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按照「領導幹部帶頭講黨課」的要求,今天我以《紀檢監察幹部要帶頭營造「三個氛圍」》為題,為大家上一次黨課。
xxx書記到我省後,提到要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干」的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在xxx考察調研中,對我省持續營造「三個氛圍」給予充分肯定。今年以來,我在多個會議上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帶頭貫徹落實xxx書記要求,以營造「三個氛圍」為載體,從嚴從實加強自身建設。市委書記xxx多次給予肯定。事實證明,持續營造「三個氛圍」,是落實打鐵必須自身硬、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的「助推器」,是堅持刀刃向內、加強紀檢監察幹部自我革命的「強心劑」。因此,要一如既往地持續營造「三個氛圍」,打造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第一、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學出對黨絕對忠誠
關於學習的話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抓黨員、幹部的學習。他反覆強調,「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總書記不斷「勸學」「促學」,抓「關鍵少數」,在全黨大興學習之風。
首先,為什麼學?因為一是只有學習,才能贏得未來。荀子《勸學》篇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溫家寶同志曾提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並指出當前領導幹部讀書的狀況不容樂觀,一是追求享樂、玩物喪志,不好讀書;二是熱衷應酬、忙於事務,不勤讀書;三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不善讀書;四是學而不思、知行不一,學用脫節,對此應予高度重視。因此,如果不能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就無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二是只有學習,才能提高戰鬥力量。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就講過,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如果不加強學習,充分認識規律、摸清門道,即使做了大量工作,也會因為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而導致事與願違。習近平說,這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相反,領導幹部只有學習,才能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才能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任他東南西北風」;才能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只有學習,才能占領精神高地。為什麼現在很多黨員領導幹部不信馬列信鬼神?關鍵就是精神空虛,不求上進。精神高地如果失守,勢必引發政治變質、經濟出軌、道德淪喪、生活腐化。市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主任xxx不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和世界觀的改造,聽報告心猿意馬,讀書學習流於形式,心得體會全由別人操刀代筆,照鏡子、洗身子蜻蜓點水。xxx一方面視學習為累贅,想方設法不參加民主生活會和各種政治理論、業務知識學習,被動時學習一點,也是應付工作之需,裝潢門面,「雨過地皮濕」,不能入腦入心。事實表明,不學習,理想信念宗旨的「總開關」一旦鬆動,思想就會百病叢生,人生就會迷失方向,各種跑冒滴漏、出軌越界就在所難免?
其次,學什麼?要學堅貞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動山搖的。」談到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習近平說:「在那場動盪中,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什麼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第一屆中央監委10位同志,有王荷波、楊匏安等8位先後犧牲,但無一人叛黨投敵,用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絕對忠誠。中央紀委原常務書記黃克誠同志,在廬山會議上遭到錯誤批判,長期受到專案審查,「文革」期間又遭受嚴重迫害,但他始終保持對黨、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這是中央紀委老一輩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要學忠誠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1927年,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寧願犧牲自己,也沒有暴露黨的組織和機關地址,犧牲時年僅45歲。中紀委原常委帥孟奇曾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坐老虎凳、灌煤油水,牙齒被打掉,右腿被折斷,渾身血肉模糊,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行刑的敵人始終不解,為什麼她這樣一個弱女子受盡如此嚴刑拷打,卻不吐露一位同志的姓名、不泄露絲毫黨的機密。然而,帥孟奇的同志們都知道,她在堅守自己的入黨誓言。帥孟奇堅定地說:「我的誓言,都能做到。」因此,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必須體現到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組織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要學崇高境界。毛澤東同志說,要奮鬥,就會有犧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鄧小平同志說,我自從18歲加入革命隊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沒有任何別的考慮。陳雲同志說,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黨章》的總綱有規定:「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就是「無我」。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把自己的理想同黨的純潔、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黨奉獻,為國盡忠、為民負責?
第三,怎麼學?一要讀原著。據毛澤東同志自己說,《共產黨宣言》他看了不下100遍,遇到問題就翻閱,每讀一次,都有新的啟發。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他就多次翻閱。毛澤東同志的體會是: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鄧小平同志精闢地提出了讀馬列的原則:讀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說的是要讀經典;管用,說的是要結合工作實際,要有針對性,學以致用。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當前,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原原本本學,原汁原味學,逐字逐行學,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心裡走、往實里走?
