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鄉村振興;鄉村不振興,脫貧攻堅就不可能鞏固。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鄉村振興比脫貧攻堅的時間更久、任務更重、要求更全面,空間維度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前後關聯,全方位對接,更有利於實現鄉村整體全面振興。
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後,不僅要對脫貧成果進行鞏固,更要將成果鞏固內置於鄉村振興謀篇布局中,避免「返貧惡性循環」。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要以「五位一體」建設為統籌,注重整體性發展,將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做到由點到面地上下結合、漸次過渡,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築牢基礎。
以加強黨建帶動鄉村振興。村莊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空間載體,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後,將進入相對貧困治理新階段,要以加強基層黨建來構築對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要增強組織力,凝聚中堅骨幹、團結一切力量,維護村級各類組織的特別法人地位和權利,廓清與理順新舊組織的內外關係,解決黨組織虛化、軟弱和邊緣化難題,不斷鞏固黨的基層執政基礎。要培育好基層「領頭羊」,結。
合鄉村振興要建成的階段性目標,設計科學適用、搭配合理的實踐課程,著力於村主職幹部勝任能力提升,不斷夯實黨的基層執政基礎。要確立導向性,優化對幹部的考核、監督和激勵,將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具有親情思維、鄉土氣息、紮根基層的「三農」新一代充實到鄉村振興一線隊伍中,探索具有吸引力、競爭性的待遇體系,不斷完善黨的基層執政體制。
以規劃布局堅守地域文化多樣性。貧困地區的另一特徵是文化具有多樣性。在鄉村振興規劃的設計與方案實施中,要為文化傳承留出適當的物理空間。要注重文化樣式保護,區分物質文化與非遺文化,藉助先進技術、科學制度、創新理念,將保護融入到鄉村振興「產業、生態、治理、生活」維度中,促成中觀和微觀保護全方位落地。要建立依法保護條例,構築起有利於文化保護的公益訴訟制度,為貧困地區留住特色景觀與文化樣式提供保障。
以本位回歸增強村民積極性、主動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說明對人民主體性的激活主要在於對因地制宜做法的認同與推廣。一是通暢溝通增活力,以富有生活化的形式,搭建村民想溝通、願溝通、能溝通的渠道,在村級事務的決策中讓村民有參與性、獲得感。二是類型培訓強能力,依據村民文化素質與參與能力,結合產業發展、勞務輸出、技能提升、電商營銷等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類型化培育工程,將理論講授、案例考察與創業分享相結合,使培。
訓成為致富的助手,支持村民「能」起來。三是觀摩學習添動力,分批次地組織村民到鄉村振興示範點參觀,讓鄉村振興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引導村民「動」起來。
以資源搭配彰顯產業層次多元。鄉村振興的產業不僅要興更要旺,更要以興促旺、以旺帶興。而大多貧困地區的產業水平參差不齊,檢驗振興成效的核心要件仍是村民增收渠道拓展和空間擴容。在產業定位與發展上,要對接城市有效需求促進市場補位,立足鄉村資源本底、地理環境區位及在對其他產業村歷史經驗的借鑑中精準把脈、特色施策。貧困地區較大的優勢是綠色資源相對富集,鄉村振興中要引導各地突出「綠色」產業龍頭作用。在產業布局與優化上,要甄別區域供需關係實行錯位發展,藉助大數據平台、新營銷模式等,在區域內實行統一謀劃,以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資源,促零為整。在產業融合與轉型上,要結合產業發展現實,協調一、二、三產業間的主融合方向,做到「精於業、特為王、專立市」,以區域性品牌帶動整個市場轉型升級,避免「多村一品」。
以區域協同推動城鄉相互銜接。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了鄉村振興中城鄉何以融與如何融的雙面性。貧困地區城鄉融合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要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他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
失,並通過舉辦傳統節慶活動來增強人們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知,使鄉村文化機理在城鄉融合中得以留存與承續。要將已納入鄉村振興示範項目的村莊建好,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建成目標為準繩,探索普適性的規律,總結具有操作性的經驗,做到振興一批、示範一批、引領一批。
以運行協調達到體制機制適宜。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先期的政策扶持、機制對接、資源調配、財力保障、人力動員等會延續到貧困地區鄉村振興,政策耦合性與適宜度尤為重要。一是明確銜接主體,縣級政府做好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銜接,建立在鄉村振興中主動作為的獎懲機制,整體上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保持同節奏、共頻度,穩步推進、久久為功。二是拓展鄉賢空間,建立鄉賢參與鄉村振興渠道、機制與平台,促使形成全程參與、有所作為的制度;對精準扶貧中積累豐富經驗的人才給予重用,同時建好規劃、融資、管理、信息化等人才服務平台,將行業協會、學校智庫、地方政府、產業基金結合起來,建立項目動態監測體系,提高項目實施質量與產業發展績效的考核權重。三是形成上下互動,結合貧困地區地勢、血緣、文脈,總結精準脫貧中多種方式齊頭並進的好做法,完善促進鄉村振興的制度供給。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鄉村振興心得體會[朗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 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著振興鄉村的艱巨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 條件限制,歷史 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 資源豐富,縣域旅遊 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 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 條件限制,歷史 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 資源豐富,縣域旅遊 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 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目前,鄉村振興熱遍及所有農村區域,各地政府熱情高漲。在基層扶貧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了解,我認為,在普遍的發展熱潮中尤其需要冷靜的理性思考:鄉村振興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持久的振興,不能搞不切實際、不顧長遠的無序開發;要克服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的短視,立足本地實際,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異化上求突破,在發展增收上謀出路。按照當前三洲的實際,必須突出抓好「三頭」:
一.把握一個重頭:資源的保護和規劃
在當前三洲的發展中,三洲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三洲的特色在於生態宜居。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融入三洲建設,就一定要牢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的優勢資源挖掘並發揮出來,只有把農村的生態資源保護好,才會將其變成金山銀山。
