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有幸參加了區委黨史學習培訓班,課上我認真聽取了教授對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和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形式的分析講解,使我受益非淺。通過切身體會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使我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更加充滿了信心。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讓我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回憶過去,展望未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1987年「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事實證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輪大發展大飛躍,都起始於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突破。
回眸過往,重溫信仰。偉大抉擇的背後,必有偉大思想的指引。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便是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而這次全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為新中國儘早擺脫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時代困境按下了快進鍵。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聯繫中國實際,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歷史與現實的天空中高高飄起鮮明的精神旗幟,為中國持續發展進步點亮精神燈塔。
盤點成果,堅守信念。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樣本、也無先例,是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讓偉大中國煥發新生,讓偉大人民再燃希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依法治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初步探索到全面深化,一項項重大舉措、一次次創新轉變、一個個關鍵節點,40年改革開放歷經重重阻礙,前行腳步卻未曾停歇,有力助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有力加速中國實力從跟跑到並跑再向領跑挺進,逐步凸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唯有堅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權衡改革發展穩定的辯證關係,才能創造更多更大的中國奇蹟。
接續奮進,永葆信心。立足當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和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涉及到科技、教育、藝術、農業等多個領域,跨越了老一輩革命家到新時代開路先鋒的激盪歲月。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智慧,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奮勇立潮頭,整裝再出發。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好歷史「接力棒」,爭當改革開放的堅定者、擔當者與奮鬥者,讓改革開放的浪潮奔騰不息,不斷拉開「萬里長征」的新序幕,致力掀起民族復興的最高潮。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員研討發言材料2021[朗讀]
根據黨支部對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統一安排和,我認真系統地學習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時期。結合思想和工作的實際,談談認識體驗。
第一,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探索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政治建設,兩項維護。在歷史中汲取理想信念的養分。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也是百年黨史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創造性地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苦探索,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從1956年到1976年的20年,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期的重大曲折,但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了中華民族的建設歷史,從哪些方面來堅定了社會主義的信念,從哪些方面,到我們堅定了社會主義,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來堅定了自身心得到社會主義主義念,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才能夠堅定不懈地方面去堅定不懈地去看到社會主義主義主義,從哪些方面去看到社會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做到社會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的確定不斷,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去確定不斷地方面去看到社會主義。要在現實中樹立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信念隨時都很重要,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過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作為新時代的醫保人員,要深刻理解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在艱難曲折中高漲,繼續走向繁榮的偉大飛躍,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自覺成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忠實信念者和堅定的者,堅決保護以習近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人,深入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理解力、政治執行力。
第二,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人民史中感受到人民的情緒,民,與群眾密切相關。要時刻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新中國成立後,面對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和封鎖禁運,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施加的巨大壓力和國內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和經濟困難等重大困難和嚴峻考驗,黨和國家緊緊依賴和引領人民群眾,通過三大改造、鎮壓反革命、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消除面臨的各種威脅,建立獨立、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變了舊中國貧困的落後面貌。歷史證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黨的百年歷史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黨與人民的心相連、呼吸、共同命運的歷史。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就是堅持學習與思想同步,把出發點和立足點放在大眾的事實上。在具體工作中,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踐行初心使命,進一步樹立以人民健康為核心的醫療保險發展思想,深入貫徹國家、兵團醫療保障制度,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體系建設,鞏固醫療保險扶貧成果,打擊騙保,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保命金看病金。
第三,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革命史加強作風建設,增強自律意識,保持清潔廉潔。優良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不二法寶。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戰勝各種困難,戰勝各種困難,依靠優秀風格的勝利法寶。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也曾說過艱苦奮鬥是我們奮鬥的政治本色。我國有雷鋒、焦裕祿般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典型,從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到如今的發展中國。優良的做法要長期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幹群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是正確的,人民的心情是順暢的,黨和人民可以一起受苦。我將根據新時代加強作風建設的新要求,帶領醫保部門紮實落實師市作風能力提升年度活動的各項措施,與黨章黨規相比,先進典範例、周邊榜樣對比,認真尋找差距,切實將易用權方向盤綁在一起,系在廉潔的安全帶上,始終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以黨的精神和制度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堅守紀律底線,不踩雷池,不踩紅線。
