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五千年,祖先遺留下來的不成文規定或規則多之又多。文字有限,不可能一一敘述,這裡主要說我村老人逝世的事:
一,「紅事要叫,白事要到」。紅事——即嫁娶、生日、滿月喜事得主人登門邀請。
白事——即老人逝去,周年祭奠有關人員得不請自到。
二,「紅事放炮,白事戴孝」。幾千年來各地風俗基本一樣。
三,「喪車行主道,百車避輔道」。當然還有的懂禮貌老司機,會車時三聲鳴號,以示逝者為大,三聲哀悼或三鞠躬之意。
四,「老人彌留,村人探望」。老人要離世前,正常關係下,基本每個家都會有老者前去探望告別。
五,「逝者安葬,村人自發送埋添土」。這件事我村一直沿用,啟喪時提前兩小時敲銅鑼告知,村裡男人自發扛銑出發。年紀輕點的進屋抬棺,到了墓地安置壽棺放入墓堂。隨後七、八十人一起鏟土成冢,人太多時老年人在外圍抽煙指揮。
六,埋墓飯。凡村人送埋添土者早上回來,都到逝者門前吃飯,一般都是粉湯(也叫豆腐湯)配蒸饅頭,自盛白吃,不登桌入席。孝子們提前分別跪在各主要路口磕頭,以防人們不去他家用餐心裡虧欠。眾人吃畢各自回家,中午主人不再管飯。
這也是不成文的鄉規民約,或叫風俗習慣。它具有無聲的預先性和約束性,從而形成了自覺性。
一,「紅事要叫,白事要到」。紅事——即嫁娶、生日、滿月喜事得主人登門邀請。
白事——即老人逝去,周年祭奠有關人員得不請自到。
二,「紅事放炮,白事戴孝」。幾千年來各地風俗基本一樣。
三,「喪車行主道,百車避輔道」。當然還有的懂禮貌老司機,會車時三聲鳴號,以示逝者為大,三聲哀悼或三鞠躬之意。
四,「老人彌留,村人探望」。老人要離世前,正常關係下,基本每個家都會有老者前去探望告別。
五,「逝者安葬,村人自發送埋添土」。這件事我村一直沿用,啟喪時提前兩小時敲銅鑼告知,村裡男人自發扛銑出發。年紀輕點的進屋抬棺,到了墓地安置壽棺放入墓堂。隨後七、八十人一起鏟土成冢,人太多時老年人在外圍抽煙指揮。
六,埋墓飯。凡村人送埋添土者早上回來,都到逝者門前吃飯,一般都是粉湯(也叫豆腐湯)配蒸饅頭,自盛白吃,不登桌入席。孝子們提前分別跪在各主要路口磕頭,以防人們不去他家用餐心裡虧欠。眾人吃畢各自回家,中午主人不再管飯。
這也是不成文的鄉規民約,或叫風俗習慣。它具有無聲的預先性和約束性,從而形成了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