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黨員幹部應當時刻保持一顆對黨的忠誠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
(一)堅守政治方向不偏航。
習近平總書記講述過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感人故事:「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飯,卻先問向南走還是向北走。」向北就是執行中央政治局《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的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取得甘肅南部,創建川陝甘蘇區根據地。向南就是執行偽中央政權、紅軍總政委張國燾的錯誤路線。「南」與「北」的不同,代表的是政治路線的不同。這個事例深刻闡明「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如果在政治方向上出現偏離,就不可避免地會犯顛覆性錯誤。」。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是凝聚全黨同志全國人民朝一個目標方向前進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歷史告訴我們,處在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由於沒有形成成熟的領導核心,導致事業幾經挫折,甚至面臨失敗的危險。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僅憑西柏坡發出的408份電報,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是因為全黨都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指令和毛主席指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因為有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們頂住了國際風雲變幻、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巨大衝擊,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戴,確保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這對更好地凝聚9100多萬黨員、14億人民的力量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人的正確政治方向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這一政治方向,既有原則性要求,又有明確具體的內涵;既體現了遠大理想,又立足現階段實際,是引導全黨齊心協力往前走、不斷創造新輝煌的「指南針」、「定盤星」?
俗話說:「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作為共產黨員,就是要經常抬頭看路,不斷校正方向,避免走錯路、南轅北轍,避免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就是要牢固樹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追求,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就是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在崗位上、落實在行動上,對標對表、修正航向,讓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任務越辦越好,讓便民利民的惠民政策越辦越多,確保移民管理局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時刻警惕政治風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保持憂患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深刻體現,是優秀黨員幹部的戰略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時刻牢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中國共產黨生於憂患、成長於憂患、壯大於憂患,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在所有風險中,政治風險居於突出位置,但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政治風險絕不限於政治領域,而是來自於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方方面面。新形勢下,我國面臨複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作為守衛在國門一線的移民警官,應該多關心了解國內國際大局,準確把握複雜嚴峻、變幻莫測的國內外環境,認清本質、積極應對。當前,國際環境正由「相對平穩」轉向「複雜多變」,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增多,逆全球化興起、「單邊主義」盛行、軍事衝突不斷、民粹主義抬頭、顏色革命猖獗,世界發展和各國發展陷入停滯、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就我國周邊形勢來看,xxx。從國內形勢看,xxx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共產黨員,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要進一步增強全球意識、大局意識,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用敏銳的政治鑑別力,識破「陰謀詭計」。同時,我們也要警惕身邊的「政治風險」,要對一切偏離「兩個維護」的錯誤言行堅決說「不」,敢於同「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作堅決的鬥爭,對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堅決抵制,在大風大浪中提高鬥爭本領,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
(三)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和解決問題。
古人云,「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政治過硬,正是黨員幹部必須先立起來的「大者」。看一名黨員幹部的素質和能力,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穩、靠得住。講素質,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質;講能力,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少數領導幹部奉行明哲保身的為官之道,寧可無功、但求無過,凡事先想自己,處處考慮後路,對問題寧可繞著走,害怕問題、掩蓋問題、壓制問題,其根源上就是政治能力不足。對共產黨人來說,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站位的高度、政治敏感的銳度。毛澤東同志曾經把馬克思主義比喻成望遠鏡和顯微鏡,望遠鏡是要我們看清方向,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迷失價值,解決「應然世界」的理性問題;顯微鏡要我們腳踏實地,不要看不清腳下而好高騖遠,解決「實然世界」的現實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解決問題是對時代的回應,也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回顧歷史,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廣大領導幹部都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為人民謀幸福,在攻克各項難題中錘鍊黨性,提升能力,彰顯擔當。「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共產黨員敏於發現問題,敢於觸碰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是對能力素質的挑戰,提高政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中持續學習、鍛鍊,應當加強政治歷練,在鬥爭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不斷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作為共產黨員,我們不要搞鴕鳥戰術、掩耳盜鈴,不要避重就輕、文過飾非,應努力學習並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各類矛盾,把從政治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沒有脫離業務的政治,也沒有脫離政治的業務」,我們既要政治能力素質過硬,也要業務本領高強。「邊境無小事,事事通中央」,我們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就是要煉就「火眼金睛」,御「敵」於國門之外,擒「賊」於三尺驗證台前,確保「不該進的一個進不來,不該出的一個出不去」;就是要克服「本領恐慌」,積蓄力量,提升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就是要增強邊檢工作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加固加厚管控防線,切實做好口岸反恐「防回流」工作,確保國門一線通關順暢、安全無虞。
(一)堅守政治方向不偏航。
習近平總書記講述過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感人故事:「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飯,卻先問向南走還是向北走。」向北就是執行中央政治局《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的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取得甘肅南部,創建川陝甘蘇區根據地。向南就是執行偽中央政權、紅軍總政委張國燾的錯誤路線。「南」與「北」的不同,代表的是政治路線的不同。這個事例深刻闡明「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如果在政治方向上出現偏離,就不可避免地會犯顛覆性錯誤。」。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是凝聚全黨同志全國人民朝一個目標方向前進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歷史告訴我們,處在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由於沒有形成成熟的領導核心,導致事業幾經挫折,甚至面臨失敗的危險。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僅憑西柏坡發出的408份電報,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是因為全黨都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指令和毛主席指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因為有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們頂住了國際風雲變幻、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巨大衝擊,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戴,確保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這對更好地凝聚9100多萬黨員、14億人民的力量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人的正確政治方向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這一政治方向,既有原則性要求,又有明確具體的內涵;既體現了遠大理想,又立足現階段實際,是引導全黨齊心協力往前走、不斷創造新輝煌的「指南針」、「定盤星」?
