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電視劇,可以看到當時陳獨秀的外貌,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鬍子又長又散、衣服雜亂不堪。
在全國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個人,卻似乞丐一樣,吃著別人的剩飯。他為革命任務負重、為國家斬草除根、為人民捨棄一切。陳先生是個忠心、聰慧的革命家,他樂觀面對留學生的唾罵,他依舊面帶笑容,他是一個內心無比堅強的人。
他回國後,立志救國,沒有向那些位高權重、且站在對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積極發表言論、發表文章,決心拯救國人之政治覺悟,覺醒新一代人,為推翻袁世凱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陳延年和陳喬年是陳同志的兒子,但是他們沒有以父親的名字和地位欺負別人,而是在上海灘勤工儉學,並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們永遠不會叫苦,並且孝敬、簡樸。
當他們的姨媽帶來了包子和蛋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收下,儘管肚子早已餓的咕咕亂叫。我敬佩他們的堅持、簡樸、不服命運的高尚品質。他們的禮貌。樸素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模範,是國家升起的新星。
《覺醒年代》不僅是覺醒國家,更是覺醒人民。以民為本,創建一個新共和國。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覺悟,我們新年青也應該有此覺悟。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覺醒年代 觀後感15篇[朗讀]
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於人身。――陳獨秀《敬告青年》。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後,歷史進入「近代」。西方列強和東方的日本陸續侵入中國,並從中不斷索取在華特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有的人採用洋務,學習西方器物,主張自強求富,有冷兵器過渡至熱兵器;有的人採用變法維新,宣傳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說;有的人則進行革命,最終推翻了清朝,結束了2000年的封建君主立憲制,但北洋軍閥又使全國陷入混戰。一時間,封建思想大肆蔓延。
《覺醒年代》講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衝破舊思想的羅網,看一場有意義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後來的五四運動證實了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這部電影從另一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遊記五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個奮鬥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側面也讓我體會到中華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與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獨秀,他曾經是清朝秀才,後來參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後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後改名為《新青年》,在五四運動間,影響了一代中國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形象地稱它們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的英文譯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學的英文譯音,是賽因斯)。他曾經說過:「青年其年齡或身體,而老年之腦神經十之九焉。」在他看來,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齡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死氣沉沉的靈魂,在於內在的思想是否「新鮮活潑」。青年應是洗滌這個時代的一把鑰匙。青年,於個人,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初升的太陽;青年,與社會,是葉與根問那惜惜相通的脈搏;青年,於時代,是對國家的責任與牽掛。
李大釗的《法俄革命比較觀》,他滿懷信心的說:「試看將來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魯迅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發現了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都是人吃人,並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胡適發表了提倡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學改良芻議》,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時的領袖。在這個社會動盪不安,國家內憂外患的時代,革命者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訴諸「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愛國已經成為每個人心中最小公倍數。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後,歷史進入「近代」。西方列強和東方的日本陸續侵入中國,並從中不斷索取在華特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有的人採用洋務,學習西方器物,主張自強求富,有冷兵器過渡至熱兵器;有的人採用變法維新,宣傳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說;有的人則進行革命,最終推翻了清朝,結束了2000年的封建君主立憲制,但北洋軍閥又使全國陷入混戰。一時間,封建思想大肆蔓延。
《覺醒年代》講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衝破舊思想的羅網,看一場有意義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後來的五四運動證實了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這部電影從另一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遊記五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個奮鬥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側面也讓我體會到中華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與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獨秀,他曾經是清朝秀才,後來參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後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後改名為《新青年》,在五四運動間,影響了一代中國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形象地稱它們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的英文譯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學的英文譯音,是賽因斯)。他曾經說過:「青年其年齡或身體,而老年之腦神經十之九焉。」在他看來,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齡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死氣沉沉的靈魂,在於內在的思想是否「新鮮活潑」。青年應是洗滌這個時代的一把鑰匙。青年,於個人,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初升的太陽;青年,與社會,是葉與根問那惜惜相通的脈搏;青年,於時代,是對國家的責任與牽掛。