二要讀史。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一貫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一貫倡導領導幹部要讀點歷史,要善於運用歷史知識。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求學時期就曾說過:讀史,是智慧的事。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歷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鬥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又造就了新的歷史輝煌。去年在主題教育階段,中央專門下發了《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我們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三要讀黨規國法。黨章黨規黨紀、憲法監察法是我們監督執紀問責的看家本領。監察體制改革之後,我們紀委監委面臨的形勢任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央紀委監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工作規程、辦法、制度,這些都是我們開展工作的遵循和依據。紀檢監察幹部要增強政策把握能力和黨規黨紀運用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行家裡手。中紀委光碟學完了,但要對《口袋書》反覆學、學反覆,做到倒背如流,熟能生巧。要按照xxx書記在省紀委xx次全會上要求那樣,把新修訂、新出台的黨內法規放在案頭、帶在身邊,把黨章黨規黨紀刻印在心上,形成尊崇黨章、遵規守紀的良好習慣。
第二,持續營造「干」的氛圍,激勵擔當作為
「為官避事平生恥。」近年來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責任擔當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素質,並強調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
一要敢於擔當,始終保持浩然正氣。自古以來,擔當就是監察官員的鮮明特質。御史作為「治官之官」,都是選擇那些有責任感、能夠秉持真理且有學識淵博的人擔任,能否敢於直言是考察御史人選的首要前提。剛正不阿、犯顏直諫、為民請命,歷來就是中國古代御史的優秀傳統,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像魏徵、狄仁傑、有「海剛峰」之名的海瑞和「四鐵御史」馮恩等人,都是敢言直諫、敢於擔當的典型。一代廉吏于成龍無論在哪做官,從事任何職務,都初心不改,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堅守自己的做人原則,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當代也不乏敢於擔當的優秀紀檢監察幹部,全國紀檢監察標兵王瑛同志在任四川省南江縣紀委書記期間,查處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嚴重違紀案件。面對壓力和阻力,王瑛這樣回答: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是沒有得罪紀委書記這個稱謂。像這樣敢於擔當的優秀紀檢幹部,是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真正的脊樑。當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任重道遠,需要每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敢於擔當,助推黨風和反腐敗鬥爭再上新台階。
二要敢於鬥爭,始終保持敢於較真的硬氣。較真碰硬是歪風邪氣的「剋星」。毛主席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黨風廉政建設不是請客吃飯,監督執紀是得罪人的活兒。沒有鬥爭精神,沒有較真碰硬的勁頭,就干不好紀檢監察工作。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麗英,一貫以查辦「硬骨頭」案件著稱,被譽為「鐵娘子」「女包公」。她說「當一個紀檢監察幹部容易,做一名『黨的忠誠衛士』則難,前者要求的是職業道德,後者需要的是事業精神。被人稱作「黑臉」書記和「反腐敗勇士」的xxx,有句名言「違法違紀和腐敗分子是老虎的臉,耗子的眼,泥鰍的脾氣,兔子的膽;紀檢幹部是包公的臉,獵人的眼,海瑞的脾氣,豹子的膽。因此,紀檢監察幹部必須要敢於較真碰硬,不能遇到問題和稀泥、遇到矛盾繞著走。如果該較真的時候不較真、該碰硬的時候不碰硬,那不僅僅是恥辱,更是嚴重的失職。
作為新時期的紀檢監察幹部,面對大是大非要敢於亮劍,在重大原則問題上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決不能只當紳士不當戰士、沉默失語。面對危急關頭要敢於挺身而出,當前有些同志瞻前顧後、顧慮重重,面對工作不敢擔當,面對案件畏首畏尾。紀檢監察幹部遇到緊急情況,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臨危不懼、衝鋒在前,敢闖難關、過險灘,觸動利益、啃硬骨頭,體現紀檢監察幹部的硬氣和底氣。面對嚴重違紀問題時敢於執紀,要不畏人情干擾,不懼案情複雜,不怕外界壓力,對各類問題線索深挖細查,嚴肅查處各項違紀行為,查清各項違紀事實,維護黨規黨紀的嚴肅性。面對失責行為時敢於問責,對於查處的違紀案件,該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堅決追究到位,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推動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在xxxx落地生根。
三是實幹興邦,始終保持攻堅克難的銳氣。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作為紀檢監察幹部,要有一股敢闖敢幹、真抓實幹、不甘落後的「精氣神」。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作為紀檢監察幹部,要有正氣壓倒邪氣的必勝信念,骨頭要揀硬的啃,工作要挑難的干。面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中的難題,要敢於迎難而上,敢於破解難題,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增量。面對「四風」問題日趨隱蔽、禁而不絕,穿上「隱身衣」、躲進「青紗帳」,少數黨員幹部依然故我、頂風違紀的難題,要敢於狠下一條心,常抓不懈,強化措施,創新機制,使糾正「四風」往深里抓、實里做。面對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腐敗問題屢禁不止,要敢於持續加大懲治力度,嚴肅查處典型案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要堅持標本兼治,以治標為治本提供威懾力,以治本鞏固治標成效。
第三,要持續營造「嚴」的氛圍,加強約束監督
縱觀紀檢監察機關的歷史,黨中央和中央紀委一直對紀檢監察隊伍建設高度重視。新中國第一任中央紀委書記朱德同志要求,每個擔任紀律檢查工作的同志,要認識這個工作的重要,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則,使自己成為遵守紀律、服從組織、團結群眾的模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這些,人家就不大信服你,你就很不容易去進行工作。既然黨和人民要我們做這個工作,我們就不能推諉卸責,否則我們自己也犯了無組織、無紀律的錯誤。」中央紀委恢復成立之初,中央紀委第一書記陳雲就提出,調入中央紀委的幹部要精選,「嚴格審查,寧缺毋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要求紀檢監察幹部必須做到黨性堅強、作風優良、鐵面無私、嚴肅執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紀檢監察隊伍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敢於擔當、敢於監督、敢於負責,努力成為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要做到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我們要按照中央和中央紀委的要求,持續從嚴從實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管理,切實打造立場堅定、意志堅強、行動堅決的執紀鐵軍。
一要嚴於修身,主動做到慎獨慎微。慎獨慎微,是自古以來倡導的一種自我約束精神。翻閱歷史上以清廉著稱的官員,無不是在小事小節上防微杜漸、謹言慎行。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愛吃魚,有人送他魚,他堅決不收,弟子不明所以,他說:「我雖然喜歡吃魚,但如果因為收了別人送的魚而被撤職,我還能吃上魚嗎?」東漢人楊震上任時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為報答當年提攜之情,晚上準備十兩金子,想送給楊震。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楊震卻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歷史典故還有不少,都體現出一種覺悟,讓人領略到慎獨慎微的魅力和效用。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慎獨慎微更是應有的修養境界。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慎獨慎微,就是要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加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意識,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終不放縱、不越軌。原中央紀委副書記劉麗英曾說過,紀檢幹部有「四苦」:生活清苦,工作辛苦,辦案艱苦,心靈痛苦。可見,沒有甘於清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總計較個人的得失、毀譽和榮辱,是難以勝任紀檢監察工作的?