一要對農村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過去,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農業資源過度開發消耗,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為此我們應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要深化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舊危泥磚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後環境衛生整治,為廣大群眾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三要抓好資源的利用規劃。針對鄉村資源要素的配置、土地開發利用、耕地保護及經濟、生態、社會的發展,制定好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規劃,既突出功能統籌、產業融合,又強調生態文明和城鄉共融發展,做好人與自然、資源與生態、發展與環境的融合,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和長遠性,讓規劃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二.強化一個帶頭:幹部的引領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要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要靠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法寶就在於支部是核心,書記是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員。發揮村幹部模範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層組織主陣地。各基層組織要以抓好黨建為引領,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強化宣傳、善於引導,依法辦事、規範治理,整合資源、借力發展,進一步地摸門道、找竅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要爭當基層發展的「領頭雁」。作為村幹部,要想方設法幫群眾增收,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這樣才能通過發展來難題,凝聚人心。當前特別是要打好精準扶貧這場硬戰,村幹部作為「一線戰鬥員」、「一線指揮員」,必須守住自己的陣地,在推進脫貧攻堅中舉好旗、領好路,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揮本村優勢,推進產業扶貧。三是要當好基層群眾的「貼心人」。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嚴格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點才節,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於處理村務,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成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當家人。同時,要做到胸有情懷願擔當,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幫助群眾解決好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情,及時疏導和化解矛盾糾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三.突出一個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
當前,三洲大部分農村青壯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造成部分農田丟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戶分散勞動居多,只能基本滿足自家日常生活,村莊空心化程度嚴重。鄉村要振興,必須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成立各種各樣的農村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模式,將零散、分塊租賃給散戶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導農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投入、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進來,鼓勵農民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探索村委會以資產、資金、資源入股發展現代休閒農業,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有條件的鄉村,可以引進旅遊開發公司依託村內山水自然資源、人文民俗風貌條件,大力發展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業;充分發揮鄉村節慶、創意紀念品、文創民俗等吸引遊客的特點,進一步整合業態、做大規模,使鄉村旅遊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銷,千方百計通過多種渠道擴大影響,吸引客源,通過鄉村旅遊帶動地方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戶發展農家樂,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給予全力幫助與指導,發展一家,鞏固一家。
一.把握一個重頭:資源的保護和規劃
在當前三洲的發展中,三洲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三洲的特色在於生態宜居。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融入三洲建設,就一定要牢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的優勢資源挖掘並發揮出來,只有把農村的生態資源保護好,才會將其變成金山銀山。
一要對農村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過去,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農業資源過度開發消耗,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為此我們應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要深化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舊危泥磚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後環境衛生整治,為廣大群眾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三要抓好資源的利用規劃。針對鄉村資源要素的配置、土地開發利用、耕地保護及經濟、生態、社會的發展,制定好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規劃,既突出功能統籌、產業融合,又強調生態文明和城鄉共融發展,做好人與自然、資源與生態、發展與環境的融合,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和長遠性,讓規劃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二.強化一個帶頭:幹部的引領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要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要靠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法寶就在於支部是核心,書記是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員。