俗話說:「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作為共產黨員,就是要經常抬頭看路,不斷校正方向,避免走錯路、南轅北轍,避免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就是要牢固樹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追求,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就是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在崗位上、落實在行動上,對標對表、修正航向,讓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任務越辦越好,讓便民利民的惠民政策越辦越多,確保移民管理局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時刻警惕政治風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保持憂患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深刻體現,是優秀黨員幹部的戰略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時刻牢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中國共產黨生於憂患、成長於憂患、壯大於憂患,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在所有風險中,政治風險居於突出位置,但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政治風險絕不限於政治領域,而是來自於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方方面面。新形勢下,我國面臨複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作為守衛在國門一線的移民警官,應該多關心了解國內國際大局,準確把握複雜嚴峻、變幻莫測的國內外環境,認清本質、積極應對。當前,國際環境正由「相對平穩」轉向「複雜多變」,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增多,逆全球化興起、「單邊主義」盛行、軍事衝突不斷、民粹主義抬頭、顏色革命猖獗,世界發展和各國發展陷入停滯、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就我國周邊形勢來看,xxx。從國內形勢看,xxx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共產黨員,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要進一步增強全球意識、大局意識,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用敏銳的政治鑑別力,識破「陰謀詭計」。同時,我們也要警惕身邊的「政治風險」,要對一切偏離「兩個維護」的錯誤言行堅決說「不」,敢於同「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作堅決的鬥爭,對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堅決抵制,在大風大浪中提高鬥爭本領,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
(三)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和解決問題。
古人云,「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政治過硬,正是黨員幹部必須先立起來的「大者」。看一名黨員幹部的素質和能力,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穩、靠得住。講素質,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質;講能力,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少數領導幹部奉行明哲保身的為官之道,寧可無功、但求無過,凡事先想自己,處處考慮後路,對問題寧可繞著走,害怕問題、掩蓋問題、壓制問題,其根源上就是政治能力不足。對共產黨人來說,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站位的高度、政治敏感的銳度。毛澤東同志曾經把馬克思主義比喻成望遠鏡和顯微鏡,望遠鏡是要我們看清方向,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迷失價值,解決「應然世界」的理性問題;顯微鏡要我們腳踏實地,不要看不清腳下而好高騖遠,解決「實然世界」的現實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解決問題是對時代的回應,也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回顧歷史,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廣大領導幹部都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為人民謀幸福,在攻克各項難題中錘鍊黨性,提升能力,彰顯擔當。「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共產黨員敏於發現問題,敢於觸碰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是對能力素質的挑戰,提高政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中持續學習、鍛鍊,應當加強政治歷練,在鬥爭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不斷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作為共產黨員,我們不要搞鴕鳥戰術、掩耳盜鈴,不要避重就輕、文過飾非,應努力學習並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各類矛盾,把從政治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沒有脫離業務的政治,也沒有脫離政治的業務」,我們既要政治能力素質過硬,也要業務本領高強。「邊境無小事,事事通中央」,我們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就是要煉就「火眼金睛」,御「敵」於國門之外,擒「賊」於三尺驗證台前,確保「不該進的一個進不來,不該出的一個出不去」;就是要克服「本領恐慌」,積蓄力量,提升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就是要增強邊檢工作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加固加厚管控防線,切實做好口岸反恐「防回流」工作,確保國門一線通關順暢、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