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著很多困境,農民不再重視傳統文化: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傳播不良風氣賭博,侵犯天價禮金等惡習……現實鄉村不能安頓農民的靈魂,也不能安頓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繼續傳統文化,保護綠水青山,激發鄉村文明的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要開展文化活動。只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礎文化活動,才能真正活躍鄉村文化,點燃火災。目前,農村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無聊是回鄉青年的笑話,一部分農村文化生活無法跟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的千家萬戶摩擦麻聲時,實際上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提供更多可放置的空間,無論是傳統的廟會節日活動,都可以鼓勵苗歌、社會火災等多種文化活動,還是各鄉鎮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
振興鄉村文化需要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可和參與顯著不同。目前,許多農村老年文化活動很受歡迎,但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許多80後、90後不願留在農村,不僅城市收入高,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也很有魅力。如何對不同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迫切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做大鍋飯,只有分清不同的群體,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將優秀的文化內化在農民心中,引導他們的行為和實踐。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鄉村振興心得體會[朗讀]
我參加了市黨校組織的「鄉村振興戰略」培訓會。本次培訓會分為兩個內容,鄉村振興專題培訓課程及現場教學考察。蘭德培訓中心為這次培訓作了精心準備,結合鄉村振興主題,貴州省委黨校羅副校長做了「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主題教學,講述鄉村振興之「新」與「興」,羅校長圍繞為什麼要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新」和「興」以及精準脫貧的「塘約經驗」案例三部分內容展開講解?
通過考察學習,我深刻感受到貴州省「三變」改革適應了當前發展的大趨勢,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效益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為我們貧困縣創造了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鮮活經驗。
一路走來,在貴州看得最多、感觸最多的就是鄉村。貴州農村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態好,到處是青山綠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路、村部、學校、衛生所建設標準都比較高。農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數改建成了樓房,特別是湄潭縣對全縣民居進行了統一的風格設計,保留了傳統的民居特點。「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牆、穿斗枋」七大元素合為一體,白牆灰瓦的民居鑲嵌在黔北的青山綠水之間,好像一幅幅山水畫,美不勝收!除了硬體設施的提升,貴州通過「三變」,把農民的土地通過合作社集中起來,發展經濟作物和旅遊等產業,尤其是茶葉、花卉、獼猴桃、野刺梨等產業發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條依託產業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通過考察學習,我深刻感受到貴州省「三變」改革適應了當前發展的大趨勢,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效益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為我們貧困縣創造了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鮮活經驗。
一路走來,在貴州看得最多、感觸最多的就是鄉村。貴州農村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態好,到處是青山綠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路、村部、學校、衛生所建設標準都比較高。農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數改建成了樓房,特別是湄潭縣對全縣民居進行了統一的風格設計,保留了傳統的民居特點。「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牆、穿斗枋」七大元素合為一體,白牆灰瓦的民居鑲嵌在黔北的青山綠水之間,好像一幅幅山水畫,美不勝收!除了硬體設施的提升,貴州通過「三變」,把農民的土地通過合作社集中起來,發展經濟作物和旅遊等產業,尤其是茶葉、花卉、獼猴桃、野刺梨等產業發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條依託產業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2019年12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玉溪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到浙江省台州市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習培訓考察。通過全程參加沙灘村、白鷺灣村等13個點的現場教學,並認真聆聽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台州市農業農村局張光根處長的精彩授課,讓我對台州市鄉村振興之路有了直觀的見聞和切身的感受,既學到了科學系統的理論知識,又領悟了可借鑑、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徑。結合台州市鄉村振興經驗及我市鄉村振興工作實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產業是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農民才能富裕。離開產業的支撐,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離開發展的保障,振興鄉村就是一句空話。綜觀台州市後岸村、下葉村等發展振興經驗,鄉村美、農民富都有其堅實的產業支撐,後岸村、下葉村發揮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優勢,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體驗項目,使遊客獲得參與感和滿足感。同時,引導農戶做大工藝品加工和農產品加工,通過舌尖上的記憶留住遊客的心,推動了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在給遊客帶來獨特旅遊體驗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人均僅擁有0.75畝耕地的玉溪農業,必須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優質」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步伐,以產業振興吸引資源、留住人才、帶旺鄉村。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加快調整優化鄉村產業結構。要堅持以工業化的組織、品質化的生產、商業化的經營為方向發展農業,抓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做好「特」「融」「食」字文章,大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深入推進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機銜接。要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專業市場+合作社+農戶」「供銷社+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完善新型經營主體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以此實現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
二、文化是內核。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一思想落實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就是要重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獨有的歷史記憶和思想表達,充分發掘鄉村傳統文化的底蘊、精神和價值,並賦予其時代內涵。此次學習考察的台州市每一個村給我們的直觀感受: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清灣幽島……不同的村落有著不同的美好景致,其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攜帶著歷史的信息,寄託著人們的美好情感。台州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紮實推進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堅持保護建築、保持肌理、保存風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有序推進特色傳統建築的保護修復,積極挖掘和整理民間藝術、手工絕活、農耕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適度開發「古村游」項目。在充分發掘和保護古代歷史遺蹟、文化遺存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形成合理宜居的空間結構,依託生態環境優勢,適度開發鄉村休閒旅遊業,打造「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生活,鄉村旅遊業發展如火如荼,美了鄉村、富了百姓。旅遊要持續發展,文化才是留住遊客的根本。只有鑄牢鄉村文化這個「魂」,才能提振鄉村的「精氣神」。玉溪市廣大鄉村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基因,高原水鄉文化、民族文化、聶耳文化、紅色文化、歷史名人、農耕文化等等,還有得天獨厚、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青山綠水。可以借鑑台州市的經驗,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等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激活鄉村業態,帶動鄉村發展。
