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xx,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自2005年以來,一直擔任xx鎮xx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他始終堅持黨的原則,堅持做人民的公僕,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任勞任怨,廉潔奉公,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發展經濟,大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為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抓好班子,帶好隊伍。一是明確分工,職責到人,做到「人人頭上有指標,千斤擔子大家挑」,使班子人員統一思想,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在工作中,余xx注意協調處理好村「兩委」的關係問題,敢於把那些「政治過硬、作風優良、工作有本事、發展經濟能帶頭」的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努力把村級班子建成堅強的戰鬥堡壘。二是重視黨員發展工作,培養村級後備人才,不斷為黨員隊伍輸入「新鮮血液」。近幾年來xx支部共發展黨員7名,培養積極分子8人,保證黨組織隊伍優質化。三是抓隊伍管理,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認真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對農村老黨員、留守在家的黨員、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的黨員以及流動黨員,按照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職業進行學習和交流,使本村黨員經常受到黨性教育、增強黨性觀念,自覺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因地制宜,真抓實幹,注重實效。xx村黨支部發展經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農村資源,把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產業優勢。xx村積極研製開發了「xx頂尖」系列綠茶品牌,成立了xx有機茶專業合作社,大力開發有機茶,在茶園管理上全面推行「三禁三改」,有機茶合作社共吸引全村及周邊共10個村民組204戶、856人入社,共建有機茶基地2752畝,每年生產生態有機紅茶15萬公斤,綠茶5萬公斤全部銷往歐、美等地區。僅此,老百姓人均年增收700餘元,集體年增收2萬餘元。實現了茶農增收,集體增效的雙贏目標。
2009年開始,xx村又把白朮、岩山兩村民組的1000畝高塝田發展國家級高效標準化無性系生態茶園,形成一村一品,2016年該片茶葉的收入每畝達4000元左右。2015年初,xx村投資100餘萬元,完成xx茶旅結合基礎設施建設,在茶園修建休閒亭,休閒步道,新建生態農業觀光攝影點標識牌,建成全縣標準化茶旅結合茶園基地。2015年,xx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十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xx村地理環境複雜,有4個村民組近一半村民生活在海撥800米的高山,山下村民組已修通了公路,且澆上柏油,村民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但高山上村民的生產生活資料全靠肩挑背馱,生活非常艱難,山上山下極不和諧。2007年,xx村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一條寄託著村民無限希望幸福生活的寬闊大道(10.6公里)。2013底,通過上級支持資金70萬元和拍賣村集體林場出資40萬元,共計投資110多萬元完成xx村大小南公路3.3公里的硬化工程。近幾年來xx村完成村級公路硬化達12公里,修建安全飲水池30立方米以上的達6座,解決800多村民的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2015年對白朮、岩山兩個村民組的安全飲用水的主幹道1500米進行改造,對白朮組吳長才門口村公路護河大壩進行整修,並開通白朮、岩山、黃坑、西坑四個村民組移動、電信寬頻網絡。
