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校12年後,不斷有學生為爭取讀書機會湧向這裡。有女孩背著包站在校門外,懇求來這讀書,許久不肯離去,張桂梅年年遇到這樣的女孩。也有外市來求學的,學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元錢,囑咐對方,沒錢再找她要。
張麗(化名)初中時,父母離婚,被判給父親。但父親長期酗酒,常常責罵她。她獨自一人住進鎮上120元一間的出租屋中,房費由改嫁的母親支付。
初中畢業,她想著去打暑假工,家裡再湊些錢就能讀書。但母親堅決不讓她讀,說家裡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績未達到女高分數線,最後的機會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輟學,去年暑假,她壯著膽,拿著貧困證明、獨生子女證明、父母離婚證來到女高門口,申請一個讀書機會,辦公室老師收下她的材料。沒想到,幾天後,她的媽媽接到女高的電話,女兒被女高錄取了。媽媽說孩子走了「狗屎運」。
學校不僅送張麗一張高中入場券,也為她支付了生活費,免除她經濟上的擔憂。
不過,像張麗一樣因交不起學費而來到女高的越來越少。2019年,華坪女高一本上線率40.67%,排名麗江市第一。今年,學校成績依然可喜。159人參加高考,一本線以上70人,本科線以上150人。
但今年9人未上本科線的高考成績讓張桂梅不太滿意,她覺得,今年受疫情影響,山裡的孩子與城市孩子進一步拉開差距。
上網課在大山里很不便,風一刮,信號就沒了。她讓老師和各級村委會聯繫,讓家中沒有網絡的學生去村委會上課,並給沒有手機的學生買了手機。
張桂梅希望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心愿也沒能實現。
學校最缺的仍是資金。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由縣財政負擔,工資水平低。華坪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胥國華告訴記者,華坪女高最初按18個教學班、900人辦學規模設計,但因資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00到160人。
除了教師工資,學校水電費、學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學校負擔,每當賬戶剩下100萬元,張桂梅就進入新一輪的憂心,她要繼續為錢奔走。
名氣能為學校帶來錢。張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國聚焦在2008年,新聞聯播報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汶川地震來了。第二次時,媒體宣傳她,片子還沒播,魯甸地震來了。
這一次,趕上了疫情。她以為又沒了音訊,自己卻突然火了。
社會各界的捐款讓張桂梅暫時免於為錢發愁。但代價是每日數不清的媒體約訪和陌生人的問候電話,有人請她去給幹部講道德課,有報紙請她跟全國優秀教師寫幾句話。以前沒錢看病,如今,她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被醫生關注,有人給她開中藥,有人對她問診。
她對每位到訪者客氣。多家媒體到來前,她特地去醫院打了一針,以免中途倒下。今年,她坐在椅子上接受視頻採訪,身後有縣長和一名醫生保駕護航。
這位強勢的校長逐漸發現,自己能做的越來越有限。對於這所學校的未來,她多數時候表示樂觀,覺得學校名氣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會管。
以前,有潔癖的她不喜歡別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體愈發虛弱,要靠別人攙扶。半生教書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蕩蕩的校園,她終於可以停下來一會,想想自己的事,以後養老怎麼辦,但找不到一個可傾訴之人?
脆弱的時刻很短暫,很快,她又以健談精幹的形象面對每一個到訪者。她說,只要她能動,女高就不會倒。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朗讀]
張桂梅在她收養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不少孩子由於父母缺乏文化,從小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家庭也無法擺脫貧困。這使張桂梅悟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要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因此,她一直十分關注偏遠貧困山區女童教育問題。她認為,偏遠貧困地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的落後,而教育的落後又集中體現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為提高偏遠貧困山區人口素質,改變貧困面貌的關鍵。基於這樣想法,幾年來,她致力於興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並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張桂梅不止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央人民廣播網演播室,她接受了9歲小記者吳梓曼採訪。小記者向她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魔法瓶,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張桂梅飽含深情地說:「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讓山裡的孩子都有書讀,夢想山裡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十七大報告提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句話,張桂梅激動不已。她說:「國家提出這樣的教育發展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裡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我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山裡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高中階段的教育。」?
