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學習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切實增強「四個自信」
1978年12月18日,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之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使命擔當,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黨的帶領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40年不懈奮鬥,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放眼國際,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全球社會主義事業遭遇低谷。事實勝於雄辯,風景這邊獨好。這40年之所以能披荊斬棘、砥礪奮進,之所以能化危為機、絕處逢生,之所以能獨領風騷、巋然不動,歷經艱苦奮鬥取得輝煌成就,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得益於黨的科學理論指導。再看我們陽泉,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門類,一度被譽為「小上海」,相信每一個陽泉人對這段歷史都記憶猶新。可以看出,不論是從過去還是現在、國內還是國際、整體還是部分,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偉大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學習這段歷史,我們自然而然地更加自覺堅定「四個自信」,更加發自內心地擁護黨的領導,更加堅定不移地為黨和人民努力奮鬥。
二、通過學習「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不斷激勵幹事創業的闖勁韌勁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老一輩革命家帶領中國人民締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並進行了二十多年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鄧小平同志也說過「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大勢、引領時代潮流、銳意探索進取的歷史擔當與雄渾氣魄。
一是進行了偉大的理論探索。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中國化貫徹革命建設全過程。從最初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理論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馬克思主義雖然是舶來品,但在黨的靈活運用和創新探索下,很好地適應了中國的國情,指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一路披荊斬棘、不斷發展壯大。我們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學習這種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理論品質,克服本本主義、經驗主義,注重因地制宜、聯繫實際,做到敢於創新、科學求證。具體推進工作中,在確保政治方向不偏離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創造性和預見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做法,更好地發揮黨的理論的強大指導作用。
二是進行了偉大的道路探索。黨從成立之初就始終謀求一條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的道路。從「農村包圍城市」、「抗日統一戰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結合具體形勢和任務積極調整革命路線,付出了艱苦努力,歷經了艱辛探索,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一路高歌猛進、氣勢如虹,最終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革命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革命道路更不可能一成不變,只有跟上形勢,才能永葆生機活力。實踐證明,黨的歷次路線政策調整,都順應了歷史大勢,有力推動了當時黨的事業發展繁榮。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顯著優勢是其他道路無可比擬的,是帶領中國走向富強、走向復興的必由之路。
三是進行了偉大的實踐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也標誌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拉開序幕。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並試辦出口特區。隨後的10年中,又設置建立了一批經濟特區。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應運而生,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全國一線城市,僅用40年就走完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歷程。無獨有偶,上海浦東蜚聲中外、雄安新區朝氣蓬勃,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黨的實踐探索不勝枚舉。還有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甘肅西海固的人民和幹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易地搬遷,後來又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這恰恰是黨帶領貧困地區幹部群眾戰勝貧困、奔向美好生活的實踐探索,更是黨接續奮鬥、戰天鬥地的壯麗篇章。我們要從這些探索中汲取奮進力量,在工作中奮發有為、迎難而上,敢於亮劍、勇於拼搏,啃下硬骨頭,打開新局面。
三、紮實做好近期工作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同志們要認真貫徹「學史力行」要求,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切實轉化成為推動工作開展的動力,確保各項工作及時落實到位。
一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日常政治理論學習相融合。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福建、廣西、河南考察。要在完成黨史學習教育各項規定動作的同時,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這既是武裝頭腦、增加知識儲備的現實需要,更是緊跟中央、落實「四個意識」的政治要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時要加緊對各自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增長能力本領,更好地知識新形勢下的工作。
二要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主動擔當作為,把事關群眾利益的事情做實、做細、做深、做透,竭盡全力解決老百姓的難事、急事。聚焦困難群眾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需求,築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線。深入到千家萬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真真正正贏得群眾稱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一次檢驗擔當和作風的有效契機,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把群眾的事情辦到群眾心坎上。
三要圍繞近期重點工作狠抓落實。今年是「十四五」開篇布局之年,加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對我們統籌開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務繁重艱巨。下一步,要認真做好項目建設、疫情防控、入企服務、生態環保、教育改革、城市品質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社區養老和康養等重點工作。結合年初制定的,分步驟、分階段穩步推進實施,堅決不能落下步子,這是底線要求,沒有討價還價餘地。要發揚艱苦奮鬥、夙夜在公的傳統,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盯住目標不鬆勁的勁頭,堅決完成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
同志們,讓我們繼續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加大力度,在聚焦「為民服務辦實事」上務求實效,不斷將科學理論轉化成為推動工作開展的具體思路和舉措,為全市「***」目標貢獻力量。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習改革開放新時期[朗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使中國駛進了一個高速前行的快車道。
習總書記說過「改革開放極大的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這40餘年我們不僅完善了中國的經濟,同時對世界經濟影響也非常之大。我們跟世界學會了互動,我們學會了開放,我們學會了欣賞別人,學會了尊重別人,通過欣賞和尊重,我們被尊重,我們被欣賞。其實改革開放就是改革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開放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毛主席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這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因此我們要更深入地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才能真正了解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就要堅持新思想的引領。要堅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解決改革開放理論和實踐問題,掃除改革開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礙。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就要堅持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的精神。要堅定改革開放定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講究改革開放方法。要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推動思想再解放。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回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我們黨帶領人民以艱苦卓絕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奮鬥,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須同時間賽跑、與時代並進。讓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懷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在新改革路上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創造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光榮業績。
