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基層黨員幹部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來龍去脈,在學習黨史時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紅色歌曲中聆聽黨史,在歷史劇作中了解黨史,在革命聖地里學習黨史,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切實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在紅色歌曲中聆聽黨史,讓偉大事業「不絕於耳」。優秀的紅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奮進的詞作激盪著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弦。紅色歌曲中的黨史,是《紅梅贊》中江姐英勇就義時的英雄豪膽,是《我的祖國》中志願軍戰士無畏向前的愛國情懷,是《贊贊新時代》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紅色歌曲作為聯繫黨史的紐帶,不能將其束之高閣,基層黨員幹部要注重對紅色歌曲的保護與開發,通過在各部門各單位舉辦紅色歌曲演唱活動,並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使紅色歌曲常唱常新,讓紅色歌曲中的黨史「不絕於耳」。
在歷史劇作中了解黨史,讓偉大事業「盡收眼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黨時,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近日,大型歷史劇作《覺醒年代》在央視一套熱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清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影視作品作為重現黨史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直觀地回顧那段歷史,基層黨員幹部要運用好基層黨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對黨史劇作的宣傳活動,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觀後感,引發更多人的關注與討論,感懷先輩們接續創造的豐功偉績,讓歷史劇作中的黨史「盡收眼底」。
在革命聖地里學習黨史,讓偉大事業「扣人心弦」。黨史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要走出房門,去到革命聖地汲取精神養分。革命聖地作為承載黨史的載體,能夠讓我們在聖地重遊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基層黨員幹部學習黨史,要將挖掘宣傳當地紅色資源、革命聖地等結合起來,利用閒暇時間去實地考察學習,了解革命聖地背後隱藏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感悟偉大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並在共產黨員網上投稿撰寫,積極引導更多的人重遊革命聖地,讓革命聖地中的黨史「扣人心弦」。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朗讀]
8月5日上午我榮幸地參加了團縣委組織觀看《建軍大業》的活動。
「中國夢」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正如影片開始李冰冰、成龍等多位影視明星說的「無論你是什麼職業,只要對得起國家、社會、民族、家人,你就是在給中國夢的實現助力」「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只要每個人都為實現美好夢想而奮鬥,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說起來簡單,十二個字而已。但是,卻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努力奮鬥?
我作為一名還未正式入黨的青年人,今天,在建軍節之際、在黨員活動日前夕觀看《建軍大業》,不是看哪個明星,不是賞析誰的演技更好。以虔誠、敬畏的心重溫那段崢嶸歲月,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實現中國夢,做自己應該做的。
133分鐘的電影,我熱血沸騰、幾次落淚,感慨良多。
一、堅定信念,向著目標一直前行。
影片一開始就是反革命屠殺遊行學生,接著是血洗報社。周恩來從斯烈手裡脫險出來,看到大街小巷都是革命志士的屍體、好不悽慘。仿佛老天爺都在為他們哭泣,大雨磅礴。黑色恐怖氣氛壓的人喘不上氣來。周恩來沒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誓要為死去的革命烈士討回公道。
毛澤東在被陳獨秀否定之後,與前來找他的周恩來在江邊談心時,說:「如果說我們現在經歷的是一場失敗,那麼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走出來的」。沒有被失敗打倒,反而把眼前的失敗當成成功的必經之路,堅信革命經歷失敗後終歸會成功。
其實影片中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偉人還是那些無名小兵,都是抱著同樣的革命信仰在為中國的明天拋頭顱灑熱血。
二、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創新。
影片中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大規模地清共,使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蔣介石更是借張作霖之手殺害了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在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八七會議」正在武漢召開。會上陳獨秀說:要把槍都交出去,汪精衛是同情共產黨的,把槍都交出去蔣介石就沒有理由再清共了。大家聽了都很震驚、氣憤、議論紛紛,說槍交出去就只剩挨打了,但是沒有一個站起來大聲反對。只有當時還是湖南代表的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勇敢的站出來大聲說:「一條槍都不能繳!」並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革命論斷。陳獨秀氣急敗壞的說還輪不到毛澤東說話,最後還把他趕出去會場。
眾所周知,陳獨秀是偉大的革命家、改革家,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更是當時是中共總書記。而毛澤東當時還只是湖南的中共代表。敢在權威面前辨是非,敢於將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說出來,不怕得罪權威、領導,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現代社會敢於在權威、領導面前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的人,還有多少?諂媚、阿諛奉承、不講是非原則的,又有幾多。
周恩來一次次脫險,又一次次廣納人才也是因為他敢於創新和靈活的大腦。三河壩戰役朱老總以己三千擋敵三萬,除了他創新的作戰策略,更因為他敢於做出果斷的決定。南昌起義中粟裕等人與敵軍狹路相逢,明明敵人都帶著紅色領巾,胳膊繫着白毛巾,在那種緊急時刻他卻能果斷開槍,不得不讓人欽佩!我開始都沒想明白敵人明明跟他們一樣裝束,他們還一直在說「自己人自己人」粟裕怎麼還是果斷開槍了呢?在敵人倒下的時候,回放的是周恩來那句「……右臂白毛巾為記」然後鏡頭拉近,敵人是左臂白毛巾,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粟裕臨危不亂、心細如髮的精神?
