的杜月笙,劉燁飾演的毛澤東,霍建華飾演的老蔣,哪怕炮轟商務印書館後青幫派出的打手頭目,都是《暗黑者》中的二隊長。到這裡為止,我已經對全片有了不好的預感。要知道韓灝隊長和darker出現在同一場景中,這是多好的抓捕機會啊!
既然找來那麼多明星,黃建新等幕後推手肯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表現他們的機會。所以之後的情節推進中,我們看到了李易峰、關曉彤、馬天宇、包貝爾、周一圍、周冬雨等人紛紛登場。這些我都忍了。但是萬萬沒想到,我看到了《萬萬沒想到》的主創人員。
王大錘,子墨和小愛。對不起,我不是說他們一輩子只能負責搞笑,但是看著大錘坐在陳獨秀旁邊用他標誌性的口音發表講話時,我還是忍不住會笑。因為我總覺得他會在下一秒突然變身,讓瞿秋白突然鬼畜起來。還好子墨發言不多,還好小愛繃著勁兒,我就想問一句,為啥沒有我最愛的柯達。
三段式的故事手法。
影片故事主線分為三段式描述:準備搞事情。開始搞事情。受挫後連續不斷搞事情。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樣,在老蔣決心徹底幹掉自己之前,共產黨人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危機。於其受制於人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不如起義革命,以謀求自己的發展。所以一群志同道合者匯聚南昌,用真槍實彈完成了中共歷史上又一次浴血重生。哪怕之後兵分兩路被圍剿,被打散,被擊潰,但革命信念不死,革命熱情不滅。
劉偉強不虧是拍黑幫片的行家裡手。軍事政變和人事鬥爭在他手上都變得很具江湖氣。杜月笙談笑風生間幹掉汪壽華,周恩來幾句話讓自己虎口脫險,一面是工人糾察隊例行巡邏,另一面軍警和青幫流氓伺機而動,那種山雨欲來的態勢頗具壓迫性,但也僅限於此。
真正拍出水準的,是南昌起義一段。葉挺入城前陳鋒的機警,將影片節奏陡然間緊張了起來。會前賀龍、葉挺、劉伯承、周恩來等人的試探與磨合,在不同場景下層層推進。不同口音和行為風格,也表現出了革命黨人從不同到相同的漸進過程。為更好的豐滿作品,還讓廣東來的葉挺,揍了賀龍不講規矩的湖南部下。陳鋒恰好與對方是同鄉,大黃魚賄賂高官許諾,幾個鏡頭就豐富了劇情的完整性,又提升了主旋律的可看性。
南昌起義正式開始,全片的情緒被徹底帶動。葉挺,賀龍、朱德等軍隊的部署,整個南昌城國軍大員的控制,都有條不紊進行。陳光榮的原聲音樂也打破了前兩部過分濃重的主旋律色彩,將其作品中特有的懸念和緊張情緒服務於情節展開。火車站,城樓,省府衙門等重要場所的爭奪戰,雖不免有傳統紅色題材中扛旗吶喊和捨生取義的慢鏡頭,但也出現了偷襲,換班,步步為營的陣地蠶食等合理的戰術運用。
這一段中最精彩的當屬陳鋒、朱德、賀龍等幾個角色的表現。相比歐豪飾演的帥氣版葉挺,周一圍、黃志忠和王景春三位的表現可圈可點。
面對窮途末路的包圍,國民黨南昌部唯一清醒的指揮官陳鋒從緊張到崩潰,是由一連串的笑和無情的巴掌開始的,情緒的積蓄和爆發張力十足,困獸猶鬥的悲壯令人欽佩。
一席酒肉盛宴搞定國軍大員,黃志忠扮演的朱德頗具文士風範。面對外面的槍炮聲,突然開槍後面部波瀾,示意所有人必須留下,那種從容淡定真是大帥風度。
以往都是老好人形象示人的王景春,也演出來賀龍的匪氣和霸氣。眼神中的怒火以及殺傷力,絲毫不見曾經他以往角色中的小男人習氣。
印象中紅色主旋律電影,很少有這樣令人熱血沸騰的片段了。我們習慣了看著領導人揮斥方遒,在地圖上指點江山,然後一個俯拍之下只呈現出可有可無的一些炸點,龐大的人海戰術投入就這樣尷尬的收尾,太令人遺憾。對應的,是國民黨一瀉千里的潰敗,還會有兩個背黑鍋的被拖出去槍斃。
感謝劉偉強鏡頭下的南昌起義,感謝劉偉強將鏡頭對準了普通士兵,雖然仍舊有不足的地方,但總是有變化了,總是讓我們通過現代的拍攝手段感受到了那份舉義兵搞大事的緊張刺激和壯志豪情。
最後的三江口戰役,火力升級,頗為悲情。在革命鬥爭低潮時期能夠繼續堅持本就不易,更何況這是玩命的堅持,這是玩命之後都不知道會怎樣的執著。或許只有經歷過戰爭歲月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悲慟。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大銀幕前回顧歷史。
剪不斷的zz紅線。
知乎上很多人已經給本片糾錯了。陳賡、粟裕、林彪等人出場的鏡頭,或時間上有所更改,或場景情形上有所變化,這些不得不做的劇本改動,也讓我們看到了紅色題材改編的難度和壓力。莫說在,就是不在,也有領導在。
作為反派出場的國民黨這邊,汪精衛拿腔拿調說話,張作霖擺擺樣子,蔣介石乾脆淪為花木愛好者和情痴。臉譜化依舊,實在是無可奈何。
劉偉強臨陣磨槍,除了場景之外更多要遵照既定的方針。尤其是自建軍90周年大慶之際更是不得有絲毫馬虎,這也讓許多軍迷表示遺憾。歷史怎樣或許終究不會有一個定論,但是所有反抗強權暴力,為人民獻身的軍人都永垂不朽。
明知道看了會遺憾,但還是有人會去看,這或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畢竟那段崢嶸歲月太過激情滿懷,一群志同道合者豁出性命干大事的豪情,也深深影響著我們。事情做了未必會成,但不做肯定沒有結果。本期最後用中山先生的話收尾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