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搞好廠區安全工作,認真做好各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將可能發生的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根據《安全生產法》、《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和上級有關部門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公司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長黨支部書記xx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生產經理xx、技術經理xx同志擔任,成員由部門、車間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指揮組,搶險組和後勤保障組。
1.指揮組由xx、xx組成。在第一時間發布突發事件的相關情況,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疏散,第一時間組織員工自救,保證員工人身安全,第一時間保證公司財產和員工財產安全,第一時間組織協調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2.搶險組:由20名員工組程:由xx任組長,xx任副組長,組員由xx、xx、xx、xx、xx、xx承擔危難工作,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務。
3.後勤保障組:由6名同志組成,xx任組長,xx為副組長,組員由xx、xx擔物資裝備供應,切實保證突發事件工作所需。
二.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措施
1.發生一般火警、火災事故、設備事故、人身傷害事故及其他突發事件,當班值班人員應立即報告車間、部門和公司領導,逐級上報。火警火災撥打119請求救援。人身傷亡事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或撥打120請求救援,但不管是哪類事故,搶險救護時都要先切斷電源或採取防護措施後再組織救護,防止事態擴大。
2.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迅速向公司彙報,公司逐級向上反映。崗位人員撥打119救援電話請求援後,首先組織自救,使用現場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著火部位、性質也可用現場備用的防火沙、土、水進行滅火,電氣火災要用乾粉滅火器,變壓器、油罐等用水冷卻時,人要遠離,嚴防爆炸傷人,待消防專業人員趕到後,在專業人員指揮下配合滅火。
3.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發現人員要立即向班組長、車間主任、部門、公司逐級上報後,還要通知醫院工傷搶救小組,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若傷部位屬擦傷、碰傷、壓傷等要及時用消炎止痛藥物擦洗患處,若為出血嚴重,要用乾淨布料進行包紮止血。若傷者發生骨折要保持靜從事靜臥。若發生嚴重燒傷、燙傷,要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鐘以上,若傷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臟,待醫生到達後立即送醫院搶救。
4.若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救援人員在救援時要了解中毒原因,迅速把中毒人員抬至通風良好處進行一般性搶救,並立刻送往醫院搶救。
5.發生重大設備事故,要立即報告,同時停止設備運轉,處理事故時,要有專業人監護。嚴格執行檢修程序和停送電確認制度,防止打亂仗,冒險作業。
6.發生爆炸事故,要立即關閉爆炸源,若有人員傷亡,按人員傷亡預案救援。
7.發生各類事故都要保護好現場,待事故調查分析處理。
三.注意事項
1.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要保證24小時開機,認真做好各項預防工作,隨時準備應付各類突發事件發生。
2.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工作要聽從指揮,服從安排,要切實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3.本預案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完善。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公共衛生事件安全應急預案9篇[朗讀]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招遠市交通運輸系統網絡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網絡安全事件能力,預防和減少網絡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危害,維護交通運輸安全和秩序。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和《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事件分類分級指南》(gb/z20986-2007)等相關規定。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所指網絡安全突發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由於人為原因、軟硬體缺陷或故障、自然災害等,對網絡或者其中的數據造成危害,對交通運輸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本預案適用於招遠市交通運輸系統發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四)事件分類。
根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性質、機理和發生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自然災害。指地震、颱風、雷電、火災、洪水等引起的網絡系統損壞。
2.事故災難。指電力中斷、網絡損壞或是軟體、硬體設備故障等引起的網絡系統損壞。
3.人為破壞。指人為破壞網絡線路、通信設施,黑客攻擊、病毒攻擊、恐怖襲擊等引起的網絡與信息系統損壞,或是利用信息網絡進行有組織的大規模的反動宣傳、煽動和滲透等破壞活動。
根據突發事件的故障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通道與網絡故障。
2.主機設備、作業系統、中間件和資料庫軟體故障;3.應用停止服務故障;4.應用系統數據丟失。
5.機房電源、空調等環境故障。
6.大面積病毒爆發、蠕蟲、木馬程序、有害移動代碼等;7.非法入侵,或有組織的攻擊;8.自然災害或人為外力破壞。
9.信息發布和服務網站遭受攻擊和破壞;10.其他原因。
(五)事件分級。
