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瀉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中重度患者考慮加用敏感抗生素治療。
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一組腸道疾病,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疾病。根據病原體種類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蟲性;根據腹瀉的致病機制可分為分泌性腹瀉和炎症性腹瀉。發病病因為不注意飲食衛生,進食隔夜食物等,導致腸道感染病原體引起發病。
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發熱等;其中腹瀉為最典型表現,輕者每天腹瀉10次以下,重者可達數十次,大便性狀為稀便、黏液便、水樣便、膿血便、血樣便等。嚴重時可能並發電解質紊亂、腸穿孔、敗血症等。
推薦的輔助檢查為: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生化、電解質、病原體培養等。感染性腹瀉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止瀉、止吐、解痙等,中重度患者考慮加用敏感抗生素治療。通常可治癒。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感染性腹瀉如何治療[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