習總書記說過「改革開放極大的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這40餘年我們不僅完善了中國的經濟,同時對世界經濟影響也非常之大。我們跟世界學會了互動,我們學會了開放,我們學會了欣賞別人,學會了尊重別人,通過欣賞和尊重,我們被尊重,我們被欣賞。其實改革開放就是改革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開放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毛主席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這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因此我們要更深入地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才能真正了解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就要堅持新思想的引領。要堅持用新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解決改革開放理論和實踐問題,掃除改革開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礙。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就要堅持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的精神。要堅定改革開放定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講究改革開放方法。要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推動思想再解放。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回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我們黨帶領人民以艱苦卓絕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奮鬥,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尤須同時間賽跑、與時代並進。讓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懷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在新改革路上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創造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光榮業績。
40年前,發端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無數的中國奇蹟、中國精神、中國故事、中國答卷,都歸結到一點,就是始終不渝推進改革開放。因此,我們既要看成就,也要看到成就背後的成因,更要看到改革背後的道理,切實把自豪上升為自信,把自信轉化為自覺。作為黨員幹部,身處這個偉大時代,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要做改革開放的支持者。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強化大局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改革實踐,用具體行動來擁護改革、推進改革。下面,結合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改革開放40年,不僅僅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並且培育和塑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燒的歲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為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供給精神動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實踐,我們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40年滄桑巨變,改變的是貧窮的面貌,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我國國防裝備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個個大國重器的誕生、列裝,變化的是技術、本領,不變的是堅守國門、守護人民的意志與雄心。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著巨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這次在黨員活動室觀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段難忘的歷史,40年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40年前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改革開放,從此打開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大門!從那一刻開始,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樣變化。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的展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到今日,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就應當努力,不斷地去努力。
改革開放40年,不僅僅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並且培育和塑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燒的歲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為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供給精神動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實踐,我們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40年滄桑巨變,改變的是貧窮的面貌,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我國國防裝備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個個大國重器的誕生、列裝,變化的是技術、本領,不變的是堅守國門、守護人民的意志與雄心。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著巨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這次在黨員活動室觀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段難忘的歷史,40年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40年前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改革開放,從此打開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大門!從那一刻開始,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樣變化。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的展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到今日,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就應當努力,不斷地去努力。
20世紀70年代世界風雲變幻,日本經濟發展迅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而美國依靠科技革命成為世界頭號霸主。相比繁華的東京和電視普及率高達70%的美國。彼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群眾生活水平低下,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無法保障。十年的浩劫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用小平同志的話來說:「整個政治局面是一個混沌狀態;整個經濟情況來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世界範圍內掀起的新科技革命正推動著世界經濟向前發展,與此同時,和平與發展也逐漸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各國之間合作的領域也在進一步擴大。中國此時在科技經濟等領域已經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步擴大,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如果把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比作一列火車那麼這列火車到了1978年已經負重難行,必須開闢和修建新的軌道來尋求突破。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各界有志之士迫切地期盼改革,並在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一陣關於「真理檢驗標準」討論的熱潮,為後來改革開放事業思想的突圍掘開了第一個思想豁口。1978年12月18日小平同志領導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實」的黨的指導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的號令如一縷春風吹拂過神州大地,給當時沉悶壓抑的中國帶來了希望。
在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間破草屋裡,18個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在一張契約上按下了血手印發誓分田到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張不足百字的契約和18個紅手印成為了後來打響農村改革開放的第一槍。持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土崩開始瓦解,農村生產力得到了解放。隨後小崗村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迅速推廣到全國,成功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十分緊迫的吃飯問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座座城神話般地崛起,奇蹟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的對外經濟政策,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就此開始。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蕩風帆。1992年已經退休的鄧小平又一次第二次來到珠海,在這裡的深圳上海等地進行視察並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提出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論斷。南方談話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南方談話堅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成為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第二份宣言書,指引了中華民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正確航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大會。
