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不僅創立了深刻豐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且創立了與之相適應的語言表達風格,他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蘊含於簡潔明快的講話、談話中,使理論以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徑傳播開去,為億萬人民所接受。
在這裡,我們選取鄧小平幾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著名觀點,請省委黨校教授、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張星煒加以點評,讓我們再次領悟鄧小平理論給我們提供的智慧之源。
「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出處1962年7月7日,鄧小平在接見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全體同志時提出的著名觀點。最早見諸文獻的是《鄧小平文選》第一卷《怎樣恢復農業生產》一文中。
背景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面臨嚴重困難、廣大農民群眾遭受饑荒之苦。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一些農村放鬆了對農業生產的控制,實行包產到戶。然而,包產到戶很快受到批判,認為其必然導致兩極分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1962年7月7日,鄧小平在接見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全體同志時提出:「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農民能夠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多搞點糧食,把經濟作物恢復起來。」鄧小平認為,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看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就採用哪種形式」。他還借用一句四川諺語說明自己的觀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點評在經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挫折以後,鄧小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引導中國擺脫困境、謀求發展的思路,即:擺脫困境、謀求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狀況的方面和環節。哪種生產形式能夠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力,就採用哪種生產形式,並且要使這種生產形式在理論上、制度上合理合法起來。二三十年後,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也是用這一基本思路來指導中國改革和發展生產力的。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出處1985年3月7日,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作了講話後,又即席講話的要點之一。收錄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一文中。
背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消除了人們的「恐富」和怕「冒尖」心理,有力地促進了城鄉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投資熱情的高漲,激發了各階層人們勤勞致富的熱情和市場經濟的競爭與效率意識,大大推動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進程。
點評這一導向性的大政策,克服了過去在分配政策上主張「大體平均」所導致的共同貧窮的消極後果,推動了我國分配製度的改革,是共同富裕的基礎。鄧小平在大力倡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大政策的同時,也強調指出,要始終不忘共同富裕的目標。鄧小平這一思想,既強調了在政策上承認個人收入分配差別存在的合理性,又強調了要防止個人收入分配差別過分懸殊而引起兩極分化、分配不公,強調了效率原則和公平原則的有機統一。
「我們的方針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步,看一步」
出處1985年3月28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自由民主黨副總裁二階堂進時的談話中所講。最初的談話,在「走一步,看一步」之後有「摸著石頭過河」一句。
背景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在一個經濟落後、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大國要進行「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的經濟轉向全面開放的經濟,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點評「摸著石頭過河」,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就是「實踐論」。為了搞好改革開放這個大試驗,既要膽子大,又要步子穩。所謂膽子大,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搞下去,不喪失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所謂步子穩,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及時總結經驗,犯了錯誤及時發現,及時改正,繼續前進。按照小平同志的這個思想辦事,我們就一定能夠大膽而又穩妥地將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發展才是硬道理」
出處1992年初,鄧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簡稱「南方講話」)中提出的著名論斷。
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嚴峻考驗。許多同志思想上產生了混亂,糾纏於諸如姓「社」姓「資」的問題爭論中。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講話中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了判斷政策恰當與否的一個關鍵性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利於發展。這個論斷撥雲見日,把人們的思想認識引上了正確軌道。
點評發展,是貫穿鄧小平理論的一條紅線。「發展才是硬道理」有兩層含義:一是少做無謂的爭論,要多做實事;二是告訴我們只有發展了才能解決一切問題。鄧小平對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許多重要的論述,這些光輝思想和科學論斷,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指明了方向。(摘自《四川日報》)。
在這裡,我們選取鄧小平幾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著名觀點,請省委黨校教授、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張星煒加以點評,讓我們再次領悟鄧小平理論給我們提供的智慧之源。
「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出處1962年7月7日,鄧小平在接見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全體同志時提出的著名觀點。最早見諸文獻的是《鄧小平文選》第一卷《怎樣恢復農業生產》一文中。
背景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面臨嚴重困難、廣大農民群眾遭受饑荒之苦。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一些農村放鬆了對農業生產的控制,實行包產到戶。然而,包產到戶很快受到批判,認為其必然導致兩極分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1962年7月7日,鄧小平在接見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全體同志時提出:「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農民能夠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多搞點糧食,把經濟作物恢復起來。」鄧小平認為,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看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就採用哪種形式」。他還借用一句四川諺語說明自己的觀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點評在經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挫折以後,鄧小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引導中國擺脫困境、謀求發展的思路,即:擺脫困境、謀求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狀況的方面和環節。哪種生產形式能夠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力,就採用哪種生產形式,並且要使這種生產形式在理論上、制度上合理合法起來。二三十年後,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也是用這一基本思路來指導中國改革和發展生產力的。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出處1985年3月7日,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作了講話後,又即席講話的要點之一。收錄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一文中。
背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消除了人們的「恐富」和怕「冒尖」心理,有力地促進了城鄉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投資熱情的高漲,激發了各階層人們勤勞致富的熱情和市場經濟的競爭與效率意識,大大推動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進程。
點評這一導向性的大政策,克服了過去在分配政策上主張「大體平均」所導致的共同貧窮的消極後果,推動了我國分配製度的改革,是共同富裕的基礎。鄧小平在大力倡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大政策的同時,也強調指出,要始終不忘共同富裕的目標。鄧小平這一思想,既強調了在政策上承認個人收入分配差別存在的合理性,又強調了要防止個人收入分配差別過分懸殊而引起兩極分化、分配不公,強調了效率原則和公平原則的有機統一。
「我們的方針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步,看一步」
出處1985年3月28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自由民主黨副總裁二階堂進時的談話中所講。最初的談話,在「走一步,看一步」之後有「摸著石頭過河」一句。
背景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在一個經濟落後、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大國要進行「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的經濟轉向全面開放的經濟,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點評「摸著石頭過河」,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就是「實踐論」。為了搞好改革開放這個大試驗,既要膽子大,又要步子穩。所謂膽子大,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搞下去,不喪失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所謂步子穩,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及時總結經驗,犯了錯誤及時發現,及時改正,繼續前進。按照小平同志的這個思想辦事,我們就一定能夠大膽而又穩妥地將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發展才是硬道理」
出處1992年初,鄧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簡稱「南方講話」)中提出的著名論斷。
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嚴峻考驗。許多同志思想上產生了混亂,糾纏於諸如姓「社」姓「資」的問題爭論中。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講話中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了判斷政策恰當與否的一個關鍵性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利於發展。這個論斷撥雲見日,把人們的思想認識引上了正確軌道。
點評發展,是貫穿鄧小平理論的一條紅線。「發展才是硬道理」有兩層含義:一是少做無謂的爭論,要多做實事;二是告訴我們只有發展了才能解決一切問題。鄧小平對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許多重要的論述,這些光輝思想和科學論斷,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指明了方向。(摘自《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