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最重要的經驗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儘早找到自己的目標。小米ceo雷布斯同學說過,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某件事情上選擇錯了目標,比如選錯了專業,選錯了工作,選錯了伴侶,無論之後我們怎麼努力付出,都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只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傷害和悔恨?
不得不說,很少有人很早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喜歡哪種類型的人?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天才,只是有的人找到了自己天才的地方,所以變成了天才,比如蓋茨,喬丹,巴菲特他們。如果你讓蓋茨去打籃球,喬丹去炒股,巴菲特去寫電腦程式,他們估計都泯然眾人矣,和世界上大多數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才能的人一樣,淹沒在人海之中。
不過好在我們都還年輕,還有大量的時間尋找最適合我們,而且我們最喜歡的職業和愛人,這就是年輕人的優勢。
許多人都是這樣,談過幾次戀愛之後,反思自己的感情經歷,才會明白自己喜歡的是哪種人,最適合和自己結婚的是哪種人;其實選擇專業和工作也是一樣,多接觸幾個學科的知識,多接觸不同種類的工作,我們才能明白最適合自己,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這裡不得不說,我國的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我國的大學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專業,都是以培養科研人才為目的;但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做研究,也許他們更適合做銷售,人力,品控,生產,市場,供應鏈,財務等等其他方向,而且社會上對於研發人員也沒有那麼多需求。儘管以上方向也有相關專業的學生,但是他們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自己本身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專業。因此,他們也需要多接觸其他專業的信息來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李開復最初的專業是法學,和歐巴馬是同學,後來發現計算機才是最愛,於是轉行,成了谷歌的副總裁;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最初也是律師,後來接觸到了投資和巴菲特,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副總裁;還有許許多多名人,比如馬雲,谷歌創始人布林等等,最初的專業和之後的工作都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像他們一樣,不斷地嘗試。想找到合適的伴侶,就多接觸人,不論是別人介紹還是搭訕;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多參加實習,各種類型的工作,多和不同行業的人交流,了解內情,而不是一直呆在實驗室里。一旦發現不合適,儘早回頭,不論你在那個人,那個專業,那份工作上投入了多少。(雖然很坑爹的是,許多大學轉專業名額很少,比如我本科的學院,每年最多才兩個,只有靠自己私下自學或者修第二專業等方法尋找新的出路)。
當然人的本性是難以割捨過去的投入,對沉沒成本念念不忘,這是人性;我們只有理性地認清形勢,勇敢地同錯誤的過去說再見,才能有機會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應有的做法。
有的同學可能覺得我舉的名人的例子是灌雞湯,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學校好,他們有個好爹媽,有貴人相助。不可否認,這些都是促成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他們自己的判斷力和決斷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這也是促成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
有的人,專業是父母選的,工作是熟人安排的,戀人是別人介紹的;碰到不喜歡的專業,不敢轉行,渾渾噩噩地讀了幾年耗費青春;碰到不合適的人,看不出那個人是個人渣,或者看出了也拖泥帶水捨不得分開找更好的,拖著拖著年紀拖大了。這些事情都做不好,憑什麼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僅僅因為有好的背景;這個世界上有背景的富二代多了去了,怎麼就他們幾個人名字被世人銘記?他們自己出色的對自身才能和興趣的判斷力,以及對於自己努力方向的決斷能力,讓他們超過一大片紈絝公子,成為創造歷史的人?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家庭,沒有必要一定要像他們一樣成為天才,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做到更好就行了。我們沒有富二代的家庭背景,沒錢去西洋學習先進文化,努力學習考個一本,甚至985,乃至全獎的香港學校還是可以的;沒有關係把自己安排到家族企業的中高層,可以把打dota,看韓劇的時間拿來上求職網站,聽別的學科的公開課,了解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去找實習,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畢業後找一份有前景的工作,做一個中產階級乃至富一代還是可以的,然後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分享最滿意的三項工作如何寫 6篇[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