作為黨代表出席黨的十七大歸來以後,張桂梅一邊忙著深入機關、學校、企業宣講十七大精神,一邊為興辦貧困女子高中、新建「兒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給全縣的企業老總宣講十七大精神時,張桂梅用自己親歷十七大的感受和一樁樁具體的事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老總們。一位煤礦老闆激動地說:「面對奉獻兩個字,我自愧不如。什麼是奉獻?在張老師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闆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張桂梅,幫助她把愛的奉獻延伸下去?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張桂梅一直為之呼籲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在十七大上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她苦苦追求的興辦貧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10月31日,麗江市已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決定啟動貧困女子高中建項目。現在,張桂梅的計劃是面向麗江市的華坪、永勝、寧蒗、玉龍4個縣的偏遠山區招收4個班200名貧困女生,並於2008年3月,先招初三預備班,9月正式就讀高中。
與此同時,長期借用華坪縣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即將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家。華坪縣已落實3畝土地,並由縣政府安排100萬元,中海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100萬元新建「兒童之家」。目前,這個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據悉,新的「兒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後,張桂梅收養兒童的規模可以擴大到100人。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兒童分享到她的母愛。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張桂梅不止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央人民廣播網演播室,她接受了9歲小記者吳梓曼採訪。小記者向她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魔法瓶,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張桂梅飽含深情地說:「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讓山裡的孩子都有書讀,夢想山裡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十七大報告提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句話,張桂梅激動不已。她說:「國家提出這樣的教育發展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裡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我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山裡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高中階段的教育。」?
作為黨代表出席黨的十七大歸來以後,張桂梅一邊忙著深入機關、學校、企業宣講十七大精神,一邊為興辦貧困女子高中、新建「兒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給全縣的企業老總宣講十七大精神時,張桂梅用自己親歷十七大的感受和一樁樁具體的事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老總們。一位煤礦老闆激動地說:「面對奉獻兩個字,我自愧不如。什麼是奉獻?在張老師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闆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張桂梅,幫助她把愛的奉獻延伸下去?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張桂梅一直為之呼籲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在十七大上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她苦苦追求的興辦貧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10月31日,麗江市已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決定啟動貧困女子高中建項目。現在,張桂梅的計劃是面向麗江市的華坪、永勝、寧蒗、玉龍4個縣的偏遠山區招收4個班200名貧困女生,並於2008年3月,先招初三預備班,9月正式就讀高中。
與此同時,長期借用華坪縣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即將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家。華坪縣已落實3畝土地,並由縣政府安排100萬元,中海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100萬元新建「兒童之家」。目前,這個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據悉,新的「兒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後,張桂梅收養兒童的規模可以擴大到100人。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兒童分享到她的母愛。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日前,電影《一秒鐘》全國公映,掀起觀影熱浪。影片以三個平凡的小人物因膠片電影產生的糾葛為切入點,以村民們為了看上一場電影而熱心幫忙、無怨無悔協作讓電影成功放映為落腳點,講述了一群人對電影獻上的一封「情書」。回看當下,脫貧攻堅即將勝利收官,這部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脫貧「大片」中,是由扶貧幹部的無數個「一秒鐘」組成。
表現決心的「一秒鐘」,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向全國的莊嚴承諾。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脫貧攻堅戰的號角自此吹響,浩浩蕩蕩的脫貧大片拉開序幕。2018年,脫貧攻堅狠抓力度、廣度、深度和精準度,三年行動有了良好開局;2019年,脫貧攻堅實抓「難啃的硬骨頭」,攻堅克難,努力解決突出問題;今年,保障民生穩定就業,確保扶貧路上不落一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是簡短的一秒鐘,更是體現大國擔當的一秒鐘。