李大釗的《法俄革命比較觀》,他滿懷信心的說:「試看將來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魯迅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發現了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都是人吃人,並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胡適發表了提倡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學改良芻議》,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時的領袖。在這個社會動盪不安,國家內憂外患的時代,革命者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訴諸「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愛國已經成為每個人心中最小公倍數。
最近不連續的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真的讓人感慨萬千,特別眾多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讓人肅然起敬,如李大釗、魯迅、陳獨秀、蔡元培等等。《覺醒年代》猶如高山流水,讓人賞心悅目,《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黨史盛宴」,有電影的質感,年代感畫面感極強,清晰勾勒出大時代的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所有大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而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革命者之風骨,為天下蒼生之擔當,不畏犧牲,追求真理,著實令人欽佩。
最近不連續的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真的讓人感慨萬千,特別眾多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讓人肅然起敬,如李大釗、魯迅、陳獨秀、蔡元培等等。《覺醒年代》猶如高山流水,讓人賞心悅目,《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黨史盛宴」,有電影的質感,年代感畫面感極強,清晰勾勒出大時代的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所有大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而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革命者之風骨,為天下蒼生之擔當,不畏犧牲,追求真理,著實令人欽佩。
最近不連續的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真的讓人感慨萬千,特別眾多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讓人肅然起敬,如李大釗、魯迅、陳獨秀、蔡元培等等。《覺醒年代》猶如高山流水,讓人賞心悅目,《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黨史盛宴」,有電影的質感,年代感畫面感極強,清晰勾勒出大時代的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所有大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而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革命者之風骨,為天下蒼生之擔當,不畏犧牲,追求真理,著實令人欽佩。
解好時代「疑難題」 爭當優秀「答卷人」。
去年,中組部印發的《關於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精準設置關鍵性、引領性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引導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鍛長板」。合格的領導幹部,不僅要能夠妥善處理好日常的常規工作,更是要有發現難題、直面難題和解決難題的能力。為此,廣大黨員幹部當以《通知》的精神為「航向標」,從工作中的「硬骨頭」和「痼疾」中著手,力戒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動向重點和難題發出挑戰,競相爭當優秀的時代「答卷人」。
力戒耳目閉塞,洞察秋毫火眼金眼。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中國共產黨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5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現在和今後的一個時期,中國的發展還處於重要的戰略機會期,但機會和挑戰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新變化新發展,需要領導幹部們堅持好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問題導向」,深刻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找到癥結所在,方能對症下藥。為此,黨員幹部既要準確識別國內外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增強風險防範的意識;又要深刻認識基層各項工作推進中的複雜問題和民生難題,做好化危為機的準備;同時,也要時常照鏡自省,對照優秀楷模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加以重視。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改變以往忽視問題、忽視問題的處理方法,以敏銳的眼光洞察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最棘手的難點,傾聽時代的聲音。
力戒避重輕,迎難而上鐵肩。當前,全面深化進入了攻堅深水期,面臨的阻礙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值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際,黨員幹部本該一鼓作氣衝鋒向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
少幹部卻被畏難情緒束縛住了幹事創業的腳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敷衍心態有之,「戰戰兢兢畏首畏尾」的猶豫不決亦有之。李大釗曾說:「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衝過去的。」黨員幹部當時刻謹記自己的初心,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用遠大的理想信念激揚超越功過的擔當精神,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少一分個人得失的算計,多一分捨我其誰、攻堅克難的拼搏奮發,扛起使命,知難而進,百折不回。
力戒「庸碌無能」,鍛造披荊斬棘「金剛鑽」。在各種各樣的難題面前,領導幹部不僅要敢於擔當,更要能夠擔當。能夠擔當,便是要求堅持在與前進道路上各種重難點進行鬥爭的過程中提高戰鬥本領,不被輕易打敗。正所謂「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領導幹部身在其位,肩負國家與人民的期望,與「位」相匹配的「為」必不可少。新長征路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有待去攻克,克服「本領恐慌」、提高戰鬥能力刻不容緩。唯有在攻堅克難中多經歷幾遍「風吹浪打」、多捧幾次「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不斷砥礪治理能力、動員能力和貫徹執行能力,補短板、揚優勢,才能切實做到手中有招、心中有數,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用確定性戰勝不確定性,交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滿分「答卷」。
