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按照*****關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的安排部署,我深入研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和《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等相關資料,進行了認真自學,進一步堅定了對「初心」「使命」的堅守,加深了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提升了思想覺悟。下面,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堅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這一主題,我分享幾點學習感悟:
理想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於心,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為黨盡忠、為國盡職、為民盡責。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是黨的安身之本、力量之源、勝利之鑰。
第一、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共產黨人如果信仰、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因此,在任何時期,共產黨員人都必須始終提高政治覺悟,增強黨性鍛鍊,把堅定的理想信念植根血脈、融入靈魂,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放鬆和懈怠,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第二、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了社會主義事業,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靠的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自強不息,努力奮鬥,靠的仍然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堅定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才能激發源源不斷的革命動力,迸發澎湃不息的拼搏力量,凝聚奮鬥前行的合力,我們黨的遠大理想才能最終實現。
第三、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勝利之鑰」。我們黨98年一路走來,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這是我們黨能夠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密鑰」。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逢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走好新長征之路,必須進一步弘揚傳承好偉大的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牢牢把握理想信念這把「勝利之鑰」,面對矛盾不躲閃,面對挑戰不畏懼,面對困難不退縮,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以此次專題學習為起點,進一步加強學習,切實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努力在堅定信仰、立根固本上下功夫,以實際行動為實現我們黨的遠大理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就必須講學習、補足精神之鈣。
信仰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尤其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深入學、系統學,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多思多想、學深悟透,系統全面、融會貫通、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鬥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自覺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第二、堅定理想信念,就必須講政治、永葆忠誠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幹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鍵看是否對黨忠誠。衡量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對黨忠誠,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幟鮮明、大風大浪面前是否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是否立場堅定,在利益得失面前是否保持定力。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清醒、嚴守政治紀律,自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牢政治方向,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始終心中有黨、對黨忠誠?
第三、堅定理想信念,就必須講品行、築牢防腐之堤。
理想信念越崇高,自我要求越嚴格。一些黨員幹部腐化墮落,根源在於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思想之堤隨之崩塌。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帶頭樹立廉潔自律「風向標」,增強防腐拒變的「免疫力」,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抵制歪風邪氣,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時刻保持高尚的情操,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堅定黨性,在各種各樣的腐蝕面前保持正氣,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主動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永葆黨員本色,忠誠乾淨擔當,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我們應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堅定理想信念,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做懂業務、講務實、能守政的黨員幹部,保證各項政策部署貫徹落實,推動事業健康發展。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年七一黨課講稿:牢記 三個不忘 永葆初心本色3篇[朗讀]
今天,我講的黨課題目叫做《傳承紅船精神,強化國企擔當》。
內容主要是回顧紅色黨建歷史,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進而思考在新一輪國有企業國資發展中,如何把握好國有企業該有的使命和擔當。
可能有人會問,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我們應該更多的去展望未來,為什麼還要回顧歷史呢?這正是你需要經常回答門口保安的三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因為,只有當我們搞清楚了自己是從哪裡來,理解了自己,才能搞清楚當下自己在哪裡,然後才知道該如何規劃未來?
所以,越是一個需要規劃未來的時代,就越是一個需要回顧過去的時代。而要回顧過去,作為國企人,首要的是重溫中國紅船的歷史滄桑。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代表出席會議。因為活動被監視,7月30日會議被迫轉移到嘉興南湖,在一艘遊船上召開了最後一天的會議。大會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任務,那就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奮鬥目標。
小小的一條遊船,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這條小船因而獲得了一個載入史冊的名字——紅船。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是我們黨的「母親船」。
2005年6月21日,當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第一次精準提煉了「紅船精神」。那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20年10月31日,在黨的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上海和嘉興,瞻仰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號召全黨要結合新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讓「紅船精神」永放光芒。
「紅船精神」是中國夢的起點。近代以來,鴉片戰爭打碎了清政府的天朝大國夢,也激發了中國的民族復興夢。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洋務運動我們學技術,同樣的洋槍洋炮就是打不過日本,甲午戰爭,失敗!戊戌變法我們學制度,君主立憲也好,民主共和也罷,到了中國就預備立憲,失敗!辛亥革命,孫中山暴力推翻了清王朝,袁世凱不滿足還要做皇帝,失敗!經歷了這麼多探索和努力,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在屢受挫折的困境中,中國共產黨在南湖紅船應運而生,中華民族從此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黨走向井岡山,走進延安,走過西柏坡,走進中南海,走向全國執政。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曾經的過去,更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我們黨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旺,從只有56名黨員到擁有8900萬黨員、450萬個基層黨組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之所以能夠如此,根本在於我們黨不怕犧牲,有敢為天下人先的「首創精神」;不畏艱難,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奮鬥精神」,不忘初心,有「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奉獻精神」,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奮進?
