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17〕2號)、《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8〕98號)、《泰州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小學推行彈性放學的指導意見》(泰教基〔2014〕18號)精神,為做好我市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特制定本。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國家、省市相關文件部署要求,大力推進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不能按時接送學生的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實施原則
1.堅持自願性原則。面向客觀上有剛性需求的學生家庭,堅持學生自願、家長申請、班級確認、學校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課後服務優先保障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困難家庭子女。嚴禁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參加,嚴禁以任何方式拒絕有需求的學生參加。
2.堅持規範性原則。學校根據學生的需求、家長的需要、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放學後學生的活動。杜絕任何社會機構進校舉辦「特色班」「興趣班」,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設定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項目的課後服務,要堅持成本補償和非營利原則,待收費項目、標準經上級有關部門及市政府批准後實施。
3.堅持安全性原則。課後服務工作實行學校負責制,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管理,確保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要加強家長及學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家校無縫交接。
三、實施舉措
1.服務對象:正常放學後按時離校有困難的學生。
2.服務主體:課後服務主體為學校。由學校安排教師開展服務,也可由家校共同發展委員會組織家長義工(志願者)參與服務。
3.服務時間:學校每天在完成規定課時之後提供課後服務,原則上夏季至18:00,冬季至17:30。
4.服務內容:在課後服務期間,組織學生開展「強基固本」「自主閱讀」「興趣拓展」等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開拓視野、增強實踐。
四、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各學校要高度重視課後服務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結合本校實際研究制訂課後服務,並將其納入學校工作常規,認真組織實施。
2.建立健全制度。各學校要建立健全課後服務工作相關制度,細化課後服務工作流程,制定並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完善校外人員入校身份核查和登記制度。制定完善課後服務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流程。學校要與家長簽訂協議,約定雙方責任與權利,探索建立課後服務家校合作制度,確保課後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3.強化服務保障。各學校要教育引導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樹立教育工作者良好的社會形象。要動員教師積極參加課後服務,並將課後服務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同時,將是否參加課後服務作為教師評先評優、崗位晉升、職稱評定的重要條件。
4.營造良好氛圍。各學校要積極做好課後服務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成才觀念,爭取社會各方協同支持,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合力,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國家、省市相關文件部署要求,大力推進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不能按時接送學生的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實施原則
1.堅持自願性原則。面向客觀上有剛性需求的學生家庭,堅持學生自願、家長申請、班級確認、學校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課後服務優先保障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困難家庭子女。嚴禁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參加,嚴禁以任何方式拒絕有需求的學生參加。
2.堅持規範性原則。學校根據學生的需求、家長的需要、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放學後學生的活動。杜絕任何社會機構進校舉辦「特色班」「興趣班」,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設定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項目的課後服務,要堅持成本補償和非營利原則,待收費項目、標準經上級有關部門及市政府批准後實施。
3.堅持安全性原則。課後服務工作實行學校負責制,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管理,確保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要加強家長及學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家校無縫交接。
三、實施舉措
1.服務對象:正常放學後按時離校有困難的學生。
2.服務主體:課後服務主體為學校。由學校安排教師開展服務,也可由家校共同發展委員會組織家長義工(志願者)參與服務。
3.服務時間:學校每天在完成規定課時之後提供課後服務,原則上夏季至18:00,冬季至17:30。
4.服務內容:在課後服務期間,組織學生開展「強基固本」「自主閱讀」「興趣拓展」等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開拓視野、增強實踐。
四、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各學校要高度重視課後服務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結合本校實際研究制訂課後服務,並將其納入學校工作常規,認真組織實施。
2.建立健全制度。各學校要建立健全課後服務工作相關制度,細化課後服務工作流程,制定並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完善校外人員入校身份核查和登記制度。制定完善課後服務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流程。學校要與家長簽訂協議,約定雙方責任與權利,探索建立課後服務家校合作制度,確保課後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3.強化服務保障。各學校要教育引導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樹立教育工作者良好的社會形象。要動員教師積極參加課後服務,並將課後服務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同時,將是否參加課後服務作為教師評先評優、崗位晉升、職稱評定的重要條件。
4.營造良好氛圍。各學校要積極做好課後服務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成才觀念,爭取社會各方協同支持,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合力,確保工作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