四、民主管理,走群眾路線。作為黨支部書記,余xx將村中的重點、熱點問題能做到及時公開透明,積極推進村級組織「四議兩公開」。同時健全財務監管制度,村財鄉管確保財務規範、透明。余xx帶頭遵守制度,不搞一言堂,堅持用制度來約束自己,自覺接受黨員、組長、村民代表的民主評議。
任村黨支部書記十幾年的時間裡,余xx先後為村中解決了大大小小困難事幾十餘件,解決了村中幾十年來幾任村支部書記都解決不了的高山村民組盤山公路老大難的問題,短短時間內贏得了兩委班子成員以及村民的信任與擁護,走在風景秀麗,鄉風xx,村容整潔的xx村,你總會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揮著手帶領他的村民為走上富裕的道路,一起努力奮鬥,共同編織著美好幸福的未來。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優秀村書記先進事跡材料[朗讀]
*鎮**村黨支部書記**工作認真,近年來積極領導支部一組認真學習三個代表,記住重要思想,記住宗旨觀念,建立文明生態村,建立文藝宣傳隊,投資16萬元建立高標準兩室21間,文化休閒娛樂廣場等該村黨支部曾連續三年被縣、鎮評為優秀黨支部、紅旗黨支部、特別能戰鬥領導集團等榮譽稱號,本人連續三年被縣評為優秀黨員。
一、解決問題,實事求是,享受民心。
急於大眾的焦慮,解決大眾的困難,成為**村黨支部的一組人,努力三個代表的具體表現,成為他開展農村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過去,大眾飲水困難,反映強烈。他帶領支部一班人在集體資金周轉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集7萬元,鋪設引水管道1000米以上,主管道800米以上,新建容量450立方米的飲水池。籌集1.5萬元,修理村東南吃井,保證全村人民停電停水時正常飲用水,每年投入3萬元用於深井修理和井抽水,實現家庭自來水,免費飲用。學校。
條件差一度成為全村人民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他帶領支部的一組人穿著星星戴著月亮跑領導,調整資金10萬元,打開小學圍牆,硬化學校校園,建造辦公室,購買5台電腦,建造語言室,免除學費一半,由村莊承擔。同時,完善了符合標準的小學建設,大大改善了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大眾讚不絕口。其次,過去村裡的街道凹凸不平,村民趕到雨天,凹凸不平的積水難以排出,大眾反映強烈。他帶領支部一組人員多方協調籌措資金4萬元,平整硬化村莊街道。新開的田間道路有三條,道路旁全部綠化植樹,美化生態環境。
二、抓住經濟,謀求發展,發財。
**村是農業村,為了發展經濟,加快小康的步伐,***積極帶領支部的一組人科學制定了抓住地下,轉地,同步發展的發展戰略。年初,分部的一組人知道***這個個個人家庭,是本村的兒子,想建立大型豬工廠,正在考察工廠的地方。機會是必不可少的,他積極想辦法通過岳父的關係和他見面。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村黨支部的誠信和優厚的發展條件深深感動了***。他豬廠總投資50萬元,目前豬廠基礎設施工程全部到達,今年自己投資5萬元,進入優質母豬30頭,豬種5頭,逐漸成為全村領先企業。受其影響,全村養豬家達80%以上。目前,全村發展了五個以上的雞場和兩個以上的雞場。並相繼組織養殖家到河間、趙縣參觀肉鳥養殖,現在養殖家達到7家。其次,大力調整栽培結構。目前,全村自己發展果園300畝,蔬菜100多畝,建立良種繁育基地,確保小麥、玉米種子質量,為農民服務,供應及時。
三、強管理、樹新風、育民心。
村民的生活水平每天提高,其精神需求越來越大。尹尚河積極領導支部一組人員進一步建立黨員文藝演出隊伍,堅持定期義務演出。正月節的文藝演出隊活躍起來,不僅吸引了本村的大眾,還吸引了三鄉五里的鄉下人們多形式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同時,投資16萬元新建二室二十一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廣場等。其次,十星級家庭成為村民爭奪榮譽、追求先進的主要形式,作為黨支部的重要工作總是提出工作議程。堅持半月一小評,年末總評,按戶自評、代表認定、分部審查、張榜發表,隆重開展掛牌程序,規範操作,改善民風好轉。好村民***過去喜歡麻將,家人反對,鄰居勸阻,但教了好幾次。自從爭創星級家居活動開展以來,他本人就擺脫了打麻將的壞習慣,成為了十星級家居之一。目前該村被列為縣級重點生態村,組建文藝隊伍,全村新建沼氣池238戶,其中達到一建四改168戶。全村植樹12萬株,主街安裝路燈120盞,村集資20萬元硬化街1500米等。由於**村在***同志的帶領下,支部一班人團結戰鬥,齊心協力,各項工作紮實運作。
