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總書記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省市法治政府建設各項部署,按照推進依法行政,創建法治政府的總體目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多措並舉,狠抓落實,推進法治政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依法行政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各項工作法治化、規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進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任務落實(一)強化學習貫徹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升履職能力。一是抓「關鍵少數」。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率先垂範,結合「x、x」主題教育先後組織學習了《總書記在「x、x」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關於「x、x」論述摘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規定篇目,專題學習了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省市縣各項部署,提高履職能力。二是抓謀劃安排。制定印發了《x年x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明確了工作任務,夯實了工作責任,從學法對象、學法內容、學法方式等方面對學法提出具體要求。三是抓全員覆蓋。將憲法法律培訓學習列入縣委黨校年度幹部教育培訓必修課,每期幹部培訓至少安排x次法治專題學習。深化「法律六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組織開展法治進機關、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法治廣場建設和國家憲法日等法治宣傳活動。
(二)加強組織領導,專題研究部署。堅持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依法治縣、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統一起來,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一是健全組織機構。根據機構改革整體要求,組建了由縣委書記任主任、縣長任副主任的中共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夯實了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各方面,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二是強化統籌謀劃。縣委、縣政府先後多次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專題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解決存在問題。印發了《x縣x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分解落實法治政府建設x個方面x項重點任務,以此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落實。制定了《中共x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x年工作要點》等x個文件和相關制度,統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是強化責任落實。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多次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貫徹意見。各行政機關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四是強化督察考核。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範圍,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成立督導組,對全縣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開展全面督查,對存在問題,要求限期整改落實。
(三)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制定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相關文件、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x月底對民營企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開展規範涉企收費專項行動,及時修訂涉企收費目錄清單,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檢查,建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信息系統和涉企收費投訴舉報制度,杜絕亂收費行為發生。
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專項行動,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信用x」專欄,組織各鎮、各部門按照職能對外作出政務誠信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
開展規範中介服務專項行動,對市場中介組織實施監督管理,清理了x個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進一步規範中介服務事項。
開展優化便民服務專項行動,公布第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項x項,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開展促進政策落地落實專項行動,通過「進百企大走訪」活動,積極向企業宣傳各項利企便民措施特別是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促進政策有效落地和執行。
二、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職效能(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推行政府權力清單,促進政府履職。按照國務院、省市政府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相關要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結合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劃轉事項目錄,梳理完善「三級四同」目錄,對劃轉事項進行了調整。按照「權責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原則,依法向x個鎮委託(交辦)行政執法事項,鞏固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鎮級行政管理體制。完善公布「四辦」清單,x項事項中涉及「馬上辦」x項,「一次辦」x項,「網上辦」x項,「就近辦」x項。二是推行「一窗受理」。以市場准入和工程項目建設兩大領域為重點,對政務大廳窗口進行了重新調整,實現了「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服務模式,實現了讓群眾和企業「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三是加快線上「一網辦」和線下「只進一門」。完成了電子證照梳理,高頻事項梳理,移動端app梳理對接等工作,將平台功能向鎮級延伸,對全縣鎮級辦理的x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和環節進行梳理優化。推進政務服務網和各部門自建網上辦事系統使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現群眾辦事「一次認證、全網通行」,共梳理x個專網平台、x個縣級部門服務類app。四是完善「馬上辦、網上辦、就近半、一次辦」清單。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清單,x%以上事項一次辦結。
(二)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對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x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治機制,形成全過程監管。深入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按照中省市的要求,清理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避免對市場活動的過度干預。同時,對保留的證明事項逐步實行清單式管理,確保清單之外「無證明」。
(三)著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執行環境信息公開、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各項制度,全面實施《x省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x—x年)》,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開展揚塵污染治理、煤煙治理、工業污染源治理、秸稈露天焚燒治理等多項環境治理行動,推進監測網絡建設,做到全縣大氣環境監測體系全覆蓋。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快速反應能力明顯提高。河長製得到深入落實,城市內河污染治理有效開展。實施環境違法企業和信息公開情況「紅黃牌」制度,強化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為我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三、堅持服務大局,切實提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設質量(一)審查各類規範性文件,嚴把「制發」入口。嚴格按照《x省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紮實開展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全年共審核以縣政府或政府辦名義制發的規範性文件x件。