去年,中組部印發的《關於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精準設置關鍵性、引領性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引導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鍛長板」。合格的領導幹部,不僅要能夠妥善處理好日常的常規工作,更是要有發現難題、直面難題和解決難題的能力。為此,廣大黨員幹部當以《通知》的精神為「航向標」,從工作中的「硬骨頭」和「痼疾」中著手,力戒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動向重點和難題發出挑戰,競相爭當優秀的時代「答卷人」。
力戒耳目閉塞,洞察秋毫火眼金眼。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中國共產黨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5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現在和今後的一個時期,中國的發展還處於重要的戰略機會期,但機會和挑戰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新變化新發展,需要領導幹部們堅持好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問題導向」,深刻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找到癥結所在,方能對症下藥。為此,黨員幹部既要準確識別國內外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增強風險防範的意識;又要深刻認識基層各項工作推進中的複雜問題和民生難題,做好化危為機的準備;同時,也要時常照鏡自省,對照優秀楷模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加以重視。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改變以往忽視問題、忽視問題的處理方法,以敏銳的眼光洞察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最棘手的難點,傾聽時代的聲音。
力戒避重輕,迎難而上鐵肩。當前,全面深化進入了攻堅深水期,面臨的阻礙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值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際,黨員幹部本該一鼓作氣衝鋒向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
少幹部卻被畏難情緒束縛住了幹事創業的腳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敷衍心態有之,「戰戰兢兢畏首畏尾」的猶豫不決亦有之。李大釗曾說:「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衝過去的。」黨員幹部當時刻謹記自己的初心,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用遠大的理想信念激揚超越功過的擔當精神,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少一分個人得失的算計,多一分捨我其誰、攻堅克難的拼搏奮發,扛起使命,知難而進,百折不回。
力戒「庸碌無能」,鍛造披荊斬棘「金剛鑽」。在各種各樣的難題面前,領導幹部不僅要敢於擔當,更要能夠擔當。能夠擔當,便是要求堅持在與前進道路上各種重難點進行鬥爭的過程中提高戰鬥本領,不被輕易打敗。正所謂「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領導幹部身在其位,肩負國家與人民的期望,與「位」相匹配的「為」必不可少。新長征路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有待去攻克,克服「本領恐慌」、提高戰鬥能力刻不容緩。唯有在攻堅克難中多經歷幾遍「風吹浪打」、多捧幾次「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不斷砥礪治理能力、動員能力和貫徹執行能力,補短板、揚優勢,才能切實做到手中有招、心中有數,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用確定性戰勝不確定性,交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滿分「答卷」。
最近觀看《覺醒年代》,真的讓人感慨萬千,特別是一些文人,讓人肅然起敬,如李大釗、魯迅、陳獨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視終於出了一部《覺醒年代》,猶如高山流水,讓人賞心悅目,實乃三生大幸!《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有電影的質感,年代感畫面感極強,清晰勾勒出大時代的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所有大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和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文化人之風骨,為天下蒼生之擔當,不畏犧牲,追求真理,著實令人欽佩不已!反思當下我等眾生,物富思空,望塵莫及,勿忘歷史,永留初心。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張桐扮演李大釗,于和偉扮演陳獨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強大的演員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點。
開頭幾集,于和偉扮演的陳獨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知先覺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情感糾葛。使得人物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可信而有感染力。
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演的非常好:他們熱情滿懷,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厚道,又堅持原則……在父親面前,又是一個讓老父親常常下不了台的刺蝟孩子。兩個年輕演員的演技棒棒噠。
個人覺得,《覺醒年代》整部劇的靈魂人物,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科學民主」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先,為人民發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後來北大還聚集了胡適、劉半農、辜鴻銘、劉師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覺醒年代》是好看的,這幾集,斷斷續續出場了好一些學術大師,錢玄同、劉半農、劉師培、魯迅、胡適……,還有一些現在在台詞中可能之後會出場的,梁漱溟、吳虞、楊昌濟、蔣夢麟、徐悲鴻……,那些學術名人們,一個一個出現在觀眾面前,他們或英姿煥發,或朝氣蓬勃,或傲骨凜然,就算是頑固派辜鴻銘,也有著自己的學術風骨。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劇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誰是主角。有故事,有啟蒙,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個人覺得,《覺醒年代》整部劇的靈魂人物,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科學民主」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先,為人民發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後來北大還聚集了胡適、劉半農、辜鴻銘、劉師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我們只有看清歷史,才能放眼未來,更加堅定自己腳下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好地愛自己的國與家?