第四,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鬥爭史加強責任擔當,激發乾事熱情,努力開創新局。在歷史中積累鬥爭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上抄下來的,而是我們黨經歷了艱辛、風雨的長期探索積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治癒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從新民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當時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轉型,如果沒有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積累的重要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的正反兩方面經驗,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歷史經驗珍貴,光明的前景令人興奮。立足新發展階段擔當新使命,我從黨的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深入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軍團黨委、師市黨委決策布局,提高政治立場,凝聚奮進的動力,圍繞師市黨委中心工作,認真履行職責,不斷提高醫保基金監管、醫保扶貧基礎、醫保待遇落實、醫保政策宣傳、醫保融合發展、醫保精細化服務等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師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第一,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探索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政治建設,兩項維護。在歷史中汲取理想信念的養分。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也是百年黨史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創造性地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苦探索,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從1956年到1976年的20年,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期的重大曲折,但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了中華民族的建設歷史,從哪些方面來堅定了社會主義的信念,從哪些方面,到我們堅定了社會主義,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來堅定了自身心得到社會主義主義念,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才能夠堅定不懈地方面去堅定不懈地去看到社會主義主義主義,從哪些方面去看到社會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做到社會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主義的確定不斷,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去確定不斷地方面去看到社會主義。要在現實中樹立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信念隨時都很重要,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過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作為新時代的醫保人員,要深刻理解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在艱難曲折中高漲,繼續走向繁榮的偉大飛躍,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自覺成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忠實信念者和堅定的者,堅決保護以習近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人,深入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理解力、政治執行力。
第二,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人民史中感受到人民的情緒,民,與群眾密切相關。要時刻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新中國成立後,面對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和封鎖禁運,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施加的巨大壓力和國內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和經濟困難等重大困難和嚴峻考驗,黨和國家緊緊依賴和引領人民群眾,通過三大改造、鎮壓反革命、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消除面臨的各種威脅,建立獨立、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變了舊中國貧困的落後面貌。歷史證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黨的百年歷史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黨與人民的心相連、呼吸、共同命運的歷史。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就是堅持學習與思想同步,把出發點和立足點放在大眾的事實上。在具體工作中,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踐行初心使命,進一步樹立以人民健康為核心的醫療保險發展思想,深入貫徹國家、兵團醫療保障制度,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體系建設,鞏固醫療保險扶貧成果,打擊騙保,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保命金看病金。
第三,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革命史加強作風建設,增強自律意識,保持清潔廉潔。優良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不二法寶。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戰勝各種困難,戰勝各種困難,依靠優秀風格的勝利法寶。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也曾說過艱苦奮鬥是我們奮鬥的政治本色。我國有雷鋒、焦裕祿般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典型,從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到如今的發展中國。優良的做法要長期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幹群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是正確的,人民的心情是順暢的,黨和人民可以一起受苦。我將根據新時代加強作風建設的新要求,帶領醫保部門紮實落實師市作風能力提升年度活動的各項措施,與黨章黨規相比,先進典範例、周邊榜樣對比,認真尋找差距,切實將易用權方向盤綁在一起,系在廉潔的安全帶上,始終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以黨的精神和制度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堅守紀律底線,不踩雷池,不踩紅線。
第四,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鬥爭史加強責任擔當,激發乾事熱情,努力開創新局。在歷史中積累鬥爭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上抄下來的,而是我們黨經歷了艱辛、風雨的長期探索積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治癒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從新民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當時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轉型,如果沒有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積累的重要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的正反兩方面經驗,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歷史經驗珍貴,光明的前景令人興奮。立足新發展階段擔當新使命,我從黨的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深入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軍團黨委、師市黨委決策布局,提高政治立場,凝聚奮進的動力,圍繞師市黨委中心工作,認真履行職責,不斷提高醫保基金監管、醫保扶貧基礎、醫保待遇落實、醫保政策宣傳、醫保融合發展、醫保精細化服務等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師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我們党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準是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歷史性的的篇章,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我們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改革開放彌足珍貴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了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改革開放積累的首要根本經驗。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必須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更好地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順應歷史潮流、抓住用好機遇,牢牢把握了發展的主動權。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始終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趟出一條生態優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發展新路。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激發出蘊藏在群眾中的無窮潛力、創造偉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發展的主力軍。必須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贏得群眾最廣泛的擁護和支持,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幸福的同頻共振、同步提升。
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和國家在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重點關注人民的獲得感,多方面、多角度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奮進。首先,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著顯著的提升。另一方面,從生活實際體驗來看,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明顯有了提升。例如,網際網路以及電子支付的發展讓出門不帶錢包就可以進行支付已成為現實。其次,黨和國家積極促進地區之間均衡發展。例如,最近幾年我國農村地區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充分反映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趨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即「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夠成為現實。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了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改革開放積累的首要根本經驗。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必須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更好地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順應歷史潮流、抓住用好機遇,牢牢把握了發展的主動權。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始終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趟出一條生態優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發展新路。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激發出蘊藏在群眾中的無窮潛力、創造偉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發展的主力軍。必須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贏得群眾最廣泛的擁護和支持,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幸福的同頻共振、同步提升。