三、規劃要先行。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沿著正確方向把這盤大棋走好,必須規劃先行。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遵循鄉村振興的規律,科學制定規劃,合理設置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忌貪大求快、颳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同時,編制規劃要注意既契合實際又適當超前、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編制規劃還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因村施策,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把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善於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抓好示範引領。可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也可以圍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方面的具體內容,選好典型,樹立樣板,著力打造一批示範縣、示範鄉鎮和示範村,進一步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讓基層幹部群眾學有榜樣、干有遵循。要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完善城鄉布局結構,推進城鄉統一規劃,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增強城鎮地區對鄉村的帶動作用,形成城鄉產業發展互補、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均等、資源能源共享、生態環境互促的格局。要通過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四、法治是底色。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和根本保障。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標誌,也是鄉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特徵和要素。全面提升我市鄉村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鄉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將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規劃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安排。創新現代農村警務機制,推進警力下沉,推行警務前置。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整合基層群防群治社會資源,提高整體協作防控能力。健全農村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長效工作機制,消除各類安全隱患。深入排查農村各類矛盾問題和風險隱患,持續加大多元化解工作力度,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影響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建成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體系。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全力推動村級「多網合一」,推進「全科網格」建設,構建「上面千條線、基層一張網」的治理新格局,促進人民更加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和運行機制,將各級綜治中心建設成為綜治信息彙集、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重大事項分流督辦、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及視頻會議為一體的綜合陣地。充分發揮法治的引導、規範、保障、懲戒和教育作用,依法化解矛盾糾紛,依法規範社會秩序,依法維護鄉村穩定,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產業是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農民才能富裕。離開產業的支撐,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離開發展的保障,振興鄉村就是一句空話。綜觀台州市後岸村、下葉村等發展振興經驗,鄉村美、農民富都有其堅實的產業支撐,後岸村、下葉村發揮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優勢,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體驗項目,使遊客獲得參與感和滿足感。同時,引導農戶做大工藝品加工和農產品加工,通過舌尖上的記憶留住遊客的心,推動了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在給遊客帶來獨特旅遊體驗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人均僅擁有0.75畝耕地的玉溪農業,必須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優質」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步伐,以產業振興吸引資源、留住人才、帶旺鄉村。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加快調整優化鄉村產業結構。要堅持以工業化的組織、品質化的生產、商業化的經營為方向發展農業,抓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做好「特」「融」「食」字文章,大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深入推進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機銜接。要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專業市場+合作社+農戶」「供銷社+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完善新型經營主體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以此實現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
二、文化是內核。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一思想落實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就是要重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獨有的歷史記憶和思想表達,充分發掘鄉村傳統文化的底蘊、精神和價值,並賦予其時代內涵。此次學習考察的台州市每一個村給我們的直觀感受: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清灣幽島……不同的村落有著不同的美好景致,其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攜帶著歷史的信息,寄託著人們的美好情感。台州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紮實推進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堅持保護建築、保持肌理、保存風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有序推進特色傳統建築的保護修復,積極挖掘和整理民間藝術、手工絕活、農耕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適度開發「古村游」項目。在充分發掘和保護古代歷史遺蹟、文化遺存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形成合理宜居的空間結構,依託生態環境優勢,適度開發鄉村休閒旅遊業,打造「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生活,鄉村旅遊業發展如火如荼,美了鄉村、富了百姓。旅遊要持續發展,文化才是留住遊客的根本。只有鑄牢鄉村文化這個「魂」,才能提振鄉村的「精氣神」。玉溪市廣大鄉村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基因,高原水鄉文化、民族文化、聶耳文化、紅色文化、歷史名人、農耕文化等等,還有得天獨厚、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青山綠水。可以借鑑台州市的經驗,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等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激活鄉村業態,帶動鄉村發展。
三、規劃要先行。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沿著正確方向把這盤大棋走好,必須規劃先行。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遵循鄉村振興的規律,科學制定規劃,合理設置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忌貪大求快、颳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同時,編制規劃要注意既契合實際又適當超前、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編制規劃還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因村施策,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把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善於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抓好示範引領。可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也可以圍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方面的具體內容,選好典型,樹立樣板,著力打造一批示範縣、示範鄉鎮和示範村,進一步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讓基層幹部群眾學有榜樣、干有遵循。要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完善城鄉布局結構,推進城鄉統一規劃,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增強城鎮地區對鄉村的帶動作用,形成城鄉產業發展互補、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均等、資源能源共享、生態環境互促的格局。