江澤民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大會還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論斷,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會對如何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三部目標作出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並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中共十五大的最大貢獻,是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20世紀末的奮鬥目標,進而在21世紀開創更加壯闊、更加輝煌的前程產生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各界有志之士迫切地期盼改革,並在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一陣關於「真理檢驗標準」討論的熱潮,為後來改革開放事業思想的突圍掘開了第一個思想豁口。1978年12月18日小平同志領導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實」的黨的指導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的號令如一縷春風吹拂過神州大地,給當時沉悶壓抑的中國帶來了希望。
在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間破草屋裡,18個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在一張契約上按下了血手印發誓分田到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張不足百字的契約和18個紅手印成為了後來打響農村改革開放的第一槍。持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土崩開始瓦解,農村生產力得到了解放。隨後小崗村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迅速推廣到全國,成功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十分緊迫的吃飯問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座座城神話般地崛起,奇蹟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的對外經濟政策,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就此開始。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蕩風帆。1992年已經退休的鄧小平又一次第二次來到珠海,在這裡的深圳上海等地進行視察並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提出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論斷。南方談話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南方談話堅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成為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第二份宣言書,指引了中華民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正確航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大會。
江澤民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大會還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論斷,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會對如何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三部目標作出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並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中共十五大的最大貢獻,是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20世紀末的奮鬥目標,進而在21世紀開創更加壯闊、更加輝煌的前程產生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前幾日,我有幸參加了區委黨史學習培訓班,課上我認真聽取了教授對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和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形式的分析講解,使我受益非淺。通過切身體會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使我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更加充滿了信心。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讓我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回憶過去,展望未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1987年「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事實證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輪大發展大飛躍,都起始於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突破。
回眸過往,重溫信仰。偉大抉擇的背後,必有偉大思想的指引。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便是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而這次全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為新中國儘早擺脫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時代困境按下了快進鍵。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聯繫中國實際,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歷史與現實的天空中高高飄起鮮明的精神旗幟,為中國持續發展進步點亮精神燈塔。
盤點成果,堅守信念。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樣本、也無先例,是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讓偉大中國煥發新生,讓偉大人民再燃希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依法治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初步探索到全面深化,一項項重大舉措、一次次創新轉變、一個個關鍵節點,40年改革開放歷經重重阻礙,前行腳步卻未曾停歇,有力助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有力加速中國實力從跟跑到並跑再向領跑挺進,逐步凸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唯有堅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權衡改革發展穩定的辯證關係,才能創造更多更大的中國奇蹟。
接續奮進,永葆信心。立足當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和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涉及到科技、教育、藝術、農業等多個領域,跨越了老一輩革命家到新時代開路先鋒的激盪歲月。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智慧,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奮勇立潮頭,整裝再出發。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好歷史「接力棒」,爭當改革開放的堅定者、擔當者與奮鬥者,讓改革開放的浪潮奔騰不息,不斷拉開「萬里長征」的新序幕,致力掀起民族復興的最高潮。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讓我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回憶過去,展望未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1987年「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事實證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輪大發展大飛躍,都起始於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突破。
回眸過往,重溫信仰。偉大抉擇的背後,必有偉大思想的指引。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便是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而這次全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為新中國儘早擺脫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時代困境按下了快進鍵。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聯繫中國實際,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歷史與現實的天空中高高飄起鮮明的精神旗幟,為中國持續發展進步點亮精神燈塔。
盤點成果,堅守信念。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樣本、也無先例,是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讓偉大中國煥發新生,讓偉大人民再燃希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依法治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初步探索到全面深化,一項項重大舉措、一次次創新轉變、一個個關鍵節點,40年改革開放歷經重重阻礙,前行腳步卻未曾停歇,有力助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有力加速中國實力從跟跑到並跑再向領跑挺進,逐步凸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唯有堅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權衡改革發展穩定的辯證關係,才能創造更多更大的中國奇蹟。
接續奮進,永葆信心。立足當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和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涉及到科技、教育、藝術、農業等多個領域,跨越了老一輩革命家到新時代開路先鋒的激盪歲月。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智慧,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奮勇立潮頭,整裝再出發。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好歷史「接力棒」,爭當改革開放的堅定者、擔當者與奮鬥者,讓改革開放的浪潮奔騰不息,不斷拉開「萬里長征」的新序幕,致力掀起民族復興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