發揮村幹部模範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層組織主陣地。各基層組織要以抓好黨建為引領,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強化宣傳、善於引導,依法辦事、規範治理,整合資源、借力發展,進一步地摸門道、找竅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要爭當基層發展的「領頭雁」。作為村幹部,要想方設法幫群眾增收,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這樣才能通過發展來難題,凝聚人心。當前特別是要打好精準扶貧這場硬戰,村幹部作為「一線戰鬥員」、「一線指揮員」,必須守住自己的陣地,在推進脫貧攻堅中舉好旗、領好路,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揮本村優勢,推進產業扶貧。三是要當好基層群眾的「貼心人」。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嚴格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點才節,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於處理村務,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成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當家人。同時,要做到胸有情懷願擔當,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幫助群眾解決好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情,及時疏導和化解矛盾糾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三.突出一個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
當前,三洲大部分農村青壯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造成部分農田丟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戶分散勞動居多,只能基本滿足自家日常生活,村莊空心化程度嚴重。鄉村要振興,必須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成立各種各樣的農村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模式,將零散、分塊租賃給散戶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導農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投入、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進來,鼓勵農民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探索村委會以資產、資金、資源入股發展現代休閒農業,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有條件的鄉村,可以引進旅遊開發公司依託村內山水自然資源、人文民俗風貌條件,大力發展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業;充分發揮鄉村節慶、創意紀念品、文創民俗等吸引遊客的特點,進一步整合業態、做大規模,使鄉村旅遊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銷,千方百計通過多種渠道擴大影響,吸引客源,通過鄉村旅遊帶動地方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戶發展農家樂,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給予全力幫助與指導,發展一家,鞏固一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著振興鄉村的艱巨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制於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農民不再珍惜傳統文化:無論是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還是不良風氣的傳播賭博、天價禮金等惡習的侵染……現實的鄉村無法安頓農民的靈魂,進而也無法安放一個有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把綠水青山保護下來,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千家萬戶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為城裡收入高,而且是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著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群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為和。
振興鄉村文化需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載體,是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的依。在當下紛繁複雜的思潮中愈發凸顯出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仍然十分滯後。在全國範圍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書籍內容陳舊,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較少,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農家書屋已農村基礎設施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場所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動開展的依託。故而,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鄉村文化發展築牢根基。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千家萬戶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為城裡收入高,而且是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著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群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為和。
振興鄉村文化需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載體,是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的依。在當下紛繁複雜的思潮中愈發凸顯出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仍然十分滯後。在全國範圍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書籍內容陳舊,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較少,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農家書屋已農村基礎設施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場所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動開展的依託。故而,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鄉村文化發展築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