1.Ⅰ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對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造成特別嚴重影響,影響服務對象數量超過本單位服務總用戶數量90%的;對本單位的管理和信息發布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影響內部用戶數超過90%的;出現大面積的有害信息傳播,影響範圍大,性質惡劣,影響本單位內部用戶數超過90%的;涉及國家或單位利益的機密信息通過信息系統泄漏,造成特別重大影響的。
2.Ⅱ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對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影響服務對象數量超過本單位服務總用戶數量50%,低於90%的;對本單位的管理和信息發布造成影響,影響內部用戶數超過50%,低於90%的;出現大面積的有害信息傳播,影響範圍大,影響各有關單位內用戶數超過50%,低於90%的;涉及國家或企業利益的秘密信息通過信息系統泄漏,造成重大影響的。
3.Ⅲ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對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影響用戶數量超過本單位服務總用戶數量20%,低於50%的;對本單位的管理和信息發布造成影響,影響內部用戶數超過30%,低於50%的;出現大面積的有害信息傳播,影響範圍大,影響各有關單位內用戶數超過30%,低於50%的。
二、責任分工
(一)組織機構。
成立由局主要負責人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的招遠市交通運輸系統網絡安全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負責對我市交通運輸系統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工作的組織領導。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交通運輸局辦公室,負責網絡安全日常工作。
(二)指揮機制 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相關網絡安全法規、規定;2.研究信息系統重大應急決策和部署。
3.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決定實施和終止信息系統應急預案。
4.統一領導各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應急指揮辦公室主要職責。
1.監督執行應急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指令和各項任務;2.掌握應急處理情況,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處置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3.監督落實應急預案的執行,在應急過程中協調有關科室和事業單位。
4.對網絡安全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進行匯總和整理;5.組織制定應急工作相關制度、標準、規範和預案,定期組織評估和覆核,並監督、檢查貫徹執行情況。
三、響應流程
(一)預警分級 網絡安全事件預警等級分為三級:由高到低依次用紅色、黃色和藍色表示,分別對應發生或可能發生Ⅰ、Ⅱ、Ⅲ三級網絡安全事件。
(二)預警監測。
機關各科室、局屬各事業單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要求,組織對本單位運行的網絡系統開展網絡安全監測工作。
(三)預警研判和發布。
各有關單位組織對網絡安全進行研判,認為需要立即採取防範措施的,應當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和單位,對可能發生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時向應急辦報告。各省(區、市)、各部門可根據監測研判情況,發布本地區、本行業的橙色及以下預警。
應急辦組織研判,確定和發布紅色預警和涉及多省(區、市)、多部門、多行業的預警。
預警信息包括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範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時限要求、發布機關等。
(四)預警響應。
Ⅰ級預警響應。應急辦組織預警響應工作,聯繫局領導和有關單位,組織對事態發展情況進行跟蹤研判,研究制定防範措施和應急工作方案,協調組織資源調度和部門聯動的各項準備工作。應急指揮部實行24小時值班,相關人員保持通信聯絡暢通。加強網絡安全事件監測和事態發展信息搜集工作,組織指導應急支撐隊伍、各有關單位開展應急處置或準備、風險評估和控制工作,重要情況報市委、市政府辦公室。
Ⅱ級預警響應。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開展預警響應工作,做好風險評估、應急準備和風險控制工作。各有關單位及時將事態發展情況報應急辦。
Ⅲ級預警響應。啟動相應應急預案,指導組織開展預警響應。
(五)響應結束。
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下,應急指揮部可決定宣布解除應急狀態:
1.各種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情況趨緩。2.網絡安全突發事件處理已經結束,設備、系統已經恢復運行。
3.上級應急部門發布的解除應急響應狀態的指令。4.事件相關單位向應急指揮辦公室報告應急處理已經結束,恢復正常生產工作秩序。
四、臨時處置權限
(一)發生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後,事件發生單位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本著儘量減少損失的原則,將應急事件儘快隔離,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管理秩序的情況下,保護現場。
(二)應急指揮部接到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報告後,根據事件情況,立即啟動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三)應急指揮部接到i級和ii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後,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影響向市政府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對需要上級歸口管理部門和市政府有關部門應急支持的事件,由應急領導小組開展應急協調。
五、應急支撐隊伍
(一)人員保障。
加強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技術支持隊伍的建設,組建由年輕化、知識化、信息化年輕幹部隊伍組成的應急支撐隊伍,不斷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設備保障。
應急行動所需的物資器材予以充分保障,以確保應急預案落到實處。堅持對應急設備器材進行定期維護保養,保證完好率達到95%以上,所需的物資應堅持定期補充和更換,始終保持其有效性。