黨組織與國有企業攜手並肩,走過了改革開放以來風雲激盪的歲月,黨的宣告中國正式進入了新時代,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改制、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關鍵詞。
國企是國之重器,改革成敗關乎經濟發展全局,是修修補補的改,還是脫胎換骨的改?我們要走什麼樣的強盛之路?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如何才能實現企業發展與黨的建設深度融合?成為擺在國企人面前迫切需要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在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發展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到我們黨的革命原點,回顧黨的滄桑歷史,「紅船」中凝練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對今天國企各項改革工作的推進,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歷史的維度看,國企國資改革是對蘇聯老大哥式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反思和調整,持續時間長,改革歷程複雜,「摸了這麼多年的石頭,到了要過河的時候了」,國企國資改革容不得等待觀望,勢在必行。
國有企業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要改掉什麼,要革去什麼」,「國家對企業應該怎樣管,應該管多少」,國企過去大規模生產的商業模式已經過時,如何通過小批量生產滿足市場需求,這些都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關鍵是要傳承好「紅船」中的「首創精神」,衝着問題去,把國企改革放到整個經濟改革體系中來討論,放到整個市場資源配置中去運行,在尊重市場規律,符合具體國情、省情、實情的前提下,確保各方面利益平衡發展,特別是涉及國企員工利益方面,既要積極穩妥多方兼顧,又要大刀闊斧敢闖敢試,既要扛著打破金科玉律的金箍棒,還要念好國有資產流失的「緊箍咒「,這樣才能夠真正不斷增強國企活力和影響力,這樣的改革才是真刀真槍的國企改革?
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任務繁重而艱巨,隨著經濟改革步入深水區,要改組成立國有資本投資營運公司、要區分商業類和公益類企業、要發展混合所有制、要釐清國資委的角色定位等等,涉及到體制機制的創新,更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調整,大多都是難啃得「硬骨頭」,難闖的「硬關卡」,再加上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決定了國企改革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夠實現的,等不得,也急不得。站在新時代的起點,面對歷史使命和責任,要傳承好「紅船」中的「奮鬥精神」,越是到了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就越是要「耐得煩霸得蠻」,理一理千頭萬緒,看一看實際情況,正視矛盾和困難,不怕吃苦,擼起袖子干,甩開膀子沖,用奮鬥的姿態,滿懷的豪情,奪取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偉大勝利。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黨組織長期努力,沒有廣大黨員、幹部、職工不懈奮鬥,就沒有國有企業的今天,我們不能自廢武功,放棄這個優勢。新一輪國企改革是切蛋糕,也是做蛋糕,企業結構調整必然會影響到群體利益調整,新形勢下,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靠什麼?行業調控政策、市場法治環境很重要,正確的戰略、科學的管理體系、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勇於攻堅克難的高素質黨員隊伍、一支充分組織調動起來的員工隊伍,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這就務必要傳承好「紅船」中的奉獻精神,清醒自覺得認識到,作為受黨指派、為黨工作的國企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從事經營管理哪一項具體工作,乾的都是黨的事業,要明白權利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工資是黨和人民發的,國企人都是人民群眾聘請的打工仔,要切實站在發展全局來看國企改革,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認真負責,把握好混合所有制的股權結構尺度,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為黨和人民遞上一份滿意答卷?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回望紅色歷史滄桑,在「紅船」歷史中汲取「首創、奮鬥和奉獻」的精神和力量,為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2016年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也就是說,國企黨建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與企業經營發展毫無關聯,而是要讓黨務和業務水乳交融,讓黨建與發展相得益彰。
「國企姓啥」、「國企的存在就是為了賺錢嗎」,展望未來,我們必須首先從思想上徹底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國有企業是市場主體,有經濟屬性,更有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在改革發展中,黨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是國企獨特的優勢,堅持「黨管企業」,就必須注重從歷史的回望中汲取力量,牢記好、傳承好「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紅船精神」是歷史的,更是具體的,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把「紅船精神」貫穿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國有資產的忠誠衛士,為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貢獻力量。
有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擁有的是——兩種思想。今天的黨課就到這裡,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最後,謝謝大家。
內容主要是回顧紅色黨建歷史,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進而思考在新一輪國有企業國資發展中,如何把握好國有企業該有的使命和擔當。
可能有人會問,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我們應該更多的去展望未來,為什麼還要回顧歷史呢?這正是你需要經常回答門口保安的三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因為,只有當我們搞清楚了自己是從哪裡來,理解了自己,才能搞清楚當下自己在哪裡,然後才知道該如何規劃未來?