(二)加大備案審查力度,落實「備案」審查。已經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制定機關應當自規範性文件印發之日起x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同級人大備案,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
(三)強化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嚴格「清理」出口。對x年至x年x月底前出台的現行有效的規範性文件,涉及「放管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營商環境的到期規範性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共廢止x件、繼續執行x件並向社會公開,有效維護了國家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四、完善決策機制,健全政府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一)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縣政府決策制度,規範決策程序。嚴格執行國務院《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規定,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核、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凡涉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必須經縣長辦公會或縣政府常務會議集體討論決定。
(二)廣泛徵求意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事項實行公示、舉行聽證會。
對涉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堅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充分聽取和吸收代表、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廣泛徵詢意見。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全年開展各界參與的聽證會x場次。
(三)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制度的工作規則等制度,規範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工作。縣政府及各鎮各部門聘請了法律顧問,在重大決策、重大合同、重要協議的合法性審查中聽取法律顧問的意見和建議,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全年縣政府法律顧問共列席政府常務會議x次,出具法律意見書x份,參與化解信訪及突發事件等x場次,解答諮詢x余次,審核招商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出具律師建議書x份。
五、深化體制改革,持續提升執法水平(一)抓主體,依法清理公示全市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信息。結合機構改革,開展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清理工作,確定縣級行政執法主體x個,委託組織x個,全縣行政執法人員x人,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目錄均已在全省行政執法監督平台公示。
(二)抓制度,健全落實行政執法制度。我縣制定印發了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施方案,推動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落實,持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合理確定檢查比例和頻次,營造公開透明、規範有序、更加高效的法治環境。
(三)抓執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作為全省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縣,在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推行綜合執法,已完成摸底工作及人員擬定工作,待省市批准後實施此項改革工作。今年陸續開展農村秸稈禁燒、農業污染防治、河道非法開採、違建別墅清查整治、掃黃打非、食品藥品檢查等執法,加大關係人民群眾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
(四)抓聯動,建立銜接機制。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相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無縫銜接。縣法院通過行政審判、民商事審判、刑事審判「三大審判」,對審判中發現行政管理機關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向行政機關發出司法建議x份。建立行政審判和行政應訴聯絡工作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動機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信息互通和工作協作、建議落實反饋等制度,形成監督合力,促進個別行政機關切實糾正行政違法行為,為進一步提升我縣依法行政水平提供保障。
六、堅持多措並舉,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一)依法預防和化解風險。採取措施,依法預防和化解意識形態、金融、安全等領域的風險,縣法院成立了「防範金融風險法官工作室」,改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懲治危害食品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犯罪,依法懲治等犯罪行為。全年未發生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事故。
(二)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建立政府常務會議定期學法制度,加強重點對象學法用法,每年至少舉辦x次法治講座,今年對政府工作人員開展了「弘揚憲法精神,禮讚我的祖國」憲法知識考試x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結合深化「法律六進」,加強憲法等法律法規及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建設宣傳活動。全年共開展送法下鄉x余場次,法律進校園x余次,發放法律宣傳書籍和資料x萬餘份。
(三)注重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及時有效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組織各級調解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活動,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全面推行「陽光信訪」。引導群眾依法上訪,在法治框架內解決矛盾糾紛,全程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和完善交通肇事、醫療衛生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最大限度發揮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出台了縣政府與縣法院聯繫對接機制,縣司法局與縣法院建立訴前調解對接機制,提前介入化解糾紛,減輕當事人訴累和法院辦案壓力。
七、強化對行政權力制約監督,權力運行進一步規範(一)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聽取政協和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積極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x件。
(二)推進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一是進行案卷評查。對x個縣級行政執法部門開展了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共抽查了行政處罰案卷x件,對評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二是支持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公益訴訟機關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今年已發出建議x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x件。各行政機關重視檢察院的司法建議,認真整改落實。三是加大執法檢查。加大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成品油市場、散煤市場、農資打假等專項執法檢查,觸動人員x人次,下令改正通知書x份,取締無證照經營x戶。
(三)認真辦理行政複議應訴工作。規範行政複議案件受理、審理、結案等程序,提高辦案質量。
建立行政複議與行政訴訟互動聯動機制,提高案件辦理效果。今年,共接待覆議諮詢和複議當事人x餘人次,辦理行政複議案件x件,按時受理率、辦結率均達到x%。積極做好行政案件的舉證、答辯工作和出庭應訴,x年共辦理訴縣政府的行政訴訟案件x件,全部在法定時效內完成。
(四)完善糾錯問題機制。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糾正「四風」工作內容和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對「四風」問題突出、發生頂風違紀問題的單位或人員進行責任追究,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工作推進不平衡。鎮、部門之間存在法治建設的進展程度不同步、目標及任務落實效果差距大等問題。二是執法人員素質還需提高。三是人員能力不適應。司法機關和部門法制人員的數量、能力水平不能完全滿足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需要。
