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關於「中國道路」的一系列論述,進一步指明了當代中國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自信。
道路決定命運。中國道路帶來中國自信,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道路奮進。
「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半年多來,我們見證了許多變化,說明中央是在動真格的!」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說。
7個多月前,呂章申為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講解,並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道路,帶來中國自信——在這條道路上,近年來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受住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害帶來的嚴峻考驗;十年間,構築起一些西方國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網;不到20年里就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超過70%的貢獻;連續30多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是走在這條道路上,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內蒙古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孫傑說,中國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科學社會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國家行政學院書記陳寶生說,只有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這條道路必須珍惜,堅信中華民族一定會日漸強大。」《復興之路》展覽網上留言簿上,一名參觀者的留言意味深長。
發展才能自強。面臨新形勢新挑戰,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牢牢把握主題主線。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深圳蓮花山公園,鄧小平銅像巍然聳立。人們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第一次出京考察,就來到了這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一系列論述,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從133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取消下放,到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向全國推進步伐,再到加快棚戶區改革,半年多來,一些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相互協同、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巨成說,在利益主體多元、思想觀念多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多變的情況下,深化改革不僅需要智慧和理性,更需要勇氣和擔當。
「改革目前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加突出市場化的取向。」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
改革只有進行時,開放也沒有完成時。
從第一次和歐洲國家建成自由貿易協定,到批准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和多個國家提升夥伴關係,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中國努力打造經濟「升級版」。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已成「中國道路」當務之急。
專家指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明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重點任務,推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綠色發展。這些不斷明確的方針政策,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奠定了基礎。
「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發展方式也將得到根本性改變,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中國將發展成為世界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成為綠色發展創新國、引領國和貢獻國,邁向共同富裕型小康社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說。
夢想之旅,從來不是一路坦途,堅定不移沿著中國道路前進,復興夢想可期,夢想成真可待。
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離地球表面約300公里的天宮一號上,中國第一位太空女教師王亞平為6000萬學子演示了一堂生動的物理實驗課。
神舟飛天,光耀寰宇。「神舟十號」一飛沖天的背後,是成千上萬人數十年如一日的艱苦拼搏。
「積跬步以至千里」,這是「航天夢」得以成真的根基,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半年多來,人們看到了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範帶來的作風改變和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決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關於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到半年後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門會議,聽取中央「八項規定」貫徹執行情況彙報,討論研究加強作風建設的措施和制度,再到「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倡廉步伐加快,各級黨組織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系列舉措表明,在黨的建設方面,中央決心要紮實推進,一步一個腳印。」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表示,相信中央對作風建設提出的要求,會逐漸轉變為更完善的黨風建設制度體系。
從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近20次提到「人民」、10多次談到「責任」,到探訪愛滋病患者、看望計程車司機和清潔工,訪問農戶家庭,中央領導人認真體察民情和深入調查國情的作風給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6月18日,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樸實的語言,閃爍著群眾路線的智慧;堅定的宣示,傳遞著人民至上的情懷。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人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堅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關於「中國道路」的一系列論述,進一步指明了當代中國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自信。
道路決定命運。中國道路帶來中國自信,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道路奮進。
「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半年多來,我們見證了許多變化,說明中央是在動真格的!」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說。
7個多月前,呂章申為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講解,並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道路,帶來中國自信——在這條道路上,近年來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受住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害帶來的嚴峻考驗;十年間,構築起一些西方國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網;不到20年里就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超過70%的貢獻;連續30多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是走在這條道路上,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內蒙古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孫傑說,中國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科學社會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國家行政學院書記陳寶生說,只有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這條道路必須珍惜,堅信中華民族一定會日漸強大。」《復興之路》展覽網上留言簿上,一名參觀者的留言意味深長。
發展才能自強。面臨新形勢新挑戰,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牢牢把握主題主線。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深圳蓮花山公園,鄧小平銅像巍然聳立。人們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第一次出京考察,就來到了這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一系列論述,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從133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取消下放,到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向全國推進步伐,再到加快棚戶區改革,半年多來,一些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相互協同、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巨成說,在利益主體多元、思想觀念多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多變的情況下,深化改革不僅需要智慧和理性,更需要勇氣和擔當。
「改革目前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加突出市場化的取向。」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
改革只有進行時,開放也沒有完成時。
從第一次和歐洲國家建成自由貿易協定,到批准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和多個國家提升夥伴關係,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中國努力打造經濟「升級版」。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已成「中國道路」當務之急。
專家指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明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重點任務,推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綠色發展。這些不斷明確的方針政策,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奠定了基礎。
「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發展方式也將得到根本性改變,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中國將發展成為世界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成為綠色發展創新國、引領國和貢獻國,邁向共同富裕型小康社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說。
夢想之旅,從來不是一路坦途,堅定不移沿著中國道路前進,復興夢想可期,夢想成真可待。
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離地球表面約300公里的天宮一號上,中國第一位太空女教師王亞平為6000萬學子演示了一堂生動的物理實驗課。
神舟飛天,光耀寰宇。「神舟十號」一飛沖天的背後,是成千上萬人數十年如一日的艱苦拼搏。
「積跬步以至千里」,這是「航天夢」得以成真的根基,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半年多來,人們看到了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範帶來的作風改變和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決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關於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到半年後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門會議,聽取中央「八項規定」貫徹執行情況彙報,討論研究加強作風建設的措施和制度,再到「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倡廉步伐加快,各級黨組織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系列舉措表明,在黨的建設方面,中央決心要紮實推進,一步一個腳印。」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表示,相信中央對作風建設提出的要求,會逐漸轉變為更完善的黨風建設制度體系。
從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近20次提到「人民」、10多次談到「責任」,到探訪愛滋病患者、看望計程車司機和清潔工,訪問農戶家庭,中央領導人認真體察民情和深入調查國情的作風給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6月18日,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樸實的語言,閃爍著群眾路線的智慧;堅定的宣示,傳遞著人民至上的情懷。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人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堅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