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和國家在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重點關注人民的獲得感,多方面、多角度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奮進。首先,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著顯著的提升。另一方面,從生活實際體驗來看,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明顯有了提升。例如,網際網路以及電子支付的發展讓出門不帶錢包就可以進行支付已成為現實。其次,黨和國家積極促進地區之間均衡發展。例如,最近幾年我國農村地區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充分反映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趨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即「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夠成為現實。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短短几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一切巨變,源於1978年12月中央召開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打開了塵封幾十年的國門,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開始,也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一步探索。
作出改革開放重大決策,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當時,我國社會經濟結構不合理,制約了經濟發展,民生更加困難,國際形勢更加複雜。鄧小平同志曾說:「就整個經濟形勢而言,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的狀態。」因此,中國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恢復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時,從國際上看,與國外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相比,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我國經濟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的目標。」因此,中國必須趕上世界經濟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的步伐,讓人民過上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開放就是要激發中國經濟活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改革開放有目標、有方向。符合中國實際、能夠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維護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們改革的目標。凡是有利於生產力發展、有利於國家綜合國力增強、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事情,都是我們發展的方向。以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基本路線,才能保證我國的長期發展和穩定。
總的來說,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改革開放的啟動和全面展開。這一階段完成了三個轉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到擴大開放,從固守陳規到大膽改革,這是改革的思想準備和理論創新階段。首先,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成功的。在城市,推行了企業承包制,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展了綜合和專項改革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從經濟領域拓展到政治領域、科技教育等社會生活領域。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取得重大進展。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為特徵的全面改革探索階段。
二是改革開放的攻堅持續推進。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整頓深化改革的決定。這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調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經驗的總結。我們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加科學全面的改革思路使中國的改革事業更健康、更穩妥、更順利地向前推進的時期。
三是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發南方談話至20xx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這一時期,可以概括為:一篇談話(就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一部著作(《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三次代表大會(就是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召開)、一個重要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一個戰略規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xx年遠景目標》)和兩大理論成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和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標誌改革開放進入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內容的綜合改革階段,也就是攻堅階段。
四是改革開放繼續推進(20xx年10月黨的十六大至今)。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五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時期。20xx年黨的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制定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宏偉藍圖,顯著增強了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展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麗畫卷。準確把握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對於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作出改革開放重大決策,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當時,我國社會經濟結構不合理,制約了經濟發展,民生更加困難,國際形勢更加複雜。鄧小平同志曾說:「就整個經濟形勢而言,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的狀態。」因此,中國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恢復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時,從國際上看,與國外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相比,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我國經濟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的目標。」因此,中國必須趕上世界經濟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的步伐,讓人民過上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開放就是要激發中國經濟活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改革開放有目標、有方向。符合中國實際、能夠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維護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們改革的目標。凡是有利於生產力發展、有利於國家綜合國力增強、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事情,都是我們發展的方向。以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基本路線,才能保證我國的長期發展和穩定。
總的來說,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改革開放的啟動和全面展開。這一階段完成了三個轉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到擴大開放,從固守陳規到大膽改革,這是改革的思想準備和理論創新階段。首先,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成功的。在城市,推行了企業承包制,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展了綜合和專項改革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從經濟領域拓展到政治領域、科技教育等社會生活領域。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取得重大進展。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為特徵的全面改革探索階段。
二是改革開放的攻堅持續推進。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整頓深化改革的決定。這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調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經驗的總結。我們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加科學全面的改革思路使中國的改革事業更健康、更穩妥、更順利地向前推進的時期。
三是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發南方談話至20xx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這一時期,可以概括為:一篇談話(就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一部著作(《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三次代表大會(就是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召開)、一個重要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一個戰略規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xx年遠景目標》)和兩大理論成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和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標誌改革開放進入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內容的綜合改革階段,也就是攻堅階段。