下一步,我縣將加大工作力度,尋找差距,彌補不足,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總書記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法治機構和專業人員隊伍,加強執法人員培訓,加快推進縣綜合執法機構機制改革,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強化督導檢查,下大力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努力推動我縣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水平。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任務落實(一)強化學習貫徹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升履職能力。一是抓「關鍵少數」。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率先垂範,結合「x、x」主題教育先後組織學習了《總書記在「x、x」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關於「x、x」論述摘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規定篇目,專題學習了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省市縣各項部署,提高履職能力。二是抓謀劃安排。制定印發了《x年x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明確了工作任務,夯實了工作責任,從學法對象、學法內容、學法方式等方面對學法提出具體要求。三是抓全員覆蓋。將憲法法律培訓學習列入縣委黨校年度幹部教育培訓必修課,每期幹部培訓至少安排x次法治專題學習。深化「法律六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組織開展法治進機關、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法治廣場建設和國家憲法日等法治宣傳活動。
(二)加強組織領導,專題研究部署。堅持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依法治縣、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統一起來,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一是健全組織機構。根據機構改革整體要求,組建了由縣委書記任主任、縣長任副主任的中共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夯實了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各方面,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二是強化統籌謀劃。縣委、縣政府先後多次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專題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解決存在問題。印發了《x縣x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分解落實法治政府建設x個方面x項重點任務,以此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落實。制定了《中共x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x年工作要點》等x個文件和相關制度,統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是強化責任落實。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多次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貫徹意見。各行政機關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四是強化督察考核。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範圍,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成立督導組,對全縣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開展全面督查,對存在問題,要求限期整改落實。
(三)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制定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相關文件、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x月底對民營企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開展規範涉企收費專項行動,及時修訂涉企收費目錄清單,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檢查,建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信息系統和涉企收費投訴舉報制度,杜絕亂收費行為發生。
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專項行動,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信用x」專欄,組織各鎮、各部門按照職能對外作出政務誠信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
開展規範中介服務專項行動,對市場中介組織實施監督管理,清理了x個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進一步規範中介服務事項。
開展優化便民服務專項行動,公布第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項x項,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開展促進政策落地落實專項行動,通過「進百企大走訪」活動,積極向企業宣傳各項利企便民措施特別是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促進政策有效落地和執行。
二、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職效能(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推行政府權力清單,促進政府履職。按照國務院、省市政府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相關要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結合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劃轉事項目錄,梳理完善「三級四同」目錄,對劃轉事項進行了調整。按照「權責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原則,依法向x個鎮委託(交辦)行政執法事項,鞏固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鎮級行政管理體制。完善公布「四辦」清單,x項事項中涉及「馬上辦」x項,「一次辦」x項,「網上辦」x項,「就近辦」x項。二是推行「一窗受理」。以市場准入和工程項目建設兩大領域為重點,對政務大廳窗口進行了重新調整,實現了「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服務模式,實現了讓群眾和企業「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三是加快線上「一網辦」和線下「只進一門」。完成了電子證照梳理,高頻事項梳理,移動端app梳理對接等工作,將平台功能向鎮級延伸,對全縣鎮級辦理的x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和環節進行梳理優化。推進政務服務網和各部門自建網上辦事系統使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現群眾辦事「一次認證、全網通行」,共梳理x個專網平台、x個縣級部門服務類app。四是完善「馬上辦、網上辦、就近半、一次辦」清單。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清單,x%以上事項一次辦結。
(二)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對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x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治機制,形成全過程監管。深入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按照中省市的要求,清理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避免對市場活動的過度干預。同時,對保留的證明事項逐步實行清單式管理,確保清單之外「無證明」。
(三)著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執行環境信息公開、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各項制度,全面實施《x省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x—x年)》,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開展揚塵污染治理、煤煙治理、工業污染源治理、秸稈露天焚燒治理等多項環境治理行動,推進監測網絡建設,做到全縣大氣環境監測體系全覆蓋。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快速反應能力明顯提高。河長製得到深入落實,城市內河污染治理有效開展。實施環境違法企業和信息公開情況「紅黃牌」制度,強化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為我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三、堅持服務大局,切實提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設質量(一)審查各類規範性文件,嚴把「制發」入口。嚴格按照《x省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紮實開展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全年共審核以縣政府或政府辦名義制發的規範性文件x件。
(二)加大備案審查力度,落實「備案」審查。已經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制定機關應當自規範性文件印發之日起x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同級人大備案,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