如果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敢於創新、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信,或許你有一次是錯的,但是吸取經驗教訓之後,你會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功。
三、鼓勵青年趁年輕干大事。
影片很多地方都提到中國的未來要靠粟裕、陳毅、林彪這些年輕人。我印象時刻的除了影片最後毛澤東對粟裕等人說中國的未來就靠你們了,還有三河壩戰役朱德說的:「我們今天的行動,就是要為中國革命留下種子,這些被戰火洗禮過的靈魂,將同人民的命運融在一起,無上光榮!」是啊,為了保留下革命的種子,為了讓年輕的士兵活下去,年長的都主動留下;為了兒子活下去,父親主動留下;為了弟弟活下去,兄長主動留下。明知這一別會是生死之別,可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留下來——只為讓年輕活下去更好的為革命儲存戰鬥力,儲存希望。
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我已不敢用年輕人稱呼自己。包括我們這些80後的青年人,90後00後的年輕人們,我們能有今天的和平歲月、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緬懷先輩豐功偉績的同時,更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為中國夢的實現做自己應該做的!這樣才不枉費我們的青春,不枉費革命先輩的付出。
四、顧全大家、無私奉獻、相信團隊的力量。
三河壩戰役最後一天,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後,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死守戰場,很多將士主動請纓,選擇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革命的前途——沒有退縮、沒有猶豫、沒有後悔。當前社會,這種犧牲自我成全大家的舍我精神是很多90、00後所欠缺的。他們成長在新時代,多是家裡的獨苗,沒吃過苦、沒受過罪、更沒吃過虧,被家人寵著慣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還理所當然。
影片最後,井岡山會師,毛澤東送給朱德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啊,不要小看這點點的星火,把它丟下去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不要小看一個人的力量,凝結起來的團隊力量勢不可擋!不要因為眼前的黑暗就看不到希望,腳踏挫折、困難,必能攀越困難的大山,帶著寶貴的經驗迎來成功的黎明。
133分鐘的電影激人奮進,讓我重新給自己進行了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有幸成為華夏子孫。在這和平年代裡,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實現中國夢助力。
「中國夢」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正如影片開始李冰冰、成龍等多位影視明星說的「無論你是什麼職業,只要對得起國家、社會、民族、家人,你就是在給中國夢的實現助力」「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只要每個人都為實現美好夢想而奮鬥,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說起來簡單,十二個字而已。但是,卻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努力奮鬥?
