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宋詩時,偶爾讀到宋初三任宰相呂蒙正一則軼事。呂蒙正為宰相時,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明著稱。有人稱有一價值不菲的寶鏡,說此鏡能照二百里,欲獻給呂蒙正以求引薦。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不過碟子那麼大,哪裡用得著能照二百里地的鏡子照呢?這寶鏡在你看來是寶,而我是以廉為寶」。此後,沒人敢向他請託送禮。讀後,我不但佩服呂蒙正風趣的拒賄智慧,更敬仰他為官清正廉潔的品格。
古人尚能做到身居高位而拒腐不染,而我們少數領導幹部卻無法克制自己的貪念,經受不住錢權名色的糖衣炮彈的誘惑,在和平時期打了敗仗沉淪墜落,成為革命隊伍中的蛀蟲和人民群眾的公敵。《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書中就列舉了近年來因腐敗落馬的9名領導幹部,雖然他們的從政經歷和腐敗形式各異,便無一例外都是讓貪慾之心掌控了自己。試看他們之中有貪圖虛名而公權私用的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秦玉海,有貪圖金錢而肆無忌憚貪污公款的中國畜牧業協會原秘書長沈廣,有貪圖奢靡生活而大肆斂財的xx省原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敏,還有貪圖美色而為情枉法的安徽省阜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家坤。他們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是腐敗分子,反而他們曾經有的是「立志奮鬥」的優秀青年幹部,有的是勤政廉潔的明星幹部,有的還是業務精湛的先進典型,但從一名領導幹部走向違法犯罪,他們的墜落軌跡不得不令人警醒。
「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從政為官,一旦種下貪慾的種子,並任其在思想深處紮根散枝且不加修剪制縛,就如決堤的洪水一瀉千里遺患無窮。貪慾雖然一種毒性很強的腐蝕劑,也並非難以克制和約束。只要注重個人思想修養,在工作中養就一身正氣、為人處事保持錚錚骨氣和對待邪惡堅守無畏硬氣,完全可以煉就百腐不侵的金剛不壞之身,拒腐蝕於門外,防蛻變於未然。
慎微。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際。試看《警示錄》的9名典型案例的腐敗歷程,往往都是從不經意間的小貪小利開始,由小漸進的過程。江蘇省徐州市政協原主席張引的腐敗是由收受下屬單位1.8萬元「獎金」開始,福建省建陽市國稅局原局長吳波的墜落是從接受某公司老闆的1台電視機開始。就是這些區區萬餘元的小小「糖衣子彈」打開腐敗分子閘門,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讓他們最終走上了不歸路。這些腐敗案例警示我們,任何一名黨員幹部在拒腐防變上都要謹小慎微,都應該牢記並做到「勿以廉小而不為,勿以腐小而為之」。
擇友。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交友對從政為官影響很大,《警示錄》中許多官員走上貪腐之路就是因為交友不慎,他們的「朋友圈」往往成了「腐敗圈」。劉鐵男驕氣十足,下屬單位負責人想見其彙報工作都非常之難,但他商界的民企老闆則隨時可以與他「禮」上往來。王敏醉心迷戀「商人圈」的奢靡生活,經常與商人們出入豪華酒店吃喝玩樂。被他們視為貼心「朋友」的人,其實是些心懷叵測、居心不良,一心拉攏腐蝕手握實權者,最終把他們拖入腐敗泥潭不能自拔。「與善人游,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如果領導幹部無論身處何種職位都能擇善交友,多結識正直友善的朋友,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即使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政績,至少也能獨善其身不會誤入歧途。
安貧。甘蔗沒有兩頭甜。作為一名公職人員,身為黨的領導幹部,黨的性質、宗旨和自身職務使命決定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黨為黨,在公為公,不能存在私心雜念,妄想又從政為官,又想「發大財」。《警示錄》案例中的腐敗分子在位時個個自詡對黨忠誠,一面大談廉潔奉公,一面丟棄黨性原則大肆斂財,做著發財榮華夢,最終夢醒時分鋃鐺入獄陷身囹圄。「儉以廉為本,奢為貪之源」,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身為黨員幹部就要安貧樂道,做到「心為民所想、權為民所用」。
一個人面對各種誘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廉潔與腐敗的差別,在於能否克制自己的私心慾念,經得起考驗。《警示錄》中9名幹部墜落深淵走向自我毀滅,充分印證了這樣一條道理。從政為官,必須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學會管理和制約自己的私慾,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面對選擇才不會迷茫,面對誘惑才不會動搖,經得起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始終保持信仰不移、追求不變、本色不改。
