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同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隨著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的出現,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提上了日程。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得到了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成立於1919年3月)的幫助。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它起到了在全國範圍內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的作用。10月,北京共產黨組織成立,李大釗為書記。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先後建立起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在歐洲和日本,中國留學生和僑民中的先進分子也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所進行的活動,有力地促進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及其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使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基本上具備了。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是: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廣州的陳獨秀派遣,也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會議。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大會討論了實際,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夠為中國革命指明前進的方向。正是這個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雖然這時它的力量還很弱小,但它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是: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廣州的陳獨秀派遣,也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會議。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大會討論了實際,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夠為中國革命指明前進的方向。正是這個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雖然這時它的力量還很弱小,但它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