一、解決問題,實事求是,享受民心。
急於大眾的焦慮,解決大眾的困難,成為**村黨支部的一組人,努力三個代表的具體表現,成為他開展農村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過去,大眾飲水困難,反映強烈。他帶領支部一班人在集體資金周轉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集7萬元,鋪設引水管道1000米以上,主管道800米以上,新建容量450立方米的飲水池。籌集1.5萬元,修理村東南吃井,保證全村人民停電停水時正常飲用水,每年投入3萬元用於深井修理和井抽水,實現家庭自來水,免費飲用。學校。
條件差一度成為全村人民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他帶領支部的一組人穿著星星戴著月亮跑領導,調整資金10萬元,打開小學圍牆,硬化學校校園,建造辦公室,購買5台電腦,建造語言室,免除學費一半,由村莊承擔。同時,完善了符合標準的小學建設,大大改善了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大眾讚不絕口。其次,過去村裡的街道凹凸不平,村民趕到雨天,凹凸不平的積水難以排出,大眾反映強烈。他帶領支部一組人員多方協調籌措資金4萬元,平整硬化村莊街道。新開的田間道路有三條,道路旁全部綠化植樹,美化生態環境。
二、抓住經濟,謀求發展,發財。
**村是農業村,為了發展經濟,加快小康的步伐,***積極帶領支部的一組人科學制定了抓住地下,轉地,同步發展的發展戰略。年初,分部的一組人知道***這個個個人家庭,是本村的兒子,想建立大型豬工廠,正在考察工廠的地方。機會是必不可少的,他積極想辦法通過岳父的關係和他見面。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村黨支部的誠信和優厚的發展條件深深感動了***。他豬廠總投資50萬元,目前豬廠基礎設施工程全部到達,今年自己投資5萬元,進入優質母豬30頭,豬種5頭,逐漸成為全村領先企業。受其影響,全村養豬家達80%以上。目前,全村發展了五個以上的雞場和兩個以上的雞場。並相繼組織養殖家到河間、趙縣參觀肉鳥養殖,現在養殖家達到7家。其次,大力調整栽培結構。目前,全村自己發展果園300畝,蔬菜100多畝,建立良種繁育基地,確保小麥、玉米種子質量,為農民服務,供應及時。
三、強管理、樹新風、育民心。
村民的生活水平每天提高,其精神需求越來越大。尹尚河積極領導支部一組人員進一步建立黨員文藝演出隊伍,堅持定期義務演出。正月節的文藝演出隊活躍起來,不僅吸引了本村的大眾,還吸引了三鄉五里的鄉下人們多形式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同時,投資16萬元新建二室二十一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廣場等。其次,十星級家庭成為村民爭奪榮譽、追求先進的主要形式,作為黨支部的重要工作總是提出工作議程。堅持半月一小評,年末總評,按戶自評、代表認定、分部審查、張榜發表,隆重開展掛牌程序,規範操作,改善民風好轉。好村民***過去喜歡麻將,家人反對,鄰居勸阻,但教了好幾次。自從爭創星級家居活動開展以來,他本人就擺脫了打麻將的壞習慣,成為了十星級家居之一。目前該村被列為縣級重點生態村,組建文藝隊伍,全村新建沼氣池238戶,其中達到一建四改168戶。全村植樹12萬株,主街安裝路燈120盞,村集資20萬元硬化街1500米等。由於**村在***同志的帶領下,支部一班人團結戰鬥,齊心協力,各項工作紮實運作。
脫貧攻堅已經取得勝利,鄉村振興蓄勢待發。月初,我也從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回到了單位,開始了新的工作歷程。感謝駐村,感謝第一書記這個身份,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受了錘鍊,提高了格局,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成長。在和村民一起相處的日子裡,深深感受到了村民的情誼。我感謝組織的關懷和厚愛,讓我親身經歷了全國脫貧攻堅勝利的偉大輝煌。如果有人問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三年多的時光,最大收穫是什麼,我會自豪地說,是第一書記這個稱號、這份職責改變了我,讓我在人生時光的坐標軸上刻下了最濃厚的一筆?
