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出現了錯版紙幣詐騙的犯罪團伙,專瞄準老人下手,70多歲的張先生就不幸中招,用5萬元養老錢換了張「5角錯版人民幣」。專門「瞄準」老年人實施詐騙的騙局屢見不鮮,可是總有人上當,可見這天下真沒有免費的午餐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群騙子的行為是否已經構成了詐騙罪。
一、罪名介紹。
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是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中的重要罪名之一。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
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二、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於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刑法已於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
最後,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後,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三、量刑標準。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四、案情分析。
在本案中,詐騙團伙以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為目的,用假冒的錯版五角人民幣騙取了張先生5萬元人民幣,其行為已經構成了刑法中詐騙罪,應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罪名介紹。
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是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中的重要罪名之一。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
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二、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於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刑法已於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
最後,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後,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三、量刑標準。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四、案情分析。
在本案中,詐騙團伙以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為目的,用假冒的錯版五角人民幣騙取了張先生5萬元人民幣,其行為已經構成了刑法中詐騙罪,應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