所以,越是一個需要規劃未來的時代,就越是一個需要回顧過去的時代。而要回顧過去,作為國企人,首要的是重溫中國紅船的歷史滄桑。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代表出席會議。因為活動被監視,7月30日會議被迫轉移到嘉興南湖,在一艘遊船上召開了最後一天的會議。大會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任務,那就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奮鬥目標。
小小的一條遊船,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這條小船因而獲得了一個載入史冊的名字——紅船。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是我們黨的「母親船」。
2005年6月21日,當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第一次精準提煉了「紅船精神」。那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20年10月31日,在黨的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上海和嘉興,瞻仰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號召全黨要結合新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讓「紅船精神」永放光芒。
「紅船精神」是中國夢的起點。近代以來,鴉片戰爭打碎了清政府的天朝大國夢,也激發了中國的民族復興夢。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洋務運動我們學技術,同樣的洋槍洋炮就是打不過日本,甲午戰爭,失敗!戊戌變法我們學制度,君主立憲也好,民主共和也罷,到了中國就預備立憲,失敗!辛亥革命,孫中山暴力推翻了清王朝,袁世凱不滿足還要做皇帝,失敗!經歷了這麼多探索和努力,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在屢受挫折的困境中,中國共產黨在南湖紅船應運而生,中華民族從此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黨走向井岡山,走進延安,走過西柏坡,走進中南海,走向全國執政。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曾經的過去,更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我們黨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旺,從只有56名黨員到擁有8900萬黨員、450萬個基層黨組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之所以能夠如此,根本在於我們黨不怕犧牲,有敢為天下人先的「首創精神」;不畏艱難,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奮鬥精神」,不忘初心,有「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奉獻精神」,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奮進?
黨組織與國有企業攜手並肩,走過了改革開放以來風雲激盪的歲月,黨的宣告中國正式進入了新時代,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改制、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關鍵詞。
國企是國之重器,改革成敗關乎經濟發展全局,是修修補補的改,還是脫胎換骨的改?我們要走什麼樣的強盛之路?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如何才能實現企業發展與黨的建設深度融合?成為擺在國企人面前迫切需要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在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發展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到我們黨的革命原點,回顧黨的滄桑歷史,「紅船」中凝練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對今天國企各項改革工作的推進,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歷史的維度看,國企國資改革是對蘇聯老大哥式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反思和調整,持續時間長,改革歷程複雜,「摸了這麼多年的石頭,到了要過河的時候了」,國企國資改革容不得等待觀望,勢在必行。
國有企業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要改掉什麼,要革去什麼」,「國家對企業應該怎樣管,應該管多少」,國企過去大規模生產的商業模式已經過時,如何通過小批量生產滿足市場需求,這些都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關鍵是要傳承好「紅船」中的「首創精神」,衝着問題去,把國企改革放到整個經濟改革體系中來討論,放到整個市場資源配置中去運行,在尊重市場規律,符合具體國情、省情、實情的前提下,確保各方面利益平衡發展,特別是涉及國企員工利益方面,既要積極穩妥多方兼顧,又要大刀闊斧敢闖敢試,既要扛著打破金科玉律的金箍棒,還要念好國有資產流失的「緊箍咒「,這樣才能夠真正不斷增強國企活力和影響力,這樣的改革才是真刀真槍的國企改革?