守初心,毅然踏上扶貧路。
剛進村時,村幹部和村民對這個來自城裡高校的駐村書記充滿疑慮,「難不成又是下來鍍金的吧?」「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肯定不會真心實意駐下來幫咱們!」面對這樣的質疑,朱英哲用實際行動進行了回應。他主動到田間地頭和村民嘮家常,摸村情,走遍了大孫村18個村民組,每戶必到走遍了村裡85戶貧困戶。村民經常看到他騎著電動車買菜,自己做飯吃,和村民一起挖野菜。慢慢的,村民們記住了這位戴眼鏡的駐村書記,有些大爺大娘看他一個人做飯不方便,把自家種的菜送到了宿舍里,有的村民熱情的邀請他到家裡吃飯,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初來時,因歷史原因,村委沒有辦公地點,臨時借用了村小學的器材倉庫辦公。村幹部沒事基本不進村委,第一書記成了「留守書記」,經常一個人守在村委。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朱英哲一方面積極向單位領導請示彙報,取得領導支持,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往所在村傾斜。工作上,他以身作則堅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工作帶頭干、搶著干;生活上,他主動和村幹部交朋友,和他們在一個鍋子裡吃飯,同吃同住同勞動。漸漸地,村幹部按時上班了,村支書和村委主任也搬到村委來住了,村民也常常往村委跑了,村委也熱鬧起來了,駐村幹部的威信也在村裡漸漸樹立起來了。有時候忙起來,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一工作就是幾十天不回家,大孫村的村民編了順口溜「大孫有個朱書記,工作起來不休息,大年初七來村委,一干就是仨星期」來表達對這位城裡大學派來的第一書記的愛戴之情。
立本職,欲拔窮根先扶智。
通過走訪,朱英哲摸清了村情,了解了村裡發展的「困」,吃透了民情,掌握了群眾的「難」,確定了拔窮根先扶智+智志雙扶的工作設想。「打破貧困代際傳遞就一定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去,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走訪中,朱英哲重點關注家裡有在校生的貧困家庭,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了幫扶措施,一次次往縣扶貧辦、鎮黨委跑,給孩子們爭取教育扶持政策,申報助學貸款和雨露計劃資金。王灣15組貧困戶韋連芝的丈夫王心中股骨頭壞死不能幹活,大女兒考上了新鄉醫學院,但由於家庭貧困,父親手術需要錢,準備放棄上大學外出打工。朱英哲聞訊後,帶著村支書多次上門和韋連芝談心,韋連芝都躲著不見他們。後來,聽婦女主任說:「韋連芝給閨女說了一門親事,想讓大女兒早點嫁出去,再外出打工,怕朱書記說她,所以躲到隔壁大宋村不敢回來」。「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耽擱孩子的未來!」朱英哲馬上聯繫了大宋村的第一書記,帶著婦女主任把韋連芝「堵」在了她嫂子家。經過苦口婆心的勸說,韋連芝終於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孩子他爹要動手術,後面還有倆孩子在上學,二妞馬上也該高考了,要不是沒錢,我咋也不會讓閨女這麼早嫁人啊!」「你真是糊塗啊,你這樣做不是把孩子害了嗎?」朱英哲被氣得忍不住笑出聲來,「連芝啊!你給心中兩口子還是沒有吃透國家的扶貧政策啊,放心吧,這事交給我!」。
很快,朱英哲幫助韋連芝聯繫了縣醫院和市裡的專家,幫她們申報了大額醫療救助,丈夫王心中很順利的完成了手術。為幫助其女兒圓自己的大學夢,朱英哲幫助韋連芝申報了教育扶持金,專門給她們兩口子講解了高校貧困家庭助學貸款政策,又幫助她家申請了小額貸款用於自我發展養殖增加家庭收入,還給她們申請了安居工程項目資金整修了年久失修的住房。兩年過去了,如今的韋連芝一家走出了陰霾,不僅大女兒圓了大學夢,還因為成績優異獲得了獎學金,二女兒也考上了大學,一家出了兩個大學生呢!韋連芝成為了大孫村第一戶主動要求脫貧的貧困戶,因為踏實能幹,勤勞質樸,韋連芝被評為駐馬店市脫貧標兵,還被聘為鎮里的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員。
韋連芝一家的脫貧故事只是朱英哲立足本職,通過教育扶貧為切入點,幫助貧困群眾成功脫貧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今年疫情期間,朱英哲帶領工作隊走遍了全村53戶有學生的貧困戶家庭,幫助孩子們協調解決上網課難的實際問題,經過多方協調,為三戶沒有手機無法上網課的貧困家庭學生爭取了三部手機,還免除了網絡流量費用,切實做到了停課不停學,詮釋了「不讓一個孩子落下」的教育精髓。
知民意,關注民生辦實事。
三年多來,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為村裡爭取各類資金和幫扶物資1440宇萬元。陸續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標準化村衛生室、扶貧車間、光伏發電站等項目,讓村民得到了實惠,見到了效益。他爭取了射橋鎮資金70餘萬元給村裡修建了2個遊園,又爭取駐馬店市教體局項目給村裡安裝了18套健身器材,村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吃罷飯到遊園健健身,跳跳廣場舞了;他爭取了市衛建體委中醫館項目,讓村裡的醫生到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進修學習,提升村醫的醫療服務水平;他幫助村委提升兒童保健、農村婦女「兩癌」普查和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市骨科醫院、黃淮學院醫學院、市愛衛辦和疾控中心的專家到大孫村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70多場次,大孫村獲得了2018年河南省「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他帶領村兩委和工作隊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大孫村成為平輿縣2019年唯一一個被駐馬店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的市級衛生村。