(三)運行保障。
1.正常運行中要加強對系統運行情況的監視,要做好軟、硬體等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的預控,及時發現異常情況;2.各單位負責本單位計算機設備的運行工作,出現異常和故障及時向辦公室反映。
3.值班人員應加強對網絡各系統巡視,記錄完整,對異常情況正確判斷,及時聯繫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故障排除。
(四)資金保障。
各有關單位應保障應急培訓、演練、添置應急裝備物資等所需經費。
六、事件評估
(一)後期觀察。
1.i級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密切關注、監測系統2周,確認無異常現象。
2.ii級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密切關注、監測系統1周,確認無異常現象。
3.iii級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密切關注、監測系統2天,確認無異常現象。
(二)調查與評估。
1.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影響到服務對象利益和國家安全的事件,按照各級政府及部門的要求配合進行事件調查。
2.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對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需要成立調查組的事件,由負責人組織成立調查組,對事件產生的原因、影響進行調查和評估,對責任進行認定,提出整改建議。
3.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按照相關規定由各有關單位自行組織調查的,各單位對事件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對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對責任進行認定,提出整改措施。調查報告上報應急指揮辦公室。
(三)改進措施。
1.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相關單位應組織研究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特點、分析事件發展過程,總結應急處理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應急處置知識積累,進一步補充、完善和修訂相關應急預案。
2.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相關單位應結合運行過程中的異常和事件,綜合分析信息系統中存在的關鍵點和薄弱點,提出該類事件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實施方案並予以落實,整改措施和方案報應急指揮辦公室備案。
七、監督管理
(一)採取多種形式,有計劃地開展網絡安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和處置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全體幹部職工和從業人員安全防範意識的宣傳普及,提高防範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加強對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提高防範意識及技能,指定專人負責安全技術工作,並將網絡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為培訓內容,增強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能力。
(三)通過演練,發現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四)各有關的我要認真貫徹落實預案的各項要求與任務,建立監督檢查和獎懲機制。應急辦將不定期進行檢查,對各項制度、計劃、方案、人員、物資等進行實地驗證,並以演練的評定結果作為是否有效落實預案的依據。
八、附則
(一)本預案由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制定,辦公室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本預案。
(二)本預案由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負責解釋。
(三)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招遠市交通運輸系統網絡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網絡安全事件能力,預防和減少網絡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危害,維護交通運輸安全和秩序。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和《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事件分類分級指南》(gb/z20986-2007)等相關規定。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所指網絡安全突發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由於人為原因、軟硬體缺陷或故障、自然災害等,對網絡或者其中的數據造成危害,對交通運輸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本預案適用於招遠市交通運輸系統發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四)事件分類。
根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性質、機理和發生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自然災害。指地震、颱風、雷電、火災、洪水等引起的網絡系統損壞。
2.事故災難。指電力中斷、網絡損壞或是軟體、硬體設備故障等引起的網絡系統損壞。
3.人為破壞。指人為破壞網絡線路、通信設施,黑客攻擊、病毒攻擊、恐怖襲擊等引起的網絡與信息系統損壞,或是利用信息網絡進行有組織的大規模的反動宣傳、煽動和滲透等破壞活動。
根據突發事件的故障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通道與網絡故障。
2.主機設備、作業系統、中間件和資料庫軟體故障;3.應用停止服務故障;4.應用系統數據丟失。
5.機房電源、空調等環境故障。
6.大面積病毒爆發、蠕蟲、木馬程序、有害移動代碼等;7.非法入侵,或有組織的攻擊;8.自然災害或人為外力破壞。
9.信息發布和服務網站遭受攻擊和破壞;10.其他原因。
(五)事件分級。
1.Ⅰ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對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造成特別嚴重影響,影響服務對象數量超過本單位服務總用戶數量90%的;對本單位的管理和信息發布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影響內部用戶數超過90%的;出現大面積的有害信息傳播,影響範圍大,性質惡劣,影響本單位內部用戶數超過90%的;涉及國家或單位利益的機密信息通過信息系統泄漏,造成特別重大影響的。
