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整體評價
此次期末試卷,含兩個大題,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試卷以四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為依據,注重了雙基,強調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題方式、選材、立意等方面,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試題知識覆蓋面寬,考試內容與十八大聯繫緊密。試題難度適中,能有效地檢查學生在本學期學習的效果。考查內容緊密聯繫學生實際,其試題活而不亂,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歸納能力、分析能力、閱讀材料的能力、開放性思維的能力。試卷還對時政知識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學科特點。
二、成績分析
此次考試,我所教四個班級,平均分分別為26.74、27.95、25.33、27.46,及格率為42%,48%、38%、36%,優秀率分別為0、0、2%、4%,級部最高分45分。總體來看,班級之間相差不大,以三班稍為突出,但總體成績偏低。各班優秀高分者少,45分以上僅1人,40分以上僅3人,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集中在25-35之間。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不夠。
2、學生運用課本主幹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即學生不能根據材料從課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識,也不會把課本知識和材料有機結台起來,要麼只看到材料而忽視了課本知識,要麼只單純回答了課本知識而沒有結合材料。
四、原因分析:
1、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不高。一是很多大題背誦起來難度較大,不願意在此花費更大的精力。二是題目的綜合性很強,不容易得高分。三是學好了政治也沒用,家長也都強調語數英主科。興趣不高直接導致學生的偏科嚴重,這在各個班中都非常突出。
2、學生對時政的關注不夠。
3、基礎性的知識背誦不紮實。平時應該教給學生一點背誦的技巧與方法,注意經常複習,加大檢查立度,促使學生將基礎知識記牢。
4、讀題不認真,對題目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導致做題出現失誤。
5、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不高。一是明明想到了,但卻不能選用準確的語言來表述;二是積累的政治用語少,涉及國情、國策、戰略等等應當儘可能的使用準確的政治用語。
6、書寫潦草,不分條也不分綱,卷面很亂,再加上錯字,難以辯認。
7、課堂上講得多,留給學生的時間少。無法在課堂上將練習處理完,只能留給學生時間來做,做題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8、作業、背誦的檢查力度不夠,方式、方法有待於改進。
9、教學時間比較緊,為了進度,沒有複習的時間。缺少對有關題型的針對性的指導。
五、今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知識訓練。萬變不離其宗,基礎知識是根本,選擇題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
2、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社會生活,關注成長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時政熱點、社會生活、學生實際生活問題,依據所學課本知識,進行深層次及多角度思考。在平時,應要求學生多收集整理一些與教學重點知識相關的資料,根據教材所學,指導學生分析解決這些問題。不斷地堅持問題帶考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注重對學生應試技巧能力訓練,加強答題規範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規範習慣。審題、解題、答題、表述、書寫的規範和完整,既是考試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試成績的重要途徑。在講練當中,對規範應長抓不懈,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儘量運用政治學科的專業用語,做到格式正確。語言規範,緊扣問題,條理清晰。
4、轉變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在教學中要大力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努力處理好兩個轉變:從「教育者為中心」轉變為「學習者為中心」,以「教會學生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既要重視改革「教法」,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和培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四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期末質量分析[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