在平輿縣鎮兩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黃淮學院黨委的有力指導下,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緊緊依靠村級黨組織,立足主業抓扶貧,取得了很好的減貧實績,大孫村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3.67%到不拉一戶,貧困戶全部實現如期脫貧,就是最好的見證。疫情突起時,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一起堅守一線,連續在村工作50多天,想盡辦法為村裡籌集了一批口罩、酒精和巴士消毒液,解了村裡燃眉之急;他帶領大家走村串戶宣傳政策,規勸村民不扎堆不聚集;他與村兩委一道制定了「十戶聯防」制度,村裡沒有出現一例感染和疑似病例。他的工作獲得了平輿縣各級領導、大孫村父老鄉親的一致認可,連續三年被平輿縣委、縣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9、2020連續兩年被駐馬店市委選派辦考核為優秀等次。
新征程,依依不捨鄉土情。
看著這片工作和生活了一千多個日夜的熱土,看著這些朝夕相處的村幹部和熟悉的村民,即將離任的他心中充滿了不舍之情。記得初來時,借住在村小學潮濕的平房裡,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和衛生室還未開建,村裡大多是泥巴路,村民吃的還是壓井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光伏電站和扶貧車間還未成立和興建。
現如今,不僅所有的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還修建了遊園,安裝了自來水,落實了農民書屋。村民們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扶貧車間就近務工,享受著標準化衛生室帶來的就醫便利,五保戶和危房戶住進了嶄新的安居住房,大孫村村民們的臉上處處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三年多來,大孫村減貧工作踏實有序推進,持續做到脫貧攻堅不留一戶、不落一人,共奔小康。今年2月,得知朱書記要離任返回單位的消息,韋連芝帶著鄉親們趕到村委,把「駐村幫扶辦實事、情系百姓暖人心」的錦旗交到了朱英哲的手中。
作為一個19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朱英哲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駐村第一書記的忠誠和擔當,始終無愧於「第一書記」這個光榮稱號。老母親遠在外地未能照顧,孩子茁壯成長未能陪伴,妻子工作家庭「兩頭跑」未能援手。然而,他雖然對父母和妻兒滿懷內疚,卻從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他始終認為自己能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戰役中來,是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這段經歷將成他人生中一段最精彩的歷程,猶如一座高聳的燈塔,不斷指引著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砥礪前行。
守初心,毅然踏上扶貧路。
剛進村時,村幹部和村民對這個來自城裡高校的駐村書記充滿疑慮,「難不成又是下來鍍金的吧?」「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肯定不會真心實意駐下來幫咱們!」面對這樣的質疑,朱英哲用實際行動進行了回應。他主動到田間地頭和村民嘮家常,摸村情,走遍了大孫村18個村民組,每戶必到走遍了村裡85戶貧困戶。村民經常看到他騎著電動車買菜,自己做飯吃,和村民一起挖野菜。慢慢的,村民們記住了這位戴眼鏡的駐村書記,有些大爺大娘看他一個人做飯不方便,把自家種的菜送到了宿舍里,有的村民熱情的邀請他到家裡吃飯,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初來時,因歷史原因,村委沒有辦公地點,臨時借用了村小學的器材倉庫辦公。村幹部沒事基本不進村委,第一書記成了「留守書記」,經常一個人守在村委。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朱英哲一方面積極向單位領導請示彙報,取得領導支持,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往所在村傾斜。工作上,他以身作則堅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工作帶頭干、搶著干;生活上,他主動和村幹部交朋友,和他們在一個鍋子裡吃飯,同吃同住同勞動。漸漸地,村幹部按時上班了,村支書和村委主任也搬到村委來住了,村民也常常往村委跑了,村委也熱鬧起來了,駐村幹部的威信也在村裡漸漸樹立起來了。有時候忙起來,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一工作就是幾十天不回家,大孫村的村民編了順口溜「大孫有個朱書記,工作起來不休息,大年初七來村委,一干就是仨星期」來表達對這位城裡大學派來的第一書記的愛戴之情。