2.Ⅱ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對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影響服務對象數量超過本單位服務總用戶數量50%,低於90%的;對本單位的管理和信息發布造成影響,影響內部用戶數超過50%,低於90%的;出現大面積的有害信息傳播,影響範圍大,影響各有關單位內用戶數超過50%,低於90%的;涉及國家或企業利益的秘密信息通過信息系統泄漏,造成重大影響的。
3.Ⅲ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對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影響用戶數量超過本單位服務總用戶數量20%,低於50%的;對本單位的管理和信息發布造成影響,影響內部用戶數超過30%,低於50%的;出現大面積的有害信息傳播,影響範圍大,影響各有關單位內用戶數超過30%,低於50%的。
二、責任分工
(一)組織機構。
成立由局主要負責人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的招遠市交通運輸系統網絡安全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負責對我市交通運輸系統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工作的組織領導。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交通運輸局辦公室,負責網絡安全日常工作。
(二)指揮機制 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相關網絡安全法規、規定;2.研究信息系統重大應急決策和部署。
3.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決定實施和終止信息系統應急預案。
4.統一領導各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應急指揮辦公室主要職責。
1.監督執行應急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指令和各項任務;2.掌握應急處理情況,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處置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3.監督落實應急預案的執行,在應急過程中協調有關科室和事業單位。
4.對網絡安全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進行匯總和整理;5.組織制定應急工作相關制度、標準、規範和預案,定期組織評估和覆核,並監督、檢查貫徹執行情況。
三、響應流程
(一)預警分級 網絡安全事件預警等級分為三級:由高到低依次用紅色、黃色和藍色表示,分別對應發生或可能發生Ⅰ、Ⅱ、Ⅲ三級網絡安全事件。
(二)預警監測。
機關各科室、局屬各事業單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要求,組織對本單位運行的網絡系統開展網絡安全監測工作。
(三)預警研判和發布。
各有關單位組織對網絡安全進行研判,認為需要立即採取防範措施的,應當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和單位,對可能發生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時向應急辦報告。各省(區、市)、各部門可根據監測研判情況,發布本地區、本行業的橙色及以下預警。
應急辦組織研判,確定和發布紅色預警和涉及多省(區、市)、多部門、多行業的預警。
預警信息包括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範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時限要求、發布機關等。
(四)預警響應。
Ⅰ級預警響應。應急辦組織預警響應工作,聯繫局領導和有關單位,組織對事態發展情況進行跟蹤研判,研究制定防範措施和應急工作方案,協調組織資源調度和部門聯動的各項準備工作。應急指揮部實行24小時值班,相關人員保持通信聯絡暢通。加強網絡安全事件監測和事態發展信息搜集工作,組織指導應急支撐隊伍、各有關單位開展應急處置或準備、風險評估和控制工作,重要情況報市委、市政府辦公室。
Ⅱ級預警響應。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開展預警響應工作,做好風險評估、應急準備和風險控制工作。各有關單位及時將事態發展情況報應急辦。
Ⅲ級預警響應。啟動相應應急預案,指導組織開展預警響應。
(五)響應結束。
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下,應急指揮部可決定宣布解除應急狀態:
1.各種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情況趨緩。2.網絡安全突發事件處理已經結束,設備、系統已經恢復運行。
3.上級應急部門發布的解除應急響應狀態的指令。4.事件相關單位向應急指揮辦公室報告應急處理已經結束,恢復正常生產工作秩序。
四、臨時處置權限
(一)發生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後,事件發生單位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本著儘量減少損失的原則,將應急事件儘快隔離,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管理秩序的情況下,保護現場。
(二)應急指揮部接到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報告後,根據事件情況,立即啟動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三)應急指揮部接到i級和ii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後,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影響向市政府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對需要上級歸口管理部門和市政府有關部門應急支持的事件,由應急領導小組開展應急協調。
五、應急支撐隊伍
(一)人員保障。
加強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技術支持隊伍的建設,組建由年輕化、知識化、信息化年輕幹部隊伍組成的應急支撐隊伍,不斷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設備保障。
應急行動所需的物資器材予以充分保障,以確保應急預案落到實處。堅持對應急設備器材進行定期維護保養,保證完好率達到95%以上,所需的物資應堅持定期補充和更換,始終保持其有效性。
(三)運行保障。
1.正常運行中要加強對系統運行情況的監視,要做好軟、硬體等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的預控,及時發現異常情況;2.各單位負責本單位計算機設備的運行工作,出現異常和故障及時向辦公室反映。
