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新常態,也意味著新的挑戰,新的矛盾,新的問題。財富分配不均引起城鄉收入差距的拉大、社會資源的配置對農村影響、城鎮化的發展對農村帶來的衝擊等經濟層面使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有了滋生的土壤。加之歷史原因出現了民族遷徙,遷徙後,為了能在當地長期紮根生存,採取了抱團取暖,形成了宗族勢力。有的宗族勢力成為農村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又由於農村社會治理結構不合理,鄉鎮、村級基層政權由於權責不對等、人員素質、治理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同時由於法律宣傳不到位,宣傳方式落後,有的基層政權甚至「以惡治惡」、「以暴治暴」來達到維穩的目的,這種姑息養奸的做法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在多種原因綜合影響下,出現了農村黑惡勢力不斷壯大。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成因及提出對策:
一、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成因
(一)經濟結構失衡為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提供了滋生土壤。
1.財富分配不均,城鄉收入、貧富差距拉大造成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不斷上升。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財富的驟然聚集,由於初次分配機制不健全,二次分配財富的流向沒有均衡,城鄉收入、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出現了仇富仇官現象,延伸至農村,農村收入水平過低,加之對財富的過度追求,心理不平衡,很多農村人出現了向錢看,為了來錢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有的村成為了全國有名的「詐騙村」、「吸毒販毒村」、「傳銷村」、「 製造假幣村」、「賭博村」等等,嚴重危害社會和諧穩定。
2.城鄉社會資源配置不公,造成農村黑惡勢力犯罪的蔓延。一方面,農村教育資源投入少,造成農村整體教育水平落後,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在意識形態和判斷分析能力方面較弱,農村黑惡勢力比較容易「洗腦」。另一方面,各種農村社會資源爭奪變得更加激烈,不但農村黑惡勢力爭奪社會資源,也有的基層組織利用農村黑惡勢力爭奪山林土地水利所有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如在南方某鎮,一村民在有爭議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該村另一有黑惡勢力背景的村民認為該土地屬自己所有,便利用農村黑惡勢力清除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強行占有該土地。利用農村黑惡勢力背景插手農村社會資源分配,客觀上造成了農村黑惡勢力肆無忌憚發展壯大。
3.城鎮化不合理的發展,是造成農村黑惡勢力犯罪的重要誘因。過快的城鎮化,造成城中村、棚戶區、城郊區等問題,這類區域往往是農村黑惡勢力滋生的「溫床」,由於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失業率高、治安、衛生、服務等社會環境相對較差等原因,為攫取利益,造成不良青年聚集,從而滋生農村黑惡勢力。
(二)歷史文化客觀程度上對農村黑惡勢力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歷史上的民族遷徙形成的宗法意識和宗族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助長農村黑惡勢力。我國封建社會屬於傳統的農耕文化社會,主要以農業為主。由於中原文化的發展擴張、古時北方戰亂、自然災害和瘟疫等原因出現了民族遷徙,遷徙後,為了能在當地長期紮根生存,難以避免出現衝突,為了利益採取了抱團取暖,宗族意識逐步形成。而農村黑惡勢力也多半出自宗族勢力,有的屬於宗族勢力的一部分,在宗族衝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於古時兩村為爭奪土地資源發生群體性械鬥,死傷無數,造成今天有的南方省份甚至還存在相鄰兩村互不來往、互不通婚。有的村還每年舉行隆重盛大的節日,紀念在械鬥中死去的人或慶祝古代該村械鬥中取得了勝利。這種以宗法意識建立起來的農村黑惡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更大。
(三)社會治理觸角不靈敏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農村黑惡勢力的犯罪。
1.鄉鎮、村級基層政權權責不對等為農村黑惡勢力發展提供了「真空」地帶。鄉鎮基層政權由於人員少,壓力大,事務多,在面對農村黑惡勢力發展壯大時往往有心無力,有的只要不出現原則性群體性事件,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處理群體性事件時,還需要農村黑惡勢力參與,如某市某鎮一村民在外市把某鎮一村民打傷後逃回家中,外市某鎮村民迅速糾結100多人趕至某市某鎮村民家中企圖實施報復行動,由於兩鎮屬於兩市交界鎮,鄉鎮警力無法應對,該鎮黑惡勢力迅速糾集人員與外市村民對峙。基層政權權責不對等,助長了農村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
2.鄉鎮、村級基層政權人員素質、治理能力與水平不高為農村黑惡勢力發展提供「可趁之機」。由於鄉鎮人少事多的矛盾性結構,加上對鄉鎮、村一級基層政權監督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考核機制不健全、幹部管理不規範、監督力度弱化等問題,對幹部違法犯罪問題有的不能及時處理,甚至還護短,在治理時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治理模式。有的鄉鎮、村一級基層政權利用當地的村痞、流氓來完成各項工作。同時農村黑惡勢力新的犯罪模式考驗了鄉鎮、村一級基層政權的治理能力。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財富的增加,一些在外發展有成的所謂「鄉紳」、「鄉賢」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對象,並得到一定的政治待遇。這些所謂的「鄉紳」「鄉賢」以投資的名義,從事黑惡勢力犯罪,危害極大。
3.村民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淡薄成為農村黑惡勢力發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由於村民在生產活動中產生的矛盾糾紛往往不藉助於法律解決問題,心中也沒有法律觀念,而主要是通過內部解決或其他手段解決,比如通過家族、宗教勢力、行業潛規則、上訪等手段去解決化解矛盾。而另一方面來說,農村黑惡勢力在農村必然有自身的利益存在和利益訴求,才能維持其自身所謂的「價值」,農村黑惡勢力通過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從中賺取差價,造成了更多村民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黑惡勢力犯罪來獲得所謂有利於自身的利益,而把自己置於農村黑惡勢力的控制之下。
二、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對策