立本職,欲拔窮根先扶智。
通過走訪,朱英哲摸清了村情,了解了村裡發展的「困」,吃透了民情,掌握了群眾的「難」,確定了拔窮根先扶智+智志雙扶的工作設想。「打破貧困代際傳遞就一定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去,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走訪中,朱英哲重點關注家裡有在校生的貧困家庭,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了幫扶措施,一次次往縣扶貧辦、鎮黨委跑,給孩子們爭取教育扶持政策,申報助學貸款和雨露計劃資金。王灣15組貧困戶韋連芝的丈夫王心中股骨頭壞死不能幹活,大女兒考上了新鄉醫學院,但由於家庭貧困,父親手術需要錢,準備放棄上大學外出打工。朱英哲聞訊後,帶著村支書多次上門和韋連芝談心,韋連芝都躲著不見他們。後來,聽婦女主任說:「韋連芝給閨女說了一門親事,想讓大女兒早點嫁出去,再外出打工,怕朱書記說她,所以躲到隔壁大宋村不敢回來」。「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耽擱孩子的未來!」朱英哲馬上聯繫了大宋村的第一書記,帶著婦女主任把韋連芝「堵」在了她嫂子家。經過苦口婆心的勸說,韋連芝終於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孩子他爹要動手術,後面還有倆孩子在上學,二妞馬上也該高考了,要不是沒錢,我咋也不會讓閨女這麼早嫁人啊!」「你真是糊塗啊,你這樣做不是把孩子害了嗎?」朱英哲被氣得忍不住笑出聲來,「連芝啊!你給心中兩口子還是沒有吃透國家的扶貧政策啊,放心吧,這事交給我!」。
很快,朱英哲幫助韋連芝聯繫了縣醫院和市裡的專家,幫她們申報了大額醫療救助,丈夫王心中很順利的完成了手術。為幫助其女兒圓自己的大學夢,朱英哲幫助韋連芝申報了教育扶持金,專門給她們兩口子講解了高校貧困家庭助學貸款政策,又幫助她家申請了小額貸款用於自我發展養殖增加家庭收入,還給她們申請了安居工程項目資金整修了年久失修的住房。兩年過去了,如今的韋連芝一家走出了陰霾,不僅大女兒圓了大學夢,還因為成績優異獲得了獎學金,二女兒也考上了大學,一家出了兩個大學生呢!韋連芝成為了大孫村第一戶主動要求脫貧的貧困戶,因為踏實能幹,勤勞質樸,韋連芝被評為駐馬店市脫貧標兵,還被聘為鎮里的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員。
韋連芝一家的脫貧故事只是朱英哲立足本職,通過教育扶貧為切入點,幫助貧困群眾成功脫貧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今年疫情期間,朱英哲帶領工作隊走遍了全村53戶有學生的貧困戶家庭,幫助孩子們協調解決上網課難的實際問題,經過多方協調,為三戶沒有手機無法上網課的貧困家庭學生爭取了三部手機,還免除了網絡流量費用,切實做到了停課不停學,詮釋了「不讓一個孩子落下」的教育精髓。
知民意,關注民生辦實事。
三年多來,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為村裡爭取各類資金和幫扶物資1440宇萬元。陸續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標準化村衛生室、扶貧車間、光伏發電站等項目,讓村民得到了實惠,見到了效益。他爭取了射橋鎮資金70餘萬元給村裡修建了2個遊園,又爭取駐馬店市教體局項目給村裡安裝了18套健身器材,村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吃罷飯到遊園健健身,跳跳廣場舞了;他爭取了市衛建體委中醫館項目,讓村裡的醫生到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進修學習,提升村醫的醫療服務水平;他幫助村委提升兒童保健、農村婦女「兩癌」普查和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市骨科醫院、黃淮學院醫學院、市愛衛辦和疾控中心的專家到大孫村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70多場次,大孫村獲得了2018年河南省「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他帶領村兩委和工作隊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大孫村成為平輿縣2019年唯一一個被駐馬店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的市級衛生村。
在平輿縣鎮兩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黃淮學院黨委的有力指導下,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緊緊依靠村級黨組織,立足主業抓扶貧,取得了很好的減貧實績,大孫村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3.67%到不拉一戶,貧困戶全部實現如期脫貧,就是最好的見證。疫情突起時,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一起堅守一線,連續在村工作50多天,想盡辦法為村裡籌集了一批口罩、酒精和巴士消毒液,解了村裡燃眉之急;他帶領大家走村串戶宣傳政策,規勸村民不扎堆不聚集;他與村兩委一道制定了「十戶聯防」制度,村裡沒有出現一例感染和疑似病例。他的工作獲得了平輿縣各級領導、大孫村父老鄉親的一致認可,連續三年被平輿縣委、縣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9、2020連續兩年被駐馬店市委選派辦考核為優秀等次。