3.值班人員應加強對網絡各系統巡視,記錄完整,對異常情況正確判斷,及時聯繫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故障排除。
(四)資金保障。
各有關單位應保障應急培訓、演練、添置應急裝備物資等所需經費。
六、事件評估
(一)後期觀察。
1.i級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密切關注、監測系統2周,確認無異常現象。
2.ii級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密切關注、監測系統1周,確認無異常現象。
3.iii級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密切關注、監測系統2天,確認無異常現象。
(二)調查與評估。
1.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影響到服務對象利益和國家安全的事件,按照各級政府及部門的要求配合進行事件調查。
2.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對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需要成立調查組的事件,由負責人組織成立調查組,對事件產生的原因、影響進行調查和評估,對責任進行認定,提出整改建議。
3.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按照相關規定由各有關單位自行組織調查的,各單位對事件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對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對責任進行認定,提出整改措施。調查報告上報應急指揮辦公室。
(三)改進措施。
1.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相關單位應組織研究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特點、分析事件發展過程,總結應急處理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應急處置知識積累,進一步補充、完善和修訂相關應急預案。
2.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相關單位應結合運行過程中的異常和事件,綜合分析信息系統中存在的關鍵點和薄弱點,提出該類事件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實施方案並予以落實,整改措施和方案報應急指揮辦公室備案。
七、監督管理
(一)採取多種形式,有計劃地開展網絡安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和處置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全體幹部職工和從業人員安全防範意識的宣傳普及,提高防範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加強對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提高防範意識及技能,指定專人負責安全技術工作,並將網絡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為培訓內容,增強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能力。
(三)通過演練,發現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四)各有關的我要認真貫徹落實預案的各項要求與任務,建立監督檢查和獎懲機制。應急辦將不定期進行檢查,對各項制度、計劃、方案、人員、物資等進行實地驗證,並以演練的評定結果作為是否有效落實預案的依據。
八、附則
(一)本預案由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制定,辦公室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本預案。
(二)本預案由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負責解釋。
(三)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目前,雨季來臨,時有強降水過程,甚至會出現大到暴雨,為了確實抓好雨季安全工作,做到有備無患,特制定本雨季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一、加強雨季安全工作領導
為確保雨季學校師生安全,在發生雨季安全事故時能採取應急措施,特成立雨季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歐陽忠。
副組長:吳德政 陳雲霞 劉彭遠。
組 員:相關科室工作人員 各班班主任。
二、 工作要求
遇大風雷雨、雨季間採取以下辦法處理。
1、各班班主任必須掌握本班近河近水的學生詳細情況,必須對本班學生進行防汛、防雷等知識的教育,讓全班學生學會自護自救,各班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必須做好記錄。
2、遇大風雷雨時:
若雷雨影響較大,學生大部分未能按時到校,領導小組應及時向教育局請示是否停課。
3、雨季間:
(1)學校安排的值班人員必須注意收聽收看當地天氣預報等信息,如遇第二天有雷雨或出現大到暴雨天氣時,收集信息的老師應及時通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立即通知各位班主任,做好通知本班學生做好雨季的安全防範準備。
(2)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地理位置,雨季情況,對往返途經危險地帶的學生,對其決定是否留校或停課。若需停課,先向學校或教育局領導請示同意後才能執行。
(3)學生途經河流、塘壩需要過河或過橋的,雨季間發大水一律由家長接送。
(4)在上課時遇雷雨或出現大到暴雨天氣時,各班必須留學生待雨過後,對學生途經路段進行排查無隱患的才能讓學生回家;對路途中有危險的必須由家長接走。
(5)各班要堅決制止本班學生下河洗澡、戲水。特別是雨季間,加強對學生防雷擊、火災和雨季自然災害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要特別加強防溺水教育,教育學生做到「四不游泳」,即:不在無家長或老師的監護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遊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尤其要教育學生,在發現同伴溺水時應立即呼喊求救,不盲目下水營救,避免發生更大傷亡。
三、事故報告
1、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學生溺水安全事故報告的第一責任人。
2、若雨季間出現溺水傷亡或雷電事故,2小時內立即向教育局彙報。
3、雷雨出現山體滑坡,影響學校正常上課且有安全危險,學校需向教 育局彙報,請求解決辦法。
四、責任追究