也有人說,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爭議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張勳復辟,欲將中國歷史走向倒退的辜鴻銘,劇中的辜鴻銘讓人討厭至極,在個人看來,也不盡然。
當時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師雲集啊,簡直像是風雲際會,精彩萬分!像辜鴻銘、黃侃及劉師培這樣,性格刁鑽,脾氣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現在的老頭不也都是這樣嗎?還常常被人誤以為是「迂腐」,「老頑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為,就草率給他蓋棺定論,就否定了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否定了他整個人,這樣做就大錯特錯了,身為後輩的我們最是沒有資格說那些守舊頑固派迂腐,他們大多數人往往都是大學問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師級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時看他哪哪都不順眼,行事風格往往讓常人無法理解,但在關鍵時刻,可以一鳴驚人。
辜鴻銘這個人物不簡單啊,生於南陽,學於西洋,成名東洋,服務北洋,「老古董」級大師,精通9國語言,學貫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傑。說實話,講洋文,當時恐怕沒幾個比得過他辜鴻銘,論學術造詣,他的境界無人質疑。他的資質,的確夠得上北大教授,國學大師的稱呼。
但是他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勳復辟,民憤四起,作為清朝培養出來的人才,辜鴻銘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當時是民國,決不能逆天而行。有才無德,任何時候都無法受人尊敬,更不會讓他委以重任。搞學問,做研究,教書育人,學術水平要看,立場與原則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實學,讓北大師生有幸看他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他留著長辮子,也許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辮子在他心裡就是愛國,中國優秀文化的象徵。而那個時候,很多從國外歸來的思想家、文學家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出現部分人走極端,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
而辜鴻銘論「中國人的精神」,猶如高山流水,石破天驚!警醒中國人中華文化之重要性,並立誓用其一生將中國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發揚光大,辜老的狂傲,透著一種精神力量,有著舊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一番高論,無一人反駁,無愧於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當然,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國處於探索階段,每個人都在苦苦尋找強國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劇中,除了辜鴻銘,還有一個人物值得一說,那就是後來投海的易白沙,都說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其實不然。
劇中的易白沙抱著陳獨秀大哭,聲淚俱下,在今天看來,有些人多少會覺得肉麻,現實生活中,很少看到一個大男人這樣哭,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正是太熱愛這個國家,愛得深沉,那個時代,愛國早已刻進他們的骨子裡,真正心懷天下的人才會哭得如此絕望,像失去親人般,哭得肝腸寸斷。在螢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頓時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許感覺現實的無能為力,才如此悲觀,前路渺茫,雖說他最後投海,但他的死有種力量,猶如屈原投淚羅,深感國之無望,於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來喚醒國人。
憂國憂民的易白沙,視死如歸的易白沙,你若問我: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這個國家愛得深沉?