新征程,依依不捨鄉土情。
看著這片工作和生活了一千多個日夜的熱土,看著這些朝夕相處的村幹部和熟悉的村民,即將離任的他心中充滿了不舍之情。記得初來時,借住在村小學潮濕的平房裡,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和衛生室還未開建,村裡大多是泥巴路,村民吃的還是壓井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光伏電站和扶貧車間還未成立和興建。
現如今,不僅所有的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還修建了遊園,安裝了自來水,落實了農民書屋。村民們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扶貧車間就近務工,享受著標準化衛生室帶來的就醫便利,五保戶和危房戶住進了嶄新的安居住房,大孫村村民們的臉上處處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三年多來,大孫村減貧工作踏實有序推進,持續做到脫貧攻堅不留一戶、不落一人,共奔小康。今年2月,得知朱書記要離任返回單位的消息,韋連芝帶著鄉親們趕到村委,把「駐村幫扶辦實事、情系百姓暖人心」的錦旗交到了朱英哲的手中。
作為一個19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朱英哲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駐村第一書記的忠誠和擔當,始終無愧於「第一書記」這個光榮稱號。老母親遠在外地未能照顧,孩子茁壯成長未能陪伴,妻子工作家庭「兩頭跑」未能援手。然而,他雖然對父母和妻兒滿懷內疚,卻從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他始終認為自己能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戰役中來,是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這段經歷將成他人生中一段最精彩的歷程,猶如一座高聳的燈塔,不斷指引著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砥礪前行。
__是市林業局主任科員,他任__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半年多來,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用心用情、扶人扶志、苦幹擔當,為推進整村集體產業增收努力奔波。
__帶領村「兩委」幹部,堅持學習和會議制度,以「兩學一做」、「4?13」重要講話大宣講、「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等活動為契機,引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全力建設「整村推進」和「美麗鄉村」的示範點,推進香水蓮花項目落地,實現「土地租金+務工薪酬+分紅+鄉村旅遊」四方面收入。推進紅掌種植扶貧產業,收益全部用於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兜底分紅保障、鼓勵建檔立卡戶就業創業獎勵。村委會購置28頭黃牛交由農戶代養,為日後壯大養牛產業打下基礎。讓乾溝四村小組的村民開展蔞葉種植。組織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學習製作彩雕畫增加收入。
__村作為全市迎接省脫貧攻堅「大比武」觀摩示範村,以嶄新的面貌順利通過省檢查組的觀摩。並獲得了檢查組一致好評。全村村民共同對各家各戶、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進行了整治,讓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目前拆除危房10棟,計劃為貧困戶入戶路進行硬化53條,已有17條正施工;廚廁整改59處,已完工55處。
__帶領村「兩委」幹部,堅持學習和會議制度,以「兩學一做」、「4?13」重要講話大宣講、「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等活動為契機,引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全力建設「整村推進」和「美麗鄉村」的示範點,推進香水蓮花項目落地,實現「土地租金+務工薪酬+分紅+鄉村旅遊」四方面收入。推進紅掌種植扶貧產業,收益全部用於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兜底分紅保障、鼓勵建檔立卡戶就業創業獎勵。村委會購置28頭黃牛交由農戶代養,為日後壯大養牛產業打下基礎。讓乾溝四村小組的村民開展蔞葉種植。組織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學習製作彩雕畫增加收入。
__村作為全市迎接省脫貧攻堅「大比武」觀摩示範村,以嶄新的面貌順利通過省檢查組的觀摩。並獲得了檢查組一致好評。全村村民共同對各家各戶、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進行了整治,讓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目前拆除危房10棟,計劃為貧困戶入戶路進行硬化53條,已有17條正施工;廚廁整改59處,已完工55處。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