古人尚能做到身居高位而拒腐不染,而我們少數領導幹部卻無法克制自己的貪念,經受不住錢權名色的糖衣炮彈的誘惑,在和平時期打了敗仗沉淪墜落,成為革命隊伍中的蛀蟲和人民群眾的公敵。《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書中就列舉了近年來因腐敗落馬的9名領導幹部,雖然他們的從政經歷和腐敗形式各異,便無一例外都是讓貪慾之心掌控了自己。試看他們之中有貪圖虛名而公權私用的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秦玉海,有貪圖金錢而肆無忌憚貪污公款的中國畜牧業協會原秘書長沈廣,有貪圖奢靡生活而大肆斂財的xx省原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敏,還有貪圖美色而為情枉法的安徽省阜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家坤。他們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是腐敗分子,反而他們曾經有的是「立志奮鬥」的優秀青年幹部,有的是勤政廉潔的明星幹部,有的還是業務精湛的先進典型,但從一名領導幹部走向違法犯罪,他們的墜落軌跡不得不令人警醒。
「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從政為官,一旦種下貪慾的種子,並任其在思想深處紮根散枝且不加修剪制縛,就如決堤的洪水一瀉千里遺患無窮。貪慾雖然一種毒性很強的腐蝕劑,也並非難以克制和約束。只要注重個人思想修養,在工作中養就一身正氣、為人處事保持錚錚骨氣和對待邪惡堅守無畏硬氣,完全可以煉就百腐不侵的金剛不壞之身,拒腐蝕於門外,防蛻變於未然。
慎微。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際。試看《警示錄》的9名典型案例的腐敗歷程,往往都是從不經意間的小貪小利開始,由小漸進的過程。江蘇省徐州市政協原主席張引的腐敗是由收受下屬單位1.8萬元「獎金」開始,福建省建陽市國稅局原局長吳波的墜落是從接受某公司老闆的1台電視機開始。就是這些區區萬餘元的小小「糖衣子彈」打開腐敗分子閘門,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讓他們最終走上了不歸路。這些腐敗案例警示我們,任何一名黨員幹部在拒腐防變上都要謹小慎微,都應該牢記並做到「勿以廉小而不為,勿以腐小而為之」。
擇友。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交友對從政為官影響很大,《警示錄》中許多官員走上貪腐之路就是因為交友不慎,他們的「朋友圈」往往成了「腐敗圈」。劉鐵男驕氣十足,下屬單位負責人想見其彙報工作都非常之難,但他商界的民企老闆則隨時可以與他「禮」上往來。王敏醉心迷戀「商人圈」的奢靡生活,經常與商人們出入豪華酒店吃喝玩樂。被他們視為貼心「朋友」的人,其實是些心懷叵測、居心不良,一心拉攏腐蝕手握實權者,最終把他們拖入腐敗泥潭不能自拔。「與善人游,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如果領導幹部無論身處何種職位都能擇善交友,多結識正直友善的朋友,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即使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政績,至少也能獨善其身不會誤入歧途。
安貧。甘蔗沒有兩頭甜。作為一名公職人員,身為黨的領導幹部,黨的性質、宗旨和自身職務使命決定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黨為黨,在公為公,不能存在私心雜念,妄想又從政為官,又想「發大財」。《警示錄》案例中的腐敗分子在位時個個自詡對黨忠誠,一面大談廉潔奉公,一面丟棄黨性原則大肆斂財,做著發財榮華夢,最終夢醒時分鋃鐺入獄陷身囹圄。「儉以廉為本,奢為貪之源」,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身為黨員幹部就要安貧樂道,做到「心為民所想、權為民所用」。
一個人面對各種誘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廉潔與腐敗的差別,在於能否克制自己的私心慾念,經得起考驗。《警示錄》中9名幹部墜落深淵走向自我毀滅,充分印證了這樣一條道理。從政為官,必須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學會管理和制約自己的私慾,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面對選擇才不會迷茫,面對誘惑才不會動搖,經得起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始終保持信仰不移、追求不變、本色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