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中國革命的先知先覺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成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成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張桐扮演李大釗,于和偉扮演陳獨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強大的演員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點。
開頭幾集,于和偉扮演的陳獨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知先覺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情感糾葛。使得人物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可信而有感染力。
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演的非常好:他們熱情滿懷,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厚道,又堅持原則……在父親面前,又是一個讓老父親常常下不了台的刺蝟孩子。兩個年輕演員的演技棒棒噠。
個人覺得,《覺醒年代》整部劇的靈魂人物,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科學民主」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先,為人民發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後來北大還聚集了胡適、劉半農、辜鴻銘、劉師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覺醒年代》是好看的,這幾集,斷斷續續出場了好一些學術大師,錢玄同、劉半農、劉師培、魯迅、胡適……,還有一些現在在台詞中可能之後會出場的,梁漱溟、吳虞、楊昌濟、蔣夢麟、徐悲鴻……,那些學術名人們,一個一個出現在觀眾面前,他們或英姿煥發,或朝氣蓬勃,或傲骨凜然,就算是頑固派辜鴻銘,也有著自己的學術風骨。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劇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誰是主角。有故事,有啟蒙,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個人覺得,《覺醒年代》整部劇的靈魂人物,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科學民主」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先,為人民發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後來北大還聚集了胡適、劉半農、辜鴻銘、劉師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我們只有看清歷史,才能放眼未來,更加堅定自己腳下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好地愛自己的國與家?
也有人說,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爭議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張勳復辟,欲將中國歷史走向倒退的辜鴻銘,劇中的辜鴻銘讓人討厭至極,在個人看來,也不盡然。
當時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師雲集啊,簡直像是風雲際會,精彩萬分!像辜鴻銘、黃侃及劉師培這樣,性格刁鑽,脾氣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現在的老頭不也都是這樣嗎?還常常被人誤以為是「迂腐」,「老頑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為,就草率給他蓋棺定論,就否定了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否定了他整個人,這樣做就大錯特錯了,身為後輩的我們最是沒有資格說那些守舊頑固派迂腐,他們大多數人往往都是大學問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師級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時看他哪哪都不順眼,行事風格往往讓常人無法理解,但在關鍵時刻,可以一鳴驚人。
辜鴻銘這個人物不簡單啊,生於南陽,學於西洋,成名東洋,服務北洋,「老古董」級大師,精通9國語言,學貫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傑。說實話,講洋文,當時恐怕沒幾個比得過他辜鴻銘,論學術造詣,他的境界無人質疑。他的資質,的確夠得上北大教授,國學大師的稱呼。
但是他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勳復辟,民憤四起,作為清朝培養出來的人才,辜鴻銘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當時是民國,決不能逆天而行。有才無德,任何時候都無法受人尊敬,更不會讓他委以重任。搞學問,做研究,教書育人,學術水平要看,立場與原則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實學,讓北大師生有幸看他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他留著長辮子,也許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辮子在他心裡就是愛國,中國優秀文化的象徵。而那個時候,很多從國外歸來的思想家、文學家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出現部分人走極端,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
而辜鴻銘論「中國人的精神」,猶如高山流水,石破天驚!警醒中國人中華文化之重要性,並立誓用其一生將中國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發揚光大,辜老的狂傲,透著一種精神力量,有著舊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一番高論,無一人反駁,無愧於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當然,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國處於探索階段,每個人都在苦苦尋找強國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劇中,除了辜鴻銘,還有一個人物值得一說,那就是後來投海的易白沙,都說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其實不然。
劇中的易白沙抱著陳獨秀大哭,聲淚俱下,在今天看來,有些人多少會覺得肉麻,現實生活中,很少看到一個大男人這樣哭,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正是太熱愛這個國家,愛得深沉,那個時代,愛國早已刻進他們的骨子裡,真正心懷天下的人才會哭得如此絕望,像失去親人般,哭得肝腸寸斷。在螢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頓時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許感覺現實的無能為力,才如此悲觀,前路渺茫,雖說他最後投海,但他的死有種力量,猶如屈原投淚羅,深感國之無望,於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來喚醒國人。
憂國憂民的易白沙,視死如歸的易白沙,你若問我: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這個國家愛得深沉?
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中國革命的先知先覺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成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成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