(三)強化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嚴格「清理」出口。對x年至x年x月底前出台的現行有效的規範性文件,涉及「放管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營商環境的到期規範性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共廢止x件、繼續執行x件並向社會公開,有效維護了國家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四、完善決策機制,健全政府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一)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縣政府決策制度,規範決策程序。嚴格執行國務院《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規定,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核、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凡涉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必須經縣長辦公會或縣政府常務會議集體討論決定。
(二)廣泛徵求意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事項實行公示、舉行聽證會。
對涉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堅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充分聽取和吸收代表、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廣泛徵詢意見。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全年開展各界參與的聽證會x場次。
(三)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制度的工作規則等制度,規範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工作。縣政府及各鎮各部門聘請了法律顧問,在重大決策、重大合同、重要協議的合法性審查中聽取法律顧問的意見和建議,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全年縣政府法律顧問共列席政府常務會議x次,出具法律意見書x份,參與化解信訪及突發事件等x場次,解答諮詢x余次,審核招商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出具律師建議書x份。
五、深化體制改革,持續提升執法水平(一)抓主體,依法清理公示全市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信息。結合機構改革,開展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清理工作,確定縣級行政執法主體x個,委託組織x個,全縣行政執法人員x人,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目錄均已在全省行政執法監督平台公示。
(二)抓制度,健全落實行政執法制度。我縣制定印發了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施方案,推動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落實,持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合理確定檢查比例和頻次,營造公開透明、規範有序、更加高效的法治環境。
(三)抓執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作為全省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縣,在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推行綜合執法,已完成摸底工作及人員擬定工作,待省市批准後實施此項改革工作。今年陸續開展農村秸稈禁燒、農業污染防治、河道非法開採、違建別墅清查整治、掃黃打非、食品藥品檢查等執法,加大關係人民群眾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
(四)抓聯動,建立銜接機制。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相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無縫銜接。縣法院通過行政審判、民商事審判、刑事審判「三大審判」,對審判中發現行政管理機關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向行政機關發出司法建議x份。建立行政審判和行政應訴聯絡工作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動機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信息互通和工作協作、建議落實反饋等制度,形成監督合力,促進個別行政機關切實糾正行政違法行為,為進一步提升我縣依法行政水平提供保障。
六、堅持多措並舉,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一)依法預防和化解風險。採取措施,依法預防和化解意識形態、金融、安全等領域的風險,縣法院成立了「防範金融風險法官工作室」,改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懲治危害食品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犯罪,依法懲治等犯罪行為。全年未發生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事故。
(二)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建立政府常務會議定期學法制度,加強重點對象學法用法,每年至少舉辦x次法治講座,今年對政府工作人員開展了「弘揚憲法精神,禮讚我的祖國」憲法知識考試x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結合深化「法律六進」,加強憲法等法律法規及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建設宣傳活動。全年共開展送法下鄉x余場次,法律進校園x余次,發放法律宣傳書籍和資料x萬餘份。
(三)注重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及時有效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組織各級調解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活動,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全面推行「陽光信訪」。引導群眾依法上訪,在法治框架內解決矛盾糾紛,全程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和完善交通肇事、醫療衛生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最大限度發揮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出台了縣政府與縣法院聯繫對接機制,縣司法局與縣法院建立訴前調解對接機制,提前介入化解糾紛,減輕當事人訴累和法院辦案壓力。
七、強化對行政權力制約監督,權力運行進一步規範(一)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聽取政協和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積極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x件。
(二)推進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一是進行案卷評查。對x個縣級行政執法部門開展了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共抽查了行政處罰案卷x件,對評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二是支持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公益訴訟機關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今年已發出建議x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x件。各行政機關重視檢察院的司法建議,認真整改落實。三是加大執法檢查。加大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成品油市場、散煤市場、農資打假等專項執法檢查,觸動人員x人次,下令改正通知書x份,取締無證照經營x戶。
(三)認真辦理行政複議應訴工作。規範行政複議案件受理、審理、結案等程序,提高辦案質量。
建立行政複議與行政訴訟互動聯動機制,提高案件辦理效果。今年,共接待覆議諮詢和複議當事人x餘人次,辦理行政複議案件x件,按時受理率、辦結率均達到x%。積極做好行政案件的舉證、答辯工作和出庭應訴,x年共辦理訴縣政府的行政訴訟案件x件,全部在法定時效內完成。
(四)完善糾錯問題機制。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糾正「四風」工作內容和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對「四風」問題突出、發生頂風違紀問題的單位或人員進行責任追究,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工作推進不平衡。鎮、部門之間存在法治建設的進展程度不同步、目標及任務落實效果差距大等問題。二是執法人員素質還需提高。三是人員能力不適應。司法機關和部門法制人員的數量、能力水平不能完全滿足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需要。
下一步,我縣將加大工作力度,尋找差距,彌補不足,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總書記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法治機構和專業人員隊伍,加強執法人員培訓,加快推進縣綜合執法機構機制改革,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強化督導檢查,下大力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努力推動我縣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