我作為一名還未正式入黨的青年人,今天,在建軍節之際、在黨員活動日前夕觀看《建軍大業》,不是看哪個明星,不是賞析誰的演技更好。以虔誠、敬畏的心重溫那段崢嶸歲月,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實現中國夢,做自己應該做的。
133分鐘的電影,我熱血沸騰、幾次落淚,感慨良多。
一、堅定信念,向著目標一直前行。
影片一開始就是反革命屠殺遊行學生,接著是血洗報社。周恩來從斯烈手裡脫險出來,看到大街小巷都是革命志士的屍體、好不悽慘。仿佛老天爺都在為他們哭泣,大雨磅礴。黑色恐怖氣氛壓的人喘不上氣來。周恩來沒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誓要為死去的革命烈士討回公道。
毛澤東在被陳獨秀否定之後,與前來找他的周恩來在江邊談心時,說:「如果說我們現在經歷的是一場失敗,那麼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走出來的」。沒有被失敗打倒,反而把眼前的失敗當成成功的必經之路,堅信革命經歷失敗後終歸會成功。
其實影片中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偉人還是那些無名小兵,都是抱著同樣的革命信仰在為中國的明天拋頭顱灑熱血。
二、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創新。
影片中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大規模地清共,使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蔣介石更是借張作霖之手殺害了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在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八七會議」正在武漢召開。會上陳獨秀說:要把槍都交出去,汪精衛是同情共產黨的,把槍都交出去蔣介石就沒有理由再清共了。大家聽了都很震驚、氣憤、議論紛紛,說槍交出去就只剩挨打了,但是沒有一個站起來大聲反對。只有當時還是湖南代表的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勇敢的站出來大聲說:「一條槍都不能繳!」並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革命論斷。陳獨秀氣急敗壞的說還輪不到毛澤東說話,最後還把他趕出去會場。
眾所周知,陳獨秀是偉大的革命家、改革家,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更是當時是中共總書記。而毛澤東當時還只是湖南的中共代表。敢在權威面前辨是非,敢於將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說出來,不怕得罪權威、領導,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現代社會敢於在權威、領導面前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的人,還有多少?諂媚、阿諛奉承、不講是非原則的,又有幾多。
周恩來一次次脫險,又一次次廣納人才也是因為他敢於創新和靈活的大腦。三河壩戰役朱老總以己三千擋敵三萬,除了他創新的作戰策略,更因為他敢於做出果斷的決定。南昌起義中粟裕等人與敵軍狹路相逢,明明敵人都帶著紅色領巾,胳膊繫着白毛巾,在那種緊急時刻他卻能果斷開槍,不得不讓人欽佩!我開始都沒想明白敵人明明跟他們一樣裝束,他們還一直在說「自己人自己人」粟裕怎麼還是果斷開槍了呢?在敵人倒下的時候,回放的是周恩來那句「……右臂白毛巾為記」然後鏡頭拉近,敵人是左臂白毛巾,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粟裕臨危不亂、心細如髮的精神?
如果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敢於創新、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信,或許你有一次是錯的,但是吸取經驗教訓之後,你會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功。
三、鼓勵青年趁年輕干大事。
影片很多地方都提到中國的未來要靠粟裕、陳毅、林彪這些年輕人。我印象時刻的除了影片最後毛澤東對粟裕等人說中國的未來就靠你們了,還有三河壩戰役朱德說的:「我們今天的行動,就是要為中國革命留下種子,這些被戰火洗禮過的靈魂,將同人民的命運融在一起,無上光榮!」是啊,為了保留下革命的種子,為了讓年輕的士兵活下去,年長的都主動留下;為了兒子活下去,父親主動留下;為了弟弟活下去,兄長主動留下。明知這一別會是生死之別,可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留下來——只為讓年輕活下去更好的為革命儲存戰鬥力,儲存希望。
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我已不敢用年輕人稱呼自己。包括我們這些80後的青年人,90後00後的年輕人們,我們能有今天的和平歲月、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緬懷先輩豐功偉績的同時,更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為中國夢的實現做自己應該做的!這樣才不枉費我們的青春,不枉費革命先輩的付出。
四、顧全大家、無私奉獻、相信團隊的力量。
三河壩戰役最後一天,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後,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死守戰場,很多將士主動請纓,選擇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革命的前途——沒有退縮、沒有猶豫、沒有後悔。當前社會,這種犧牲自我成全大家的舍我精神是很多90、00後所欠缺的。他們成長在新時代,多是家裡的獨苗,沒吃過苦、沒受過罪、更沒吃過虧,被家人寵著慣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還理所當然。
影片最後,井岡山會師,毛澤東送給朱德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啊,不要小看這點點的星火,把它丟下去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不要小看一個人的力量,凝結起來的團隊力量勢不可擋!不要因為眼前的黑暗就看不到希望,腳踏挫折、困難,必能攀越困難的大山,帶著寶貴的經驗迎來成功的黎明。
133分鐘的電影激人奮進,讓我重新給自己進行了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有幸成為華夏子孫。在這和平年代裡,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實現中國夢助力。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