踐行初心的「一秒鐘」,是下派第一書記走村入戶的聲聲詢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在黨內要開展的主題教育。下派的第一書記們帶著任務,一改傳統「格子間」「會議室」的主題教育形式,在貧困村融合著脫貧攻堅的「踐行初心」。由於部分村落地處偏僻,村民連片集中貧困,故稱作貧困村。每個貧困村會有一名第一書記作為幫扶力量,而這些第一書記多數是不清楚本村情況的,想要改變貧困現狀,首先要了解村情民情,第一書記們夏天挽起褲腳,烈日炎炎下敲響村民的門,入戶詢問,調查記錄;冬天裹上棉衣,黑燈瞎火下再次入戶,確認家庭成員情況,有無人員動態增減。下派第一書記走村入戶陣陣敲門聲,是踐行初心、勇擔使命的一秒鐘。
奉獻愛心的「一秒鐘」,是農技巡迴小組田間地頭的口耳相傳。貧困村之所以貧困,缺乏內生動力如支撐產業、集體經濟是主因。為改善部分貧困村現狀,國家為他們配備了農技巡迴小組。「捧起一抔黃土,播下一粒種子」,看上去只是順承關係的短暫過程,卻蘊含了農技巡迴小組春夏秋冬的調查研究、充分試錯,從荒涼的土地到光亮的「碩果纍纍」,田間地頭,農機巡迴小組傳達的「可持續」種植方法,是簡短的一秒鐘,更是充滿愛心的一秒鐘。
脫貧攻堅這部大片,短不過「一秒鐘」,雖然我們倒排工期,追求著速度,但是由無數個感人至深的「一秒鐘」組成;長不過「一輩子」,因為我們即將告別貧困,因為我們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表現決心的「一秒鐘」,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向全國的莊嚴承諾。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脫貧攻堅戰的號角自此吹響,浩浩蕩蕩的脫貧大片拉開序幕。2018年,脫貧攻堅狠抓力度、廣度、深度和精準度,三年行動有了良好開局;2019年,脫貧攻堅實抓「難啃的硬骨頭」,攻堅克難,努力解決突出問題;今年,保障民生穩定就業,確保扶貧路上不落一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是簡短的一秒鐘,更是體現大國擔當的一秒鐘。
踐行初心的「一秒鐘」,是下派第一書記走村入戶的聲聲詢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在黨內要開展的主題教育。下派的第一書記們帶著任務,一改傳統「格子間」「會議室」的主題教育形式,在貧困村融合著脫貧攻堅的「踐行初心」。由於部分村落地處偏僻,村民連片集中貧困,故稱作貧困村。每個貧困村會有一名第一書記作為幫扶力量,而這些第一書記多數是不清楚本村情況的,想要改變貧困現狀,首先要了解村情民情,第一書記們夏天挽起褲腳,烈日炎炎下敲響村民的門,入戶詢問,調查記錄;冬天裹上棉衣,黑燈瞎火下再次入戶,確認家庭成員情況,有無人員動態增減。下派第一書記走村入戶陣陣敲門聲,是踐行初心、勇擔使命的一秒鐘。
奉獻愛心的「一秒鐘」,是農技巡迴小組田間地頭的口耳相傳。貧困村之所以貧困,缺乏內生動力如支撐產業、集體經濟是主因。為改善部分貧困村現狀,國家為他們配備了農技巡迴小組。「捧起一抔黃土,播下一粒種子」,看上去只是順承關係的短暫過程,卻蘊含了農技巡迴小組春夏秋冬的調查研究、充分試錯,從荒涼的土地到光亮的「碩果纍纍」,田間地頭,農機巡迴小組傳達的「可持續」種植方法,是簡短的一秒鐘,更是充滿愛心的一秒鐘。
脫貧攻堅這部大片,短不過「一秒鐘」,雖然我們倒排工期,追求著速度,但是由無數個感人至深的「一秒鐘」組成;長不過「一輩子」,因為我們即將告別貧困,因為我們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她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2019年10月,雲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號召全省黨員向她學習。(人民網)。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李世全,男,原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10月24日在檢查安保點檢查督導時,突發疾病,倒在了工作現場,搶救無效,光榮犧牲,終年52歲。
11月27日上午,市局組織全體民警觀看先進事跡報告會,我從李世全生前四名同志戰友的彙報中看到了到一個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英雄形象。
30年來,不管他在哪一個崗位,他總是心細如絲、勇於拼搏。他工作認真負責,白天在外檢查督導,晚上回辦公室繼續處理公務,廣交會、奧運會、春運和各項安保活動中,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餓了就吃方便麵沖飢,所有重大工作,一件都不落下。他擔任市公安局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期間,先後20多次、每次往返近千公里去當地看望村民、指導當地扶貧工作,向他們傳遞中央精準扶貧的心意、帶去走向富裕的希望,幫助137戶貧困戶實現脫貧。他敢於挑戰,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體系,他立足創新和改革,為警隊解決實際問題,樹立廣州公安名片。他生活簡樸醇厚,住單位發的房子,開十幾年的二手車,父親臥病在床還要接濟弟妹,儘管困難諸多,但李世全從未利用職權在政策之外為家人謀一點好處,總想著對別人好,卻總是不記得善待自己。
作為一名初入公安的「新人」,我會以李世全同志作為榜樣,學習他忠誠無畏、勇敢擔當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創新實幹、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風,為建設「平安汕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1月27日上午,市局組織全體民警觀看先進事跡報告會,我從李世全生前四名同志戰友的彙報中看到了到一個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英雄形象。
30年來,不管他在哪一個崗位,他總是心細如絲、勇於拼搏。他工作認真負責,白天在外檢查督導,晚上回辦公室繼續處理公務,廣交會、奧運會、春運和各項安保活動中,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餓了就吃方便麵沖飢,所有重大工作,一件都不落下。他擔任市公安局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期間,先後20多次、每次往返近千公里去當地看望村民、指導當地扶貧工作,向他們傳遞中央精準扶貧的心意、帶去走向富裕的希望,幫助137戶貧困戶實現脫貧。他敢於挑戰,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體系,他立足創新和改革,為警隊解決實際問題,樹立廣州公安名片。他生活簡樸醇厚,住單位發的房子,開十幾年的二手車,父親臥病在床還要接濟弟妹,儘管困難諸多,但李世全從未利用職權在政策之外為家人謀一點好處,總想著對別人好,卻總是不記得善待自己。
作為一名初入公安的「新人」,我會以李世全同志作為榜樣,學習他忠誠無畏、勇敢擔當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創新實幹、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風,為建設「平安汕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