(一)經濟發展結構應更加趨向合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1.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一是加大宏觀層面的收入分配調節,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在財富的再次分配上,重點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收入,把真正困難群眾列為低保;建立科學合理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並嚴格執行。二是進一步建立科學的薪酬制度。建立與知識結構、能力相適應的財富分配機制,確保按勞分配落到實處,三是實施精準扶貧。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全部貧困人員脫貧,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脫貧、進一步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實施易地搬遷脫貧,著力加強教育脫貧。深入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健全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2.科學合理推進城鎮化發展,推進城鄉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和放開戶籍入戶門檻,讓村民更好進城落地發展,建立租售同權的教育機制,讓農民工的孩子都能夠享受租售同等的免費義務教育,而不是只上民辦或教學質量差的學校。實行就近上學和參加高考。在各項福利上實行租售同權,切實讓外地人變成真正的本地人。
(二)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的陣地。
在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村陣地時,要廣泛開展理論宣傳,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開展「三下鄉」活動、村級遠程教育站、開設廣播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不斷深化廣大農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夯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及經驗,進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內化為村民的思想意識和自覺行動。
(三)黨建促綜治,推進鄉村社會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首先,要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兩學一做」常態化,狠抓「三會一課」的教育工作,不能讓基層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走過場,流於形式,要利用「三會一課」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抓實、認真上好黨課,切實讓基層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其次,要深入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要深挖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不管牽涉到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從嚴從重從快打擊,要徹底剷除深耕在農村裡的「販毒村」「賣淫村」「詐騙村」,讓這些名詞徹底消失,要常抓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不鬆懈,公檢法各司其責,相互配合,共同應對農村黑惡勢力犯罪?
最後,要加強對農村法治教育。農村法治教育制度,實行誰執法,誰普法,建立普法評價、考核、處罰機制,讓普法不再流於形式。創新宣傳方式與模式,採用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製作具有時代特徵的網絡視頻和電影開展法治宣傳與教育,對條文實行簡單通俗有趣化宣傳等等,使能夠入村民心腦,使村民在遇到黑惡勢力犯罪時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作者系中國法學會會員、貴港市人民院。)。
一、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成因
(一)經濟結構失衡為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提供了滋生土壤。
1.財富分配不均,城鄉收入、貧富差距拉大造成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不斷上升。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財富的驟然聚集,由於初次分配機制不健全,二次分配財富的流向沒有均衡,城鄉收入、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出現了仇富仇官現象,延伸至農村,農村收入水平過低,加之對財富的過度追求,心理不平衡,很多農村人出現了向錢看,為了來錢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有的村成為了全國有名的「詐騙村」、「吸毒販毒村」、「傳銷村」、「 製造假幣村」、「賭博村」等等,嚴重危害社會和諧穩定。
2.城鄉社會資源配置不公,造成農村黑惡勢力犯罪的蔓延。一方面,農村教育資源投入少,造成農村整體教育水平落後,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在意識形態和判斷分析能力方面較弱,農村黑惡勢力比較容易「洗腦」。另一方面,各種農村社會資源爭奪變得更加激烈,不但農村黑惡勢力爭奪社會資源,也有的基層組織利用農村黑惡勢力爭奪山林土地水利所有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如在南方某鎮,一村民在有爭議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該村另一有黑惡勢力背景的村民認為該土地屬自己所有,便利用農村黑惡勢力清除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強行占有該土地。利用農村黑惡勢力背景插手農村社會資源分配,客觀上造成了農村黑惡勢力肆無忌憚發展壯大。
3.城鎮化不合理的發展,是造成農村黑惡勢力犯罪的重要誘因。過快的城鎮化,造成城中村、棚戶區、城郊區等問題,這類區域往往是農村黑惡勢力滋生的「溫床」,由於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失業率高、治安、衛生、服務等社會環境相對較差等原因,為攫取利益,造成不良青年聚集,從而滋生農村黑惡勢力。
(二)歷史文化客觀程度上對農村黑惡勢力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歷史上的民族遷徙形成的宗法意識和宗族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助長農村黑惡勢力。我國封建社會屬於傳統的農耕文化社會,主要以農業為主。由於中原文化的發展擴張、古時北方戰亂、自然災害和瘟疫等原因出現了民族遷徙,遷徙後,為了能在當地長期紮根生存,難以避免出現衝突,為了利益採取了抱團取暖,宗族意識逐步形成。而農村黑惡勢力也多半出自宗族勢力,有的屬於宗族勢力的一部分,在宗族衝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於古時兩村為爭奪土地資源發生群體性械鬥,死傷無數,造成今天有的南方省份甚至還存在相鄰兩村互不來往、互不通婚。有的村還每年舉行隆重盛大的節日,紀念在械鬥中死去的人或慶祝古代該村械鬥中取得了勝利。這種以宗法意識建立起來的農村黑惡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更大。