二要嚴於用權,自覺防止和反對特權思想。領導幹部是人民公僕,沒有搞特殊化的權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當年團結帶領人民鬧革命,就是要打倒存在了幾千年的形形色色特權。我們今天代表人民執掌政權,絕不能忘了初衷,絕不能容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在自己身上滋生蔓延,絕不能重蹈李自成、洪秀全那樣的覆轍。」出問題的紀檢監察幹部,都是把公權當成特權,把「公僕」當作「主人」,不僅沒有敬畏感,反而有種優越感;有的自詡「特殊人物」,官氣十足,用權任性;有的自享「特殊待遇」,超標準享受,潛規則行事;有的自居「特殊地位」,蔑視法紀,為所欲為。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特權思想嚴重,紀律意識淡漠,認為「誰來查中央紀委啊?」利用手中的監督執紀權力謀取私利,最終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者,成為被審查對象。特權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腐蝕劑,不僅割裂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而且直接侵蝕黨和國家的制度根基,是毀堤蝕壩的螻蟻之穴。我們必須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鬥爭,始終保持對權力的敬畏,牢記權力姓「公」不姓「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人管起,構築起預防和抵制特權的防護網。
三要嚴於律己,防範被「圍獵」。紀檢監察幹部由於手中掌握監督執紀權力,往往會成為被公關、拉攏、「圍獵」的對象。特別是一些商人、老闆喜歡與紀檢監察幹部結交、套近乎,甚至稱兄道弟,讓人感覺都是「鐵哥們」。但商人的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他們在掙錢的同時,也在精心設計陷阱「圍獵」紀檢監察幹部,挖空心思抓住把柄,將來一旦出事,這些所謂的「鐵哥們」就會反咬一口、變本加厲。2016年11月,已退休8個月的中央紀委九室原副主任、原正局級紀律檢查員明玉清被立案調查,明玉清長期以來,與多名商人老闆關係密切,十八大之後,仍然與他們頻繁出入酒店,大吃大喝,進行權錢交易。明玉清後來懺悔到,這叫什麼朋友圈,這不是朋友,這是一種權力、金錢、地位和利益結成的一種鏈條關係。從自身找原因,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因為你有縫可鑽,人家看到你的弱點和毛病在哪兒,人家叫吃飯吃了,給你東西收了,甚至於給你錢拿了,正因為你自身走得不正,人家看到你這個樣子,他就來找你。xxx市紀委原副書記、市監委原副主任xxx,熱衷於交權貴、傍大款、拉關係,深陷「圍獵」而不自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把紀檢監察幹部身份當做「護身符」,自恃手段高明,大搞權錢交易,不僅不以為恥,還反以為榮,由一名反腐者墮落為一名貪腐者,這樣的案例令人痛心、更令人憤慨。xxx在懺悔錄中寫道:「一些心懷雜念、有求於我的人,想方設法與我拉關係套近乎,對我進行『圍獵』。不幸的是我被他們捕獲了」。「圍獵」就像「溫水煮青蛙」,從一開始的吃飯敘舊,到年節時的噓寒問暖,再到辦事時的禮品紅包,「圍獵」一步一步由小到大。黨員幹部難道真的不知對方「有所圖謀」嗎?顯然不是。「圍獵」者手段真的很高明嗎?當然也不是。但不少黨員幹部就是「吃」這一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財當官兩條道,甘蔗不能兩頭甜。紀檢監察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監察幹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對腐敗沒有天然免疫力,更要樹牢底線意識,防住信念動搖的「深坑」,防住套牢自我的「韁繩」,防住人情關係的籠罩,防住商人搭建的「危橋」,防住糖衣炮彈的襲擊,自覺凈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能什麼飯都吃、什麼酒都喝、什麼人都交、什麼話都說,真正做到手中有權力、心中有敬畏、腳下有底線?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紀檢監察學黨史講黨課[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