要通過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四、法治是底色。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和根本保障。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標誌,也是鄉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特徵和要素。全面提升我市鄉村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鄉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將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規劃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安排。創新現代農村警務機制,推進警力下沉,推行警務前置。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整合基層群防群治社會資源,提高整體協作防控能力。健全農村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長效工作機制,消除各類安全隱患。深入排查農村各類矛盾問題和風險隱患,持續加大多元化解工作力度,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影響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建成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體系。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全力推動村級「多網合一」,推進「全科網格」建設,構建「上面千條線、基層一張網」的治理新格局,促進人民更加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和運行機制,將各級綜治中心建設成為綜治信息彙集、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重大事項分流督辦、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及視頻會議為一體的綜合陣地。充分發揮法治的引導、規範、保障、懲戒和教育作用,依法化解矛盾糾紛,依法規範社會秩序,依法維護鄉村穩定,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提到「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我鎮是農業大鎮,通過反覆學習、深刻領會,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使我憧憬無限,非常振奮,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特別是深刻理解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思想,準確把握「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科學論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建設現代農業的工作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踐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這有利於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給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特別是深刻理解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思想,準確把握「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科學論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建設現代農業的工作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踐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這有利於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給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決勝之年,也意味著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將與全國人民一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成功路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抵達終點前也難免磕磕絆絆,更重要的是,衝刺完成以後的前行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對於脫貧任務和脫貧困難相對集中於廣大的農村地區,應該如何做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發揮「1+1>2」的促進作用,需要我們規劃措施、具體落實雙管齊下。
在措施的規划上,要體現全面覆蓋和精準針對的要求。對於重點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建立相應的幫扶機制,保持一定的財政投入力度,以求總體穩定。對於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脫貧縣,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因地制宜地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挖掘其自身發展潛力以及鞏固脫貧成果。對於返貧問題,健全防止返貧檢測和配套的幫扶機制,杜絕貧困戶在脫貧和返貧之間的來回掙扎。對於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推動其積極與鄉村振興同配套適應,確保廣大的農村人口有應對風險、自然災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體落實上,制定的政策離不開單位個人的落實,所以鄉村振興離開不專業人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深入脫貧地區了解實情,根據當地特色和優勢條件,配套網際網路的信息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引領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下鄉問題,需要拓寬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過現有的公務員招錄製度、事業單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將「三農」人才聚集到鄉村來,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貢獻力量、發揮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培訓問題,需要注重當地人才的訓練養成,通過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等提升本地青壯年人才的知識文化水平和職業實踐能力,為鄉扶貧「傳好棒」。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能為了脫貧而脫貧,要在建立完善常態長效的脫貧致富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紮實基礎、統籌做好二者銜接上下功夫。發展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是脫貧致富、實現長效脫貧,穩定鞏固脫貧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拓展對接市場,助力產業換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
對於脫貧任務和脫貧困難相對集中於廣大的農村地區,應該如何做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發揮「1+1>2」的促進作用,需要我們規劃措施、具體落實雙管齊下。
在措施的規划上,要體現全面覆蓋和精準針對的要求。對於重點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建立相應的幫扶機制,保持一定的財政投入力度,以求總體穩定。對於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脫貧縣,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因地制宜地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挖掘其自身發展潛力以及鞏固脫貧成果。對於返貧問題,健全防止返貧檢測和配套的幫扶機制,杜絕貧困戶在脫貧和返貧之間的來回掙扎。對於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推動其積極與鄉村振興同配套適應,確保廣大的農村人口有應對風險、自然災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體落實上,制定的政策離不開單位個人的落實,所以鄉村振興離開不專業人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深入脫貧地區了解實情,根據當地特色和優勢條件,配套網際網路的信息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引領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下鄉問題,需要拓寬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過現有的公務員招錄製度、事業單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將「三農」人才聚集到鄉村來,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貢獻力量、發揮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培訓問題,需要注重當地人才的訓練養成,通過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等提升本地青壯年人才的知識文化水平和職業實踐能力,為鄉扶貧「傳好棒」。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能為了脫貧而脫貧,要在建立完善常態長效的脫貧致富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紮實基礎、統籌做好二者銜接上下功夫。發展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是脫貧致富、實現長效脫貧,穩定鞏固脫貧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拓展對接市場,助力產業換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