(三)社會治理觸角不靈敏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農村黑惡勢力的犯罪。
1.鄉鎮、村級基層政權權責不對等為農村黑惡勢力發展提供了「真空」地帶。鄉鎮基層政權由於人員少,壓力大,事務多,在面對農村黑惡勢力發展壯大時往往有心無力,有的只要不出現原則性群體性事件,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處理群體性事件時,還需要農村黑惡勢力參與,如某市某鎮一村民在外市把某鎮一村民打傷後逃回家中,外市某鎮村民迅速糾結100多人趕至某市某鎮村民家中企圖實施報復行動,由於兩鎮屬於兩市交界鎮,鄉鎮警力無法應對,該鎮黑惡勢力迅速糾集人員與外市村民對峙。基層政權權責不對等,助長了農村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
2.鄉鎮、村級基層政權人員素質、治理能力與水平不高為農村黑惡勢力發展提供「可趁之機」。由於鄉鎮人少事多的矛盾性結構,加上對鄉鎮、村一級基層政權監督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考核機制不健全、幹部管理不規範、監督力度弱化等問題,對幹部違法犯罪問題有的不能及時處理,甚至還護短,在治理時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治理模式。有的鄉鎮、村一級基層政權利用當地的村痞、流氓來完成各項工作。同時農村黑惡勢力新的犯罪模式考驗了鄉鎮、村一級基層政權的治理能力。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財富的增加,一些在外發展有成的所謂「鄉紳」、「鄉賢」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對象,並得到一定的政治待遇。這些所謂的「鄉紳」「鄉賢」以投資的名義,從事黑惡勢力犯罪,危害極大。
3.村民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淡薄成為農村黑惡勢力發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由於村民在生產活動中產生的矛盾糾紛往往不藉助於法律解決問題,心中也沒有法律觀念,而主要是通過內部解決或其他手段解決,比如通過家族、宗教勢力、行業潛規則、上訪等手段去解決化解矛盾。而另一方面來說,農村黑惡勢力在農村必然有自身的利益存在和利益訴求,才能維持其自身所謂的「價值」,農村黑惡勢力通過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從中賺取差價,造成了更多村民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黑惡勢力犯罪來獲得所謂有利於自身的利益,而把自己置於農村黑惡勢力的控制之下。
二、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對策
(一)經濟發展結構應更加趨向合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1.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一是加大宏觀層面的收入分配調節,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在財富的再次分配上,重點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收入,把真正困難群眾列為低保;建立科學合理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並嚴格執行。二是進一步建立科學的薪酬制度。建立與知識結構、能力相適應的財富分配機制,確保按勞分配落到實處,三是實施精準扶貧。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全部貧困人員脫貧,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脫貧、進一步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實施易地搬遷脫貧,著力加強教育脫貧。深入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健全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2.科學合理推進城鎮化發展,推進城鄉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和放開戶籍入戶門檻,讓村民更好進城落地發展,建立租售同權的教育機制,讓農民工的孩子都能夠享受租售同等的免費義務教育,而不是只上民辦或教學質量差的學校。實行就近上學和參加高考。在各項福利上實行租售同權,切實讓外地人變成真正的本地人。
(二)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的陣地。
在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村陣地時,要廣泛開展理論宣傳,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開展「三下鄉」活動、村級遠程教育站、開設廣播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不斷深化廣大農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夯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及經驗,進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內化為村民的思想意識和自覺行動。
(三)黨建促綜治,推進鄉村社會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首先,要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兩學一做」常態化,狠抓「三會一課」的教育工作,不能讓基層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走過場,流於形式,要利用「三會一課」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抓實、認真上好黨課,切實讓基層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其次,要深入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要深挖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不管牽涉到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從嚴從重從快打擊,要徹底剷除深耕在農村裡的「販毒村」「賣淫村」「詐騙村」,讓這些名詞徹底消失,要常抓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不鬆懈,公檢法各司其責,相互配合,共同應對農村黑惡勢力犯罪?
最後,要加強對農村法治教育。農村法治教育制度,實行誰執法,誰普法,建立普法評價、考核、處罰機制,讓普法不再流於形式。創新宣傳方式與模式,採用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製作具有時代特徵的網絡視頻和電影開展法治宣傳與教育,對條文實行簡單通俗有趣化宣傳等等,使能夠入村民心腦,使村民在遇到黑惡勢力犯罪時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作者系中國法學會會員、貴港市人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