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任務繁重而艱巨,隨著經濟改革步入深水區,要改組成立國有資本投資營運公司、要區分商業類和公益類企業、要發展混合所有制、要釐清國資委的角色定位等等,涉及到體制機制的創新,更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調整,大多都是難啃得「硬骨頭」,難闖的「硬關卡」,再加上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決定了國企改革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夠實現的,等不得,也急不得。站在新時代的起點,面對歷史使命和責任,要傳承好「紅船」中的「奮鬥精神」,越是到了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就越是要「耐得煩霸得蠻」,理一理千頭萬緒,看一看實際情況,正視矛盾和困難,不怕吃苦,擼起袖子干,甩開膀子沖,用奮鬥的姿態,滿懷的豪情,奪取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偉大勝利。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黨組織長期努力,沒有廣大黨員、幹部、職工不懈奮鬥,就沒有國有企業的今天,我們不能自廢武功,放棄這個優勢。新一輪國企改革是切蛋糕,也是做蛋糕,企業結構調整必然會影響到群體利益調整,新形勢下,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靠什麼?行業調控政策、市場法治環境很重要,正確的戰略、科學的管理體系、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勇於攻堅克難的高素質黨員隊伍、一支充分組織調動起來的員工隊伍,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這就務必要傳承好「紅船」中的奉獻精神,清醒自覺得認識到,作為受黨指派、為黨工作的國企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從事經營管理哪一項具體工作,乾的都是黨的事業,要明白權利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工資是黨和人民發的,國企人都是人民群眾聘請的打工仔,要切實站在發展全局來看國企改革,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認真負責,把握好混合所有制的股權結構尺度,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為黨和人民遞上一份滿意答卷?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回望紅色歷史滄桑,在「紅船」歷史中汲取「首創、奮鬥和奉獻」的精神和力量,為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2016年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也就是說,國企黨建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與企業經營發展毫無關聯,而是要讓黨務和業務水乳交融,讓黨建與發展相得益彰。
「國企姓啥」、「國企的存在就是為了賺錢嗎」,展望未來,我們必須首先從思想上徹底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國有企業是市場主體,有經濟屬性,更有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在改革發展中,黨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是國企獨特的優勢,堅持「黨管企業」,就必須注重從歷史的回望中汲取力量,牢記好、傳承好「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紅船精神」是歷史的,更是具體的,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把「紅船精神」貫穿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國有資產的忠誠衛士,為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貢獻力量。
有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擁有的是——兩種思想。今天的黨課就到這裡,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最後,謝謝大家。
按照上級黨委要求,在七一黨的生日來臨之際,由我為大家上一堂黨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年之際,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想永葆初心本色,必須牢記「三個不忘」。一、永葆初心本色,堅決不能忘了「我們是誰」。
我們是永遠的革命者。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烈火中百鍊成鋼。革命之於我們黨,不僅是歷史活動,還是一種浸入靈魂的精神氣質。有人說,我們黨現在已經從「革命黨」變成了「執政黨」,再講革命不合時宜了。針對這種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證明,黨領導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既是一部社會革命史,又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記我們是革命者,不能喪失了革命精神,不是一味地反思革命、告別革命。我們必須不斷挖掘和豐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意蘊,始終堅持「兩種革命」一起抓,開新局於偉大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自我革命,以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共產黨人最重要的社會關係,就是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毛澤東說:「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以「人民的勤務員」自喻,並提出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自我要求。「人民的勤務員」是人民立場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根本立場的生動表述,是對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形象概括。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記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魚水關係和血肉聯繫。
我們是時代的答卷人。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近百年來,圍繞「進行什麼樣的革命,怎樣革命」「建設什麼樣的新中國,怎樣建設新中國」「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創造性推進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考出了好成績。面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新的重大時代課題,「考題」更難了,「閱卷人」的評判更嚴、期望更高了。不忘初心,我們就要牢記「答卷人」身份,永葆「趕考」精神,給歷史和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二、永葆初心本色,堅決不能忘了「從哪裡來」。
我們是在偉大真理的光芒照耀下前進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成功突圍並不斷開拓康莊大道的。歷史以鐵的事實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蒼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幹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不忘初心,就要堅定這份信仰、這份信念、這份忠誠,讓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高高飄揚。
我們是在輝煌歷史的傳承接力中走來的。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毛澤東說:「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並立足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共產黨建黨近百年、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波瀾起伏170多年、中華民族傳承發展5000年,勾勒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路走來的節點坐標和壯麗圖景。他還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不忘初心,就不能割裂我們的精神命脈,而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深植中華民族的「根」,守好中華民族的「魂」。我們是在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下壯大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前進的主體。回顧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的小推車推出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是人民的汗水澆灌的,開放的偉大變革是人民群眾在創新創造中闖出來的。再往遠里說,「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離開了人民,黨的事業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不忘初心,任何時候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三、永葆初心本色,堅決不能忘了「為什麼出發」?
風雨兼程,不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歷史。百年中國長卷,歷史的追光始終跟隨著嘉興南湖上的一條小船,這艘紅船劈波斬浪,引領黨和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星星之火走向燎原。黨的歷史直通現實又指向未來,忘記了為什麼出發,不僅會模糊對當下的認知,還有可能貽誤對未來的預判。每一名黨員幹部,必須始終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歷史,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以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闖關奪隘、砥礪前行?
對黨忠誠,不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信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只有把「忠誠」作為立身之本,方向才不會偏離,道路才不會走錯。黨的發展歷程告誡我們,不走錯路必須與黨同心,少走彎路必須與時俱進,力避邪路必須與民同行。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走得太久,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前方的路還很長,容不得我們停下腳步,要始終做到講黨性、有信仰,用實際行動回報黨恩,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建功立業?