四是改革開放繼續推進(20xx年10月黨的十六大至今)。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五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時期。20xx年黨的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制定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宏偉藍圖,顯著增強了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展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麗畫卷。準確把握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對於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
「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所有地州市邁入高速公路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提到新疆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令墨玉縣阿克薩拉依鄉烏尊艾日克村第一書記吾肉孜阿力·哈西哈爾巴依深有感觸。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各族人民的生活越過越有滋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吾肉孜阿力說,我們要繼續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扣新疆工作總目標,為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貢獻智慧和力量。
隨著脫貧攻堅號角吹響,阿克陶縣這個身處南疆地區的深度貧困縣,成為邊疆地區跨越發展的時代見證。一個個貧困村、一批批貧困戶脫貧退出,當地農牧民生活迎來可喜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脫貧攻堅的奮鬥方向。」阿克陶縣扶貧辦主任王清勇說,要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衝鋒,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路基防護、鋪軌作業……時值金秋,洛浦縣和田至若羌鐵路架設現場,10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倒排工期,揮汗如雨奮戰在施工一線。
「我們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推動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吸納當地人口就業,努力將和若鐵路建成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中鐵北京工程局和若鐵路s1標項目經理部副經理蘇朝偉說。
新疆阿拉山口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今年1月至8月,阿拉山口驗放進出境中歐班列同比增長均超過40%。
「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疆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化改革、主動作為,在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上持續用力、深入挖潛,為新疆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作出新貢獻。」阿拉山口海關關長王傳傑說。
穩疆興疆,法治為基。
位於哈巴河縣的阿克齊鎮民主中路社區,居民人數多、管轄範圍大、管理難度高。為破解這些難題,當地社區在轄區成立臨時黨支部,調動下沉幹部、社區幹部、黨員、雙聯戶長等主動擔當作為,不斷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我們要認真履行基層幹部的職責,把街道和社區工作做實、做精、做細。」社區幹部馬迪娜·木汗表示,要進一步增強基層社區的組織動員能力,發揮基層社區優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釋放法治正能量。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疆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統籌開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護工作,讓我們十分振奮。」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曾凡江說,今後要在科研工作中進一步關注荒漠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維持和良性循環,努力實現環境治理與農民致富、產業發展和綠洲保護的和諧統一。
家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熱依拉·麥麥提是巴州博物館講解員。多年來,她致力於通過文物講解工作宣講和傳播新疆歷史文化,同時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介紹新疆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和繁榮進步。
「這些年來,新疆發展快、變化大,人民安居樂業,大家都深有體會。」熱依拉說,「作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們不僅要運用豐富的歷史知識儲備向各族群眾精準宣講新疆歷史文化,也要理直氣壯宣傳新疆社會穩定的大好局勢、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成為新疆故事的傳播者。」。
「在新時代紮根邊疆、奉獻邊疆,正是新時代青年將自己的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機會。」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事業部地質工程部主任郇志鵬說,「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繼續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新疆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所有地州市邁入高速公路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提到新疆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令墨玉縣阿克薩拉依鄉烏尊艾日克村第一書記吾肉孜阿力·哈西哈爾巴依深有感觸。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各族人民的生活越過越有滋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吾肉孜阿力說,我們要繼續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扣新疆工作總目標,為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貢獻智慧和力量。
隨著脫貧攻堅號角吹響,阿克陶縣這個身處南疆地區的深度貧困縣,成為邊疆地區跨越發展的時代見證。一個個貧困村、一批批貧困戶脫貧退出,當地農牧民生活迎來可喜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脫貧攻堅的奮鬥方向。」阿克陶縣扶貧辦主任王清勇說,要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衝鋒,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路基防護、鋪軌作業……時值金秋,洛浦縣和田至若羌鐵路架設現場,10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倒排工期,揮汗如雨奮戰在施工一線。
「我們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推動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吸納當地人口就業,努力將和若鐵路建成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中鐵北京工程局和若鐵路s1標項目經理部副經理蘇朝偉說。
新疆阿拉山口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今年1月至8月,阿拉山口驗放進出境中歐班列同比增長均超過40%。
「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疆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化改革、主動作為,在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上持續用力、深入挖潛,為新疆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作出新貢獻。」阿拉山口海關關長王傳傑說。
穩疆興疆,法治為基。
位於哈巴河縣的阿克齊鎮民主中路社區,居民人數多、管轄範圍大、管理難度高。為破解這些難題,當地社區在轄區成立臨時黨支部,調動下沉幹部、社區幹部、黨員、雙聯戶長等主動擔當作為,不斷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我們要認真履行基層幹部的職責,把街道和社區工作做實、做精、做細。」社區幹部馬迪娜·木汗表示,要進一步增強基層社區的組織動員能力,發揮基層社區優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釋放法治正能量。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疆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統籌開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護工作,讓我們十分振奮。」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曾凡江說,今後要在科研工作中進一步關注荒漠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維持和良性循環,努力實現環境治理與農民致富、產業發展和綠洲保護的和諧統一。
家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熱依拉·麥麥提是巴州博物館講解員。多年來,她致力於通過文物講解工作宣講和傳播新疆歷史文化,同時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介紹新疆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和繁榮進步。
「這些年來,新疆發展快、變化大,人民安居樂業,大家都深有體會。」熱依拉說,「作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們不僅要運用豐富的歷史知識儲備向各族群眾精準宣講新疆歷史文化,也要理直氣壯宣傳新疆社會穩定的大好局勢、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成為新疆故事的傳播者。」。
「在新時代紮根邊疆、奉獻邊疆,正是新時代青年將自己的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機會。」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事業部地質工程部主任郇志鵬說,「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繼續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新疆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