1、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的,將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2、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將依照、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3、未按工作要求處理雨季、雷雨間事情的,將追究當事人和相關的責任人的責任。
4、各班班主任對本班學生未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導致安全事故的,由班主任承擔責任。
一、加強雨季安全工作領導
為確保雨季學校師生安全,在發生雨季安全事故時能採取應急措施,特成立雨季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歐陽忠。
副組長:吳德政 陳雲霞 劉彭遠。
組 員:相關科室工作人員 各班班主任。
二、 工作要求
遇大風雷雨、雨季間採取以下辦法處理。
1、各班班主任必須掌握本班近河近水的學生詳細情況,必須對本班學生進行防汛、防雷等知識的教育,讓全班學生學會自護自救,各班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必須做好記錄。
2、遇大風雷雨時:
若雷雨影響較大,學生大部分未能按時到校,領導小組應及時向教育局請示是否停課。
3、雨季間:
(1)學校安排的值班人員必須注意收聽收看當地天氣預報等信息,如遇第二天有雷雨或出現大到暴雨天氣時,收集信息的老師應及時通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立即通知各位班主任,做好通知本班學生做好雨季的安全防範準備。
(2)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地理位置,雨季情況,對往返途經危險地帶的學生,對其決定是否留校或停課。若需停課,先向學校或教育局領導請示同意後才能執行。
(3)學生途經河流、塘壩需要過河或過橋的,雨季間發大水一律由家長接送。
(4)在上課時遇雷雨或出現大到暴雨天氣時,各班必須留學生待雨過後,對學生途經路段進行排查無隱患的才能讓學生回家;對路途中有危險的必須由家長接走。
(5)各班要堅決制止本班學生下河洗澡、戲水。特別是雨季間,加強對學生防雷擊、火災和雨季自然災害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要特別加強防溺水教育,教育學生做到「四不游泳」,即:不在無家長或老師的監護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遊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尤其要教育學生,在發現同伴溺水時應立即呼喊求救,不盲目下水營救,避免發生更大傷亡。
三、事故報告
1、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學生溺水安全事故報告的第一責任人。
2、若雨季間出現溺水傷亡或雷電事故,2小時內立即向教育局彙報。
3、雷雨出現山體滑坡,影響學校正常上課且有安全危險,學校需向教 育局彙報,請求解決辦法。
四、責任追究
1、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的,將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2、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將依照、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3、未按工作要求處理雨季、雷雨間事情的,將追究當事人和相關的責任人的責任。
4、各班班主任對本班學生未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導致安全事故的,由班主任承擔責任。
去年,禮縣紀委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準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問責處理336人,第一、二、三、四種形態分別處理173人、134人、18人、11人,分別占總數的51.4%、39.8%、5.3%、3.2%,通過函詢談話、嚴肅問責,實現了警醒震懾,治病救人的效果。
堅持抓早抓小。嚴格執行《禮縣領導幹部誡勉談話和函詢工作實施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置工作機制,督促各級黨組織堅持把教育提醒做在平時、功夫下在日常,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強化紀律審查。突出「六個嚴查」重點,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全年受理辦結舉報330件,初核問題線索196件,立案調查94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61人,初核問題數、立案調查數、紀律處分人數與2016年相比,分別增長51.9%、51.6%、96.4%。著力提升基層辦案能力和水平,2017年鄉鎮紀委立案調查黨員幹部違紀違規問題46件。高度重視省市紀委交辦轉辦問題線索辦理工作,嚴格時限要求,全部及時辦結。
規範辦案程序。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監督執紀問責條例》,及時修訂完善《舉報問題線索評估實施辦法》《線索處置工作辦法》《執紀審查安全管理規定》和《應對違紀違法黨員幹部談話或調查期間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等制度辦法,著力規範辦案程序,全面完成辦案點標準化建設,強化辦案安全保障,實現了紀律審查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和制度化,全年未發生一起辦案安全事故。
堅持抓早抓小。嚴格執行《禮縣領導幹部誡勉談話和函詢工作實施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置工作機制,督促各級黨組織堅持把教育提醒做在平時、功夫下在日常,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強化紀律審查。突出「六個嚴查」重點,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全年受理辦結舉報330件,初核問題線索196件,立案調查94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61人,初核問題數、立案調查數、紀律處分人數與2016年相比,分別增長51.9%、51.6%、96.4%。著力提升基層辦案能力和水平,2017年鄉鎮紀委立案調查黨員幹部違紀違規問題46件。高度重視省市紀委交辦轉辦問題線索辦理工作,嚴格時限要求,全部及時辦結。
規範辦案程序。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監督執紀問責條例》,及時修訂完善《舉報問題線索評估實施辦法》《線索處置工作辦法》《執紀審查安全管理規定》和《應對違紀違法黨員幹部談話或調查期間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等制度辦法,著力規範辦案程序,全面完成辦案點標準化建設,強化辦案安全保障,實現了紀律審查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和制度化,全年未發生一起辦案安全事故。
加入收藏