實幹擔當,不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夢想。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百年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初心。有初心就會有擔當,不忘初心才能敢於擔當。我們要牢記為什麼出發的中國夢,爭做追夢人、圓夢人,以不懈探索的勇氣、敢於人先的擔當、緊弓滿弦的實幹,在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奮鬥中實現偉大夢想。同志們,我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大考」中能否「考」出好成績,關鍵在勇於自我革命,保持永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做直面問題的擔當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劍,危難險阻面前敢挺身,失誤過失面前敢擔責,遺留問題面前敢承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落實決策、化解矛盾、推動工作,敢闖敢試敢為先,培塑開拓精神,在民族復興偉業中踐行黨員幹部應有的實幹擔當?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我們是永遠的革命者。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烈火中百鍊成鋼。革命之於我們黨,不僅是歷史活動,還是一種浸入靈魂的精神氣質。有人說,我們黨現在已經從「革命黨」變成了「執政黨」,再講革命不合時宜了。針對這種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證明,黨領導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既是一部社會革命史,又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記我們是革命者,不能喪失了革命精神,不是一味地反思革命、告別革命。我們必須不斷挖掘和豐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意蘊,始終堅持「兩種革命」一起抓,開新局於偉大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自我革命,以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共產黨人最重要的社會關係,就是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毛澤東說:「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以「人民的勤務員」自喻,並提出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自我要求。「人民的勤務員」是人民立場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根本立場的生動表述,是對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形象概括。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記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魚水關係和血肉聯繫。
我們是時代的答卷人。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近百年來,圍繞「進行什麼樣的革命,怎樣革命」「建設什麼樣的新中國,怎樣建設新中國」「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創造性推進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考出了好成績。面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新的重大時代課題,「考題」更難了,「閱卷人」的評判更嚴、期望更高了。不忘初心,我們就要牢記「答卷人」身份,永葆「趕考」精神,給歷史和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二、永葆初心本色,堅決不能忘了「從哪裡來」。
我們是在偉大真理的光芒照耀下前進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成功突圍並不斷開拓康莊大道的。歷史以鐵的事實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蒼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幹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不忘初心,就要堅定這份信仰、這份信念、這份忠誠,讓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高高飄揚。
我們是在輝煌歷史的傳承接力中走來的。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毛澤東說:「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並立足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共產黨建黨近百年、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波瀾起伏170多年、中華民族傳承發展5000年,勾勒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路走來的節點坐標和壯麗圖景。他還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不忘初心,就不能割裂我們的精神命脈,而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深植中華民族的「根」,守好中華民族的「魂」。我們是在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下壯大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前進的主體。回顧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的小推車推出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是人民的汗水澆灌的,開放的偉大變革是人民群眾在創新創造中闖出來的。再往遠里說,「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離開了人民,黨的事業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不忘初心,任何時候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三、永葆初心本色,堅決不能忘了「為什麼出發」?
風雨兼程,不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歷史。百年中國長卷,歷史的追光始終跟隨著嘉興南湖上的一條小船,這艘紅船劈波斬浪,引領黨和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星星之火走向燎原。黨的歷史直通現實又指向未來,忘記了為什麼出發,不僅會模糊對當下的認知,還有可能貽誤對未來的預判。每一名黨員幹部,必須始終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歷史,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以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闖關奪隘、砥礪前行?
對黨忠誠,不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信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只有把「忠誠」作為立身之本,方向才不會偏離,道路才不會走錯。黨的發展歷程告誡我們,不走錯路必須與黨同心,少走彎路必須與時俱進,力避邪路必須與民同行。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走得太久,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前方的路還很長,容不得我們停下腳步,要始終做到講黨性、有信仰,用實際行動回報黨恩,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建功立業?
實幹擔當,不忘我們為什麼出發的夢想。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百年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初心。有初心就會有擔當,不忘初心才能敢於擔當。我們要牢記為什麼出發的中國夢,爭做追夢人、圓夢人,以不懈探索的勇氣、敢於人先的擔當、緊弓滿弦的實幹,在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奮鬥中實現偉大夢想。同志們,我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大考」中能否「考」出好成績,關鍵在勇於自我革命,保持永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做直面問題的擔當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劍,危難險阻面前敢挺身,失誤過失面前敢擔責,遺留問題面前敢承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落實決策、化解矛盾、推動工作,敢闖敢試敢為先,培塑開拓精神,在民族復興偉業中踐行黨員幹部應有的實幹擔當?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